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背后的角逐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整个出版业增幅乏力、动销乏力,但总体看来文艺图书的增幅还是高于平均增幅水平的。”近日,在哈尔滨举行的2008年全国文图联发行研讨会上,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用几个乏力概括了今年出版业的状况。
  就文学类图书选题来说,自2000年以后,绝对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其占全部图书选题品种的比例却是逐年呈下降的趋势。同时,市场集中度也在降低,文图联中传统的文学类出版社,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其他出版社的冲击。文图联各个成员社每年确定的文学类选题的数量,占全年文学类图书选题数量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几年来均没有达到占领文学选题半壁江山的程度。
  
  文学图书空前繁荣,原因何在
  
  文学类图书选题总量增加,市场集中度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出版行政管理逐步“放开”,各个出版社的出版范围逐步扩大,原来从不出版文学类图书的出版社,从2000年起,也开始向文学出版领域进军。
  二是文学类图书的出版往往不受版权的限制,如出版中国和外国古代文学作品,这些出版物没有稿酬,不受版权制约,因此造成了近几年来名著出版的“过热”。以《红楼梦》为例,近几年来共出版相关图书927种,其中原著就有523种之多。而《三国演义》原著也有593种之多。
  三是从2003年开始的全国高校“图书馆装备热潮”,也为文学市场的“相对繁荣”打了一剂“强心针”。同时高定价、低折扣的销售策略也不断刺激着文学读物的出版,出现了整套的散文、整套的名著、整套的名人传记、整套的文集、整套的新课标读物等等。名著出版、传记类图书出版的选题重复现象非常严重。
  四是新锐作家、80后作家成长速度过快,整个文学市场显现出“不均势”的现象。在此次文图联研讨会上,潘凯雄说,现在100种畅销书中,传统作家的作品也只有20种左右,其他主要是网络小说、青春读物、类型小说等,这些在既有文学观念中“不入流”的作品,正成为文学畅销书的主流。
  与此同时,当代文学作品质量不高,“以品种争优势”的出版策略,也成为各个出版社争相出版文学类图书的重要原因。
  
  面对挑战,文艺社应对有招
  
  在表面红火的情况下,文艺类图书市场也正在遭遇着各种挑战,如优质资源的恶性竞争、传统作家的没落、数字出版的兴起等。面对这种种变化,一些传统的文艺类图书出版社也在寻求突破。
  对于因一部《鬼吹灯》而声名鹊起的安徽文艺出版社,业内有人曾质疑其后续发展动力。对此,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正功介绍说,在集团的支持下,安徽文艺社确立了以后的主攻方向,即以原创的当代文学作品和音乐类图书为主。同时还确定了新的战术,即长短线选题相结合;走市场图书与获奖图书相结合;大众书与教育书相结合;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相结合。
  “机制创新,营销为先”应该是重庆出版社近几年崛起的法宝。“集团成立后,把大家都赶了出去,成了野孩子,需要自己找食吃。”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公司总经理高岭说,现在每出版一本书都要由发行部门与编辑部门共同投资,此时编辑发行人员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卖书,而是经营。如果一本书印数在5万册以上,那么图书在选题策划阶段就要拿出完备的营销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负责提炼基本卖点写书评以及媒体宣传策划,发行人员负责调研及卖场的销售方案。高岭说《碧奴》、《女心理师》的畅销,就是缘于发行人员与编辑完美配合的结果。
  当然除了在管理上、机制上寻求突破外,有一些也在试着做一些文学类出版社产品结构的调整。在文图联会上,有人追问近来在健康养生类图书上大做文章的江苏文艺出版社 “是否是华丽转身”。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程森说,江苏文艺社仍想在文学类图书上有所作为,但在集团的统一调整下,撇开了教材、教辅的江苏文艺社为了尽快恢复现在的水平,也会把健康类图书作为一个重点发展的板块。
  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认为,目前在文学图书市场上,优质稿源无序竞争太厉害,造成作者把稿酬抬得太高,已使出版社失去了利润空间。而音乐图书的版税相对规范,因而他们更愿意向音乐图书、音乐教材的出版上倾斜。但随着教材循环使用的推进,教材的利润也降到了最低点,日子也不再好过。
  相比以上这几家社而言,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转型应该更早。从2000年开始,他们的非文学类图书选题就明显上升,出版了以工业技术类图书为代表的非文学类图书,并且逐渐成为自己的出版特色。虽然从2004年开始,这些选题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该社依然将非文学类图书选题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过,该社出版的绝不是什么机械制造等“纯工业类”图书,他们打的是工业技术中的文化牌,如《风格与流派》、《理性与浪漫的交织》等。
其他文献
编者按:江苏大众书局已经度过6岁的生日,六年来,它以创新的业态成为书业的一抹亮色。作为书局的掌门人,吴俊乐总经理有着怎样的思考呢,本刊特推出对他的专访。    出版参考:请您描述一下江苏大众书局6年来走过的历程,能用一句话总结吗?  吴俊乐:传播文化、繁荣书业,打造民族书业第二品牌。  出版参考: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冲击下,近年来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出版业不景气,您认同这个观点吗?尤其是今年,在
期刊
目前,大多数地市级新闻网站属于新闻媒体创办,少数为宣传部门直接管理,一次性投入较多,因此,Web网站要求的后期技术跟进投入显得较为吃力。大多数地市级新闻类Web网站有三个定位 :新闻媒介、网络企业和网民互动。    地市级新闻类Web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定位不清。新闻媒体的本质是传播信息,发布新闻信息为第一要素,这意味着新闻网站的业务主体应该是以信息传播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和经营,在此基础
期刊
从1945年至1996年,日本出版行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辉煌。而1997年以来,日本出版行业却开始了漫长的负增长历程。到了2007年,出版行业的销售总额由1996年的2.69万亿日元(1万日元约合700元人民币)下滑至2.083万亿日元,几乎接近2万亿日元这个出版人的心理底线。但是,日本电子图书出版市场却捷报频传,从2003年开始,年年都是呈100倍、200倍地增长。2007年电子图书出版市场规模上
期刊
2008年整个大中华市场,可真是一个上下起伏震荡的一年,接连带给人们震撼与惊奇错乱的感受。    内地:出版结构继续调整    中国内地出版市场,大致可以用几句话来说明:图书市场增长趋缓,产业政策着重体制,出版媒体集团整建,地方与境外区域双重竞争。  2007年内地图书业总产值为676亿,较前一年增长6.5%左右,《2008年中国传媒蓝皮书》预估,图书出版仍占中国传媒产业最大市场规模,但增长速度明
期刊
今年9月14日,《纽约杂志》(NewYork Magazine)刊登了一篇6000字的长文,题为《终结》(The End)。该文宣称,以兰登书屋、哈珀·柯林斯、西蒙与舒斯特等为代表的现行大众出版模式已经黔驴技穷,难以为继。作者后来解释,他用“终结”这个字眼,是要耸人听闻一下,以便激起大伙的讨论。  的确,去年12月开始,美国陷入自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图书出版业自
期刊
2008年12月30日下午,《出版参考》杂志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了2008年度编委会暨纪念《出版参考》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中国版协常务副主席杨德炎、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常振国、副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任海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原所长袁亮、《出版参考》主编陆本瑞、原《读书》主编沈昌文、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吴道弘、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
期刊
2008年4月11日,法国独立出版商于贝尔·尼森已年满83岁。一直以来,于贝尔·尼森不仅负责法国“南方行动”出版社(Actes Sud)的工作,而且他“为快乐而出书”,共发表了14部作品。  2008年春季,尼森的第14本作品问世,名为《令人心碎》(Les Déchirements)。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共300页。第14本小说中描述的内容与他的第1本小说《树的名称》(Le Nom de l’arb
期刊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名人们,真正有个性者寥寥无几,而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林贤治先生的《人间鲁迅》,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从权势判高下,而是深入一个个文字的鲜活灵魂,从笔墨纸砚间寻找真英雄的血性。这些血性,没有脱离人间的烟火,没有空中楼阁的学院做派,而是来自于现实的社会,柴米油盐与刺刀枪炮混杂的生存,淋漓鲜血与升平歌舞辉映的真实。    历史的轮回感    林贤治说:“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这句话
期刊
有人说是《沉思录》成就了中央编译出版社,让她在短时间内一举成名。但在市场上已有几个不同版本的情况下,能把一本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成就于征战倥偬中的、关于哲学人生的思考书,做成短短几个月销售超过数十万册的畅销书,并带动一批高端小众图书的出版及热销,靠的肯定不只是运气。那么,几年前这个不起眼的中小型出版社,是如何成为今天这匹锐气十足的黑马的?带着疑问与好奇,记者走访了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和龑。  
期刊
在多种场合有机会听到吴伟局长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演讲,每次感觉都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此次采访,更深切地感受到她及“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下简称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对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专注及付出的不懈努力。    数字彰显成绩    推广计划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经资助了27个国家的108个出版社,包括645个项目,893本书,16种文字,总资助金额达到3000万元。  2007年,推广计划同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