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旁的物理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2009年11月28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江苏省泗洪县雪枫中学一座新的教学楼开始动工了。刚建的新楼和旧楼之间只有十几米地之遥,这客观上给我们师生教育教学带来一定影响,但就长远考虑,这一举措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的旧楼时间太久且是危楼,根据省教育厅指示必须重建。为了新楼保质、保量、如期完工,建筑工地引进许多大型机械,这些大型机械,我们师生是头一次看到,大家都感到新鲜好奇,而且这些大型机械的结构原理,以及建筑中许多科学技术都和我们物理知识密切相关。同时这些设备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直观性。
  首先,工地建筑过程中有许多力学知识。例如,在进行《简单机械》教学时,我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建筑工地上吊车的结构及吊车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指出其中动滑轮和定滑轮位置,同时说出两种滑轮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提高吊车的工作效率?(减少额外功,多做有用功,加润滑剂)。在课间,挖土机挖土时,可让学生观察、思考挖土机做的功,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如何减小摩擦?如何提高挖土机的机械效率?等等。
  其次,声学知识。上物理课时,外边工地难免有机器噪声。此时,可以利用这一现象复习物理学中噪声危害和控制知识。比如,让学生关上门窗,问学生这一措施是在什么位置减少噪声的?这样一来,既复习了物理知识,又收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还有热学知识。大家都知道2009年寒潮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冷,建筑工人师傅不畏严寒、起早贪黑,他们在用钢筋水泥做地基时,可组织学生利用课间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如下物理问题:①建筑工人师傅为什么在水泥混凝土中加工业盐呢(降低水泥凝固点,防止冻坏地基)?②他们为什么把地基做得又宽又厚呢?如此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不断地引导他们思考。既使学生学到物理知识,感受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现代教育目标提倡三维式教学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筑工地上的劳动场景给我们师生提供一个很好物理教和学的平台。
  比如,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建筑师傅的在下楼基的过程中,进行《测量》教学。试问同学们,建筑工人师傅为什么把地基做得又宽又厚?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建筑工人师傅劳动过程。还可以引申到压强知识的教学,为了减小大楼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建筑师傅们是如何设计和操作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为解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带上测量工具,自己去测量楼基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地基面积,再带入物理公式计算。这样一来,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
  教师应如何利用建筑工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大家都知道90后的学生与六十年代学生相比,最大的不同是:①他们不理解、不体谅父母劳动的辛苦。②很少关心帮助他人。③他们和教师之间总是存在教与学的矛盾,说谎、怕吃苦。④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教师可借建筑工地上的劳动场景,向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了让学生体谅父母劳动的辛苦,可编制这样一个童话,取名为:《建筑工人的手和铁钉》
  有一天,一根铁钉从高空掉入沙子中。到了晚上,沙子对钉子说:“老兄,你怎么有空到我寒舍拜访,而不去钻入木头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呢?”铁钉说:“老弟,这,你就不知情了吧!白天,有一只牛皮般厚的手捏得我有气无力,幸亏我尖利的前锋猛扎了他一下,这才幸好逃脱。看,我身上还有斑斑血迹呢!说句心里话,我真的不是故意的。”铁钉内疚得一夜没有睡着。第二天,天刚刚亮,一只熟悉的手把铁钉从沙子中捡了起来。此时,铁钉心里很诚恳,它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去呆着,该如何坚守好自己岗位!
  听了这一童话故事,同学们被深深感动了,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久久注视着工地,有的学生主动要求帮助困难同学。我们的教育,不一定要把一个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清华、北大的学子,而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先做人,再教育其成才。
  总之,物理知识无处不在,物理情缘感天动地。只要我们留心生活,热爱大自然,物理教学资源随手可取。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本身可分为自发性生成性教学与预设性生成性教学。自发性生成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超出预设方案的、与预设方案紧密相关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机智、科学地解决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教学的探究性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预设性生成性教学是在教师引导、启发下产生的,是
演示实验既是教师具体操作和缜密思考的过程,又是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演示实验是教师当堂的示范实验,它不仅体现了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教师本身科学素质、治学态度的现身说法。这种以身施教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因而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保证演示一次性成功。不过笔者发现,按照教材进行演示实验,即使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会经常出现状况,导致实验一波三折。研究表明,学生很难忍受当堂演示的失败,特别是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相关内容的讨论。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学生的求知欲是提高素质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
问题的提出比喻法是通过比喻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特征的方法,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比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具体的案例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及生活的多元化,比喻的运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浅谈几种高中生物教学中比喻的运用类型。一、激趣型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
目前,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因此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积极探索和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和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一、明確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
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对于高中生物而言,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尝试,因为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高中生物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就要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以问题为主线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 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  “问题”指引着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的状态,它的作用主
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的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同行的另外1
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改的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各种观摩课花样百出.然而很多学校进行的实验教学,只限于表演,让听课教师开开眼界.实验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实际在广大教师心中是冷冷清清的.教育专家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课堂行为距离依然遥远.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缺少的就是实践.要改变目前的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学现状,急需一大批专家型的教师,而吴正宪老师正是一位在实践探索中成长起来典型代表.倾听
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激发人对事物的求知欲,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学习数学能否学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数学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使其产生学好该课程的强烈愿望,应该成为初中数学老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人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认为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可以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一、创设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标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发挥知识形成过程的价值,鼓励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物理学习的探究活动过程,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再发现”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