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事都有潜在的规律可循,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一代又一代体育教师的奋斗下,体育教学才能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光发热,助推时代进步。但是我们是否做到了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这也是我们当职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应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辜负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所以探索体育教学新理念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只有挖掘它,我认为我们才能更加科学的从事本职工作并且让我们的工作落到实处。该案例在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实属平常,但是这段平常的经历给笔者的感受却是不平常的。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我们体育人的奋斗之路引以微光。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理念;前滚翻
一、案例背景:
当下国家发出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强音,学校体育义不容辞。在学校、社会、家庭的范畴里有对学生强身健体的有利条件;也有困扰学生健体无法逾越的大山。如何去除弊端,保证学生体质提升强有力的顺利进行是目前学校体育面临的重大难题。基于目前的时代背景,作为学校青年体育教师有责任担当起祖国交给我们的时代任务。我认为只有我们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好自身的社会职能才能助推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教学是我的本职工作,如何打通教与学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体育技能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相信知识来源与实践,所以我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终于在一个夏天的三堂体育课中,让我找到了那把“钥匙”。
二、案例描述:
那是初一下学期,我在课堂上开展了前滚翻教学。前滚翻不仅对于学生的力量、灵敏、协调素质要求很高,而且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教材。可以说它的要求既是对学生身体锻炼的价值所在。存在价值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无视风险。媒体曾经报道过在教学活动中发生过多起事故,基于此我的学生在这项技能上是以零基础步入到初中。教学中曾遇到多个困难,但是我只想说:Trouble is a friend.在此仅以此篇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以梳理,希望与同仁们交流。
(在教学之前,我对学生的臂力进行了基础训练。)
在第一堂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安排:
(1)双手撑垫的跳撑动作;
设计意图:体验动作初,双手撑垫、双脚蹬地的发力环节。
(2)仰卧双脚向上的垫上滚动成蹲立练习;
设计意图:体验滚动感觉,发展学生滚翻后身体成蹲立的动作能力。
(3)保护帮助的方法讲解及前滚翻完整动作练习
设计意图:学会保护帮助的方法;体验正确的身体着垫顺序:脑后→颈→肩→背→腰→臀。
(4)生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体验动作,从中体验教师讲解的动作方法并自我总结。
(5)教师针对问题结合榜样生的示范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正误对比。
(6)重回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把内化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本堂课在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1)着垫的头位不是后脑;
(2)两脚蹬地的同时性把握不好;
(3)学生的恐惧心理。
结合以上出现的问题,我在第二堂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安排:
(1)摸后脑,触摸带有标记的抱枕。
设计意图:明确着垫的头位,限定头着垫的位置。通过触摸柔软的抱枕来消除学生畏惧心理。
(2)在体前屈状态下利用膝、踝关节的屈伸动作进行小跳;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两脚同时蹬地的专项练习
(3)两人背向做体前屈(要求能看到摆放在他们中间的角旗);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的低头动作。生自主练习;
抬高脚位的前滚翻练习(结合看角旗);动作环节:站位>蹲撑标记点>看旗蹬地>完成
设计意图:在以上练习的基础上,降低动作难度、规范动作细节。
通过本次课上的针对性练习、以及对练习难度系数的降低,学生的动作水平及完成人数均有提高。之前几个不敢做练习的学生实现了练习次数的零突破。作为教师的我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因为这样的成果更加信心百倍。接下来我首先对本次课(个别)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作以梳理:
(1)臂力差或手臂的撑屈转换时机把握不好;
(2)手和头触垫位置过远,导致身体前扑;
(3)学生双脚不蹬地,无身体前滚之动力;
结合以上出现的问题,我在第三堂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安排:
(1)看下巴练习;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的低头动作。
(2)屈腿跳、纵跳练习;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双脚主动蹬地的动作能力
(3)针对不敢做学生的专门教具练习;
设计意图:为能力差的学生提供动作助力和弥补性保障措施。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的学生100%的完成了练习。虽然他们的技术还有待提高,虽然他们是依靠专门教具而完成,但是我已经可以告诉自己:我成功了。因为最难的心理防线,我已经通过我的方式帮助学生攻破。接下来的教学必然会水到渠成。
三、教学反思
平时总会看到我们的体育教师抱怨困扰因素之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得的便利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就像树叶,总会是一半阳光一半阴暗。面临困难,我们别无选择。解决这些困难,便是我们的职业价值。利用三堂课的时间,可以说我已经完成了这一教材的教学。此时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我觉得我的教学安排是倒序的。应该说这样教对我的教法起到渐进性的促成作用,但是这样的教学安排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反倒是倒序的。因为按照这样的过程教学,学生经历的是一次由难到易的学习过程。这恰恰有悖于体育技能的教学规律。所以再进行前滾翻教学时我必须把我这次的教学安排倒过来进行,这样才是由易到难的过程安排也符合了技能学习的规律。总之,通过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各个击破最终实现了这项教材的成功教学。我反思、我提高、我教反了……
参考文献:
[1]沈红萍, 徐建萍. 《前滚翻》教学反思及建议[J]. 体育教学, 2008(8):111-111.
[2]王帅帅. 体育教学《前滚翻》设计案例及其反思[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 000(015):176-176,177.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理念;前滚翻
一、案例背景:
当下国家发出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强音,学校体育义不容辞。在学校、社会、家庭的范畴里有对学生强身健体的有利条件;也有困扰学生健体无法逾越的大山。如何去除弊端,保证学生体质提升强有力的顺利进行是目前学校体育面临的重大难题。基于目前的时代背景,作为学校青年体育教师有责任担当起祖国交给我们的时代任务。我认为只有我们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好自身的社会职能才能助推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教学是我的本职工作,如何打通教与学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体育技能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相信知识来源与实践,所以我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终于在一个夏天的三堂体育课中,让我找到了那把“钥匙”。
二、案例描述:
那是初一下学期,我在课堂上开展了前滚翻教学。前滚翻不仅对于学生的力量、灵敏、协调素质要求很高,而且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教材。可以说它的要求既是对学生身体锻炼的价值所在。存在价值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无视风险。媒体曾经报道过在教学活动中发生过多起事故,基于此我的学生在这项技能上是以零基础步入到初中。教学中曾遇到多个困难,但是我只想说:Trouble is a friend.在此仅以此篇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以梳理,希望与同仁们交流。
(在教学之前,我对学生的臂力进行了基础训练。)
在第一堂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安排:
(1)双手撑垫的跳撑动作;
设计意图:体验动作初,双手撑垫、双脚蹬地的发力环节。
(2)仰卧双脚向上的垫上滚动成蹲立练习;
设计意图:体验滚动感觉,发展学生滚翻后身体成蹲立的动作能力。
(3)保护帮助的方法讲解及前滚翻完整动作练习
设计意图:学会保护帮助的方法;体验正确的身体着垫顺序:脑后→颈→肩→背→腰→臀。
(4)生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体验动作,从中体验教师讲解的动作方法并自我总结。
(5)教师针对问题结合榜样生的示范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正误对比。
(6)重回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把内化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本堂课在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1)着垫的头位不是后脑;
(2)两脚蹬地的同时性把握不好;
(3)学生的恐惧心理。
结合以上出现的问题,我在第二堂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安排:
(1)摸后脑,触摸带有标记的抱枕。
设计意图:明确着垫的头位,限定头着垫的位置。通过触摸柔软的抱枕来消除学生畏惧心理。
(2)在体前屈状态下利用膝、踝关节的屈伸动作进行小跳;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两脚同时蹬地的专项练习
(3)两人背向做体前屈(要求能看到摆放在他们中间的角旗);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的低头动作。生自主练习;
抬高脚位的前滚翻练习(结合看角旗);动作环节:站位>蹲撑标记点>看旗蹬地>完成
设计意图:在以上练习的基础上,降低动作难度、规范动作细节。
通过本次课上的针对性练习、以及对练习难度系数的降低,学生的动作水平及完成人数均有提高。之前几个不敢做练习的学生实现了练习次数的零突破。作为教师的我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因为这样的成果更加信心百倍。接下来我首先对本次课(个别)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作以梳理:
(1)臂力差或手臂的撑屈转换时机把握不好;
(2)手和头触垫位置过远,导致身体前扑;
(3)学生双脚不蹬地,无身体前滚之动力;
结合以上出现的问题,我在第三堂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安排:
(1)看下巴练习;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的低头动作。
(2)屈腿跳、纵跳练习;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双脚主动蹬地的动作能力
(3)针对不敢做学生的专门教具练习;
设计意图:为能力差的学生提供动作助力和弥补性保障措施。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的学生100%的完成了练习。虽然他们的技术还有待提高,虽然他们是依靠专门教具而完成,但是我已经可以告诉自己:我成功了。因为最难的心理防线,我已经通过我的方式帮助学生攻破。接下来的教学必然会水到渠成。
三、教学反思
平时总会看到我们的体育教师抱怨困扰因素之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得的便利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就像树叶,总会是一半阳光一半阴暗。面临困难,我们别无选择。解决这些困难,便是我们的职业价值。利用三堂课的时间,可以说我已经完成了这一教材的教学。此时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我觉得我的教学安排是倒序的。应该说这样教对我的教法起到渐进性的促成作用,但是这样的教学安排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反倒是倒序的。因为按照这样的过程教学,学生经历的是一次由难到易的学习过程。这恰恰有悖于体育技能的教学规律。所以再进行前滾翻教学时我必须把我这次的教学安排倒过来进行,这样才是由易到难的过程安排也符合了技能学习的规律。总之,通过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各个击破最终实现了这项教材的成功教学。我反思、我提高、我教反了……
参考文献:
[1]沈红萍, 徐建萍. 《前滚翻》教学反思及建议[J]. 体育教学, 2008(8):111-111.
[2]王帅帅. 体育教学《前滚翻》设计案例及其反思[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 000(015):176-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