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版市场观察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clepr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数字出版开端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欧美老牌出版社纷纷向数字出版领域伸出橄榄枝。由于技术发展和出版观念的滞后,台湾的数字出版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台湾已故的英业达集团负责人温世仁以新台币1亿元成立“明日工作室”,才开启了数字出版的艰难发展历程。十年来,台湾出版业也一度面临着数字出版的几大瓶颈:版权保护、政策扶植、改变阅读习惯、产业链、规模效应、个性服务等诸多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出版理念渐趋深入人心,出版形态不断创新,辐射领域越来越广,加之政府与业界的共同努力,台湾数字出版不断冲破各种瓶颈,跨越式地向前发展。根据台湾官方统计,台湾数字出版(典藏)产业的产值逐年增长,其年产值已从2001年的9亿元新台币增长至2006年的52亿元新台币。一句话,台湾数字出版以“剑拔弩张”之势,渐入佳境。
  
  规范版权法规,依托技术护航
  
  版权保护问题,一直被视为数字出版瓶颈之首。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得变得极为便利,却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异常困难了。如何做到既要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又要让各类科技、文化的文明成果纳入数字出版中,使其为更多的人服务,这是数字出版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台湾数字出版业参考了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的规定,认定破解版权保护技术是违法行为,并定义了版权管理信息等手法,完善了自身相关法律。台湾的电子书大多都有数字版权(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确保数字出版品在发行后,仍能获得适当的权限控管,让合法购买的读者能切实地维持自己取得的权利(阅读、复制、查询、笔记……),而又能防止大量复制、转卖等非法行为。另外,台湾出版业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地防止盗版、侵权与非法复制。如采用加密、数字签名、数字水印等技术手段来防止未经授权盗取著作权人的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既杜绝了数字作品的不正当使用,又确保了数字出版、发行、传播等环节在合理的法律环境下有序地进行。
  
  官方牵头,政策扶持,引导阅读新习惯
  
  对于数字出版这一新生事物,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相应政策的扶持,也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台湾出版业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台湾设立统筹业务的主管部门,出台一整套鼓励数字出版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加大资金投入等,同时还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刺激数字产品的消费市场,千方百计地促进数字出版的发展。比如,官方推动“数字出版金鼎奖”等相关鼓励措施,刺激产业发展。近几年,台湾“新闻局”每年都设立年度“优良数字出版品”奖、最佳数字出版奖金牌奖等诸多奖项。
  另外,数字出版与传统阅读习惯也有很大的抵触。数字出版,无论是通过网络下载阅读,还是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不仅在视觉效果上与纸质图书阅读有差距,容易导致视觉疲劳,而且由于缺少物质的外壳,以纯粹的数字流形式存在,缺少纸制载体本身给人们带来的触觉喜悦,容易使人不习惯。然而,面对日益逼近的数字出版浪潮,台湾紧跟时代的步伐,逐渐引导民众加入数字阅读行列,改变以往传统的纸制图书的阅读习惯,接受在线阅读和网络下载等一些新的阅读方式。“新闻局”已连续两年举办了系列数字出版推广活动:2006年度的优良数字出版品在线书展、巡回讲座、研讨会及教案征选等活动;2007年度的“数字出版的e想世界”系列推广活动,包括颁奖典礼、网站经营、征文活动、亲子数字阅读讲座、校园巡回讲座、电子书联盟促进座谈会等,以此引导民众尽快加入数字阅读行列。
  
  搭起出版交易平台,建构产业价值链
  
  产业链问题,是数字出版的核心问题,也是数字出版最难逾越的瓶颈。数字出版产业的基本链条是:以内容(作者)、出版社为源头,以数子图书馆、网上电子书店为渠道,通过电脑、手机等手持电子书阅读设备为读者服务。其中技术提供商围绕着数子图书的出版、发行、阅读, 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并贯穿其中。这样作者、出版社、图书馆、网上电子书店、技术提供商、手持阅读设备提供商、读者等就形成了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但是,由于目前数字出版技术的各个环节缺少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整个产业链就出现了不连贯和不完善的问题,形成了技术厂商“身兼数职”的局面,从客观上制约数字出版的发展。
  台湾出版业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各产业链之间横向联系,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发挥各方的优势,兼顾各方的利益,以此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由“经济部工业局”补助、资策会辅导的数字出版交易平台,陆续于2006年初前后完成组建。其一是由城邦出版集团与永丰纸业共同开发的平台“美好一书”,拥有自行开发的电子书阅读软件与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另一则是由联合在线公司组建的平台,采用Adobe的电子书阅读软件与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同时推出数字版权交易平台“数字版权网”,提供数字内容授权的通道。另外,远流出版公司旗下智慧藏科技公司投入近4000 万元新台币打造以数字出版、在线版权交易为经营核心的网站“图文阅读网”,拥有上万种数字图文数据,横跨文学、摄影、插画、陶艺、建筑领域,提供在线阅览、授权与经销服务。三家业者均以B2B、B2C两种方式营销,对不同的使用对象,开创出不同的商业模式。
  城邦、联合在线、远流智慧藏三大内容业者陆续组建数字出版交易平台,对于台湾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的建构,具有相当的标志性意义,打破了过去出版业对数字出版的观望态度,积极连结产销之间的供应链,提高内容资源的整合程度,为知识经济的商业模式建立起新的里程碑。
  
  进行规模经营,携手共赴联盟之路
  
  如何实现数字出版资源的整合,发挥其规模效应,也是一直困扰出版业的难题。台湾数字出版发展初期,主要是由出版社零星发展数字出版,而很多单一出版社面对数字出版的复杂又全新的趋势,缺乏数字出版配套的基础建设,无法让内容有机地在新的环境中正常运作。因此,数字出版很难发展,多属赔钱生意。近年来,台湾开始借鉴韩国的经验,积极探索走数字出版联合发展之路。韩国从1999年就由多家出版业者投入,成立“book-topia”公司发展数字内容,刚开始靠政府或公立图书馆采购他们的数字出版品来支撑,2004年终于对大众出版第一本电子书,如今已出版6万册电子书,在韩国电子书市场已有八成的市场占有率。台湾业界认识到只有统筹出版社、作家、科技界,共同集资开设数字出版公司,才能打开市场。
  2005年9月逢甲大学组织成立了“学术资源倍增方案联盟”,联合台湾42所大学与香港6所大学,集资330万美元向“美国在线计算机图书中心”引进价值550万美元的西文电子书库Net library。“学术资源倍增方案联盟”不仅是图书馆往数字化大步迈进的基础,同时也为台湾数字出版联盟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今年7月7日,由台湾52家出版业者与电信业者、通讯服务业者与图书馆共同筹组的“台湾数字出版联盟”正式成立,由城邦集团首席执行长何飞鹏担任第一届理事长。“台湾数字出版联盟”的创始会员,包括Pc home Online、中华电信、台哥大、微软、城邦、商周、天下、远见、大块、远流、台大图书馆等单位。这是台湾出版业者首度与科技及通讯业者大规模的结盟,显示传统出版产业跨界联合、打开更大图书市场的雄心,标志着台湾数字出版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台湾数字出版联盟”将积极办理同业及跨业交流活动,促成合作共识,争取机会;每月将定期举办发布会与研讨会,以团队力量进军国际市场。
  数字联合出版有利于出版资源与科技及通讯业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数字联合出版规模化道路,应该如何走,尚需时间来证明。然而,它确实是大胆的创新,在行业内起到了相当好的借鉴示范作用。
  
  探索个性化服务,个人出版引领台湾时尚
  
  个性化服务,就是以人为本,“量身打造”的服务,买自己想买的,读自己想读的,做自己想做的,这是数字出版最具诱惑力的一点,也是一个新兴的数字出版市场。个性化服务,是数字出版的诱人优势,也是业界一直希望突破的瓶颈之一。
  个人出版成为台湾时尚潮流。台湾与大陆的网络发展一样,博客(台湾称为部落格)风潮方兴未艾,因此,数字出版业者也关注如何将网络的力量与传统出版串接,个人出版在台湾已开始成为一股潮流。比如,在台湾,朋友过生日,就可以买一本他最喜欢的书,亲自设计封面、版式等,书上有他的名字,扉页有他的照片,这样这本书就非常有意义了,即使价格高一些人们也愿接受。目前已出版的个人作品,包括旅行者自己驾车走遍中国的圆梦纪实,也有在网络上轰动一时的研究生求学趣谈、女记者的职场心酸等等,每本书的印量都在500本以内,这些都是现在大量印刷出书所不能照顾的小众群体。个人出版的进一步延伸则包括了“毕业纪念书”、“结婚纪念书”、“相片书”、“个人自传”等多种个性化的概念商品。
  数字出版这一模式将传统的出版、发行环节联通起来,打破了地域概念,给出版发行业带来了无数商机。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各种困难的干扰。出版业者只要开拓思维、将实际与发展相结合、将赢利与创新相结合,那么制约数字出版的瓶颈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一场轰轰烈烈的数字出版风暴也必将到来。
其他文献
2008年4月11日,法国独立出版商于贝尔·尼森已年满83岁。一直以来,于贝尔·尼森不仅负责法国“南方行动”出版社(Actes Sud)的工作,而且他“为快乐而出书”,共发表了14部作品。  2008年春季,尼森的第14本作品问世,名为《令人心碎》(Les Déchirements)。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共300页。第14本小说中描述的内容与他的第1本小说《树的名称》(Le Nom de l’arb
期刊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名人们,真正有个性者寥寥无几,而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林贤治先生的《人间鲁迅》,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从权势判高下,而是深入一个个文字的鲜活灵魂,从笔墨纸砚间寻找真英雄的血性。这些血性,没有脱离人间的烟火,没有空中楼阁的学院做派,而是来自于现实的社会,柴米油盐与刺刀枪炮混杂的生存,淋漓鲜血与升平歌舞辉映的真实。    历史的轮回感    林贤治说:“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这句话
期刊
有人说是《沉思录》成就了中央编译出版社,让她在短时间内一举成名。但在市场上已有几个不同版本的情况下,能把一本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成就于征战倥偬中的、关于哲学人生的思考书,做成短短几个月销售超过数十万册的畅销书,并带动一批高端小众图书的出版及热销,靠的肯定不只是运气。那么,几年前这个不起眼的中小型出版社,是如何成为今天这匹锐气十足的黑马的?带着疑问与好奇,记者走访了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和龑。  
期刊
在多种场合有机会听到吴伟局长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演讲,每次感觉都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此次采访,更深切地感受到她及“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下简称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对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专注及付出的不懈努力。    数字彰显成绩    推广计划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经资助了27个国家的108个出版社,包括645个项目,893本书,16种文字,总资助金额达到3000万元。  2007年,推广计划同1
期刊
“今年整个出版业增幅乏力、动销乏力,但总体看来文艺图书的增幅还是高于平均增幅水平的。”近日,在哈尔滨举行的2008年全国文图联发行研讨会上,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用几个乏力概括了今年出版业的状况。  就文学类图书选题来说,自2000年以后,绝对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其占全部图书选题品种的比例却是逐年呈下降的趋势。同时,市场集中度也在降低,文图联中传统的文学类出版社,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其他出版社的冲
期刊
2008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于8月30日在天津大剧院国际会议厅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国际出版合作新趋势”。论坛由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华读书报等协办。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冰致词并进行主题演讲,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李朋义、康泰纳仕国际集团董事长乔纳森·纽豪斯、剑桥大学出
期刊
台湾地区:左手健康右手成功    新书更迭,唯有《秘密》、《吴永志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仍在台湾地区畅销。这两本书开卖七个月以来,一直持续在网上与书店发烧,可以感觉到台湾的读者一手握着健康秘诀,另一支手高举着成功钥匙。如上月销售分析情况所预估,弯弯的新作《可不可以天天出去玩——弯弯旅行日记1》一上市是开出红盘,而其画作也将在网络个人通讯系统上大大发烧;《最后的演讲》从第二名上升到榜首,《刺猬的优雅》
期刊
审美的词语释义是辨别、领会事物的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当下文化审美已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通过不同的艺术形态展示一种审美表现。作为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从事出版工作的编辑必须具备审美素养,并要逐渐培育完善这种素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编辑加工的图书由内到外都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从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满足人们从
期刊
首届湖北出版政府奖百万重奖英才    2月5日,湖北省新闻出版工作会议暨“首届湖北出版政府奖”颁奖大会在武汉举行。此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拿出100余万元资金,对获奖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经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及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湖北省政府决定授予《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等17种图书、《洪湖赤卫队》等3种音像电子出版物、《湖北日报》等4种报纸、《特别关注》等7种期刊以及江作苏等10人“首届湖北出版政府奖”
期刊
王明舟:“主管主办不能变”原则制约大学社发展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在《中国图书商报》撰文说:出版体制改革为大学出版社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若干不确定的因素。尽管教育部和总署都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主管主办不能变的原则。但是,由于教育部规范大学校力企业的规定,大学出版社转制为企业后,作为校办企业的地位是显然的。因此,出资人就应该是所在学校所属的资产经营公司,实际上,大学出版社的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