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霸权与文明衰落(八)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okliuqiok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仅是上述基本方面,儒家文化霸权已经给中国文明带来了极为深远的负面影响。
  这种深远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
  其一,中国文明迷失了本色,日渐趋于衰落,以至最终僵化。
  中国的原生文明,形成于中国历史的前三千年,以春秋、战国、秦帝国三大时代为核心与历史高峰。那时候,诸子百家汪洋恣肆,门派种类应有尽有,其雄浑强健与妖娆秀美相得益彰的气势,其质朴实用与玄奥思辨和谐并存的架构,使中国原生文明有着一种极其坚实的本色,堪称世界文明之唯一。这种本色,要用一句话概括,便是“刚柔相济,强势生存”。
  从根基上说,中国文明在本质上摒弃懦弱,摒弃“文胜于质”的低劣竞争力。


  在这种健康的相互制约而又共生共荣的文明生态环境下,保守复古的儒家,是不足为害的;其学派悲剧,甚至成了一道孤绝凄美的独特文化风景。有强大的天敌制约,儒家既无法泛滥成灾,无法危害社会,又对社会起着一种保守主义的制约作用;儒家自身的健康一面,又为时代增添着内涵。这便是中国文明原生态的伟大意义所在。破坏了这种文明原生态,必然遭受历史的惩罚。
  但是,从儒家文化霸权开始,中国原生文明海洋中最保守的孤岛,骤然跃升为自己从来没有担当过的领袖角色,骤然没有了任何学派的制约。从此,中国文明的健康生态开始失衡了。儒家洪水在整个华夏文化圈内,猛烈地泛滥着、弥漫着,中国文明开始了漫长的儒家洪水时代。从此,头戴王冠、坐拥霸权的儒家,丧失了对自己赖以成长的伟大文明时代的敬畏,鼓荡着漫天污泥浊水,开始肆意淤塞最壮美的中国文明原生态环境。儒家越走越远,中国文明原生态,也越来越沙漠化、枯萎化。恒久浸蚀,恒久淤塞,伟大的中国原生文明,终于渐渐僵化了、腐朽了。
  及至晚清,中国文明已经沦为一堆令世界强盗垂涎的“古老肉”了。
  百余年前,中国惨遭列强连番凌辱,国人方才开始反思。最深刻的困惑是:中国究竟怎么了?为什么忽然之间变成了世界民族丛林的孱弱者?我们的老祖先害了我们吗?由此,知识界开始艰难地淘洗已经被浸蚀污染得无法辨认的古老文明,力图淘洗出她本来的颜色。
  于是,“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来了,新文化运动起来了,难觅踪迹的墨家被挖出来了,法家被挖出来了,林林总总的被淹没的学派,也被挖出来了;革命有了,运动有了。轰轰烈烈百余年,反反复复翻烧饼,那个最根本的老问题,还是没有明确答案:中国文明的力量根基究竟在哪里?
  时至今日,淘洗工程似乎有了些许眉目。
  人们开始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探索中国原生文明了。社会开始关注春秋战国秦帝国时代了,民族特质的东西,似乎比过去被看得重了。但是,普遍的社会思潮,仍然将儒家看作中国文明的正统。即或如此刚刚开始淘洗,许许多多的“读书人”已经开始惶惶不安了。在“新儒家”的旗号下,有人重新考证出“克己复礼”是进步的;有人重新考证出,董仲舒是法家;有人重新考证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儒家提出来的;有人要光大“国学”,恢复儒家经典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要发起读经运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即或是我们的官方,也将境外文化机构定名为“孔子学院”了;一度,孔子像也住进天安门广场了。
  显然,在许许多多的中国“读书人”看来,儒家仍然是他们的灵魂依托。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种种儒家手段,为儒家的合理性辩护,进而继续维护儒家的文明文化正统地位。更不要说,还有许许多多专吃儒家饭的“专家”群了。显然,要为中国文明确定一个文明历史坐标,从而清楚中国文明的原生态根基,依旧是十分艰难的话题。
  其二,中国民族的生命状态严重萎缩,知识阶层的创造力大大降低。
  儒家独尊,其内敛保守的学说思想渐渐蔓延渗透社会,中国人的生命状态在一个一个时代不断递减;西汉之后至隋唐,缓慢递减;宋代开始,迅速递减。中国民族的整体素质,大为下降,民众愚昧之势蔓延社会,书生迂腐之气积重难返,社会尚武之风大为衰落,事功创造精神日渐萎顿,实用性科学技术备受遏制,以至被视为“奇技淫巧”,堕入下九流地位。
  最重要的是,职业官僚阶层的精神世界严重蜕化,执政理念不断趋于僵化,政务能力日益沦为钻营发迹的厚黑伎俩;腐败无能充斥官场,乡愿之风弥漫政坛。由儒家观念引领的中国王朝之“公器”阶层,日益封闭堕落,导致了中国社会的麻木沉睡。
  于是,历史劫难接踵而至,屡次濒临亡国之危。一个基本事实是,在11世纪(北宋)及其之后的抗御外来侵略中,中国开始出现了全世界蔚为奇观的大规模汉奸现象——汉奸政府、汉奸军队、汉奸团体、汉奸文人,花样繁多,丑类汇聚,令人咋舌!外侮当前,相互攻讦的内斗之风大起,“宁亡外敌,不资家奴”的令人目瞪口呆的口号,也从中央庙堂喊了出来……凡此等等丑行,鲜有不以“大儒”自居者所为。
  我们不能说,儒家都是软骨头。
  但是,软骨头总是儒家,却是十之八九不错。
  庙堂淤塞,知识阶层必然窒息。整个11世纪之后,中国“读书人”阶层,几乎完全丧失了文明创造力。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成为知识阶层无可奈何的哀叹与共鸣。凡此等等,中国文明在后一千年经受的种种顿挫屈辱,已经给了儒家霸权最好的结局说明——奉儒家为圭臬,中国文明必然走向衰落。
  可以预料的是,许多“读书人”与儒家信奉者,必然要振振有词的将种种危难,归结于腐败政府,最终再喊一句:“儒家并不当权,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是,我们要问一句: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作为决定民族精神指向的居于文化霸权地位的学派,作为曾经的民族精神领袖,儒家究竟做了些什么?儒家不值得检讨么?信奉儒家的“读书人”们,不值得探究其原因么?
  我们呼唤伟大的中国原生文明。
  我们期待伟大的中国文明复兴。
其他文献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西域的阿史那都支勾结吐蕃,策动外族部落叛乱, 唐高宗准备调集大军,前往征讨。吏部侍郎裴行俭建议说:“敌势强盛,如果劳师远征,巨大开支恐怕不是朝廷所能负担。不如利用当地依附朝廷的部族力量,伺机而动,不用兴师动众就可平定叛乱。”少花钱,多办事,历来是皇帝的最爱,唐高宗自然大喜过望,立刻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食使臣。  ◎积累情谊,凝聚力量  裴行俭带着一支小小的卫队出发了,朝中的
期刊
自炎黄征战至今,华夏历史上涌现过无数支名震九州的军队。譬如羽林卫、悍名军、岳家军等等,戚家军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戚家军的诞生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当戚继光手执狼豪,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作的时候,他不过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而这首诗,也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明嘉靖二十八年,本可以继承父亲职位的戚继光参加了科举(武举)。而就在会试中途,爆发了“庚戌之变”。戚继光凭借自己的一篇《备俺答策》受
期刊
白圭, 名丹,战国时人,出生在东周的都城洛阳,梁(魏)惠王时在魏国为相,期间施展治水才能,解除了魏都城大梁的黄河水患,后因魏政治腐败,游历了中山国和齐国后,弃政从商。白圭从商选择农产品、农村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的大宗贸易为主要经营方向,展现了其高远的眼光和把握时机的能力,并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他是先秦时以经商灵魂大师著称的思想家,同时他
期刊
李听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李晟是唐朝名将,官至太尉。虽然生于富贵之家,李听却没有丝毫纨绔习气。  李听长大后,担任了皇家卫戍部队羽林军的将军,负责管理皇家马匹。有一次,西域进贡了一匹名马,号称千里马,极其神骏,交到李听手上饲养和训练。太子李恒喜欢狩猎,对马非常痴迷,听说李听那儿弄了匹好马,立刻坐不住了,便打发身边一个亲信,劝李听把马献给自己。  没等那人把来意说完,李听就很干脆地回答了两个字:“不行
期刊
气血就像人体内的河流,它对温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温度过低,河流会冰封;温度过高,水分也会蒸发。只有不寒不热时,它才能正常运行。所以中医才说“血得温则行”,而不是“得热”则行。  血的运行除了依靠气的推动、津液的濡润以外,还与温度有关。《素问·调经论》认为:“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所以,想要气血通畅,温度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  寒热在中医里是比较基本的概念。人是哺乳动
期刊
当很多人对慈善越来越“心冷齿寒”的时候,我们不妨从一张受捐人具体生动的面孔说起。  那是宁夏盐池县小女孩李涛涛脏兮兮的脸。  在她的家乡,三年只下了三场雨。她每天都要赶着驴车,和又聋又哑的妈妈走三个小时去打水。打来的水又苦又涩,可就是用这样的水,她们做饭、熬药、洗脸,然后喂鸡。由于一年也洗不上一次澡,她们的头发里生满了虱子。  然而,从天而降的1000元就像那根撬动地球的杠杆,改变了这家人的命运。
期刊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是汉族人对中秋节最深的记忆。所以自古以来,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会有许多风俗习惯,如:祭月、拜月、吃月饼等等。而在少数民族中也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的风俗。与汉族嫦娥奔月的传说不同,在傣族的传说中,主人公是一个叫作岩尖的英勇刚强的青年。岩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
期刊
行五者于天下  孔子讲“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所以我们称为五仁,“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领导在管理上要先做这个。第一个是恭,职位越高,你要越谦卑,越客气,不要官架子太大,这样人家就不会在背后侮辱你,骂你了,所以叫恭则不辱,职位干的越高,越要客客气气,恭恭敬敬。  张良原来是辅佐项羽的,不是辅佐刘邦的,但是项羽态度傲慢,纸上谈兵,我在马背上
期刊
石涛是明朝宗室,但由于国亡家破,他遁入空门,从此登山临水,云游四方。  世界上的事物瞬息万变,薄薄的云雾可以遮掩巍巍高山,地位显赫的王孙公子转眼间成了苦行头陀,千古不变的祖宗成法是没有的,山高海深,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自然体,但在石涛看来,“山即海也,海即山也”,坐禅入定,超凡脱俗,以意念创造一个新的宇宙,这是石涛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搜尽奇峰图》画卷迎首处,石涛自题:“搜尽奇峰打草稿”,钤“老涛
期刊
人生觉悟只在一念之间,悟道的人生是智慧从容的人生。人生悟道是极其困难的,难不在于地位不高,不在于财富不广大,而在于心念之一息一动。当下人心浮躁,当下因果呈现集中,当下宦海沉浮跌宕,当下财富流水四溅匪夷所思,正是悟道觉慧的因缘所系。但,如此刻骨铭心的镜子,如此朝登天子堂、暮入冷牢房的现身说法,依然动摇不了一些人的贪心、妄念、财货、尘劳的习气。人解放自己的灵魂很难,难在贪婪和欲望。人生难过色欲关、财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