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基石;创新,是民族繁荣的动力。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就是创新。因此,我们小学的教育也应顺应发展,要改变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方式,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更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创新思维养成的基础,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解答问题,更要逐步培养创新思维的方式与能力。这也是现今数学教学的最终教学目标。
关键词:创新 改变 小学数学
一、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改变传统理念,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既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才能准确充分地理解课程理念;把握教材宗旨;领会教材意图,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学工作。虽然广大教师都深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主要原因还在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学生只是学习的机器,习惯跟随教师的思维,一味地接受灌输,缺乏主动性,忽视创造性。这与新课程标准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改变传统教育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信任学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独立思考,摒棄依赖。
2.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极大挫伤。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我预先设计好表格,让学生通过精确的测量,分别填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数值,引导他们说一说有什么发现:长和宽不相等,长比宽要长一些;两条长分别相等,两条宽分别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再引导他们总结出规律: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设计表格,学生精确测量;充分思考;独立发现;总结规律。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营造教学氛围、提升创新意识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让创新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数学概念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这时就要采用新奇多样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关注。例如,在教学《圆》时,学生对于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作为汽车轮胎的行进图,同学们边看边笑,兴趣盎然。三角形和正方形轮胎的汽车行驶颠簸,而圆形轮胎的汽车行驶正常。进而再让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同学们脱口而出:因为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重心位置保持不变,行驶稳定。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演示,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2.交互合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交互合作对提升创新意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每个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点不相同,所以对讨论的问题会有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利于拓展思考维度,提升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合作,激烈讨论,才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引导学生思考1米大约有多长?组内讨论,在你的身边找一找。同学们展开讨论,有的说两手左右伸直大约是1米;有的说地面磁砖的边长大约是1米;有的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1米……,再让学生用标准的米尺去验证猜想。通过交互合作、讨论交流,开阔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广度。
3.一题多解
发散思维也是提升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同一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多种解题方法。例如,在教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时,教师出示:25×12,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看谁的方法多?同学们的解题方法多样,很多学生能想到两种及以上的方法:25×4×3;25×10+25×2;25×2×6……可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问题和悬念,注重一题多解,引导深入探索,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度。
三、改进教学评价、完善创新思维
每个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学习要求。同时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关注,并给予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发表见解。并对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出现的错误,耐心引导,鼓励独立去改正,增强学习信心,提升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并无神秘可言。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更新观念、营造氛围、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让智慧飞扬起来。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定能培养出顺应时代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开泰.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9(07):96-97.
[2]刘佳玲.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实施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9(07):98-99.
关键词:创新 改变 小学数学
一、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改变传统理念,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既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才能准确充分地理解课程理念;把握教材宗旨;领会教材意图,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学工作。虽然广大教师都深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主要原因还在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学生只是学习的机器,习惯跟随教师的思维,一味地接受灌输,缺乏主动性,忽视创造性。这与新课程标准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改变传统教育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信任学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独立思考,摒棄依赖。
2.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极大挫伤。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我预先设计好表格,让学生通过精确的测量,分别填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数值,引导他们说一说有什么发现:长和宽不相等,长比宽要长一些;两条长分别相等,两条宽分别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再引导他们总结出规律: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设计表格,学生精确测量;充分思考;独立发现;总结规律。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营造教学氛围、提升创新意识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让创新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数学概念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这时就要采用新奇多样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关注。例如,在教学《圆》时,学生对于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作为汽车轮胎的行进图,同学们边看边笑,兴趣盎然。三角形和正方形轮胎的汽车行驶颠簸,而圆形轮胎的汽车行驶正常。进而再让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同学们脱口而出:因为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重心位置保持不变,行驶稳定。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演示,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2.交互合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交互合作对提升创新意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每个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点不相同,所以对讨论的问题会有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利于拓展思考维度,提升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合作,激烈讨论,才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引导学生思考1米大约有多长?组内讨论,在你的身边找一找。同学们展开讨论,有的说两手左右伸直大约是1米;有的说地面磁砖的边长大约是1米;有的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1米……,再让学生用标准的米尺去验证猜想。通过交互合作、讨论交流,开阔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广度。
3.一题多解
发散思维也是提升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同一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多种解题方法。例如,在教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时,教师出示:25×12,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看谁的方法多?同学们的解题方法多样,很多学生能想到两种及以上的方法:25×4×3;25×10+25×2;25×2×6……可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问题和悬念,注重一题多解,引导深入探索,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度。
三、改进教学评价、完善创新思维
每个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学习要求。同时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关注,并给予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发表见解。并对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出现的错误,耐心引导,鼓励独立去改正,增强学习信心,提升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并无神秘可言。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更新观念、营造氛围、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让智慧飞扬起来。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定能培养出顺应时代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开泰.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9(07):96-97.
[2]刘佳玲.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实施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9(0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