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作者密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阅读教学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探究、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写作积累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强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这对于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 强化阅读 有效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终身学习,终生收益。
然而,阅读习惯的养成,语文兴趣的培养,语言能力的运用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认为: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强化阅读教学,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
切实把“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教师不管有什么情绪,请微笑着、情绪饱满地进入课堂;不管某个学生有多么的令你生气,请先平息怒火,决不要板着脸训上半天,再回到课堂,影响课堂的和谐与阅读思路的流畅性,让学生很压抑地阅读,效果是要打折扣的;课堂上,不必太多的规矩,学生发言要自由,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繁文缛节不利于保持阅读的轻松气氛;学生在心理上要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一起探讨的天地,把自己当作阅读的真正主人,而不是记笔记的机器。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因此在课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教师不能把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教学中,教师不死抠术语,不要大谈文学现象、文学理论。尽可能切合生活,联系学生自身体验,走进文本,汲取营养。比如学习哲理散文,不必去介绍什么叫哲理散文,段落大意、层次结构等,而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感悟其中的哲理,想想自己是否有类似经历,能不能也谈谈所悟之类。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师要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要灵活多变,尽可能张扬学生个性,展示自我才能。鼓励学生筹划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赛,班级辩论会,名著知识竞答赛,编故事接力等。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只有这样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激情,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四、关注学生语言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容易了解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人的多种感官,这样描写就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又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五、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写作积累
古语说得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丰富的积累就没有深层次的阅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教师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设计,让学生当堂展示,也可作为课外训练,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阅读教学是一门教学艺术,实践证明,重视强化阅读教学,确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顾黄初《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3.邓方《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强化阅读 有效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终身学习,终生收益。
然而,阅读习惯的养成,语文兴趣的培养,语言能力的运用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认为: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强化阅读教学,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
切实把“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教师不管有什么情绪,请微笑着、情绪饱满地进入课堂;不管某个学生有多么的令你生气,请先平息怒火,决不要板着脸训上半天,再回到课堂,影响课堂的和谐与阅读思路的流畅性,让学生很压抑地阅读,效果是要打折扣的;课堂上,不必太多的规矩,学生发言要自由,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繁文缛节不利于保持阅读的轻松气氛;学生在心理上要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一起探讨的天地,把自己当作阅读的真正主人,而不是记笔记的机器。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因此在课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教师不能把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教学中,教师不死抠术语,不要大谈文学现象、文学理论。尽可能切合生活,联系学生自身体验,走进文本,汲取营养。比如学习哲理散文,不必去介绍什么叫哲理散文,段落大意、层次结构等,而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感悟其中的哲理,想想自己是否有类似经历,能不能也谈谈所悟之类。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师要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要灵活多变,尽可能张扬学生个性,展示自我才能。鼓励学生筹划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赛,班级辩论会,名著知识竞答赛,编故事接力等。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只有这样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激情,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四、关注学生语言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容易了解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人的多种感官,这样描写就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又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五、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写作积累
古语说得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丰富的积累就没有深层次的阅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教师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设计,让学生当堂展示,也可作为课外训练,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阅读教学是一门教学艺术,实践证明,重视强化阅读教学,确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顾黄初《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3.邓方《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