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贾政是《红楼梦》中封建社会的正统人物形象,作为儿子、父亲、臣子的他力图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作为封建社会正统主义的忠实守护者,他努力用伦理教条来规范自己的家族成员,以延续“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翰墨之族”的世泽,贾政与贾氏家族的衰败便有着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贾政贾政形象贾氏家族衰败
贾政,字存周,贾赦的弟弟。由于父祖爵位被兄长贾赦世袭了,他打算参加科举谋取功名,但皇上体恤先臣,还是额外赐官给他。先是主事的职位,后来迁升为工部员外郎。虽然他的官职在朝廷中并不显赫,但他凭国公之子、贵妃之父的身份与王公大臣们都有很深厚的友谊,所以才会提携贾雨村为金陵应天府尹。他的嫡妻是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二小姐,二人共有三子女:长子贾珠青年夭折,长女元春入宫为妃,次子宝玉深得祖母宠爱,是贾母的命根子。他还有两名侍妾,一个是老实的周姨娘和为他生育了庶女探春和庶子贾环的令人讨厌的赵姨娘。
纵观历史,一个家族的兴盛必定有他兴盛的原因,一个家族的衰败也必定有他衰败的缘故。古往今来,国无常盛,家无常兴,究其个中缘由,应该说,人为的作用影响最大。试看贾府中的主要人物除了败家以外,没有一个有学品,可以中兴持家的人才,大多是荒淫无度、酒色泛滥、自私自利、上行下效,再加上奢侈的习惯,必定使这个离心离德的腐败家庭走向不可挽回的衰败境地。然而贾政,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家长,袁维冠先生在《红楼梦探讨》中评价说:“实际贾政上不能孝敬母亲,致使年高母亲忧愤而死。下不能管训妻子,致使赵姨娘所作非人,使贾环坏中透坏。中不能规训侄孙,致使胡作妄为。外不能胜任朝廷付托之重,致使政声败坏。内不能管理家务,致使家庭败落不堪。更加上仆贪奴诈,造成贾府乌烟瘴气。有愧祖先,难见儿孙。显露出完全是庸碌无才,成为不忠不孝。所以曹雪芹命他字为存周,乃“存粥”之意,混饭吃罢了。”
一般来说,都将贾政的形象定位为三点:个人身份是正派的读书人,家族角色是文字辈的继承人,社会角色是无所作为的臣子。书中第二回说道贾政“自幼酷爱读书,祖、父最疼”;林如海说他是“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作者在第三回中评道:“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贾政本想由读书而考取功名,而功名是皇上御赐的,他的读书人形象,一方面来说是当时封建社会大家族中家长盼望儿孙考取功名进仕的一种体现,在宁荣二公遗训“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的处世准则下,他似乎在用读书人的形象来教导子孙“上进”,以此振兴家业。另一方面,贾政似乎是在读书中寻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心理慰藉,贾政所遵从的是旧封建传统所施行的儒家之道,而这个旧封建制度本身就是行将就木的,所以就注定了推崇这个旧制度的贾政所掌管的贾府注定衰落的命运。
贾政端方正直的一面都是以“忠”和“孝”为前提的,作为父亲,面对贾宝玉不屑于功名利禄,“于国于家无望”时,他只是用“笞挞”的方式促使他能改邪归正,从而走上“仕途经济”的正路。然而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贾宝玉顽劣的个性,再加上贾母对宝玉的庇护,他表面上看是对儿子的不长进痛心疾首,实质上他并没有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教育儿子,有的只是恨铁不成钢和无力回天的绝望。因为他对于子女的管教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的“笞挞”,将宝玉的路途设计成与自己理想的官宦仕途相同的道路,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作为家长,他自称是“懒理家政”,并编造了“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待下”的“仁政”史,对于家中的贪、赌等恶行他都放任其为所欲为,王熙凤便是利用贾政的无能和家中财政管理的漏洞,浑水摸鱼养足了自己的口袋,其他的如贾蓉、贾芸等人也都是通过贿赂来谋取私利,在这样贪欲横流,出多入少的情况下贾府最后财源枯竭得连贾母的灵柩都险些难返祖坟。
书中第七十五回说道:“……皆约定每日早起饭后来射鹄子,贾珍不肯出名,便命贾蓉作局家......贾赦贾政听见这般,不知就里,反说这才是正理。”显然,有这样的家长来这样管教子孙,势必会由小赌便为大赌,败坏风气而毁坏家法,贾家还有何振兴可言?贾政面对府中那一伙如狼似虎的主子和奴才只是畅所欲为,他始终以清正之名维持家庭门面,自己博得干净的名声,又借此名声保存其爵位,甚至升官进爵,增加家庭权势,贾政的放纵无疑是给了这些蠹虫不断啃噬贾氏家族根基直接的理由。
作为臣子,贾政将忠君报国置于首位,痛心而又坚定地舍弃骨肉亲情的言行,是他为做好臣子、好官员所做的牺牲、是他为治国平天下所做的牺牲、是忠君的表现,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一心做好官的贾政,却对上得不到皇上的赏识和重用,对下也毫无威慑力,他想要与这种现实抗争,但几经手下李十儿巧言令色的诱哄,自命清高的他也只得随波逐流,对眼前的腐朽勾当熟视无睹,假正经地作他御赐的忠君臣子。在旧制度已经走向衰落的过程中,单凭他一个人的反抗是没有作用的,自命清高只能和这个已经污浊不堪的腐败社会更加格格不入,遭到冷落是必然的。
从个人的性格来看,作为贾府中的家长和作为臣子这两方面都无法掌控现状的贾政势必会使贾府走向衰落,将其人物放之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也是曹雪芹借红楼梦这样一个描写贾府由盛到衰的悲剧所要揭示的最现实的历史事实,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而贾政以及他的贾府正是处在了两种生产力刚刚交汇的尴尬的阶段,所以这衰落的命运也就成为了历史必然的悲剧。
关键词:贾政贾政形象贾氏家族衰败
贾政,字存周,贾赦的弟弟。由于父祖爵位被兄长贾赦世袭了,他打算参加科举谋取功名,但皇上体恤先臣,还是额外赐官给他。先是主事的职位,后来迁升为工部员外郎。虽然他的官职在朝廷中并不显赫,但他凭国公之子、贵妃之父的身份与王公大臣们都有很深厚的友谊,所以才会提携贾雨村为金陵应天府尹。他的嫡妻是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二小姐,二人共有三子女:长子贾珠青年夭折,长女元春入宫为妃,次子宝玉深得祖母宠爱,是贾母的命根子。他还有两名侍妾,一个是老实的周姨娘和为他生育了庶女探春和庶子贾环的令人讨厌的赵姨娘。
纵观历史,一个家族的兴盛必定有他兴盛的原因,一个家族的衰败也必定有他衰败的缘故。古往今来,国无常盛,家无常兴,究其个中缘由,应该说,人为的作用影响最大。试看贾府中的主要人物除了败家以外,没有一个有学品,可以中兴持家的人才,大多是荒淫无度、酒色泛滥、自私自利、上行下效,再加上奢侈的习惯,必定使这个离心离德的腐败家庭走向不可挽回的衰败境地。然而贾政,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家长,袁维冠先生在《红楼梦探讨》中评价说:“实际贾政上不能孝敬母亲,致使年高母亲忧愤而死。下不能管训妻子,致使赵姨娘所作非人,使贾环坏中透坏。中不能规训侄孙,致使胡作妄为。外不能胜任朝廷付托之重,致使政声败坏。内不能管理家务,致使家庭败落不堪。更加上仆贪奴诈,造成贾府乌烟瘴气。有愧祖先,难见儿孙。显露出完全是庸碌无才,成为不忠不孝。所以曹雪芹命他字为存周,乃“存粥”之意,混饭吃罢了。”
一般来说,都将贾政的形象定位为三点:个人身份是正派的读书人,家族角色是文字辈的继承人,社会角色是无所作为的臣子。书中第二回说道贾政“自幼酷爱读书,祖、父最疼”;林如海说他是“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作者在第三回中评道:“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贾政本想由读书而考取功名,而功名是皇上御赐的,他的读书人形象,一方面来说是当时封建社会大家族中家长盼望儿孙考取功名进仕的一种体现,在宁荣二公遗训“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的处世准则下,他似乎在用读书人的形象来教导子孙“上进”,以此振兴家业。另一方面,贾政似乎是在读书中寻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心理慰藉,贾政所遵从的是旧封建传统所施行的儒家之道,而这个旧封建制度本身就是行将就木的,所以就注定了推崇这个旧制度的贾政所掌管的贾府注定衰落的命运。
贾政端方正直的一面都是以“忠”和“孝”为前提的,作为父亲,面对贾宝玉不屑于功名利禄,“于国于家无望”时,他只是用“笞挞”的方式促使他能改邪归正,从而走上“仕途经济”的正路。然而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贾宝玉顽劣的个性,再加上贾母对宝玉的庇护,他表面上看是对儿子的不长进痛心疾首,实质上他并没有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教育儿子,有的只是恨铁不成钢和无力回天的绝望。因为他对于子女的管教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的“笞挞”,将宝玉的路途设计成与自己理想的官宦仕途相同的道路,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作为家长,他自称是“懒理家政”,并编造了“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待下”的“仁政”史,对于家中的贪、赌等恶行他都放任其为所欲为,王熙凤便是利用贾政的无能和家中财政管理的漏洞,浑水摸鱼养足了自己的口袋,其他的如贾蓉、贾芸等人也都是通过贿赂来谋取私利,在这样贪欲横流,出多入少的情况下贾府最后财源枯竭得连贾母的灵柩都险些难返祖坟。
书中第七十五回说道:“……皆约定每日早起饭后来射鹄子,贾珍不肯出名,便命贾蓉作局家......贾赦贾政听见这般,不知就里,反说这才是正理。”显然,有这样的家长来这样管教子孙,势必会由小赌便为大赌,败坏风气而毁坏家法,贾家还有何振兴可言?贾政面对府中那一伙如狼似虎的主子和奴才只是畅所欲为,他始终以清正之名维持家庭门面,自己博得干净的名声,又借此名声保存其爵位,甚至升官进爵,增加家庭权势,贾政的放纵无疑是给了这些蠹虫不断啃噬贾氏家族根基直接的理由。
作为臣子,贾政将忠君报国置于首位,痛心而又坚定地舍弃骨肉亲情的言行,是他为做好臣子、好官员所做的牺牲、是他为治国平天下所做的牺牲、是忠君的表现,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一心做好官的贾政,却对上得不到皇上的赏识和重用,对下也毫无威慑力,他想要与这种现实抗争,但几经手下李十儿巧言令色的诱哄,自命清高的他也只得随波逐流,对眼前的腐朽勾当熟视无睹,假正经地作他御赐的忠君臣子。在旧制度已经走向衰落的过程中,单凭他一个人的反抗是没有作用的,自命清高只能和这个已经污浊不堪的腐败社会更加格格不入,遭到冷落是必然的。
从个人的性格来看,作为贾府中的家长和作为臣子这两方面都无法掌控现状的贾政势必会使贾府走向衰落,将其人物放之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也是曹雪芹借红楼梦这样一个描写贾府由盛到衰的悲剧所要揭示的最现实的历史事实,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而贾政以及他的贾府正是处在了两种生产力刚刚交汇的尴尬的阶段,所以这衰落的命运也就成为了历史必然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