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历史在初中教育阶段是一门“副课”,加上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和教育行为功利化倾向的影响,学生与家长不重视历史、片面强调分数、升学的价值,重“理”轻“文”,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训练,使学生成了教育和考试的“机器”;在这样的过程中,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培养,更别说创新精神的培养从何谈起。所以说,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战。上课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做好了准备工作,对每
节课要学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就不至于上课时由于对内容太过陌生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它要求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一些预习方法的培训,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的预习方法。
1、教师事先设置好预习问题,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将设置的预习问题留给学生,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任务、目标和方向。这样就不至于学生在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
2、筹建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学生的预习以学习小组单位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的预习集中进行,由于对学生进行督促和监督,使预习有时间保障。
3、另外,教师也应该花一定的时间来督促学生将预习工作落实。同时,在上课时,有意识的应对学生的预习工作进行检查,对效果较好的应适时的进行表扬。
二、选用适合各课堂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材是活的,学生是活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也是活的。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我们不能拘泥于一些陈腐的教学方法,固步自封。而是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在不同的情境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下面,我就一些具体的课文内容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1、模拟课堂教学。有些课文,由老师单纯教是很吃力而且学生也很容易对课文产生厌倦,而由学生自己在课堂中扮演这些几千年前的历史人物也许又是一种境况。比如说初一历史下册第十课《秦王扫六合》让一方学生充当秦始皇,另一方学生充当法官,对秦始皇的功过进行审判。学生们则会把一节枯燥的文化课上的有声有气,让同学们在欢乐之余又对该课的重点了如指掌。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2、创设“问题情景”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发散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表层,而且能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己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3、正确运用比赛等形式教学。教师应设法把课堂变为“智力竞技场”,积极创设竞争氛围,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自学比赛活动,如抢答比赛等。各种竞赛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能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率,同时培养了现代人所需要的竞争意识。
三、注意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方式多样化,教学时不可能也没必要每一种方式都用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要科学地组织互动,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1、注意学生间的互动应考虑的因素:
(1)内容上: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才会产生讨论和探求的兴趣,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和观点的需求,也才会有话可说,并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获得历史知识。
(2)时间上:老师用多少,学生用多少,学生间的互动又用多少,什么时候进行学生间的互动,都应充分考虑。只有保证学生的互动时间,互动内容才会有深度,否则只能停留在表层,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3)要创设偷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或诙谐的话语增添轻松的学习气氛,只有在放松状态下,学生才乐于参与,学生的互动才会更加有效。
(4)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分组:可将学生分为以下六类:努力学习型、默默无闻型、社交型、附庸型、游离型和厌学习型。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参与互动时也是不均衡的,厌学习型是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为掩饰内心的自卑而置身事外导致厌学,这样的学生如果和努力学习型的分配在一起效果会更好些。
(5)要有评价:对小组互动,不仅要有整体的评价,对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也可作适当的评价。对互动结果要及时展现并给予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其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感。
2、教师与教材的互动:
(1)、教师要利用教材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2)、将教材内容以媒体方式呈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调节情绪、设置氛围、引人人境、诱发联想的课堂功效。
3、学生与教材的互动: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各种表现方法来体现教材的内容。如:对内容生动的课本剧可让学生表演,使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其表现欲,如介绍满族的礼仪“打千”。对努力学习型的学生,可让他们自己定任务,自己制定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与策略,然后,让学生自我评价互动参与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以培养其自学能力。
四、课后作业的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我们应注意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学生有了兴趣,改变了只处于被动的状态,把外来的动因变成内在的动机,就有了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就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当然兴趣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培养,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设计一些很富趣味型的作业。比如说,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下的一个商人,你一天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思路一: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思路二: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
当然,作业中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思维障碍和矛盾都是在所难免的、正常的,正好反馈给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弥补,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去探索。
总之,学生能不能学好一门课程和他对这门课有没有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所以作为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就要多思考勤实践,一切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长久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战。上课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做好了准备工作,对每
节课要学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就不至于上课时由于对内容太过陌生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它要求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一些预习方法的培训,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的预习方法。
1、教师事先设置好预习问题,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将设置的预习问题留给学生,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任务、目标和方向。这样就不至于学生在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
2、筹建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学生的预习以学习小组单位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的预习集中进行,由于对学生进行督促和监督,使预习有时间保障。
3、另外,教师也应该花一定的时间来督促学生将预习工作落实。同时,在上课时,有意识的应对学生的预习工作进行检查,对效果较好的应适时的进行表扬。
二、选用适合各课堂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材是活的,学生是活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也是活的。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我们不能拘泥于一些陈腐的教学方法,固步自封。而是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在不同的情境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下面,我就一些具体的课文内容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1、模拟课堂教学。有些课文,由老师单纯教是很吃力而且学生也很容易对课文产生厌倦,而由学生自己在课堂中扮演这些几千年前的历史人物也许又是一种境况。比如说初一历史下册第十课《秦王扫六合》让一方学生充当秦始皇,另一方学生充当法官,对秦始皇的功过进行审判。学生们则会把一节枯燥的文化课上的有声有气,让同学们在欢乐之余又对该课的重点了如指掌。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2、创设“问题情景”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发散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表层,而且能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己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3、正确运用比赛等形式教学。教师应设法把课堂变为“智力竞技场”,积极创设竞争氛围,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自学比赛活动,如抢答比赛等。各种竞赛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能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率,同时培养了现代人所需要的竞争意识。
三、注意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方式多样化,教学时不可能也没必要每一种方式都用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要科学地组织互动,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1、注意学生间的互动应考虑的因素:
(1)内容上: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才会产生讨论和探求的兴趣,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和观点的需求,也才会有话可说,并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获得历史知识。
(2)时间上:老师用多少,学生用多少,学生间的互动又用多少,什么时候进行学生间的互动,都应充分考虑。只有保证学生的互动时间,互动内容才会有深度,否则只能停留在表层,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3)要创设偷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或诙谐的话语增添轻松的学习气氛,只有在放松状态下,学生才乐于参与,学生的互动才会更加有效。
(4)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分组:可将学生分为以下六类:努力学习型、默默无闻型、社交型、附庸型、游离型和厌学习型。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参与互动时也是不均衡的,厌学习型是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为掩饰内心的自卑而置身事外导致厌学,这样的学生如果和努力学习型的分配在一起效果会更好些。
(5)要有评价:对小组互动,不仅要有整体的评价,对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也可作适当的评价。对互动结果要及时展现并给予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其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感。
2、教师与教材的互动:
(1)、教师要利用教材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2)、将教材内容以媒体方式呈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调节情绪、设置氛围、引人人境、诱发联想的课堂功效。
3、学生与教材的互动: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各种表现方法来体现教材的内容。如:对内容生动的课本剧可让学生表演,使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其表现欲,如介绍满族的礼仪“打千”。对努力学习型的学生,可让他们自己定任务,自己制定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与策略,然后,让学生自我评价互动参与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以培养其自学能力。
四、课后作业的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我们应注意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学生有了兴趣,改变了只处于被动的状态,把外来的动因变成内在的动机,就有了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就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当然兴趣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培养,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设计一些很富趣味型的作业。比如说,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下的一个商人,你一天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思路一: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思路二: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
当然,作业中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思维障碍和矛盾都是在所难免的、正常的,正好反馈给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弥补,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去探索。
总之,学生能不能学好一门课程和他对这门课有没有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所以作为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就要多思考勤实践,一切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长久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