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因此农村小学教育也要注重劳动教育,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能力,培养小学生劳动核心素养。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教师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生活引导、家校合作等方式,让小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策略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小学劳动教育中依然采用单一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对劳动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并且不能真正通过学习提升劳动能力,严重影响了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其次,在农村教师心中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劳动能力的培养。最后,农村生活条件逐渐变好,学生也不用再做家务劳动,家长也很少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小学生劳动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通过时代的变迁,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改改革,才能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
一、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新时代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改革不仅能让小学生劳动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能让小学生生活习惯与性格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首先,在劳动能力方面,通过农村小学劳动教学中教师对劳动教学的不断创新与强化,能够让小学生对劳动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有效培养小学生自主劳动能力,同时也能使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效率得到提升,有效培养小学生劳动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发展与成长。其次,在小学生生活习惯方面,通过教师加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做家务,在劳动中感受生活,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在小学生性格培养方面,教师利用劳动教育知识,使小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也能使他们知道可以通过劳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的价值,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塑造小学生良好的人格与品质,使小学生性格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在新时代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改革,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素养,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进行学习,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小学生打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教师也要深入进行培训,理解劳动教育的理念与目标,并能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制定良好的教学方式,提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效率。
(一)生活化引导教学,提高学生劳动学习兴趣
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与生活的结合,因此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过程中,应该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劳动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使小学生能够对劳动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同时教师也要将劳动与生活进行融合,使小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会利用劳动知识,有效培养小学生劳动意识,激发小学生学习劳动的兴趣。例如:在农村进行小学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整理玩具、叠放衣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等等,这样使小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感受劳动的意义,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有效引导小学生深入理解劳动,感受“劳动美”!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感受生活中常见的职业,并对其工作进行模仿,使小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激发小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热情,提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生活中也受到广泛的应用,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集中化、信息处理便捷、信息多元化等特点,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劳动的意义以及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使小学生能够了解劳动能力在今后工作中与生活中的必要性。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一些关于劳动的视频、图片、音乐等素材,使小学劳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提高劳动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分享给小学生一些不同职业的劳动视频,让学生知道哪些脑力劳动,哪些是体力劳动,从而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劳动课堂中让学生“画一画心中最美的劳动者”,或者播放关于劳动的音樂,烘托一下劳动氛围,增加劳动的情趣,也能提高学生劳动的兴趣,使小学生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提升,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三)家校合作共育,养成小学生劳动习惯
农村生活条件逐渐变好,家长也很少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这样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转变家长家庭教育的理念,使家长重视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同时教师也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合作,使小学生能够在家庭与学校都能接受良好的劳动教育。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小学生回到家庭当中进行相应的劳动,帮家长做做家务、养养绿植、浇浇菜、种种树……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爱劳动的品质,增强孩子家庭责任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家长群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把孩子劳动的场景拍下来,发送到班级群与大家分享,老师再对每次布置的劳动作业进行评比,这样,就能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孩子参与劳动,热爱劳动,使小学生劳动能力得到提升,也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结束语:
在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家庭、生活、教学等方面,对劳动教育进行改善,有效提高农村小学劳动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作者通过对新时代在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的分析,意旨为促进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航.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究[J].教育观察,2020,9(35):49-51.
[2]卢秀效.谈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22):288-289+296.
[3]刘英,余崇福.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应做到“四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3(20):62.
[4]曾一之.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农村小学整体改革[J].学科教育,1994(05):27-28.
[5]许建章,周志超.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研究报告[J].江西教育科研,1992(04):17-21.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策略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小学劳动教育中依然采用单一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对劳动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并且不能真正通过学习提升劳动能力,严重影响了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其次,在农村教师心中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劳动能力的培养。最后,农村生活条件逐渐变好,学生也不用再做家务劳动,家长也很少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小学生劳动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通过时代的变迁,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改改革,才能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
一、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新时代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改革不仅能让小学生劳动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能让小学生生活习惯与性格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首先,在劳动能力方面,通过农村小学劳动教学中教师对劳动教学的不断创新与强化,能够让小学生对劳动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有效培养小学生自主劳动能力,同时也能使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效率得到提升,有效培养小学生劳动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发展与成长。其次,在小学生生活习惯方面,通过教师加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做家务,在劳动中感受生活,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在小学生性格培养方面,教师利用劳动教育知识,使小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也能使他们知道可以通过劳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的价值,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塑造小学生良好的人格与品质,使小学生性格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在新时代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改革,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素养,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进行学习,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小学生打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教师也要深入进行培训,理解劳动教育的理念与目标,并能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制定良好的教学方式,提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效率。
(一)生活化引导教学,提高学生劳动学习兴趣
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与生活的结合,因此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过程中,应该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劳动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使小学生能够对劳动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同时教师也要将劳动与生活进行融合,使小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会利用劳动知识,有效培养小学生劳动意识,激发小学生学习劳动的兴趣。例如:在农村进行小学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整理玩具、叠放衣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等等,这样使小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感受劳动的意义,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有效引导小学生深入理解劳动,感受“劳动美”!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感受生活中常见的职业,并对其工作进行模仿,使小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激发小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热情,提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生活中也受到广泛的应用,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集中化、信息处理便捷、信息多元化等特点,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劳动的意义以及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使小学生能够了解劳动能力在今后工作中与生活中的必要性。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一些关于劳动的视频、图片、音乐等素材,使小学劳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提高劳动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分享给小学生一些不同职业的劳动视频,让学生知道哪些脑力劳动,哪些是体力劳动,从而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劳动课堂中让学生“画一画心中最美的劳动者”,或者播放关于劳动的音樂,烘托一下劳动氛围,增加劳动的情趣,也能提高学生劳动的兴趣,使小学生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提升,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三)家校合作共育,养成小学生劳动习惯
农村生活条件逐渐变好,家长也很少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这样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转变家长家庭教育的理念,使家长重视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同时教师也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合作,使小学生能够在家庭与学校都能接受良好的劳动教育。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小学生回到家庭当中进行相应的劳动,帮家长做做家务、养养绿植、浇浇菜、种种树……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爱劳动的品质,增强孩子家庭责任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家长群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把孩子劳动的场景拍下来,发送到班级群与大家分享,老师再对每次布置的劳动作业进行评比,这样,就能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孩子参与劳动,热爱劳动,使小学生劳动能力得到提升,也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结束语:
在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家庭、生活、教学等方面,对劳动教育进行改善,有效提高农村小学劳动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作者通过对新时代在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的分析,意旨为促进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航.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究[J].教育观察,2020,9(35):49-51.
[2]卢秀效.谈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22):288-289+296.
[3]刘英,余崇福.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应做到“四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3(20):62.
[4]曾一之.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农村小学整体改革[J].学科教育,1994(05):27-28.
[5]许建章,周志超.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研究报告[J].江西教育科研,1992(04):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