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论语》(三)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五者于天下
  孔子讲“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所以我们称为五仁,“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领导在管理上要先做这个。第一个是恭,职位越高,你要越谦卑,越客气,不要官架子太大,这样人家就不会在背后侮辱你,骂你了,所以叫恭则不辱,职位干的越高,越要客客气气,恭恭敬敬。
  张良原来是辅佐项羽的,不是辅佐刘邦的,但是项羽态度傲慢,纸上谈兵,我在马背上一骑,大刀一横,多少人奈何得了我,他根本不想学,态度傲慢。结果张良告诉项羽的叔叔说。项兄,你的侄子太聪明了,资质过人,他不用学了,将来人中豪杰。既然这样,他都会了,不用再学了,我也不用再教了,那我走了。你不要看刘邦旁边那么多人,一大半是从项羽那边过来的。刘邦在建国成功以后,拿着酒杯,当天庆功宴。列位,我刘某人有今天,凭的是什么?下面一片歌功颂德,刘邦一听,把杯子摔了,你们不愿意讲真话,我有今天,哪里是我个人的力量。刘邦最著名的一句话,朕之有今日,乃诸公之力耳。我所以有今天,是因为你们,不是我。论运筹帷幄,我根本不如张良。决胜千里,我不如韩信。内政外交,后勤补给,我不如箫何。法律政治,我不如曹参。奇计退敌,我不如陈平。指挥作战,我不如周勃。刚正不阿,我不如王陵。英勇过人,我不如樊哙。天文地理,我不如许负。文史政治,我不如叔生通。安内攘外,我不如郦食其。驾驭之功,我不如夏侯婴。
  一个成功的领导人,一定要有班底,没有班底干不了事。张良、韩信、陈平,原来都跟项羽。八个人如果继续留在项羽身边,不到刘邦那里去,历史会不会改写?一定会改写。人走光了,你怎么干活?所以你谦恭地待每个人,人家怎么会离开你。
  孔子说要把国家治理好,首先是足食,其次是足兵,始于信之。足食是经济,足兵是国防军事发展,始于信之,就是别人相信你。
  宽就是包容。所以老子讲有容乃大,什么乃大?德乃大。我们读书往往就差一个字,就全读坏了。兵法有一句话,什么将手下无弱兵?什么将手下尽庸才?兵法原文不是这样写的,良将手下无弱兵,强将手下尽庸才。不知道谁背错了。项羽跟刘邦谁是强将?项羽。当良将,不能当强将。所以宽之有容德乃大,你有德了,才有人愿意跟你一起团结合作,为政以德,我们当领导要德信,就像北极星一样,居其所,在那里不动,而众星拱之,所有的人都围绕着你来奋斗,所以宽才会得众。
  用孔子讲的话,你去印证以后的历史,从秦始皇到清统宣统结束,其中不乏明君、昏君、暴君。中国历史上前三位明君,康熙排第一,李世民排第二,汉文帝排第三。把三个皇帝拆开来,每个人包容力不得了,胸襟都很开阔。


  谨言慎行
  唐太宗52岁他快要死了,他的继承者懦弱、无能。李世民很清楚这个孩子不行,所以找了三个人成为铁三角来辅佐他的孩子,一个是李靖,一个是长孙无忌,一个是大书法家褚遂良。李靖去看李世民,我把孩子托付给你,我命令你不准死。皇上命令你不准死。你就不会死吗?李靖跪在地上,皇上,老臣一定不敢死。刘邦临死托孤给陈平,陈平回答老臣一定鞠躬尽瘁,功成而后已。只要说死而后已,没有成功的,包括诸葛亮,包括褚遂良。长孙跑进来,“皇上不好了。”“是不是李靖走了?”“李老将军刚刚走了。”李世民大哭,“李老将军,你怎么可以这样子,我命令你不准死的。”勉强站起来,“扶我去灵堂。”“皇上干什么?”“我去给他上香。”“皇上,你站都站不稳了,怎么去上香呢?”李世民跪在地上,“告诉我灵堂在哪个方面,我磕三个头。”
  现在李靖死了,补一个空缺,想了半天,长孙你可是李治的亲舅舅,你可是要好好辅佐他。褚遂良绝对可以信任,看来只能找徐懋功,他被李渊收为义子,给他赐姓李,他原名叫徐世勣,因为避讳李世民的“世”,所以改名叫李勣。看来只能把徐懋功找来了,可是你们全朝文武每个人,我都有你们的把柄,只要不听话,我随时可以处置你们。唯有徐懋功到现在,我完全没有他的把柄。即使这样子,我在,他对我还是忠心耿耿的,但是对于李治而言,是危险人物。而且他是不是忠于李治,我不知道啊。传我的命令,贬徐懋功甘肃天水当副县长,当副县委书记,从一品官贬为九品芝麻官,长孙无忌说你总要有一个理由啊。不要,就说我贬的他。我死了以后,让李治把他召回来,这样李治就有恩于徐懋功,这样他才能为李治所用,天下父母心,临终还要操这个心。
  李勣接到诏书以后,如果马上上任就让他去,有一点迟疑,就把他给杀了,以免后患。徐懋功在家里,跟他夫人正在喝茶,宣他入宫。李勣也没有想到什么事情,就带着一个随从到宫里面去,到了宫里面以后,跪听圣旨,贬李勣为甘肃天水县县长,一般人会问清楚为什么要贬我,总经理一下变成连科长都不是,董事会一定要查清楚,但是李勣跪在那里,听完了,磕头谢恩,接完圣旨,什么话都没有说,走到门口,他的随从说老爷,回去跟夫人报告一下,让夫人知道你要去哪里李勣说不,现在就走,稍有疑迟,马上被斩。马一骑就走了。长孙跑进去,皇上问徐懋功如何?徐懋功接完圣旨走了,一点迟疑都没有?没有,一接完圣旨马上走了,什么话都没有说。太宗说我到临死还抓不到他的把柄啊。这就是李勣的谨言慎行,是大智慧。
其他文献
原始青瓷的神秘东汉六朝青瓷黑瓷的古朴隋唐白瓷的精美宋代青瓷如玉般的釉色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大气明清官窑的美轮美奂民窑器的洒脱和外销陶瓷的奇妙古陶瓷的世界是多么美妙无论你是否接触过它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一段在这里没有丝毫的占有欲有的只是对历史趣闻的回顾对精美古瓷的欣赏对古人创造力的赞叹谛听中国瓷器妙音恰如面对灯下故人
期刊
近年来中医养生热度持续升温,人们跟着电视、书籍热情地学习如何饮食、锻炼、防病,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
期刊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他的名字,很久以前便如他的人一样,横冲直撞的走进我们的世界。只是随着时间的流转,他在一些人心中更重了,而在另一些人的心中早已消化的不剩半点痕迹。  ◎画  最先让人记住顾恺之的,是他的“画”,其次,是他的“痴”,接下来就便是他的“才”。现在我们就先来说说顾恺之的“画”。  东晋兴宁二年,因慧力的奏请,诏令布施河内陶官旧地以建寺,这就是瓦官寺。在瓦官寺完成之前,
期刊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西域的阿史那都支勾结吐蕃,策动外族部落叛乱, 唐高宗准备调集大军,前往征讨。吏部侍郎裴行俭建议说:“敌势强盛,如果劳师远征,巨大开支恐怕不是朝廷所能负担。不如利用当地依附朝廷的部族力量,伺机而动,不用兴师动众就可平定叛乱。”少花钱,多办事,历来是皇帝的最爱,唐高宗自然大喜过望,立刻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食使臣。  ◎积累情谊,凝聚力量  裴行俭带着一支小小的卫队出发了,朝中的
期刊
自炎黄征战至今,华夏历史上涌现过无数支名震九州的军队。譬如羽林卫、悍名军、岳家军等等,戚家军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戚家军的诞生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当戚继光手执狼豪,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作的时候,他不过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而这首诗,也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明嘉靖二十八年,本可以继承父亲职位的戚继光参加了科举(武举)。而就在会试中途,爆发了“庚戌之变”。戚继光凭借自己的一篇《备俺答策》受
期刊
白圭, 名丹,战国时人,出生在东周的都城洛阳,梁(魏)惠王时在魏国为相,期间施展治水才能,解除了魏都城大梁的黄河水患,后因魏政治腐败,游历了中山国和齐国后,弃政从商。白圭从商选择农产品、农村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的大宗贸易为主要经营方向,展现了其高远的眼光和把握时机的能力,并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他是先秦时以经商灵魂大师著称的思想家,同时他
期刊
李听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李晟是唐朝名将,官至太尉。虽然生于富贵之家,李听却没有丝毫纨绔习气。  李听长大后,担任了皇家卫戍部队羽林军的将军,负责管理皇家马匹。有一次,西域进贡了一匹名马,号称千里马,极其神骏,交到李听手上饲养和训练。太子李恒喜欢狩猎,对马非常痴迷,听说李听那儿弄了匹好马,立刻坐不住了,便打发身边一个亲信,劝李听把马献给自己。  没等那人把来意说完,李听就很干脆地回答了两个字:“不行
期刊
气血就像人体内的河流,它对温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温度过低,河流会冰封;温度过高,水分也会蒸发。只有不寒不热时,它才能正常运行。所以中医才说“血得温则行”,而不是“得热”则行。  血的运行除了依靠气的推动、津液的濡润以外,还与温度有关。《素问·调经论》认为:“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所以,想要气血通畅,温度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  寒热在中医里是比较基本的概念。人是哺乳动
期刊
当很多人对慈善越来越“心冷齿寒”的时候,我们不妨从一张受捐人具体生动的面孔说起。  那是宁夏盐池县小女孩李涛涛脏兮兮的脸。  在她的家乡,三年只下了三场雨。她每天都要赶着驴车,和又聋又哑的妈妈走三个小时去打水。打来的水又苦又涩,可就是用这样的水,她们做饭、熬药、洗脸,然后喂鸡。由于一年也洗不上一次澡,她们的头发里生满了虱子。  然而,从天而降的1000元就像那根撬动地球的杠杆,改变了这家人的命运。
期刊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是汉族人对中秋节最深的记忆。所以自古以来,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会有许多风俗习惯,如:祭月、拜月、吃月饼等等。而在少数民族中也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的风俗。与汉族嫦娥奔月的传说不同,在傣族的传说中,主人公是一个叫作岩尖的英勇刚强的青年。岩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