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教兴国”观念的提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加,但是,仍存在投入总量不足和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本文简要研究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现状,分析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量、所占GDP比例、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以加快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调整,发挥教育在实现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教育支出;教育经费
一、什么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也称国家财政預算内教育经费,即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教育方面的开支,其中既包括了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的用于教育方面的税费,还有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既反映了我国的教育系统对政府收支的依赖程度,也反映了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二、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总体上来说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据统计,我国在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10.13%,总投入达36129.19亿元,。而同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292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0%,占GDP的比例为4.26%,比上年的4.10%增加了0.16个百分点,这是我国自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4%目标以来连续四年超过4%。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也有了惊人的提升。2015年我国GDP达689052.1亿元,人均超过8000美元,按国际上通常的说法,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就意味着进人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在GDP不断提升的背后,也隐藏着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全国财政收支总量与教育财政支出存在很大比例差距的问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仍存在制度性短缺。另外,教育经费的内部分配结构也严重失衡失衡。教育经费总投入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间的分配比例不均,因而在内部分配结构中显现出失衡状态。
三、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现状分析
自2011-2015年以来,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和义务教育普及范围的普及扩大,教育财政支出比例的下滑极不利于学生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并且,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例过低。首先,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例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不协调。总体看来,教育支出不能满足入学人数的增加,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并且,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相对偏低,到2015年这一指标才达到4.26%,由此可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次,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的同时,导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资金严重缺乏,教育支出结构失衡。最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区域分配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发达城市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高于相对不发达城市的教育水平,东部地区的教育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家将更多教育资源分配给发达地区,而忽视了落后地区的发展现状,再加上各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由此导致这种差距更加明显。
四、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路径
要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教育投入多元化。教育投入作为一种潜在竞争力,是我们提升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必须协调好教育以及其他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缩小全国财政收支总量与教育财政支出比例差距。其次,要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能够很好地反映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一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根据趋势来看,到2020年这一比例应达到7.2%。但是从总体来说,我国的教育支出并不能满足入学人数的增加,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极不匹配。与很多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相对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是明显,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
另外,必须优化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仅可以直接促进我国教育结构的合理化,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均衡化和教育公平的实现,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优化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也要强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仍应以小、初、中等教育为先,不应一味将过多的教育经费用于高等教育,盲目发展高等教育;另一方面,我国还应该大力重视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技术性和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最后,均衡区域间教育财政支出。由于教育支出分配区域差异巨大,严重影响我国的教育公平。这种差距使得农村和贫困地区人口的受教育机会同城镇和发达城市的差距不断扩大,要均衡区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必须大力加强对非发达地区的教育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财政性教育支出政策,扩大农村地区受教育的范围,尤其是要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同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具体包括提高教师素质、增加教育设施、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等,尽快解决偏远地区教师短缺的间题,以缩小区域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更好的促进教育公平。
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多寡,是决定我国的教育事业是否能正常、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保证对教育的投入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各级政府都要承担起这个责任。但是,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还存在很多间题,国家应增加教育财政支出,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方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郭彬.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分析及政策调整[J].科技与创新,2017,(07):101-102.
[2]邓丽雯.关于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1):114-117.
[3]李秉中.我国教育经费支出的制度性短缺与改进路径[J].教育研究,2014,(10):41-47.
[4]梁权森,张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2):14-16.
[5]刘文平.优化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研究[D].郑州大学,2011.
作者简介:丁玲,1994年3月17日出生,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6级教育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
【关键词】: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教育支出;教育经费
一、什么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也称国家财政預算内教育经费,即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教育方面的开支,其中既包括了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的用于教育方面的税费,还有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既反映了我国的教育系统对政府收支的依赖程度,也反映了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二、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总体上来说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据统计,我国在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10.13%,总投入达36129.19亿元,。而同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292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0%,占GDP的比例为4.26%,比上年的4.10%增加了0.16个百分点,这是我国自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4%目标以来连续四年超过4%。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也有了惊人的提升。2015年我国GDP达689052.1亿元,人均超过8000美元,按国际上通常的说法,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就意味着进人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在GDP不断提升的背后,也隐藏着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全国财政收支总量与教育财政支出存在很大比例差距的问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仍存在制度性短缺。另外,教育经费的内部分配结构也严重失衡失衡。教育经费总投入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间的分配比例不均,因而在内部分配结构中显现出失衡状态。
三、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现状分析
自2011-2015年以来,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和义务教育普及范围的普及扩大,教育财政支出比例的下滑极不利于学生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并且,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例过低。首先,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例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不协调。总体看来,教育支出不能满足入学人数的增加,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并且,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相对偏低,到2015年这一指标才达到4.26%,由此可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次,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的同时,导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资金严重缺乏,教育支出结构失衡。最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区域分配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发达城市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高于相对不发达城市的教育水平,东部地区的教育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家将更多教育资源分配给发达地区,而忽视了落后地区的发展现状,再加上各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由此导致这种差距更加明显。
四、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路径
要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教育投入多元化。教育投入作为一种潜在竞争力,是我们提升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必须协调好教育以及其他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缩小全国财政收支总量与教育财政支出比例差距。其次,要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能够很好地反映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一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根据趋势来看,到2020年这一比例应达到7.2%。但是从总体来说,我国的教育支出并不能满足入学人数的增加,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极不匹配。与很多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相对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是明显,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
另外,必须优化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仅可以直接促进我国教育结构的合理化,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均衡化和教育公平的实现,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优化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也要强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仍应以小、初、中等教育为先,不应一味将过多的教育经费用于高等教育,盲目发展高等教育;另一方面,我国还应该大力重视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技术性和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最后,均衡区域间教育财政支出。由于教育支出分配区域差异巨大,严重影响我国的教育公平。这种差距使得农村和贫困地区人口的受教育机会同城镇和发达城市的差距不断扩大,要均衡区域间教育财政支出,必须大力加强对非发达地区的教育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财政性教育支出政策,扩大农村地区受教育的范围,尤其是要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同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具体包括提高教师素质、增加教育设施、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等,尽快解决偏远地区教师短缺的间题,以缩小区域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更好的促进教育公平。
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多寡,是决定我国的教育事业是否能正常、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保证对教育的投入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各级政府都要承担起这个责任。但是,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还存在很多间题,国家应增加教育财政支出,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方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郭彬.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分析及政策调整[J].科技与创新,2017,(07):101-102.
[2]邓丽雯.关于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1):114-117.
[3]李秉中.我国教育经费支出的制度性短缺与改进路径[J].教育研究,2014,(10):41-47.
[4]梁权森,张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2):14-16.
[5]刘文平.优化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研究[D].郑州大学,2011.
作者简介:丁玲,1994年3月17日出生,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6级教育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