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数字出版开端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欧美老牌出版社纷纷向数字出版领域伸出橄榄枝。由于技术发展和出版观念的滞后,台湾的数字出版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台湾已故的英业达集团负责人温世仁以新台币1亿元成立“明日工作室”,才开启了数字出版的艰难发展历程。十年来,台湾出版业也一度面临着数字出版的几大瓶颈:版权保护、政策扶植、改变阅读习惯、产业链、规模效应、个性服务等诸多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出版理念渐趋深入人心,出版形态不断创新,辐射领域越来越广,加之政府与业界的共同努力,台湾数字出版不断冲破各种瓶颈,跨越式地向前发展。根据台湾官方统计,台湾数字出版(典藏)产业的产值逐年增长,其年产值已从2001年的9亿元新台币增长至2006年的52亿元新台币。一句话,台湾数字出版以“剑拔弩张”之势,渐入佳境。
规范版权法规,依托技术护航
版权保护问题,一直被视为数字出版瓶颈之首。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得变得极为便利,却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异常困难了。如何做到既要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又要让各类科技、文化的文明成果纳入数字出版中,使其为更多的人服务,这是数字出版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台湾数字出版业参考了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的规定,认定破解版权保护技术是违法行为,并定义了版权管理信息等手法,完善了自身相关法律。台湾的电子书大多都有数字版权(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确保数字出版品在发行后,仍能获得适当的权限控管,让合法购买的读者能切实地维持自己取得的权利(阅读、复制、查询、笔记……),而又能防止大量复制、转卖等非法行为。另外,台湾出版业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地防止盗版、侵权与非法复制。如采用加密、数字签名、数字水印等技术手段来防止未经授权盗取著作权人的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既杜绝了数字作品的不正当使用,又确保了数字出版、发行、传播等环节在合理的法律环境下有序地进行。
官方牵头,政策扶持,引导阅读新习惯
对于数字出版这一新生事物,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相应政策的扶持,也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台湾出版业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台湾设立统筹业务的主管部门,出台一整套鼓励数字出版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加大资金投入等,同时还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刺激数字产品的消费市场,千方百计地促进数字出版的发展。比如,官方推动“数字出版金鼎奖”等相关鼓励措施,刺激产业发展。近几年,台湾“新闻局”每年都设立年度“优良数字出版品”奖、最佳数字出版奖金牌奖等诸多奖项。
另外,数字出版与传统阅读习惯也有很大的抵触。数字出版,无论是通过网络下载阅读,还是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不仅在视觉效果上与纸质图书阅读有差距,容易导致视觉疲劳,而且由于缺少物质的外壳,以纯粹的数字流形式存在,缺少纸制载体本身给人们带来的触觉喜悦,容易使人不习惯。然而,面对日益逼近的数字出版浪潮,台湾紧跟时代的步伐,逐渐引导民众加入数字阅读行列,改变以往传统的纸制图书的阅读习惯,接受在线阅读和网络下载等一些新的阅读方式。“新闻局”已连续两年举办了系列数字出版推广活动:2006年度的优良数字出版品在线书展、巡回讲座、研讨会及教案征选等活动;2007年度的“数字出版的e想世界”系列推广活动,包括颁奖典礼、网站经营、征文活动、亲子数字阅读讲座、校园巡回讲座、电子书联盟促进座谈会等,以此引导民众尽快加入数字阅读行列。
搭起出版交易平台,建构产业价值链
产业链问题,是数字出版的核心问题,也是数字出版最难逾越的瓶颈。数字出版产业的基本链条是:以内容(作者)、出版社为源头,以数子图书馆、网上电子书店为渠道,通过电脑、手机等手持电子书阅读设备为读者服务。其中技术提供商围绕着数子图书的出版、发行、阅读, 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并贯穿其中。这样作者、出版社、图书馆、网上电子书店、技术提供商、手持阅读设备提供商、读者等就形成了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但是,由于目前数字出版技术的各个环节缺少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整个产业链就出现了不连贯和不完善的问题,形成了技术厂商“身兼数职”的局面,从客观上制约数字出版的发展。
台湾出版业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各产业链之间横向联系,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发挥各方的优势,兼顾各方的利益,以此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由“经济部工业局”补助、资策会辅导的数字出版交易平台,陆续于2006年初前后完成组建。其一是由城邦出版集团与永丰纸业共同开发的平台“美好一书”,拥有自行开发的电子书阅读软件与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另一则是由联合在线公司组建的平台,采用Adobe的电子书阅读软件与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同时推出数字版权交易平台“数字版权网”,提供数字内容授权的通道。另外,远流出版公司旗下智慧藏科技公司投入近4000 万元新台币打造以数字出版、在线版权交易为经营核心的网站“图文阅读网”,拥有上万种数字图文数据,横跨文学、摄影、插画、陶艺、建筑领域,提供在线阅览、授权与经销服务。三家业者均以B2B、B2C两种方式营销,对不同的使用对象,开创出不同的商业模式。
城邦、联合在线、远流智慧藏三大内容业者陆续组建数字出版交易平台,对于台湾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的建构,具有相当的标志性意义,打破了过去出版业对数字出版的观望态度,积极连结产销之间的供应链,提高内容资源的整合程度,为知识经济的商业模式建立起新的里程碑。
进行规模经营,携手共赴联盟之路
如何实现数字出版资源的整合,发挥其规模效应,也是一直困扰出版业的难题。台湾数字出版发展初期,主要是由出版社零星发展数字出版,而很多单一出版社面对数字出版的复杂又全新的趋势,缺乏数字出版配套的基础建设,无法让内容有机地在新的环境中正常运作。因此,数字出版很难发展,多属赔钱生意。近年来,台湾开始借鉴韩国的经验,积极探索走数字出版联合发展之路。韩国从1999年就由多家出版业者投入,成立“book-topia”公司发展数字内容,刚开始靠政府或公立图书馆采购他们的数字出版品来支撑,2004年终于对大众出版第一本电子书,如今已出版6万册电子书,在韩国电子书市场已有八成的市场占有率。台湾业界认识到只有统筹出版社、作家、科技界,共同集资开设数字出版公司,才能打开市场。
2005年9月逢甲大学组织成立了“学术资源倍增方案联盟”,联合台湾42所大学与香港6所大学,集资330万美元向“美国在线计算机图书中心”引进价值550万美元的西文电子书库Net library。“学术资源倍增方案联盟”不仅是图书馆往数字化大步迈进的基础,同时也为台湾数字出版联盟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今年7月7日,由台湾52家出版业者与电信业者、通讯服务业者与图书馆共同筹组的“台湾数字出版联盟”正式成立,由城邦集团首席执行长何飞鹏担任第一届理事长。“台湾数字出版联盟”的创始会员,包括Pc home Online、中华电信、台哥大、微软、城邦、商周、天下、远见、大块、远流、台大图书馆等单位。这是台湾出版业者首度与科技及通讯业者大规模的结盟,显示传统出版产业跨界联合、打开更大图书市场的雄心,标志着台湾数字出版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台湾数字出版联盟”将积极办理同业及跨业交流活动,促成合作共识,争取机会;每月将定期举办发布会与研讨会,以团队力量进军国际市场。
数字联合出版有利于出版资源与科技及通讯业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数字联合出版规模化道路,应该如何走,尚需时间来证明。然而,它确实是大胆的创新,在行业内起到了相当好的借鉴示范作用。
探索个性化服务,个人出版引领台湾时尚
个性化服务,就是以人为本,“量身打造”的服务,买自己想买的,读自己想读的,做自己想做的,这是数字出版最具诱惑力的一点,也是一个新兴的数字出版市场。个性化服务,是数字出版的诱人优势,也是业界一直希望突破的瓶颈之一。
个人出版成为台湾时尚潮流。台湾与大陆的网络发展一样,博客(台湾称为部落格)风潮方兴未艾,因此,数字出版业者也关注如何将网络的力量与传统出版串接,个人出版在台湾已开始成为一股潮流。比如,在台湾,朋友过生日,就可以买一本他最喜欢的书,亲自设计封面、版式等,书上有他的名字,扉页有他的照片,这样这本书就非常有意义了,即使价格高一些人们也愿接受。目前已出版的个人作品,包括旅行者自己驾车走遍中国的圆梦纪实,也有在网络上轰动一时的研究生求学趣谈、女记者的职场心酸等等,每本书的印量都在500本以内,这些都是现在大量印刷出书所不能照顾的小众群体。个人出版的进一步延伸则包括了“毕业纪念书”、“结婚纪念书”、“相片书”、“个人自传”等多种个性化的概念商品。
数字出版这一模式将传统的出版、发行环节联通起来,打破了地域概念,给出版发行业带来了无数商机。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各种困难的干扰。出版业者只要开拓思维、将实际与发展相结合、将赢利与创新相结合,那么制约数字出版的瓶颈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一场轰轰烈烈的数字出版风暴也必将到来。
规范版权法规,依托技术护航
版权保护问题,一直被视为数字出版瓶颈之首。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得变得极为便利,却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异常困难了。如何做到既要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又要让各类科技、文化的文明成果纳入数字出版中,使其为更多的人服务,这是数字出版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台湾数字出版业参考了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的规定,认定破解版权保护技术是违法行为,并定义了版权管理信息等手法,完善了自身相关法律。台湾的电子书大多都有数字版权(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确保数字出版品在发行后,仍能获得适当的权限控管,让合法购买的读者能切实地维持自己取得的权利(阅读、复制、查询、笔记……),而又能防止大量复制、转卖等非法行为。另外,台湾出版业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地防止盗版、侵权与非法复制。如采用加密、数字签名、数字水印等技术手段来防止未经授权盗取著作权人的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既杜绝了数字作品的不正当使用,又确保了数字出版、发行、传播等环节在合理的法律环境下有序地进行。
官方牵头,政策扶持,引导阅读新习惯
对于数字出版这一新生事物,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相应政策的扶持,也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台湾出版业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台湾设立统筹业务的主管部门,出台一整套鼓励数字出版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加大资金投入等,同时还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刺激数字产品的消费市场,千方百计地促进数字出版的发展。比如,官方推动“数字出版金鼎奖”等相关鼓励措施,刺激产业发展。近几年,台湾“新闻局”每年都设立年度“优良数字出版品”奖、最佳数字出版奖金牌奖等诸多奖项。
另外,数字出版与传统阅读习惯也有很大的抵触。数字出版,无论是通过网络下载阅读,还是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不仅在视觉效果上与纸质图书阅读有差距,容易导致视觉疲劳,而且由于缺少物质的外壳,以纯粹的数字流形式存在,缺少纸制载体本身给人们带来的触觉喜悦,容易使人不习惯。然而,面对日益逼近的数字出版浪潮,台湾紧跟时代的步伐,逐渐引导民众加入数字阅读行列,改变以往传统的纸制图书的阅读习惯,接受在线阅读和网络下载等一些新的阅读方式。“新闻局”已连续两年举办了系列数字出版推广活动:2006年度的优良数字出版品在线书展、巡回讲座、研讨会及教案征选等活动;2007年度的“数字出版的e想世界”系列推广活动,包括颁奖典礼、网站经营、征文活动、亲子数字阅读讲座、校园巡回讲座、电子书联盟促进座谈会等,以此引导民众尽快加入数字阅读行列。
搭起出版交易平台,建构产业价值链
产业链问题,是数字出版的核心问题,也是数字出版最难逾越的瓶颈。数字出版产业的基本链条是:以内容(作者)、出版社为源头,以数子图书馆、网上电子书店为渠道,通过电脑、手机等手持电子书阅读设备为读者服务。其中技术提供商围绕着数子图书的出版、发行、阅读, 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并贯穿其中。这样作者、出版社、图书馆、网上电子书店、技术提供商、手持阅读设备提供商、读者等就形成了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但是,由于目前数字出版技术的各个环节缺少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整个产业链就出现了不连贯和不完善的问题,形成了技术厂商“身兼数职”的局面,从客观上制约数字出版的发展。
台湾出版业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各产业链之间横向联系,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发挥各方的优势,兼顾各方的利益,以此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由“经济部工业局”补助、资策会辅导的数字出版交易平台,陆续于2006年初前后完成组建。其一是由城邦出版集团与永丰纸业共同开发的平台“美好一书”,拥有自行开发的电子书阅读软件与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另一则是由联合在线公司组建的平台,采用Adobe的电子书阅读软件与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同时推出数字版权交易平台“数字版权网”,提供数字内容授权的通道。另外,远流出版公司旗下智慧藏科技公司投入近4000 万元新台币打造以数字出版、在线版权交易为经营核心的网站“图文阅读网”,拥有上万种数字图文数据,横跨文学、摄影、插画、陶艺、建筑领域,提供在线阅览、授权与经销服务。三家业者均以B2B、B2C两种方式营销,对不同的使用对象,开创出不同的商业模式。
城邦、联合在线、远流智慧藏三大内容业者陆续组建数字出版交易平台,对于台湾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的建构,具有相当的标志性意义,打破了过去出版业对数字出版的观望态度,积极连结产销之间的供应链,提高内容资源的整合程度,为知识经济的商业模式建立起新的里程碑。
进行规模经营,携手共赴联盟之路
如何实现数字出版资源的整合,发挥其规模效应,也是一直困扰出版业的难题。台湾数字出版发展初期,主要是由出版社零星发展数字出版,而很多单一出版社面对数字出版的复杂又全新的趋势,缺乏数字出版配套的基础建设,无法让内容有机地在新的环境中正常运作。因此,数字出版很难发展,多属赔钱生意。近年来,台湾开始借鉴韩国的经验,积极探索走数字出版联合发展之路。韩国从1999年就由多家出版业者投入,成立“book-topia”公司发展数字内容,刚开始靠政府或公立图书馆采购他们的数字出版品来支撑,2004年终于对大众出版第一本电子书,如今已出版6万册电子书,在韩国电子书市场已有八成的市场占有率。台湾业界认识到只有统筹出版社、作家、科技界,共同集资开设数字出版公司,才能打开市场。
2005年9月逢甲大学组织成立了“学术资源倍增方案联盟”,联合台湾42所大学与香港6所大学,集资330万美元向“美国在线计算机图书中心”引进价值550万美元的西文电子书库Net library。“学术资源倍增方案联盟”不仅是图书馆往数字化大步迈进的基础,同时也为台湾数字出版联盟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今年7月7日,由台湾52家出版业者与电信业者、通讯服务业者与图书馆共同筹组的“台湾数字出版联盟”正式成立,由城邦集团首席执行长何飞鹏担任第一届理事长。“台湾数字出版联盟”的创始会员,包括Pc home Online、中华电信、台哥大、微软、城邦、商周、天下、远见、大块、远流、台大图书馆等单位。这是台湾出版业者首度与科技及通讯业者大规模的结盟,显示传统出版产业跨界联合、打开更大图书市场的雄心,标志着台湾数字出版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台湾数字出版联盟”将积极办理同业及跨业交流活动,促成合作共识,争取机会;每月将定期举办发布会与研讨会,以团队力量进军国际市场。
数字联合出版有利于出版资源与科技及通讯业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数字联合出版规模化道路,应该如何走,尚需时间来证明。然而,它确实是大胆的创新,在行业内起到了相当好的借鉴示范作用。
探索个性化服务,个人出版引领台湾时尚
个性化服务,就是以人为本,“量身打造”的服务,买自己想买的,读自己想读的,做自己想做的,这是数字出版最具诱惑力的一点,也是一个新兴的数字出版市场。个性化服务,是数字出版的诱人优势,也是业界一直希望突破的瓶颈之一。
个人出版成为台湾时尚潮流。台湾与大陆的网络发展一样,博客(台湾称为部落格)风潮方兴未艾,因此,数字出版业者也关注如何将网络的力量与传统出版串接,个人出版在台湾已开始成为一股潮流。比如,在台湾,朋友过生日,就可以买一本他最喜欢的书,亲自设计封面、版式等,书上有他的名字,扉页有他的照片,这样这本书就非常有意义了,即使价格高一些人们也愿接受。目前已出版的个人作品,包括旅行者自己驾车走遍中国的圆梦纪实,也有在网络上轰动一时的研究生求学趣谈、女记者的职场心酸等等,每本书的印量都在500本以内,这些都是现在大量印刷出书所不能照顾的小众群体。个人出版的进一步延伸则包括了“毕业纪念书”、“结婚纪念书”、“相片书”、“个人自传”等多种个性化的概念商品。
数字出版这一模式将传统的出版、发行环节联通起来,打破了地域概念,给出版发行业带来了无数商机。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各种困难的干扰。出版业者只要开拓思维、将实际与发展相结合、将赢利与创新相结合,那么制约数字出版的瓶颈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一场轰轰烈烈的数字出版风暴也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