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ong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宋文人谋求仕进,常常写信给有权位者,希望得到接待或荐引。《上枢密韩太尉书》,是苏辙于宋仁宗嘉佑二年中进士后,写信给当时的枢密使(宋代执掌全国兵权,职位等于汉、唐时太尉)韩琦的一封信。苏辙于韩,本是出于求见韩琦,以得识拔。但作者韩马此书写成卑辞乞怜的“干谒”文字,而是从作为文章家,应该加强内在修养,增长外在阅历的角度立论,既表示了对韩琦的景仰求见之诚意,又着重阐述了写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中提出的养气为文的见解,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一段,提出并说明“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行文分两层。第一层提出论点。作者省去低首下气的套话,开宗明义:“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表明自己作文之勤,用心之深。以此开端,便于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写作体会。接着进入主旨:“以为文者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前句径言文与气的关系,强调文章是作家的“气”的显现;后二句从比较学文與养气的得失中,强调养气的重要。“养气”二字是全篇警策,总括一篇大意。在我国古代文,“气”是一个传统命题。由于“气”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历来理解不一。曹丕《内论·论文》中的“文以气为主”的“气”是指作家的个性和作品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中说的“气“,指的是情志,即作家的感情、意志等精神因素。韩愈《答李翊书》中曾以水喻“气”,这里的“气”是指文章的气势。苏辙斟于前人的这一共同认识,提出“气”的命题,联系全文看,他所说的“气”系指人的修养、气质及精神力量的总和。那么,“气”是先天因有的,还是后天培养得到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气不可力强而致”,视“气”为人的先天禀赋。苏辙认为“气可以养而致”,把“养气”建立在后天修养的基础上,这就赋于传统养气说以新的涵意。
  第二层引古人事迹论证论点。和者举了两个人,即善于养气,精于为文的孟子和司马迁。称以孟子为例。“养气”之说肇于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叾子的“养气”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作者据其言而论其文,从气与文相副的角度,说明孟子文章内容深广,气势充沛,乃得力于养气之功。继以司马迁为例。司马迁“养气”注重社会阅历的增长。作者述其行而论其文,说明司马迁文章潇洒而不受拘束,新颖而不落俗套,同样得力于养气之功。接着用反诘名顿宕一笔,既回应上文的论点,发人深思,又使文势形成波澜,然后引出推论:“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意谓他们两人,”气“充满于内心,就会表露于外表,发而为言语,表现为文章,自己往往并不自觉,这素以从正面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只有善于养气,才能精于为文。
  第二段,就自己经历进一步分三层展开论述。第一层写少年居家时的经历。文章紧扣“养气“,论述自己的阅历和所学的内容,限止了“气”的培养,致使胸襟无以无阔,志气无以激发。“恐遂汨没”正是直陈恐被埋没的忧虑。“故决然舍去”,表明为求养气而不异辞家的决断。语言直率有力,读来给人以锐气逼之感。最后用“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下之广大“两句自明志气,并以此领起下文。
  第二层叙述离家出游的经历。文章仍扣住“养气”,并照应上文。从“求天下奇闻壮观”归结出“以知天地之广大”、“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而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与居家时所交“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学“皆古人之陈迹”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层笔酣黑饱地叙写了出游后所遇的种种“奇闻壮观”,事事照应上文,落笔不虚,而且巧妙地引出欧阳修。欧阳修是作者考进进士的主考官,当时已政绩睅著,文名远扬。“门人贤士大夫”指的是梅尧臣、曾巩等著名文学家,他们都是欧阳修的文友或学生,曾与欧阳修一起切磋促进,并以各显异采的丰富创作,扫荡追求周琢的西昆体文风,推动古文运动的发展。前人说引出欧阳修意在“陪起太尉”即使文章自然导入上书的本意——求见韩琦,这样的构思谋篇,新颖别致。
  第三层颂扬韩琦,并表明未见之憾。先总写太尉才于谋略的出类拔萃。然后用两对偶名,从文、武两方面进行颂扬。韩琦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仁宗时召为枢密使,掌管全国车事。他与范仲淹长期镇守边疆,对防御西夏入侵,稳定朝政局面起了重要作用。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流传有这样一首民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所以作者说,天下依靠而他没有优患,外族畏惧他而不敢作乱。“周公”、“召公”均为周初大臣,有辅佐成王,安定周室之业绩;“方叔”、“召虎”均为周宣王大臣,有征讨荆蛮、淮夷之功劳。作者以四人喻韩,并领以“入”、“出”二字,意在恭维韩琦出将入相,文武兼备。末了用“而辙之见焉”一句挽住上文,直言未见之憾,文章也过渡到第三段。
  第三段表明欲见太尉之意。上段末句“未之见”三字,虽未点破见太尉,但欲见之意已露。这段起飞处,作者将上文未径言直说的欲见之欲宕开,转过笔来插说出游所遇,为下文重表未见之憾作垫。文章约举“于山”、“于水”、“于人”数端,将上段内容作一概括,然后拍合到未见之憾。“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较之上段“而辙未见焉”,其未见之憾,更甚于前。行文至此,已造成盘马弯弓之势,作者这才趁势点明求见之意。“故愿得”二句,是于景仰之情中露求见之意,“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是将“养气”与求见联系在一起,既呼应了题旨,又避免了请求引荐之嫌。
  第四段中述入京城非为求仕禄,表明自励与求教之意。首二句是说自己初出茅庐,不熟悉官场事物,急于求教的诚意,隐含字背。随后郑重地表示,来京城并非为了谋取区傣禄,并用“偶然得之,非其所乐”再明其志,从而照应了第二段已表明决然辞家,是为了“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紧接着用“然”字作转,引出二“幸”。“赐归待选”实为进士及第的委婉说法,因宋代考中进士,只是取得做官的资格,还须参加吏部考试,取中后才能授官。“将以益治其文,且漟为政”是自励之语,重点在“益治其文”四字,从作者在上文所阐述的为文主张看,四字实含有“养气”之意。文章在后一个“幸”点明求见韩琦的目的在于受教益之后,便酒然作收。
  本文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写法上也很有特点,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求见韩琦,但却沿着“养气”的思路运笔。文章从“气”写起,缘“气”伸发,于为文主张的阐述中自然导出写信的本意,将养气为文的见解与求见韩琦的诚意勾边贯通。这种以客为主,一笔两军事情报 艺术构思是十分巧妙的,正如昔人所说,本文通篇是“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古文观止》评语)其次,本文论述层次也十分清晰。第一段提出论点后,随即摆出论据。先以古人为据,后以自己为据;先写自己居家时的经历,后写自己出游后的经历。论证逐层深入,叙述井然有序,再次,本文也较典型地体现了苏辙散文文势汪洋跌宕的特点。如第二段的一、二两层一气写了自己的两种经历,造成汪洋之势,第三层却以“太尉以才略冠天下”作转,跌出未见之憾。第三段又将未明说的欲见之意宕开,插说出游所遇,最后才逼出求见之诚。笔法大起大落,穿插腾挪,前后呼应关合,一唱三叹,极尽吞吐之妙。苏轼曾说,苏辙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这气,终不可没。”(《答张文潜书》)读了这篇《上枢密韩太尉书》,我们是不难体会到这一特点的。
  (作者单位:563304贵州省绥阳县旺草镇芙蓉中学)
其他文献
一、对现有媒体资源认识的误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加上科技的进步和现代教育手段的日益普及,所有教育工作者几乎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了单一的高新技术产物——电教媒体。但在认识和使用上存在误区,认为档次越高、价格越贵、电化程度越高的媒体越好。从而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农村学校许多教师总是借“条件落后”来推诿电教媒体资源运用的责任;二是有条件的学校,这种资源仅是公开课和示范课表演的道具,并没有真正的推
期刊
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第二册(P.11安排了氨气的喷泉实验。)(见图1)?    操作步骤如下:  ⑴先将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上的滴管吸满水后,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用。  ⑵用上述塞子塞紧收满气体的圆底烧瓶。立即倒置烧瓶,把玻璃管放进盛有水的烧杯,在烧杯里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⑶先挤压胶头,然后启开弹簧夹,夹在玻璃管上。    一、該实验存在的缺点    1、实验容易失败,成功率难以保证  我们
期刊
在音乐中尽情舞蹈,在舞蹈中感受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的舞蹈,就像是没有了绿叶衬托的花儿一样,缺少了很多生气。由此可见,音乐在舞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感受舞蹈作品中的音乐,是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首先,要了解舞蹈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特征,民族的、地方的或时代的,只有了解了作品的文化底蕴,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音乐的重要性。  其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学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自己的体会,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地理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地理知识,更要关注其思想教育    在现阶段,为适应地理思想教育的新特点,初中地理学科在教育内容上应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可持续发展战略  正确处理好人类、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珍惜和爱护人类唯一的
期刊
人们常说:“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有趣味的东西往往又能引起人极大的兴趣,导致神经兴奋,激起学习动机,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易于记忆,并能牢固保持。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知识尽可能形象化、趣味化。我们在从事化学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编歌诀、利用谐音、联想记忆、形象比喻等方法,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
期刊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  首先,激情导入,创设良好情境。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在讲“水分代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
期刊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音乐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
期刊
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整体性的认识高中化学新课程对于顺利实施新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改后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以前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及要求附录,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核与评价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课程结构根据课程性质将其分为八个模块,其中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
期刊
人的素质发展可以分为生理水平、心理水平、社会水平等不同层次。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先天遗传和环境、教育的“合金”。心理品质是中性的,它可以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但没有好坏、美丑等社会意义。思想品德是指“调节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表现在个人思想言行中稳定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不同,它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反映人品的好坏
期刊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提高学习化学兴趣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按照水平高低,可将学习化学兴趣分为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创造兴趣等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开展实验,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稳定、最终变成学习动力的最大推动器。  一、设计趣味实验,引发学生的感知兴趣  感知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的一种兴趣。这种兴趣使很多学生对化学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