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四川凉山下,熙熙攘攘的彝族人正赶往他们的集市,在集市上,有着读不完的故事,而土生土长的摄影师苏呷此色多年将镜头对准这些熟悉的人们,用朴实的视角记录下这里的点点滴滴。
最真实的民族资料
作为一名生活和成长在这里的彝族摄影人,我爱这片养育我的土地,我爱我的族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民族的记忆。希望通过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族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些影像的记录来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和族人们的热爱,通过影像找回许多已经渐渐远去的记忆。记录身边平凡而真实的场景:集市上的买卖人、晒场上晾晒粮食的人们、悲伤的葬礼、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忙碌的人们……他们的喜怒哀乐,面对自然与现实的精神力量,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等等,这些熟悉而普通的人和事,都是我要表现的东西,集市作为这里的生活市场,其丰富程度不言而喻,它是我源源不断的拍摄题材,作为一个记录者,我希望我的影像里所表现的是族人最最真实的一面,为后人留下一些影像资料。
摄影师介绍
苏呷此色
民族:彝族
苏呷此色,生于1981年,在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生活工作,2002年开始接触摄影,从2003年开始将镜头聚焦于身边的人和事,把记录彝族人作为自己的拍摄主题,他很少参与摄影活动,但却长时间沉醉于这种真诚的影像记录。曾入围2013年侯登科纪实摄影奖,2012年法国才华摄影基金中国赛区奖。
缝制新装
彝族传统服饰工序复杂繁琐,大部分都要靠全手工制作完成。她们并非为了迎合摄影师的需求而身着民族服装,而是出于习惯,这样的衣服对于她们而言,便是生活传统的一部分,对于彝族的女性,服饰是最鲜明的符号,而织补缝制也是日常的一部分,虽然没有现代的生活所带来的便捷,却生活安逸、富足。2014年5月特木里镇
1 弊族“毕摩”
作法事的“毕摩”,毕摩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毕摩神通广大,学识渊博,主要职能有作毕、司祭、行医、占卜等活动,解放前只有毕摩掌握彝族文字。2011年12月拉果乡
2 数饯的买卖人
集市上两名买卖人正在数着手中的钞票,在集市的早期,这里是以物换物和以“银两”作为货币的进行交易,随着人民币的传播,彝族人慢慢地接受了人民币。2012年5月拖觉镇
3 看手相
请女巫师“莫尼”看手相占卜的妇女们,每次占卜“莫尼”都要收取适当的费用。彝族入迷信“莫尼”,她也会在占卜后,提出破解之法,例如“杀鸡辟邪”等迷信的方式。2014年11月补洛乡
4 看秤的彝族人传统的秤是彝族买卖人常用的称重工具,秤砣秤杆在他们眼中更真实,而电子称在近些年刚刚流入到集市上,画面中的中年男人正盯着秤上的刻度认真观察,在集市上,这一幕成为了日常的写照。2012年10月拖觉镇
5 集市路上
三个青年正骑着一辆摩托车前往集市,在河边穿过,而鸭子在河的下游,河边的彝族妇女正在贩卖她的商品,画面三者相互呼应,让这一瞬间凝固,构成了巧妙的关系。2012年10月拖觉镇
1 “哈帕”女子
头戴传统头饰“哈帕”的女子,这种头饰是布拖阿都彝族独有的。阿都彝人培育了阿都彝人独有的文化,特别在手工业、纺织、首饰制造上都较为突出。这张照片拍出了极具代表性的彝族女性特性,她虽然不突出,但却代表了彝族妇女的群体形象,表情和蔼,与自然相处,阿都彝人与这片土地共同生存,更是对彝人品质的刻画,虽然画面瞬间性不强,却有永恒之美。
2 少年与马
在加工坊前,少年与他的马合影,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这里的加工坊墙面上的文字是汉语,而彝语基本无人再使用,少年个子不高,被马挡住大部分的脸和身体。在这里,马是十分便捷的交通工具,正如我们今天喜欢和自己的汽车合影一样,马在彝族少年心中也具有特别的意义。2014年6月布拖县
3 彝族商贩
四川凉山自治州属高寒山区,在冬季,这里同样布满了积雪,然而集市却不会因为下雪而停止,集市是在这里生活的阿都彝人的交易中心,在雪中的集市里卖鸡的男子面向镜头,雪从他的身边划过,高耸的鼻梁突出了他的面容,单薄的衣服让他略显可怜,这三只待贩卖的鸡,是他今天的希望。2011年2月县城集市
捕捉集市影像
古朴原始
布拖县位于四川凉山自治州东南部,彝族人口占94%。这里是彝族阿都支系文化的腹心地带,阿都彝人的生活习惯、劳作方式等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状态。在早期,这里还进行着以物换物的方式较为常见。集市特点拖觉镇集市“逢九必开”,规模更是令人惊叹,集市从早上开始至下午三点,人数可达万人,其周边的拉达乡、补洛乡、俄里坪等地的人都会来此交易。与其他集市不同,拖觉镇集市是一个完全的牲畜交易大集,很少出现其他的物品交易。
如何前往
拖觉镇位于布拖县城南面,距县城布拖约21公里。乘飞机抵达成都后可转乘汽车或者火车抵达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从西昌成大巴车约2个小时可达布拖县,在布拖县有公交车抵达拖觉镇集市,票价为5元。住宿标准约为150元人民币。
拍摄提示
1.彝族女性特写
彝族女性服饰十分具有特色,特别是头饰,她们以银作为材料雕琢出别致的样式,彝族女性肖像特性可以很好地突出人物特征和民族工艺。
2.环境肖像
集市中,彝族人或牵着自己的牲畜进行售卖,或骑马前行,他们与牲畜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是最为具有生活气息的,在这里,并不是要拍摄人物,而是要将人物与牲畜的关系捕捉。
3.人物群像
在彝族集市上,有很多其民族独有的人物、例如“巫师”、“巫医”等,这些人物会成为集市中人群的据点,他们与周围人物的神情、手语都会成为经典的影像。
重民族风情
对少数民族题材进行拍摄,首先要对其民族风俗进行了解并尊重,而在布拖周边的集市上,也有着一些题材需要回避或沟通。
法事拍摄需要许可
彝族人会在集市上做一些法事,以报平安等事项,对于巫师的拍摄,需向求法事的家人沟通,因为他们会认为摄影师的行为会影响神灵,除此之外,一些家庭的聚会,红白喜丧的拍摄也同样需要许可。
最真实的民族资料
作为一名生活和成长在这里的彝族摄影人,我爱这片养育我的土地,我爱我的族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民族的记忆。希望通过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族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些影像的记录来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和族人们的热爱,通过影像找回许多已经渐渐远去的记忆。记录身边平凡而真实的场景:集市上的买卖人、晒场上晾晒粮食的人们、悲伤的葬礼、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忙碌的人们……他们的喜怒哀乐,面对自然与现实的精神力量,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等等,这些熟悉而普通的人和事,都是我要表现的东西,集市作为这里的生活市场,其丰富程度不言而喻,它是我源源不断的拍摄题材,作为一个记录者,我希望我的影像里所表现的是族人最最真实的一面,为后人留下一些影像资料。
摄影师介绍
苏呷此色
民族:彝族
苏呷此色,生于1981年,在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生活工作,2002年开始接触摄影,从2003年开始将镜头聚焦于身边的人和事,把记录彝族人作为自己的拍摄主题,他很少参与摄影活动,但却长时间沉醉于这种真诚的影像记录。曾入围2013年侯登科纪实摄影奖,2012年法国才华摄影基金中国赛区奖。
缝制新装
彝族传统服饰工序复杂繁琐,大部分都要靠全手工制作完成。她们并非为了迎合摄影师的需求而身着民族服装,而是出于习惯,这样的衣服对于她们而言,便是生活传统的一部分,对于彝族的女性,服饰是最鲜明的符号,而织补缝制也是日常的一部分,虽然没有现代的生活所带来的便捷,却生活安逸、富足。2014年5月特木里镇
1 弊族“毕摩”
作法事的“毕摩”,毕摩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毕摩神通广大,学识渊博,主要职能有作毕、司祭、行医、占卜等活动,解放前只有毕摩掌握彝族文字。2011年12月拉果乡
2 数饯的买卖人
集市上两名买卖人正在数着手中的钞票,在集市的早期,这里是以物换物和以“银两”作为货币的进行交易,随着人民币的传播,彝族人慢慢地接受了人民币。2012年5月拖觉镇
3 看手相
请女巫师“莫尼”看手相占卜的妇女们,每次占卜“莫尼”都要收取适当的费用。彝族入迷信“莫尼”,她也会在占卜后,提出破解之法,例如“杀鸡辟邪”等迷信的方式。2014年11月补洛乡
4 看秤的彝族人传统的秤是彝族买卖人常用的称重工具,秤砣秤杆在他们眼中更真实,而电子称在近些年刚刚流入到集市上,画面中的中年男人正盯着秤上的刻度认真观察,在集市上,这一幕成为了日常的写照。2012年10月拖觉镇
5 集市路上
三个青年正骑着一辆摩托车前往集市,在河边穿过,而鸭子在河的下游,河边的彝族妇女正在贩卖她的商品,画面三者相互呼应,让这一瞬间凝固,构成了巧妙的关系。2012年10月拖觉镇
1 “哈帕”女子
头戴传统头饰“哈帕”的女子,这种头饰是布拖阿都彝族独有的。阿都彝人培育了阿都彝人独有的文化,特别在手工业、纺织、首饰制造上都较为突出。这张照片拍出了极具代表性的彝族女性特性,她虽然不突出,但却代表了彝族妇女的群体形象,表情和蔼,与自然相处,阿都彝人与这片土地共同生存,更是对彝人品质的刻画,虽然画面瞬间性不强,却有永恒之美。
2 少年与马
在加工坊前,少年与他的马合影,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这里的加工坊墙面上的文字是汉语,而彝语基本无人再使用,少年个子不高,被马挡住大部分的脸和身体。在这里,马是十分便捷的交通工具,正如我们今天喜欢和自己的汽车合影一样,马在彝族少年心中也具有特别的意义。2014年6月布拖县
3 彝族商贩
四川凉山自治州属高寒山区,在冬季,这里同样布满了积雪,然而集市却不会因为下雪而停止,集市是在这里生活的阿都彝人的交易中心,在雪中的集市里卖鸡的男子面向镜头,雪从他的身边划过,高耸的鼻梁突出了他的面容,单薄的衣服让他略显可怜,这三只待贩卖的鸡,是他今天的希望。2011年2月县城集市
捕捉集市影像
古朴原始
布拖县位于四川凉山自治州东南部,彝族人口占94%。这里是彝族阿都支系文化的腹心地带,阿都彝人的生活习惯、劳作方式等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状态。在早期,这里还进行着以物换物的方式较为常见。集市特点拖觉镇集市“逢九必开”,规模更是令人惊叹,集市从早上开始至下午三点,人数可达万人,其周边的拉达乡、补洛乡、俄里坪等地的人都会来此交易。与其他集市不同,拖觉镇集市是一个完全的牲畜交易大集,很少出现其他的物品交易。
如何前往
拖觉镇位于布拖县城南面,距县城布拖约21公里。乘飞机抵达成都后可转乘汽车或者火车抵达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从西昌成大巴车约2个小时可达布拖县,在布拖县有公交车抵达拖觉镇集市,票价为5元。住宿标准约为150元人民币。
拍摄提示
1.彝族女性特写
彝族女性服饰十分具有特色,特别是头饰,她们以银作为材料雕琢出别致的样式,彝族女性肖像特性可以很好地突出人物特征和民族工艺。
2.环境肖像
集市中,彝族人或牵着自己的牲畜进行售卖,或骑马前行,他们与牲畜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是最为具有生活气息的,在这里,并不是要拍摄人物,而是要将人物与牲畜的关系捕捉。
3.人物群像
在彝族集市上,有很多其民族独有的人物、例如“巫师”、“巫医”等,这些人物会成为集市中人群的据点,他们与周围人物的神情、手语都会成为经典的影像。
重民族风情
对少数民族题材进行拍摄,首先要对其民族风俗进行了解并尊重,而在布拖周边的集市上,也有着一些题材需要回避或沟通。
法事拍摄需要许可
彝族人会在集市上做一些法事,以报平安等事项,对于巫师的拍摄,需向求法事的家人沟通,因为他们会认为摄影师的行为会影响神灵,除此之外,一些家庭的聚会,红白喜丧的拍摄也同样需要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