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认为体育教学应给予学生正能量,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坚持做到:运用激励性语言,焕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精神;设定合作性学习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注重学法指导,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因材施教,增强学生成功体验和自信心。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 因材施教
关于体育课程的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从“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其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运用激励性语言,焕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激励性的语言能够有效焕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体育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性语言,是有效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教育艺术的体现。比如,进行中长跑训练时,班里有几位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想打“退堂鼓”,半途而废。笔者发现这一情况后用“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考验大家意志的时候到了”、“干什么都不能轻易放弃”、“成功一定会属于你们的”等语言激励他们,给他们打气、鼓劲。另外,教师的口令、口号和哨声也是体育教学中最具特色的语言,要发挥其独特作用。教师清晰洪亮、铿锵悦耳、充满精气神的口令和口号,能够焕发学生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意志,让学生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心情开朗,使整个教学充满勃勃生机和盎然的兴致。
二、设定合作性学习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合作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但是合作学习的目的要明确,分工合作的责任要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掌握技能与知识的程度,设定恰当的合作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小组合作应该做什么,这样才能快速地进入角色。总之,教师要善于通过共同目标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障碍跑”教学中的分组合作练习,笔者在学生掌握障碍跑的方法基础上,启发学生利用器材,设置不同的障碍区,进行合作性练习。在活动过程中,要看哪组布置障碍区最快、最巧、最合理、最安全,并在合作与配合下,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灵巧的方法越过障碍。这样目标、要求和方法都很具体,既培养了学生合作越过障碍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
三、注重学法指导,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体育教学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进而达到掌握学法、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体验、交流、再练习,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要启发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合作学习,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凝聚学生的集体智慧。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要重视学法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展示自我,体现自我的价值,共同享受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例如,在健美操创编教学中,笔者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创编,明白简单的创编步骤与方法。在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创编时,笔者在课前设计好几种创编动作示意图,确保合作学习过程的流畅与有效,避免学生之间因差异和小组之间因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出现怯场和冷场现象。
四、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喜欢与热爱体育运动,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否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取得成功后的积极情绪体验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产生进取之心,进而通过训练掌握更多的运动知识和难度更大的运动技能,使自己在体育学习上有新的突破和跨越。反之,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情绪体验则会产生负面影响,让学生沮丧、焦虑、自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逐渐丧失殆尽。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分层设置目标,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
创造成功的机会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体育教师应注重在学生原有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训练难度,以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做到难而不畏、知难而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经过“跳一跳”摘取成功的“果子”,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去拥抱成功,增强成功体验和自信心。当学生遇到困难而畏缩手缩脚时,体育教师应适时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给予恰到好处的指点和热情的鼓励,让学生从自己的鞭策中汲取“正能量”,进而顺利完成任务。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放宽要求,不能对他们提和能力强的学生一样的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断超越自我。要时刻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以充满赞许、佩服和期待的目光关注他们的成长。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而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时,内心定会充满自豪与欣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谢正义.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1-9年级体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8).
[3]李卫敏.分层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28).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 因材施教
关于体育课程的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从“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其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运用激励性语言,焕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激励性的语言能够有效焕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体育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性语言,是有效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教育艺术的体现。比如,进行中长跑训练时,班里有几位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想打“退堂鼓”,半途而废。笔者发现这一情况后用“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考验大家意志的时候到了”、“干什么都不能轻易放弃”、“成功一定会属于你们的”等语言激励他们,给他们打气、鼓劲。另外,教师的口令、口号和哨声也是体育教学中最具特色的语言,要发挥其独特作用。教师清晰洪亮、铿锵悦耳、充满精气神的口令和口号,能够焕发学生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意志,让学生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心情开朗,使整个教学充满勃勃生机和盎然的兴致。
二、设定合作性学习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合作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但是合作学习的目的要明确,分工合作的责任要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掌握技能与知识的程度,设定恰当的合作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小组合作应该做什么,这样才能快速地进入角色。总之,教师要善于通过共同目标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障碍跑”教学中的分组合作练习,笔者在学生掌握障碍跑的方法基础上,启发学生利用器材,设置不同的障碍区,进行合作性练习。在活动过程中,要看哪组布置障碍区最快、最巧、最合理、最安全,并在合作与配合下,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灵巧的方法越过障碍。这样目标、要求和方法都很具体,既培养了学生合作越过障碍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
三、注重学法指导,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体育教学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进而达到掌握学法、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体验、交流、再练习,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要启发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合作学习,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凝聚学生的集体智慧。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要重视学法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展示自我,体现自我的价值,共同享受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例如,在健美操创编教学中,笔者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创编,明白简单的创编步骤与方法。在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创编时,笔者在课前设计好几种创编动作示意图,确保合作学习过程的流畅与有效,避免学生之间因差异和小组之间因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出现怯场和冷场现象。
四、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喜欢与热爱体育运动,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否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取得成功后的积极情绪体验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产生进取之心,进而通过训练掌握更多的运动知识和难度更大的运动技能,使自己在体育学习上有新的突破和跨越。反之,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情绪体验则会产生负面影响,让学生沮丧、焦虑、自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逐渐丧失殆尽。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分层设置目标,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
创造成功的机会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体育教师应注重在学生原有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训练难度,以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做到难而不畏、知难而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经过“跳一跳”摘取成功的“果子”,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去拥抱成功,增强成功体验和自信心。当学生遇到困难而畏缩手缩脚时,体育教师应适时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给予恰到好处的指点和热情的鼓励,让学生从自己的鞭策中汲取“正能量”,进而顺利完成任务。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放宽要求,不能对他们提和能力强的学生一样的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断超越自我。要时刻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以充满赞许、佩服和期待的目光关注他们的成长。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而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时,内心定会充满自豪与欣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谢正义.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1-9年级体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8).
[3]李卫敏.分层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