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应抓好四个协调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情境与适度铺垫的协调
  传统的计算教学重视用旧知识作铺垫,为引入新知学习扫除思维障碍。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研究问题提供丰富的、开放的、鲜活的、现实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我认为,这两种做法都是很有用的。铺垫很重要,也很必要,但应适度,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铺垫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情境创设也是必要的,但不可过头,并不是越花哨越好,过分追求花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与适度铺垫应做到和谐统一,引入新课才会彰显特色。
  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先让学生回忆:20、30、50里面各有几个十;反过来,6个十或8个十可以分别写成( )( )。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到百花园里走一走,观察预先按十盆一组摆放的各色盆花,看这些盆花是怎样排列的。最后让学生提出有关整十数加、减计算的问题。置身于这样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兴趣盎然。适度的铺垫能迅速调动学生认知体系中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相关的部分,情境与铺垫的搭配,为学习新课做好了准备。
  二、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协调
  传统的计算教学着眼于向学生传授单一化和最优化的算法,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求异思维得不到发展,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而现在的课堂,探索计算方法时,教师大胆放手,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但也有这种情况: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多样化,还说“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方法,下面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节课下来,学生连基本的算法都不会,又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呢?
  我想,应将学生自主探索多样算法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师生一起优化出适合自己并对今后学习有帮助的基本算法,讲清这种算法的算理,并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当学生列出10 20=30(盆)时,教师问:你们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汇报:1.观察情境图得出:10、20、30。所以是30盆花。2.摆小棒,得30。3.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4.因为1 2=3,从而得到10 20=30。这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并引导学生观察,10 20=□,就是1个十 2个十=3个十,实际上就是先算十位上的1 2=3,从而得出10 20=30。这种方法既简便,又能快速计算出结果。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讲算理,又优化出了基本算法,整节课既呈现了算法多样化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巧妙地引领学生去学习“优化”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协调
  算理就是这样算的道理、依据,而算法是对算理的一种表达形式或书写格式,是计算的方法、程序。算理要通过算法来表现,算法又要能体现算理。传统的课堂重算法轻算理,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重视学生背法则。而现在的教师更关注过程性学习,采用看图、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算理,让学生经历过程,理解就更为深刻。但有的教师偏重算理,忽视抽象算法,技能训练又不够,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这种做法只会造成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的后果。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当学生明白了算理后,教师应及时抓住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归纳出算法要点,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算法,掌握算法,并自觉运用算法指导计算。
  例如,上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当学生通过摆小棒等方式理解了“10”就是1个十,“20”就是2个十,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就是3个十后,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际上我们就是把十位上的1和2相加,因为1 2=3,所以10 20=30,这样就理解了算理,又适时总结了算法。再运用这种基本算法指导计算,计算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就会更加扎实有效。
  四、实际应用与技能训练的协调
  有些教师往往将计算教学当成应用题教学,计算方法没有归纳,计算技能没有时间训练,结果计算教学的目标没有达成。我认为,计算课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当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就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形成技能,随后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检查计算情况,严格把好计算关,使解决问题更好地为计算服务。例如,上面所举课例,教材是从“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这样的实例引入,教师应很快让学生根据所求问题列出算式,着重解决“10 20=□”怎样口算的问题,不要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上纠缠不休。当学生掌握算法后,引导学生“算一算,比一比”:“3 2=”“4 5=”“6-4=”“30 20=”“40 50=”“60-40=”。通过比较,学生进一步明确: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时,先算十位数,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的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样的训练,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这样做,学生既学得扎实、有趣、有效,又充分体验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一文中曾提到:“一定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让自己和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
阅读教学最忌一词一字、面面俱到。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琢磨.进而培养语感和阅读能力,这样可使阅读教学事半功倍。本文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为
编者按:  日前,在省教育厅召开的2008年度全省基础教育暨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李敏副厅长的讲话对2007年我省的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工作做了回顾和肯定,对2008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提出了新的部署,同时要求全省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我省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各学科都把培养学生能力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各科教师想尽办法,寻找各种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途径。我认为,“互动接力”是一种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有效途径。它的基本意思是一部分人完成前面的内容,另一部分人完成后面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互相协作的过程。  下面,我谈谈“互动接力”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在节奏训练中的运用    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基础练习,纯粹的节奏训练是很
生物科学是当今世界的领先科学之一。培养学生学习生物方面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加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树立促进生物科技的发展的志向,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