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意识和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科兴趣,更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長。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通过高效精准的课堂导学,来提升初中生历史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导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9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确,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意识和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科兴趣,更能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如何通过高效精准的课堂导学,来提升初中生历史素养呢?
一、精准高效导学,逐步内化能力形成
新课改理念强调,教育应是民主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合作的教育,知识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应是为学生终身发展、生命成长奠基的教育,更应是处处以学生活动和思考探究为中心的教育,教者在课堂中应是秉持有效导学的主导功能而不是学生学习的包办者,教者在导学中的主导角色定位不能越位亦不应缺位。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总习惯于大量灌输式教学,然后布置机械记忆的任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范式,必须彻底抛弃教师灌输的意识和习惯,学会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主导式教学等。
如在教学部编历史(下同)八年级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时,“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导学内容。对此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师首先创设“中山”情境,激起学生求知兴趣和欲望;然后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用填空的形式了解、理解有关基础知识;接下来让学生互相提问,教师督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通过各种文图和视频史料归纳三民主义,由此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主张,引导学生理解“通过革命形式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是孙中山的核心思想主张,理解其“革命先行者”的含义,为下一节《辛亥革命》的教学奠定充分的认知基础。这一设计特别注重激趣教学,有效抓住了历史主干教学知识,完全遵循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导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形成特色导学,注重自主学习生成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我国各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教师导学形式,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导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导学模式、江苏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等等。其实,当我们以更宏观的视野审阅各地的导学模式,无一例外地将课堂教学分成了三大步,即自主学习、重难点突破、巩固检测等步骤。因此,我们可以汲取众家导学之长,结合自己学校教学实际,创造出属于自己特色的导学模式。笔者根据对各家导学模式的认知,结合自己学校情况,创造了“三步导学法”,即将课堂45分钟整体划分为自主学习、重难点点拨、巩固检测三大环节。如在执教九年级上册《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时,我们可以首先由英国脱欧引导学生思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特雷莎·梅谁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导入新课。然后要求学生完成知识卡片,针对一般知识要点适当导学后两两过关以巩固落实基础知识;接下来通过图文史料针对《权利法案》的内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等课程标准中的重点内容组织探究,形成学科能力;最后针对本课主干史实进行反馈检测,了解学情,再以英国凭借政治智慧快速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率先到达现代文明入口处首尾呼应。本节课的全程就是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教师引导重难点突破——反馈评价等历程,这正是基于宏观视角和整合理念下的经典课堂导学法。这种导学中的问题探究价值高,基于课标,操作简易,没有累赘的无关问题,确保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更加充分,也避免了探究过程中的简单知识性问题干扰。
三、引导应用历史,加强落实立德树人
新课改理念下,一位老师的课堂是否成功,不在于他讲得是否到位,是否明白,是否透彻,是否精彩,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参与,有没有学会,有没有会学,有没有会用,有没有实现共学、共享、共升的学习方式,有没有形成动态生成的学习精彩;也明白了要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实现由知识、思维向实践应用的转变。如在执教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中美建交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运用什么导学模式并没有成为我们费心思考的问题,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遵循课改精神、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飞扬。最后我们决定给学生提供一个中美关系的素材包,运用希沃触摸式一体机的蒙层技术让学生通过看资料、剪图片、贴图片、说图片的剪报制作过程呈现不同年代的中美关系。这一过程首先让学生由纯大脑的思考学习转变为动手做的实践学习,引导学生在“做”的实践操作中学习历史;其次重点关注了学生历史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正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在“做历史”和“说历史”的过程中有效促进了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让学生美丽的青春在课堂中充满激情地张扬,表现出了异常活跃的课堂氛围,历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任务在潜移默化下逐渐落实。
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只有这样的主动适应,我们的教育才能永远地跟紧时代的步伐,我们也才能永远做教育的先行者,而不是后知后觉的追赶者。
(作者单位:南通市崇川学校初中部,江苏 南通226000)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导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9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确,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意识和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科兴趣,更能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如何通过高效精准的课堂导学,来提升初中生历史素养呢?
一、精准高效导学,逐步内化能力形成
新课改理念强调,教育应是民主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合作的教育,知识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应是为学生终身发展、生命成长奠基的教育,更应是处处以学生活动和思考探究为中心的教育,教者在课堂中应是秉持有效导学的主导功能而不是学生学习的包办者,教者在导学中的主导角色定位不能越位亦不应缺位。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总习惯于大量灌输式教学,然后布置机械记忆的任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范式,必须彻底抛弃教师灌输的意识和习惯,学会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主导式教学等。
如在教学部编历史(下同)八年级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时,“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导学内容。对此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师首先创设“中山”情境,激起学生求知兴趣和欲望;然后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用填空的形式了解、理解有关基础知识;接下来让学生互相提问,教师督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通过各种文图和视频史料归纳三民主义,由此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主张,引导学生理解“通过革命形式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是孙中山的核心思想主张,理解其“革命先行者”的含义,为下一节《辛亥革命》的教学奠定充分的认知基础。这一设计特别注重激趣教学,有效抓住了历史主干教学知识,完全遵循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导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形成特色导学,注重自主学习生成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我国各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教师导学形式,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导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导学模式、江苏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等等。其实,当我们以更宏观的视野审阅各地的导学模式,无一例外地将课堂教学分成了三大步,即自主学习、重难点突破、巩固检测等步骤。因此,我们可以汲取众家导学之长,结合自己学校教学实际,创造出属于自己特色的导学模式。笔者根据对各家导学模式的认知,结合自己学校情况,创造了“三步导学法”,即将课堂45分钟整体划分为自主学习、重难点点拨、巩固检测三大环节。如在执教九年级上册《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时,我们可以首先由英国脱欧引导学生思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特雷莎·梅谁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导入新课。然后要求学生完成知识卡片,针对一般知识要点适当导学后两两过关以巩固落实基础知识;接下来通过图文史料针对《权利法案》的内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等课程标准中的重点内容组织探究,形成学科能力;最后针对本课主干史实进行反馈检测,了解学情,再以英国凭借政治智慧快速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率先到达现代文明入口处首尾呼应。本节课的全程就是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教师引导重难点突破——反馈评价等历程,这正是基于宏观视角和整合理念下的经典课堂导学法。这种导学中的问题探究价值高,基于课标,操作简易,没有累赘的无关问题,确保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更加充分,也避免了探究过程中的简单知识性问题干扰。
三、引导应用历史,加强落实立德树人
新课改理念下,一位老师的课堂是否成功,不在于他讲得是否到位,是否明白,是否透彻,是否精彩,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参与,有没有学会,有没有会学,有没有会用,有没有实现共学、共享、共升的学习方式,有没有形成动态生成的学习精彩;也明白了要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实现由知识、思维向实践应用的转变。如在执教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中美建交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运用什么导学模式并没有成为我们费心思考的问题,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遵循课改精神、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飞扬。最后我们决定给学生提供一个中美关系的素材包,运用希沃触摸式一体机的蒙层技术让学生通过看资料、剪图片、贴图片、说图片的剪报制作过程呈现不同年代的中美关系。这一过程首先让学生由纯大脑的思考学习转变为动手做的实践学习,引导学生在“做”的实践操作中学习历史;其次重点关注了学生历史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正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在“做历史”和“说历史”的过程中有效促进了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让学生美丽的青春在课堂中充满激情地张扬,表现出了异常活跃的课堂氛围,历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任务在潜移默化下逐渐落实。
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只有这样的主动适应,我们的教育才能永远地跟紧时代的步伐,我们也才能永远做教育的先行者,而不是后知后觉的追赶者。
(作者单位:南通市崇川学校初中部,江苏 南通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