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将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理论与得来它的生活实际剥离开,再加以炮制,让学生在封闭的情况下,既不联系自然,也不联系生产生活,远离科学探究乐趣,强行地灌输下去,他们怎么可能热爱物理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留意身边信息,理论联系实际;二、设计教学情境,开发课堂资源;三、减少机械训练,关注探究过程。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42-01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痴迷于此,他就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探究,那么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物理缺乏兴趣,竟然称其为"令人恐惧和头疼的课程。"有人曾对某学校的243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有21%的学生喜欢物理,35%的学生不讨厌也不喜欢,44%的学生讨厌物理。也就是所近五分之一的学生不喜欢物理课。是物理不讨人喜欢吗?
客观地说,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最为广泛联系的科学。对青少年来说,它可以揭开大千世界的奥秘,又可以使他们志向高远,憧憬未来,胸中锦绣,宇宙在怀,无一不在其中。它应该是学生最为钟情的一门课程,那么是什么使学生丧失了对物理的兴趣呢?
是我们的教育模式。一直以来,功利性的教育使广大教师过分注重结果,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科本身。物理课就是讲解、训练、考试。重复的、繁琐的习题训练,把学生变成了解题的机器;脱离实际的灌输,使物理课变成变成了公式、定理、符号和题目的罗列。枯燥的讲解、浩繁的作业,思辨游戏式的习题,使学生倒尽了胃口。正如爱因斯坦在《自述》中所写:"……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装进自己的脑袋。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如此畏缩不前,以致我在通过最后的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我们将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理论与得来它的生活实际剥离开,再加以炮制,让学生在封闭的情况下,既不联系自然,也不联系生产生活,远离科学探究乐趣,强行地灌输下去,他们怎么可能热爱物理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留意身边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正所谓"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来源于实践,千万不要割断它与实践的联系,物理学科是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一门科学,可以说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要提高学生留意身边物理信息,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大胆地进行探究,并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举重健儿屡创佳绩,我鼓励学生估测运动员的最大输出功率,再测出自己的最大输出功率,并探究最佳的测量方案。秋天,我看到农村中许多人将粮食弄到放上去晒,便鼓励学生参加劳动,让学生分析该用动滑轮还是定滑轮,并通过亲身感受体验一下二者的优劣。接着再想一想把粮食晒到马路上有什么不好?使路面变粗糙了是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通过实践,重力的作用,简单机械、摩擦力这些缩水的干巴巴的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而灵动。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增加了兴趣。
2设计教学情境,开发课堂资源
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知识积累不足,有些问题不适合他们研究,有些问题不易被发现,多数学生是对问题不能进行正确、深入地分析。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授《惯性和慢性现象》一节时,我首先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汽车后窗上常贴有"保持车距"的字样。一个是飞机上的乘务员会反复提醒乘客"请您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什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区考虑为什么会有这些提示,进而分析什么是惯性,惯性的利弊,防止危害。又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看了一段电影《诺曼底登陆》的小片,然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当时军情紧急,为什么盟军还要让士兵换到小船上,而不是一直坐大船靠岸呢?二是小船靠岸登陆时,船停处距岸有一段距离,士兵们纷纷下水在齐腰深的海水中艰难行进,为什么不停在岸边,让士兵直接跳上陆地呢?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调动起来,主动地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开始设计如何去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有一句话叫"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在一节课上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容易,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丰富的表情,幽默风趣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解,新奇生动的故事紧紧抓住学生求知猎奇的心情,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拿得起放不下"对物理的兴趣自然会增加。
3减少机械训练,关注探究过程
长期以来,"填鸭式"的教学,"速成式"的训练让学生奔波于书小题海之间,疲于奔命,磨尽了兴趣。要提高兴趣就必须减少机械训练,而减少训练又不会影响掌握效果,效果和兴趣好像是对立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实不然。首先说大量的训练虽然近其内见效但使学生丧失了兴趣无异于"杀鸡取卵",再者巩固教学效果并不是只有"大量习题"这一条路,在应用中复习同样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要重视探究过程。不要一味地把现成的东西塞给学生,要给学生留下一些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探究的艰辛和快乐。一方面在探究的过程中复习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另一方面在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中也会分析自己的原因找出破绽,从而强化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
兴趣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正如对人的好感也不易"一见钟情"。这需要教师长期的努力,循序渐进一点一点为学生展示出物理学科的光辉,有理由相信,学生所赋予物理的光芒,痴迷于物理了,成功也将变得顺理成章。我们的学生也将从考场上的"高手"变成攀登物理巅峰的勇士。
参考文献
[1]闫金铎主编,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11.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惠敏,如何在薄弱学校开展探究式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第6期52页.
[4]廖伯琴、张大昌主编: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42-01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痴迷于此,他就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探究,那么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物理缺乏兴趣,竟然称其为"令人恐惧和头疼的课程。"有人曾对某学校的243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有21%的学生喜欢物理,35%的学生不讨厌也不喜欢,44%的学生讨厌物理。也就是所近五分之一的学生不喜欢物理课。是物理不讨人喜欢吗?
客观地说,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最为广泛联系的科学。对青少年来说,它可以揭开大千世界的奥秘,又可以使他们志向高远,憧憬未来,胸中锦绣,宇宙在怀,无一不在其中。它应该是学生最为钟情的一门课程,那么是什么使学生丧失了对物理的兴趣呢?
是我们的教育模式。一直以来,功利性的教育使广大教师过分注重结果,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科本身。物理课就是讲解、训练、考试。重复的、繁琐的习题训练,把学生变成了解题的机器;脱离实际的灌输,使物理课变成变成了公式、定理、符号和题目的罗列。枯燥的讲解、浩繁的作业,思辨游戏式的习题,使学生倒尽了胃口。正如爱因斯坦在《自述》中所写:"……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装进自己的脑袋。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如此畏缩不前,以致我在通过最后的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我们将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理论与得来它的生活实际剥离开,再加以炮制,让学生在封闭的情况下,既不联系自然,也不联系生产生活,远离科学探究乐趣,强行地灌输下去,他们怎么可能热爱物理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留意身边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正所谓"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来源于实践,千万不要割断它与实践的联系,物理学科是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一门科学,可以说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要提高学生留意身边物理信息,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大胆地进行探究,并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举重健儿屡创佳绩,我鼓励学生估测运动员的最大输出功率,再测出自己的最大输出功率,并探究最佳的测量方案。秋天,我看到农村中许多人将粮食弄到放上去晒,便鼓励学生参加劳动,让学生分析该用动滑轮还是定滑轮,并通过亲身感受体验一下二者的优劣。接着再想一想把粮食晒到马路上有什么不好?使路面变粗糙了是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通过实践,重力的作用,简单机械、摩擦力这些缩水的干巴巴的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而灵动。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增加了兴趣。
2设计教学情境,开发课堂资源
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知识积累不足,有些问题不适合他们研究,有些问题不易被发现,多数学生是对问题不能进行正确、深入地分析。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授《惯性和慢性现象》一节时,我首先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汽车后窗上常贴有"保持车距"的字样。一个是飞机上的乘务员会反复提醒乘客"请您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什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区考虑为什么会有这些提示,进而分析什么是惯性,惯性的利弊,防止危害。又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看了一段电影《诺曼底登陆》的小片,然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当时军情紧急,为什么盟军还要让士兵换到小船上,而不是一直坐大船靠岸呢?二是小船靠岸登陆时,船停处距岸有一段距离,士兵们纷纷下水在齐腰深的海水中艰难行进,为什么不停在岸边,让士兵直接跳上陆地呢?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调动起来,主动地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开始设计如何去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有一句话叫"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在一节课上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容易,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丰富的表情,幽默风趣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解,新奇生动的故事紧紧抓住学生求知猎奇的心情,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拿得起放不下"对物理的兴趣自然会增加。
3减少机械训练,关注探究过程
长期以来,"填鸭式"的教学,"速成式"的训练让学生奔波于书小题海之间,疲于奔命,磨尽了兴趣。要提高兴趣就必须减少机械训练,而减少训练又不会影响掌握效果,效果和兴趣好像是对立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实不然。首先说大量的训练虽然近其内见效但使学生丧失了兴趣无异于"杀鸡取卵",再者巩固教学效果并不是只有"大量习题"这一条路,在应用中复习同样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要重视探究过程。不要一味地把现成的东西塞给学生,要给学生留下一些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探究的艰辛和快乐。一方面在探究的过程中复习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另一方面在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中也会分析自己的原因找出破绽,从而强化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
兴趣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正如对人的好感也不易"一见钟情"。这需要教师长期的努力,循序渐进一点一点为学生展示出物理学科的光辉,有理由相信,学生所赋予物理的光芒,痴迷于物理了,成功也将变得顺理成章。我们的学生也将从考场上的"高手"变成攀登物理巅峰的勇士。
参考文献
[1]闫金铎主编,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11.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惠敏,如何在薄弱学校开展探究式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第6期52页.
[4]廖伯琴、张大昌主编: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