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的考核朝面向综合能力的考核及强调养成教育的考核进行改革,才能充分发挥考试这个“指挥棒”的功能,全面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适合需要的高技能高质量的人。
关键词:考核 适应性 全方位 层次性
学生考核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教学发挥着指挥棒的功能。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大部分将成为教育的最终产品输入社会,少数同学继续进入高职。如何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把中职教育真正引向素质教育的轨道,为学生一生的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就成为中职教育的重点和出发点。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使学生成为在专业技能上“理论够用、技能实用”,在为人处世上能“助人为乐、有团队意识,有正直的品格、踏实的态度”并且身心健康的现代产业工人。有别于传统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数英等学科选拔人材的标准,中职教育的人材标准应该是更广义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注重过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也就概莫能外,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也有与其它专业课程考核不一样的地方。
一、中职学生成绩考核的基本出发点。
有人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由于在传统的学习上的反复的所谓的失败,备受社会、家长、老师的冷遇和歧视,自卑感强,对学校、老师、学习非常的冷漠和排斥,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肯定来激起学习的信心。这时让每一位学生感受自己是被重视的、被爱的,进一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评价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于此目标,对于不同程度批次的学生就要有不同的评价起点。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可以通过增减专业课程模块,或增减同一模块的要求,来达到目的。什么时候增减,我的主要依据是二八原则。即只有20%的同学掌握的好的时候得考虑减了,只有20%以内的同学掌握的不怎好时得考虑增了。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全方位。
首先、考核内容的全方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是有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型的考核,还有实训课程的考核等。对成绩的得出要更全方位些,一定不能只凭一张试卷或仅凭技能成绩等。我的具体做法是,100分制中分为平时表现分(30分),项目实训分,作业分,期考测试分等,每个模块都占一定的分值。每个进入职专的学生先假定为优秀生,表现分每人都可取得优秀30分,以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减。技能测试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一般15个模块能做10模块就拿到满分。最后所有模块成绩综合才是课程总评分。这样可以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其次、考核主体的全方位。考核学生不是为了甄别、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以教师考核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学生对评价结果持 “无所谓”的消极心态,结果是教师累,学生也累。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考核、小组考核、教师考核、企业考核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处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体现自身价值,就会积极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同时,通过每一阶段的自我考评,他人考评,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共处,学会自我反思,并能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偏差。
这里所谓的企业考核是有一定实现意义,实际操作并不难实现。既可以采用学生在实习、实践时企业对学生相关专业能力的考核成绩,也可以采用在校仿照企业模式进行实践时对学习的考核成绩。
三、评价标准的层次性。
考核对象的层次性。全班同学就一个统一标准,看起来非常的公平、合理,但就中职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就有些偷懒的“嫌疑”了。中职学生是无需通过入学要求的,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上都存在太大差异。对于部分层次的学生,计算机专业课程中一些理论知识,或一些技能性的知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它同学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而他们却无法通过。另一方面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大部分是由教师自行考核,没了义务教育中评比的压力,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更高了,同时也就有了对同学分层次考核的环境。如: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有些同学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只要能做简单的模仿就可以通过考核,事实上这部分同学更多的是对他们的养成教育方面进行要求。
考核的层次性不是随便或随心所欲,专业教师应该首先把考核的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够意识到自己处于被评价的地位,从而注意自己各个方面的表现。同时专业教师对专业内容要有很深的理解,紧随社会、行业的需求,精心准备模块单元内容并针对当前学生实际进行分层要求。
四、考核手段的多样性。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可以包括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笔试、机考、项目实训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样既考核了知识掌握的水平,又考核了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还可以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像《网络基础》类型的课程侧重考核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像《Photoshop》、《AutoCAD》等操作性强课程侧重上机考核。像《综合布线》课程侧重于动手制作的考核。
多样化的考核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优良学风,而且由于考查的点多面宽,得到的总评成绩将更加客观,不仅体现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也体现的养成教育重要性。
总之,只要我们秉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材的思路去探索素质教育。发挥好考核这根“指揮棒”的功能。改变思路、改革考核,中职教师就能多些成就感,少些无奈感。
关键词:考核 适应性 全方位 层次性
学生考核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教学发挥着指挥棒的功能。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大部分将成为教育的最终产品输入社会,少数同学继续进入高职。如何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把中职教育真正引向素质教育的轨道,为学生一生的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就成为中职教育的重点和出发点。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使学生成为在专业技能上“理论够用、技能实用”,在为人处世上能“助人为乐、有团队意识,有正直的品格、踏实的态度”并且身心健康的现代产业工人。有别于传统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数英等学科选拔人材的标准,中职教育的人材标准应该是更广义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注重过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也就概莫能外,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也有与其它专业课程考核不一样的地方。
一、中职学生成绩考核的基本出发点。
有人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由于在传统的学习上的反复的所谓的失败,备受社会、家长、老师的冷遇和歧视,自卑感强,对学校、老师、学习非常的冷漠和排斥,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肯定来激起学习的信心。这时让每一位学生感受自己是被重视的、被爱的,进一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评价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于此目标,对于不同程度批次的学生就要有不同的评价起点。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可以通过增减专业课程模块,或增减同一模块的要求,来达到目的。什么时候增减,我的主要依据是二八原则。即只有20%的同学掌握的好的时候得考虑减了,只有20%以内的同学掌握的不怎好时得考虑增了。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全方位。
首先、考核内容的全方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是有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型的考核,还有实训课程的考核等。对成绩的得出要更全方位些,一定不能只凭一张试卷或仅凭技能成绩等。我的具体做法是,100分制中分为平时表现分(30分),项目实训分,作业分,期考测试分等,每个模块都占一定的分值。每个进入职专的学生先假定为优秀生,表现分每人都可取得优秀30分,以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减。技能测试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一般15个模块能做10模块就拿到满分。最后所有模块成绩综合才是课程总评分。这样可以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其次、考核主体的全方位。考核学生不是为了甄别、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以教师考核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学生对评价结果持 “无所谓”的消极心态,结果是教师累,学生也累。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考核、小组考核、教师考核、企业考核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处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体现自身价值,就会积极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同时,通过每一阶段的自我考评,他人考评,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共处,学会自我反思,并能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偏差。
这里所谓的企业考核是有一定实现意义,实际操作并不难实现。既可以采用学生在实习、实践时企业对学生相关专业能力的考核成绩,也可以采用在校仿照企业模式进行实践时对学习的考核成绩。
三、评价标准的层次性。
考核对象的层次性。全班同学就一个统一标准,看起来非常的公平、合理,但就中职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就有些偷懒的“嫌疑”了。中职学生是无需通过入学要求的,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上都存在太大差异。对于部分层次的学生,计算机专业课程中一些理论知识,或一些技能性的知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它同学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而他们却无法通过。另一方面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大部分是由教师自行考核,没了义务教育中评比的压力,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更高了,同时也就有了对同学分层次考核的环境。如: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有些同学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只要能做简单的模仿就可以通过考核,事实上这部分同学更多的是对他们的养成教育方面进行要求。
考核的层次性不是随便或随心所欲,专业教师应该首先把考核的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够意识到自己处于被评价的地位,从而注意自己各个方面的表现。同时专业教师对专业内容要有很深的理解,紧随社会、行业的需求,精心准备模块单元内容并针对当前学生实际进行分层要求。
四、考核手段的多样性。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可以包括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笔试、机考、项目实训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样既考核了知识掌握的水平,又考核了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还可以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像《网络基础》类型的课程侧重考核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像《Photoshop》、《AutoCAD》等操作性强课程侧重上机考核。像《综合布线》课程侧重于动手制作的考核。
多样化的考核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优良学风,而且由于考查的点多面宽,得到的总评成绩将更加客观,不仅体现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也体现的养成教育重要性。
总之,只要我们秉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材的思路去探索素质教育。发挥好考核这根“指揮棒”的功能。改变思路、改革考核,中职教师就能多些成就感,少些无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