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钟昆,男,1932年11月11日生,山西省泽州县大东沟镇南坪村人。中共党员,高级编辑,曾在《山西农民报》社、山西省政府、《山西日报》社、中国科协、《中国科协报》社、《人民日报》社工作,离休前担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新闻传媒工作者。
他自幼承良师启蒙,早年遇伯乐指引,一生执着多奔波,处处缤纷著华章。幼时他在本村老师的引导启蒙下,初尝《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少年时到镇办高级小学念书,高小毕业后回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员。1948年,在东沟抗日小学副校长孙新的推荐下,入太岳区晋豫中学读书,接触了革命思想的影响。1949年5月在晋豫中学校长樊岗的介绍下,到太岳区《新华日报》社工作。当年,太原解放,他又到《山西农民报》工作。后到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被省政府秘书长卫逢祺收为干事,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1950年秋被省政府副主席裴丽生选为秘书,从此与裴丽生结下了半个世纪的缘分和一生的情谊。1957年2月裴丽生奉命调中国科学院,他便重回报社工作,担任《山西日报》社文艺副刊编辑兼记者。在《山西日报》社一干就是20年。1973年与肖寒、贾春太、刘德怀到大寨采写了陈永贵的典型事迹,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1979年入京,重回裴丽生身边工作,成为老领导在科学技术领域工作上的文秘助手。同时,组建《中国科协报》。为中国科協历届书记孙照寰、王顺桐、中国科协副主席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科学院聂春荣书记等多位领导起草撰写文章,随领导调研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文章大多在《人民日报》《中国科协报》刊登。1981年6月应茅以升指派写回忆文章,内容从抗日战争前茅以升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到日寇进犯上海、浙江时又不得不亲自将其炸毁的痛苦经历,以及茅以升作为旧上海的最后一任市长,与陈毅市长交接的史实回顾文章,均在《人民日报》刊登发表。1987年6月,他应《山西日报》社陈墨章之邀,重回山西工作,组织了“《山西日报》新闻业务学术讨论会”,省级各新闻单位均参与了此次盛会;协助省文化局组织了一台元宵晚会;着力推出了著名的大型歌舞《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和《黄河水长流》。他在每一个传媒岗位上均尽心竭力毫无保留倾情奉献。
一颗家国情怀的赤诚丹心,根植于新闻传媒编辑岗位上,《人民日报》社向他招手,1989年12月,他奉调《人民日报》社海外版和《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在《山西日报》社和《人民日报》社工作期间,受命到英国、日本等国家访问。1993年6月韩老超期服务退出一线岗位,但他坚持退而不休,除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外,十年来,撰写新闻评论以及创作诗歌、散文、杂文、随笔等文章八百余篇,90万余字。
文字纠其生,一生文左右。文字里饱含了他太多的情结,谱写着他人生的华章,他为文字而不惜时光的流逝,于是乎,铅华之笔他从未舍弃,即使离休后仍在不断执著地坚持文字的创作,1993年至2016年,他几乎每年写一本书,相继出版了《黄土情》《论海行》《裴丽生传》《长河涛声》《道边的呐喊》《从开国礼炮声中走来》《难忘火红年代》《风雨故人情》《露染的晨曦》《无尽的眷恋》《叶落无声》《山鸟恋林》《依依太行》《扶桑向晚》《孔三传》《秋山红叶》等,即使期间一场大病,也夺不去他手中的笔,意志非凡,时不我待,正如他在八十多岁耄耋之年的两本文学新作《扶桑向晚》和《秋山红叶》,把他的人生映照得无比绚丽光彩!可谓,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韩老,由衷敬佩您,祝长寿安康!
——选自《吐月》2016年第1期
他自幼承良师启蒙,早年遇伯乐指引,一生执着多奔波,处处缤纷著华章。幼时他在本村老师的引导启蒙下,初尝《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少年时到镇办高级小学念书,高小毕业后回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员。1948年,在东沟抗日小学副校长孙新的推荐下,入太岳区晋豫中学读书,接触了革命思想的影响。1949年5月在晋豫中学校长樊岗的介绍下,到太岳区《新华日报》社工作。当年,太原解放,他又到《山西农民报》工作。后到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被省政府秘书长卫逢祺收为干事,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1950年秋被省政府副主席裴丽生选为秘书,从此与裴丽生结下了半个世纪的缘分和一生的情谊。1957年2月裴丽生奉命调中国科学院,他便重回报社工作,担任《山西日报》社文艺副刊编辑兼记者。在《山西日报》社一干就是20年。1973年与肖寒、贾春太、刘德怀到大寨采写了陈永贵的典型事迹,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1979年入京,重回裴丽生身边工作,成为老领导在科学技术领域工作上的文秘助手。同时,组建《中国科协报》。为中国科協历届书记孙照寰、王顺桐、中国科协副主席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科学院聂春荣书记等多位领导起草撰写文章,随领导调研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文章大多在《人民日报》《中国科协报》刊登。1981年6月应茅以升指派写回忆文章,内容从抗日战争前茅以升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到日寇进犯上海、浙江时又不得不亲自将其炸毁的痛苦经历,以及茅以升作为旧上海的最后一任市长,与陈毅市长交接的史实回顾文章,均在《人民日报》刊登发表。1987年6月,他应《山西日报》社陈墨章之邀,重回山西工作,组织了“《山西日报》新闻业务学术讨论会”,省级各新闻单位均参与了此次盛会;协助省文化局组织了一台元宵晚会;着力推出了著名的大型歌舞《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和《黄河水长流》。他在每一个传媒岗位上均尽心竭力毫无保留倾情奉献。
一颗家国情怀的赤诚丹心,根植于新闻传媒编辑岗位上,《人民日报》社向他招手,1989年12月,他奉调《人民日报》社海外版和《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在《山西日报》社和《人民日报》社工作期间,受命到英国、日本等国家访问。1993年6月韩老超期服务退出一线岗位,但他坚持退而不休,除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外,十年来,撰写新闻评论以及创作诗歌、散文、杂文、随笔等文章八百余篇,90万余字。
文字纠其生,一生文左右。文字里饱含了他太多的情结,谱写着他人生的华章,他为文字而不惜时光的流逝,于是乎,铅华之笔他从未舍弃,即使离休后仍在不断执著地坚持文字的创作,1993年至2016年,他几乎每年写一本书,相继出版了《黄土情》《论海行》《裴丽生传》《长河涛声》《道边的呐喊》《从开国礼炮声中走来》《难忘火红年代》《风雨故人情》《露染的晨曦》《无尽的眷恋》《叶落无声》《山鸟恋林》《依依太行》《扶桑向晚》《孔三传》《秋山红叶》等,即使期间一场大病,也夺不去他手中的笔,意志非凡,时不我待,正如他在八十多岁耄耋之年的两本文学新作《扶桑向晚》和《秋山红叶》,把他的人生映照得无比绚丽光彩!可谓,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韩老,由衷敬佩您,祝长寿安康!
——选自《吐月》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