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目的论分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t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负载的词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如何准确地传达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含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阿Q正传》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问题。如何恰到好处地翻译文化负载词是本文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目的论 翻译策略 《阿Q正传》
  1.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翻译研究的重点转向文化因素。《阿Q正传》是鲁迅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杰作,也是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资源之一。《阿Q正传》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化负载词的准确翻译是准确地把词语的文化内涵传达给目标语言读者的关键和窗口。目的論在文化翻译领域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基于目的论,本文对《阿Q正传》两个英文版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了定性研究。
  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英文版本已成为《阿Q正传》最正典的版本之一。杨氏夫妇努力将中国文化引入世界。威廉·莱尔是美国最著名的研究专家之一。他的译文展现了美国英语的典型特征,语言简单、流畅,可读性高。它在出版后特别在美国读者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口碑。
  2.目的论与文化负载词
  2.1目的论三原则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它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德国发展起来。目的论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目的论对传统翻译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创新等值翻译理论框架,发展多元化的翻译理论体系。二是强调目标文本的创造,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2.2《阿Q正传》中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汇载有特定的国家文化信息,表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它们是民族文化在词素结构上的直接或间接反映”(胡文仲,1999:64)。奈达声称,作为译者,要做好跨文化交流的话就应该充分认识到有五种亚文化:“1)生态文化;2)物质文化;3)社会文化;4)宗教文化;5)语言文化。”(奈达,1964:91)
  3.目的论视角下两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3.1目的原则
  例1:“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他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Quei。”(The Yangs,2000:8)
  杨宪益:“I encountered in writing this work was that I don’t know Ah Q’s personal should be written either. During his lifetime everybody called him Ah Quei.”
  莱尔:“I don’t know how to write his given name either. While he was alive everybody called him Ah-QUEI.”
  “The ‘Ah’ of Ah Q is a common prefix for given names especially in south China, and is always written with the same Chinese character. Here Lu Hsun spells out the ‘quei’ in Roman letters, claiming he does not know which Chinese character (there are many homophones) it should be. This makes for a jarring effect in a Chinese text; I have attempted to convey this by using capital letters. The current pinyin spelling of this syllable would actually be gui.”(Lyell, 1990: 104)
  在翻译“阿Q”的过程中,杨宪益的翻译方法更加忠实于源文本。这种翻译方法有利于在翻译文本中保留中文意思,从而将这种习惯传达给读者。但对于那些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阅读时还有很多困难和障碍。他们可能仍然对这个名字感到困惑,毕竟中国的名字和外国的名字完全不一样。莱尔在翻译过程中添加了一个注释,以确保目标读者可以达到“大致相同的理解”。他对“阿”的含义和翻译时为什么变成“QUEI”的原因进行了更详细的解释。因此,目标读者可以知道“阿”是中文名字的前缀,从而加深了他们的理解。莱尔的翻译策略反映了“目的原则”。
  3.2连贯性原则
  例2:“倘用‘内传’,阿Q又决不是神仙。”(The Yangs, 2000: 4)
  杨宪益: “The use of ‘legend’ is impossible because Ah Q was no legendary figure.”(The Yangs, 2000: 5)
  莱尔: “Why not just make this one the private one? But then private biography is the term they use for accounts of Daoist monks who live forever, and Ah Q doesn’t fit in with that crew either.”(Lyell, 1990: 102)
  “神仙”是中国神话中的角色,指具有超人能力的神话传说人物。对于那些相信基督教的西方读者来说,这是不易理解的。“神仙”的中文意思与西方所拥有的“神”几乎没有相似之处。但杨氏夫妇则用意译的方式把“神仙”翻译成“传奇人物”。莱尔用意译翻译为“长生道家”,而杨宪益的翻译则更恰当。他的翻译使读者在认识论的层面上了解“神仙”的意义。然而,关于“神仙”的含义,莱尔的理解显然是不够充分的,只是认为“神仙”是道家。她不知道“神仙”还包括西方的佛等。此外,这种翻译不可避免地会使目标语读者误解“神仙”为老子或道教。所以杨宪益的翻译更能体现出连贯原则。   3.3忠实性原则
  例3:“几天之后,他竟在钱府的照壁前遇见了小D。”(The Yangs, 2000: 70)
  杨宪益:“A few days later he did indeed meet Young D in front of Mr. Chien’s house.” (The Yangs, 2000: 71)
  莱尔:“A few days later he finally came across Young D in front of the short stretch of wall that protected the Qian family compound from prying eyes.” (Lyell, 1990: 133)
  “照”又名“屏风壁”,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建筑的独特部分。另一个“照壁”的说法是风水意识影响下的一种独特建筑形式,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素。根据它的定义,杨宪益的翻译省略了“照壁”一词,没有遵循连贯性原则。莱尔的翻译成功地解释了“照壁”的功能,比杨宪益的翻译长。莱尔期待为读者提供“忠于原著”的译本。
  4.两译本中的主要翻译策略
  4.1意译
  意译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语言、宗教和地理的差异。意译翻译能够充分表达词语的内在意义,弥补外来读者背景知识的缺失,进而达到信息传播与沟通的目的。
  例4:“小尼姑之流是阿Q本来视若草芥的。”(The Yangs,2000:76)
  杨宪益:“Now though Ah Q had always had the greatest contempt for such people as little nuns...”(The Yangs, 2000: 77)
  莱尔:“Ah Q thought young Buddhist nuns were worthless to begin with...” (Lyell, 1990: 138)
  “视若草芥”是指贬低某人或不再关注某人。“草芥”存在延伸意义,即没有价值的东西。在西方国家文化中,没有这种特殊含义。在原文中,这个词用来说明阿Q对小尼姑的不屑。两位译者运用意译的策略,将源词的意义完美地传达出来。
  4.2直译
  文学翻译既忠于原文,又忠于原文形式。对于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词,译者应该尽量保留汉语词汇的语言特征。
  例7:“这毛虫,癞皮狗。”(The Yangs,2000:36)
  杨宪益:“Hairy worm, Mangy dog.” (The Yangs, 2000: 37)
  莱尔:“Hairy beast, you mangy dog.” (Lyell, 1990: 117)
  “毛虫”是鳞翅目的一种幼虫。在原文中,阿Q只是想发泄自己的愤怒,可不幸的是,王胡反过来用“癞皮狗”愤怒地回应。“癞皮狗”是一种狗,在这里显示王胡认为阿Q是无耻的人。杨宪益和莱尔把“毛”翻译成“hairy”,把“虫”翻译成“worm”和“beast”。杨宪益将“癞皮狗”翻译成“mangy dog”,而莱尔则把它翻译成“you mangy dog”,以提高情感的程度。在中国,狗往往被赋予贬义。但在西方國家,情况恰恰相反。这意味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明显不同的认知。两位译者在这里都采用直译的策略,锐利地传达了狗的文化内涵,从而鼓励了国家间的交流。
  4.3直译加注释
  例8:“就是阿Q所谓的哭丧棒——大步流星走了过来。”(The Yangs,2000:42)
  杨宪益:“...which looked to Ah Q like the ‘staff carried by a mourer.’With great strides he born down on Ah Q who...” (The Yangs, 2000: 43)
  莱尔:“Baldy” started moving directly toward him...what Ah Q called a wailing stick-in his hand...
  “Young foreign gentlemen of the time often carried canes, and young Chinese who had studied abroad often emulated them even after returning home. The “wailing stick” had been traditionally carried by filial sons in funeral processions; The idea it represented was that the son was so overwhelmed with grief he would have been otherwise unable to walk.”(Lyell, 1990: 119)
  在中国,“哭丧棒”也被称为“哀杖”。这个词的独特文化内涵是对外国读者的巨大挑战。杨先生采取了意译的方式,将其翻译为“staff carried by the mourner”,阐述了这支棍棒在中国的特殊用法,但是他忽略了这个词的另一个重要信息,这根棍子可以被其他哀悼者所持有。在莱尔的版本中,运用直译和注释,给外国读者一个清晰的解释,那就是这根棍子对洋鬼子来说是咒骂的字眼。
  5.结语
  在目的论指导下,笔者对《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做了比较分析。首先根据奈达对文化词的分类总结了《阿Q正传》中的文化负载词。其次,通过比较得出杨宪益的翻译目的主要是“重现”原文,主要采用音译、直译的翻译策略。莱尔的翻译目的是“让读者理解原文”,因此翻译策略更倾向于意译。一般来说,译者往往采用意译。总的来说,《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E.J.Brill, 1964.
  [2]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 St Jerome Publishing,1997.
  [3]William Lyell. Diary of a Madman and Other Stories [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4]Yang Xianyi and Glayds Yang, The True Story of Ah Q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0.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 纵观我国20世纪的文学发展脉络,存在两种不同的话语权:启蒙主义和阶级革命,二者既对峙又融合,形成了30年代独特的文化景观。创刊于1928年的《大众文艺》杂志,正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向左翼文学过渡的关节点上,它是大众文艺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步生成为一次规模宏大的文化思潮的“第一见证人”,它的重要作用却往往被忽视。本文基于《大众文艺》的发展历程、转变及意义与优缺点,梳理历史
摘 要: 南京师范大学对外宣传工作在把握导向、注重策划、突出时效上精耕细作,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客观、 真实、生动讲好南师故事,传播校园文化,积极将南师精神对接社会需求,奏响了对外宣传和服务社会同频共振的交响乐。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对外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教育宣
摘 要: 罗媛博士的学术专著《移情视域下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研究》以“移情”视角走进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世界,对其做出伦理道德评判,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移情思索与关怀的世界,对麦克尤恩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交流细致入微的分析呈现了麦克尤恩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思考及他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关切和期望,同时表现出了文学在实现人与人之间移情情感的滋生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该专著是一位严肃的文学批
摘 要: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舞蹈专业发展现状,探讨了推广舞蹈心理疗法的三个步骤:舞蹈专业与心理专业相结合,培养一批具有舞蹈疗法素养的人才;选择一些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舞蹈专业学生做志愿者;配备完善的舞蹈疗法场所。分析了如何在大学舞蹈专业中循序渐进推广舞蹈心理疗法及推广舞蹈疗法的意义,以期对舞蹈心理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广
摘 要: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揭示了说话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准则。对合作原则的故意违反往往能制造出幽默的效果,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特征。本文以《唐顿庄园》第一季这部英剧为例, 分析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言外之意及其幽默效果。  关键词: 合作原则 言语幽默 会话含义  1. 合作原则及其准则  合作原则是语言学家格莱斯在著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19
摘 要: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地理常规课堂教学方面落实起来却很难,特别是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更难。作者以“产业转移”课堂教学进行尝试,试图找出人文地理教学中提高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尝试,发现以“生活中的地理”事物现象为基础,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以致用能有效提高学生在人文地理学习中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  关键词: 地理实践力 人文地理 教学方法  一
摘 要: 从《伪满洲国》到《额尔古纳河右岸》再到《白雪乌鸦》,迟子建开启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小说,亦不趋从新历史主义的书写方式。迟子建小说的风貌在稳健中的“渐变”与内在种种精神实质中的种种不变:以小民间书写大历史,所謂的宏大叙事更倾向于非典型化的个人叙事,化重为轻;通过人性书写灾难,其凭借敏锐的灵性从平凡的个体变化和灵魂中找寻历史的痕迹,化大为小;将虚构与再现融入历史叙事,尊重历史但绝不仅仅再现
摘 要: 本文阐述了CDIO教学理念下的高职Photoshop课程教学改革,在CDIO教学理念下,电子商务专业Photoshop课程基于企业工作流程进行组织,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工作任务的做中学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参与构思、设计、实施、操作这个完整的流程获得企业需求的相应的技能,获得该课程的相应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CDIO教学理念 高职Photoshop课程 电子商
摘 要: 艾米莉·勃朗特凭借其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坛上享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我就是希思克利夫”是作为荒原之子、共生爱侣的灵魂呐喊;是直击读者心灵“共情心理”的体现;也是天才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自我心理的烛照,是其主观强烈情感在笔下人物身上的映射。  关键词: 呼啸山庄 人物形象 性格 精神分析  1847年,勃朗特三姐妹的小说出版,然而,只有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获得了成功,艾
摘 要: 游戲材料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低结构材料的提供为幼儿带来了更大的自由自主的探究空间。本文以“纸杯”为例,谈谈教师在幼儿与低结构材料互动中的观察分析,从把握好幼儿游戏中的行为价值和处理好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与游戏预设两者的关系这两个方面探究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 课程游戏化 低结构材料 观察 指导策略  在本学期开学初,我们就发动幼儿收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纸杯,并将纸杯分别投放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