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年前宣布进入汽车业时,奥克斯的口号相当高调,“我们要给国内汽车行业虚高利润减肥!”现在他们稍做改动“我们要给国内手机行业虚高利润减肥!”一语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选择。
沈阳奥克斯汽车之所以选择退出汽车行业,是因为销量寥寥。早在2004年初,奥克斯SUV原动力和双排座轿卡瑞途上市时,奥克斯将两款车的销售目标定在2万辆,尽管随后大幅降价2万多元,但3月23日奥克斯方面的人证实,去年一年的销量总计只有2000-3000辆,与预想相差甚远。对此,一位汽车经销商评价说,奥克斯的车都是常规车型,也就是“大路”货,7-8万元的价格也不占优势。何况,低端SUV市场品牌太多,竞争激烈,既没有品牌效应,也没有价格优势的奥克斯很难生存。
外行的造车“梦”
奥克斯萌生退意应该说是明智的。新的民营企业现在进入汽车业,为时已晚。目前,在国内汽车业的大市场吸引下,全世界的汽车巨头都涌进来,国内企业缺乏成长时间,根本无法与对手较量。虽然众多造车民企是否会重蹈奥克斯的覆辙尚未可知,但能肯定的是,在整个车市的持续低迷下,大浪淘沙才刚刚开始。
2002年至2004年三年间,世界经济的亮点在中国,中国经济的亮点在汽车。再没有哪个行业有如此高速的增长和如此丰厚的利润。有业内人士指出,汽车业的平均利润率比家电行业要高出三倍。尽管隔行如隔山,尽管轿车业门槛如此之高,众多行业外企业还是不甘心放弃这块肥肉,纷纷剑走偏锋,从客车、专用车、重型卡车等领域杀人汽车市场。
2004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名单中,又相继新增了新飞、美的、小鸭等家电业出身的新军。奥克斯就在这个时候挤入这张已经相当冗长的名单。
动机是明摆着的:利润。经过一轮又一轮价格战的厮杀,传统家电业的利润已经让绝大多数企业度日维艰。背投、等离子等新兴技术的崛起,让黑色家电厂商看到了希望,但对于尚未出现重大技术革新的白色家电商来说,“微利”时代的日子实在难熬,业内人士甚至发出了“卖冰箱不如卖萝卜”的感叹。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来如日中天的汽车业,无可避免地进入了家电商的视野。以上海为例,汽车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但其利润却达到了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25%。
众多外行的加入,担忧也随之出现。令人担心的是,汽车业会不会重蹈家电业“规模做大一利润摊薄一众多企业崩盘”的苦痛?担忧是有道理的。
家电商们也许一点也不懂汽车业,但却是中国最懂如何掀起残酷竞争的一群商人。上海家电业一位资深人士曾经说过,做过家电,再打什么样的市场都不怕了。再看看近来涌人汽车业的家电商,美的、奥克斯即使在家电领域,也是出了名的价格战“策动者”。他们介入后,家电业在充分市场竞争中曾用过的所有花招和手段,都可能在汽车领域重演。如果把家电商比作“蝗虫”,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都曾一个个在他们激烈的“夺食”中,变得利润稀薄,乃至无利可图。最近的前车之鉴是手机,这个在汽车之前,被家电“蝗虫”们当成新增长点的肥肉,已不可避免地陷入价格越压越低,新品跌价越来越快的境地。当这批“蝗虫”终于光临汽车市场后,这个产业的好日子也就快到头了。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说:“车市的冷却速度已远远快过市场增长速度,对于汽车这个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民企想分一杯羹的难度正在加大,去年公布的轿车新政更是等于把民企造车的门给堵死了。”
前有波导、夏新的撤资,后有奥克斯的退出,民企造车的热潮退了吗?没有。2005年3月31日,力帆集团宣布,力帆的第一款中档车有望在6月份上市。
早退出少受损
有位地产界名人曾说过,大家都向一个地方“跑”的时候,我先退,然后是观望,或者少投一点。等到大家往回跑的时候,我已经平安的到家了。
如果是基础扎实的企业或投资项目,或者与过去的很多项目非常接近,那么,短期内的发展情况可能就会非常熟悉,并且可以预见。如果是一个全新的投资项目,那么,即便是下个季度的发展情况也充满了变数,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分散投资追求规模经济,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国内企业家的主流意识。不顾自身能力所限的过度扩张。凭着占取市场先机,赚了一点辛苦钱,就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头脑发热,什么行业都想做。摊子越铺越大,手又太短,又没有管理方法和工具作拐杖。制造多元化的“过热经济”,俨然是战略决策失误的频发期。
战略的核心是通过整合去竞争,资源也是生产力,中国目前的大环境,让为数众多的民企坚定地选择了“先抢资源后管理”。原始积累过后的民营企业们学会了用实际行动表达主张抢夺资源,整合为王。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疯狂圈地”。
现在,值得期待的是大多数的企业已经开始冷静的思考。纷纷选择“战略退出”。
战略是公司前进的方向,是公司经营的蓝图,公司依此赢得一个相对其竞争对手而言的持续的竞争优势。
首先,战略最重要的是差异化。不同的企业应该有只适合自己、不容易被模仿的战略。“迅速做大做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因而只能是一句励志的口号,而不该放在企业的战略里。
其次,战略的精髓在于选择,在两难的困境下,企业必须做出痛苦而果断的取舍。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很轻松地得出同样的结论,这样的选择不可能形成战略优势。正所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些其实都是重要的战略决定,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企业就像人一样,有一个自然循环生长的周期。虽然企业家的使命是尽可能地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但是与自然生态和物种一样,要有一个选择和淘汰的过程。过于关注延长生命反而是合本逐末。最重要的依然是保持一个企业健康的良性的发展。“做强”自然能够做长做久。但是当一个行业走到尽头的时候,处于行业大环境之中的企业如果不能顺利地完成转型的话,也会由于历史使命的终结而被环境的变化所淘汰。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怀揣15亿现金,警惕地远离房地产,盛大的陈天桥将前进的路上飘香四溢的“诱惑”看做是最大的危机。诱惑当头,难得的是抵挡诱惑,勇敢的放弃。
中国的企业正处在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所言的“企业根基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战略转折点上。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赵民将战略比喻作“北斗星”,让企业管理层在创业和发展的茫茫平原上,在月黑风高的夜里看到方向,看到定位,看到前途,看到希望。“低头走夜路,抬头看北斗”。要用战略及时检验、调试自己的方向,避免走错路。走过的弯路上,要插上警示后来人的路标。
沈阳奥克斯汽车之所以选择退出汽车行业,是因为销量寥寥。早在2004年初,奥克斯SUV原动力和双排座轿卡瑞途上市时,奥克斯将两款车的销售目标定在2万辆,尽管随后大幅降价2万多元,但3月23日奥克斯方面的人证实,去年一年的销量总计只有2000-3000辆,与预想相差甚远。对此,一位汽车经销商评价说,奥克斯的车都是常规车型,也就是“大路”货,7-8万元的价格也不占优势。何况,低端SUV市场品牌太多,竞争激烈,既没有品牌效应,也没有价格优势的奥克斯很难生存。
外行的造车“梦”
奥克斯萌生退意应该说是明智的。新的民营企业现在进入汽车业,为时已晚。目前,在国内汽车业的大市场吸引下,全世界的汽车巨头都涌进来,国内企业缺乏成长时间,根本无法与对手较量。虽然众多造车民企是否会重蹈奥克斯的覆辙尚未可知,但能肯定的是,在整个车市的持续低迷下,大浪淘沙才刚刚开始。
2002年至2004年三年间,世界经济的亮点在中国,中国经济的亮点在汽车。再没有哪个行业有如此高速的增长和如此丰厚的利润。有业内人士指出,汽车业的平均利润率比家电行业要高出三倍。尽管隔行如隔山,尽管轿车业门槛如此之高,众多行业外企业还是不甘心放弃这块肥肉,纷纷剑走偏锋,从客车、专用车、重型卡车等领域杀人汽车市场。
2004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名单中,又相继新增了新飞、美的、小鸭等家电业出身的新军。奥克斯就在这个时候挤入这张已经相当冗长的名单。
动机是明摆着的:利润。经过一轮又一轮价格战的厮杀,传统家电业的利润已经让绝大多数企业度日维艰。背投、等离子等新兴技术的崛起,让黑色家电厂商看到了希望,但对于尚未出现重大技术革新的白色家电商来说,“微利”时代的日子实在难熬,业内人士甚至发出了“卖冰箱不如卖萝卜”的感叹。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来如日中天的汽车业,无可避免地进入了家电商的视野。以上海为例,汽车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但其利润却达到了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25%。
众多外行的加入,担忧也随之出现。令人担心的是,汽车业会不会重蹈家电业“规模做大一利润摊薄一众多企业崩盘”的苦痛?担忧是有道理的。
家电商们也许一点也不懂汽车业,但却是中国最懂如何掀起残酷竞争的一群商人。上海家电业一位资深人士曾经说过,做过家电,再打什么样的市场都不怕了。再看看近来涌人汽车业的家电商,美的、奥克斯即使在家电领域,也是出了名的价格战“策动者”。他们介入后,家电业在充分市场竞争中曾用过的所有花招和手段,都可能在汽车领域重演。如果把家电商比作“蝗虫”,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都曾一个个在他们激烈的“夺食”中,变得利润稀薄,乃至无利可图。最近的前车之鉴是手机,这个在汽车之前,被家电“蝗虫”们当成新增长点的肥肉,已不可避免地陷入价格越压越低,新品跌价越来越快的境地。当这批“蝗虫”终于光临汽车市场后,这个产业的好日子也就快到头了。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说:“车市的冷却速度已远远快过市场增长速度,对于汽车这个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民企想分一杯羹的难度正在加大,去年公布的轿车新政更是等于把民企造车的门给堵死了。”
前有波导、夏新的撤资,后有奥克斯的退出,民企造车的热潮退了吗?没有。2005年3月31日,力帆集团宣布,力帆的第一款中档车有望在6月份上市。
早退出少受损
有位地产界名人曾说过,大家都向一个地方“跑”的时候,我先退,然后是观望,或者少投一点。等到大家往回跑的时候,我已经平安的到家了。
如果是基础扎实的企业或投资项目,或者与过去的很多项目非常接近,那么,短期内的发展情况可能就会非常熟悉,并且可以预见。如果是一个全新的投资项目,那么,即便是下个季度的发展情况也充满了变数,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分散投资追求规模经济,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国内企业家的主流意识。不顾自身能力所限的过度扩张。凭着占取市场先机,赚了一点辛苦钱,就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头脑发热,什么行业都想做。摊子越铺越大,手又太短,又没有管理方法和工具作拐杖。制造多元化的“过热经济”,俨然是战略决策失误的频发期。
战略的核心是通过整合去竞争,资源也是生产力,中国目前的大环境,让为数众多的民企坚定地选择了“先抢资源后管理”。原始积累过后的民营企业们学会了用实际行动表达主张抢夺资源,整合为王。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疯狂圈地”。
现在,值得期待的是大多数的企业已经开始冷静的思考。纷纷选择“战略退出”。
战略是公司前进的方向,是公司经营的蓝图,公司依此赢得一个相对其竞争对手而言的持续的竞争优势。
首先,战略最重要的是差异化。不同的企业应该有只适合自己、不容易被模仿的战略。“迅速做大做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因而只能是一句励志的口号,而不该放在企业的战略里。
其次,战略的精髓在于选择,在两难的困境下,企业必须做出痛苦而果断的取舍。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很轻松地得出同样的结论,这样的选择不可能形成战略优势。正所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些其实都是重要的战略决定,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企业就像人一样,有一个自然循环生长的周期。虽然企业家的使命是尽可能地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但是与自然生态和物种一样,要有一个选择和淘汰的过程。过于关注延长生命反而是合本逐末。最重要的依然是保持一个企业健康的良性的发展。“做强”自然能够做长做久。但是当一个行业走到尽头的时候,处于行业大环境之中的企业如果不能顺利地完成转型的话,也会由于历史使命的终结而被环境的变化所淘汰。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怀揣15亿现金,警惕地远离房地产,盛大的陈天桥将前进的路上飘香四溢的“诱惑”看做是最大的危机。诱惑当头,难得的是抵挡诱惑,勇敢的放弃。
中国的企业正处在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所言的“企业根基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战略转折点上。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赵民将战略比喻作“北斗星”,让企业管理层在创业和发展的茫茫平原上,在月黑风高的夜里看到方向,看到定位,看到前途,看到希望。“低头走夜路,抬头看北斗”。要用战略及时检验、调试自己的方向,避免走错路。走过的弯路上,要插上警示后来人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