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变,难度增加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Cr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去年高考题中文言文部分在形式上刚刚作了较大调整,所以今年的文言文试题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试卷的结构上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去年一样,都是5道客观题,一道主观翻译题。内容紧扣了考试说明,突出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对虚词的考查依然沿袭高考题的一贯风格,即一半句子出自课本,体现了对课本的重视。主观翻译题恪守了高考说明的要求,避开了考试说明已明确规定不列入考查范围的特殊文言句式和用法,重点放在了实词和虚词的考查上。
  但今年的文言文试题也有新的变化,在选文、考查内容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大胆的,也是成功的尝试,成为今年整套语文试题中的一个亮点。
  首先,在选文上,突破了长期以来的只选一篇的惯例,第一次涉及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旧唐书·裴矩传》,一篇是《资治通鉴·唐纪八》,扩大了阅读的范围,丰富了信息量。
  其次,5道客观题中,由原来的3道语言知识题、2道内容分析题,变为2道语言知识题、3道内容分析题,理解内容的题所占比重第一次超过了语言知识题所占比重,可以说是体现了淡化知识,突出能力的思想。
  第三,成功地设计了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的命题。高考说明中列入这个考点,已经有多年,但一直没有拟出过恰当的题目。今年的第15题,要求“联系全文”,找出“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该题设计非常巧妙,在叙事完毕之后,再加上一段司马光对裴矩的评论,然后根据这段评论来命题。这就比从单纯的叙事中去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更方便,较好地控制了试题的难度。这种“叙事”加“议论”的结构源于去年。那段文言文就是“李广的故事”加“太史公的评论”,只不过是取材于同一部作品而已。可以说这道题是既有继承又创新。虽然这是个新题型,但由于错误项比较明显,因而难度不大。这也是一种慎重稳妥的处理方法。
  但是从总体来看,今年试题的难度还是有所加大。难度不在于其新,而在于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一是对词语理解的要求更高,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更细微。11题中“每遇人尽礼”的“遇”,本意是“对待”,“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含有“优待”之意。学生很容易受语境的误导,而直接将“遇”理解为“优待”。12题所考的“焉”字,有多种用法,不易区分,历来争议很多。例如大家都熟悉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一句中的“焉”字,旧语文课本说它是语气助词,而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却说它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指‘山’)”。本题C项中的两个“焉”字固然可以理解为一个是语气词(上句),一个是代词(下句),但都理解为语气词也不是不通。如果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知半解,做这样的题就很难得分。
  二是要求对内容的理解更准确。例如13题的D项,上句所说的“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可以确定是属于“佞于隋”的表现;而下句“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一句是唐太宗对裴矩的赞扬,虽和“忠于唐”有因果联系,但毕竟不是裴矩“忠于唐”的表现。如果只是笼统地推想,唐太宗赞扬他,正好表现了他“忠于唐”,就会做出与答案不同的判断。
  这些都显示,今年的文言文试题,对词语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侧重理解分析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还要有归纳概括的能力,要求的能力层级也更高了。因为2003届毕业生从高一开始所使用的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比以往明显增加了,所以在高考中文言文难度的加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附:文言文试题答案解析
  
  11.C。C选项的“遇”因为“对待”,本句很好翻译,后半句“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之意。
  12.C。“咸私哂其矫饰焉”中的“焉”很明显是语气词,“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焉”则是代词“之”;A项两个“为”皆是表被动的介词;B项的“以”则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D项的“因”都是连词“于是”的意思。
  此题依然沿袭高考考查虚词题的一贯风格,即一半句子出自课本。所以,文言文教学一定要立足课本,重视课本。
  13.B。A项中第二句只是裴矩强调该罪犯的罪行,C项中第一句是裴矩为人乖张之道,D项是大宗对裴矩敢于讽谏行为的称赞。都不符合题意。
  14.C。C项裴矩向炀帝献计错误,原文是炀帝询问裴矩方略。其他选项都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15.B。此题是今年高考的新题型,司马光说,“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就是强调裴矩之变非裴之变而是君王之功。司马光在本段中主要强调一方面(表动)而非双方面(即表动则影随)。考生应当注意,《资治通鉴》本身就是给君王作辅证,司马光当然站在劝谏君王的角度论事。而《旧唐书》则是站在裴矩的角度。
  文言文难度较大,尤其是14、15题。今年文言文有两个变化,一个是人物形象有所变化,是发展的,而非往年的人物形象或忠或奸都是一贯而终;二是文章分为两部分,分别引自不同的典籍。这两种变化给所有语文教师一个新的提示:今后文言文中的人物将有可能比以往更加丰满,富于变化。因为一篇文章中对一个人的评价一般是一致的,但两部不同典籍中的相同人物形象可能就不同甚至相反。这类题的好处就在于人们可以学会辩证的看待人或事。
  16.翻译: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因此要翻译为“当廷”、“当面”。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
  本题较为简单,大多数考生应该能准确翻译出“佞”、“直言”等知识点。
其他文献
刘伶病酒(犯了酒瘾),渴甚,从妇求酒。妇捐(弃)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养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祈祷)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古代量器,十斗为一斛),五斗解酲(醉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样子)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御肉,隗然已醉矣。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期刊
《云冈一片云》是当代作家及巨涛先生创作的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散文。文章短小精悍,却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和以往的游记文章不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并没有向我们描述云冈石窟是如何的宏伟壮观,而是集中笔墨抒发自己的游览感受——“初来时,云冈也就是一道冈。临别时,方知云冈是一片云……”。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去细细品味、感悟一下吧!  云冈石窟佛寺,位于大同城西十六公里处的武周山麓,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石雕佛像,
期刊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唐河人。中国著名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境界说”,冯友兰哲学中的境界是指由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造成的精神状态。后人评价他的境界说:“明‘哲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之天理,泄‘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之天机。”上述的评价是否中肯呢?读一读《人生的境界》便知。笔者认为,把握以下“四个一”是解读本文的一种好方法。  一、一个名词——意义。冯友兰曾说过;何谓“意义”?意义发生
期刊
郝文爬上山垭时,一丝风顺着坡边吹过来,他就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山妞的发梢儿不经意地掠过自己的脸,回头看看身后,山妞正向自己走来,迎面的风里也多了一丝山妞的馨香。郝文的心里犹如蚂蚁蜇过,轻飘飘地痛。  郝文是城里人,师范毕业后被分到村小学当教师,一教就是几年,起初的不平和忿恨就像用过的粉笔,都化成了粉尘消失了,记忆中是孩子们一张张纯朴的笑脸和一声声稚气的呼唤。那些笑脸和稚气的声音又织成一张网,网
期刊
王敦①既下,住船石头②,欲有废明帝③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④所说。温尝为东宫率⑤,后为吾司马⑥,甚悉之。”须臾,温宋,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⑦?”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曰;“钩深致远⑧,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世说新语·方正》)    [注释]   
期刊
一直以为,尼采是一个魔鬼,一个疯子,特别是拜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更是对他妄加评论。直到读了《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是一个对哲学一无所知,而又对一位伟大哲人投以乱石的小人。  尘世之间,永远无法摆脱迷茫、困惑,丧失自我的情感纠缠。因此,查拉斯图拉在失去了他能够得到另一部分缺憾的机会后,毅然来到了密林深处,与自己的心交流,与大自然的神韵相沟通,与云层、闪电、闷雷相互对话。不
期刊
在对事物认识上,我们感情的亲疏远近往往左右着我们对其认知的正误深浅。换句话说,我们的感情亲疏远近为我们戴上一副有色眼镜,我们眼中的事物无不染上我们的主观色彩。所以,我们必须摘下“有色眼镜”,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评价,那种“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战国策》中有篇很出名的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邹忌从身边三人对自己的不同看法中悟出“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
期刊
儿子与邻居说了相同的话,富人却持截然相反的态度。寓言中的“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影子。是非的天平,需要理智的手去摆正,莫让感情的砝码左右了你的判断。  人是重感情的,谁没有亲朋好友,谁没有亲近熟悉的人的本能?国人更是讲究“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日子久了,朋友的话会变成自己的话,朋友的观念会影响自己的观念。于是大事临头,自然更相信熟人亲朋的判断,让感情迷住了明辨是非的眼睛。  所以李嘉诚当初坚
期刊
有时常常因为感情的疏远而不能很好地认识一个人,所以往往会伤害一颗心。  远远的我望见一个粗笨的身影倚在墙上,脚踮在摞起的砖块上,费力地用一根竹竿挑着一扇关闭的窗。我知道,又是她在为我开窗,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想: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她是我的房东大娘,刚住进来时,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粗笨的身子,木讷的表情,还有……总之,不好。  记得有天中午,天气很热,我跑到水龙头旁大洗了一通,又猛灌起凉水。正感觉
期刊
高考作文以话题形式命题已经是第五年了。从今年河北省高考作文答题情况来看,多数考生对话题作文极大开放性和极广自由度的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在作文答卷上表现为体裁丰富多采,文体感增强。今年的考生作文有一般议论文、记叙文,还有属于文学创作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更有日记、书信,甚至有调查报告、广告、辩论词、病历诊断书等。考生思维非常活跃,取材空间跨度很大,时间上从古代史实到当代生活,地域上从外国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