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堡组曲》曲式分析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挪威民族乐派奠基人——愛德华·格里格,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起作品多以描绘人民的生活、田园风光或是以民间歌舞为素材进行创作,他深深的吸取祖国的养料,为自己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宝藏。他创作的《霍尔堡组曲》是为纪念”丹麦文学之父“——路德维希·霍尔堡诞辰两百周年创作的钢琴作品,后改变为管弦乐作品。本文针对《霍尔堡组曲》的曲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霍尔堡舞曲》;曲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2
  一、前奏曲
  《霍尔堡组曲》的第一乐章为单三部曲式,G大调,4/4拍子,速度为极速。
  A段(呈示部)由两个不等长的乐句构成,第二乐句较第一乐句扩充了两小节,其外部结构呈非方整性。该乐段的调性为G大调,终止部分通过离调收束到属和弦(D大调)的主音上,形成收拢性乐段。两个乐句的音乐素材各异,构成对比乐段。
  B段(对比部)在D大调的平行调G大调上进行四小节的陈述,随后转到G大调的关系小调e和声小调上陈述,由两个乐句和连接过度构成。第一句由两个乐节构成(2+2),后者是前者的变化重复,第二句微观的结构为(2+2),乐段的终止为不完满终止,收束在主和弦的三音上。随后加入四小节的连接部,其陈述方式为开放性,收束在主和弦的三音上。随后加入新的旋律动机,调性回归到了G大调后又转向B小调,同样也是由两个乐句和连接过度构成。随后扩充四小节,在G大调的主和弦上收拢,接下来是再现的属准备,音块式的经过句、四组六连音自然的引出了再现段。
  C段为呈示部的变化发展,加入新的素材,和声、织体、力度、速度,都较呈示段有某些细微的变化,形成了动力化再现,这部分也是由两个不等长的乐句构成,第二乐句较第一乐句缩减了两小节,其外部结构呈非方整性,但其后面加入了七小节的扩充。呈示部一直都是开放性的结构,而其终止则由开放式改变为收拢式,在主和弦上结束全曲。
  二、萨拉班德舞曲
  《霍尔堡组曲》的第二乐章为单三部曲式
  A段(呈示部)G大调, 3/4拍子,行板,速度舒缓,四个声部。由两个等长的乐句构成,第二乐句和第一乐句都为四小节,其外部结构为方整性。该乐段的调性为G大调,终止通过离调收束到属调(D大调)上,形成开放性乐段,最后在D大调的主音上结束。两个乐句的音乐材料各异,构成对比乐段。
  B段(对比部)在D大调的平行小调B旋律小调上陈述,又加入了新的素材,由两个乐句和连接过渡构成。第一句由两个乐节构成(2+2),后者是前者的变化重复。第二句的微观结构为1+1+2,乐段的终止为不完满终止,收束在主和弦的三音上。而后的八小节是连接过度, 其陈述方式是展开性的,调性的走向是:G-e-c-a,一开始的摸进动机为两小节的乐节短句(G大调),以下采用主题分裂的手法将动机紧缩为一小节半(E小调)而后紧缩为一小节(C大调、A小调),接下来是再现的属准备,音块式的经过句自然平稳的引出了再现段。
  再现段无论是调性、和声还是织体、力度、速度,都较呈示部有某些细微的变化,形成了动力化再现。其辉煌的旋律曲调,再加上强有力的力度支持,突显出其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其终止由呈示段的开放性(收束在属调)改变为收拢性(收束在主调)本在情理之中,是该乐章完结的必然。
  三、加沃特舞曲
  这个乐章的曲式结构比较独特,即不是地道的回旋曲式也不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形曲式。笔者暂且称之为“回旋曲式为首部的三部性结构”;也可戏称之为非典型性的复三部曲式,G大调。
  乐曲的第一部分相当于复三部曲式的首部。其结构是回旋曲式。主部由两个乐句构成平行乐段。第二乐句有一小节的扩充,其外部结构呈非方整性。第一乐句是落在属和旋的半终止,第二乐句是落在主和旋的完满终止,和声结构是收拢性的,充分体现了古典回旋曲式的特点。第一插部还不足以达到一个乐段的规模,只是一个六小节的扩展乐句。其微观机构为1+1+4,首先是两个乐汇的变化重复,其后是音形式的四小节走句。因为这个插部的陈述方式是展开性的,所以缺乏自身的独立性,更像是两个乐段之间的连接过渡。调性倾向于属方向D大调,这样连接主部非常自然。
  第二插部的结构规模达到了一个完整的乐段,由两个完全重复的四小节的常规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的微观结构为2+2,由两个节奏雷同的乐节构成。虽然和声结构是开放的,旋律的节奏也显得不很稳定,因为陈述方式具有呈示性的特点,使得这个插部仍然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而后是主部的完全再现。
  乐曲的第二部分相当于复三部曲式的中部,与第一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其结构是单三部曲式。第一乐段长度只有四小节,只是通过反复才达到了乐章的规模。调性转到C大调,是主属双重持续音上的轻俏的舞曲音调,织体具有三声中部的特征。第二乐段由两个六小节的非典型乐句构成,第一句是两个三小节的乐句的摸进,第二句开始两小节是主题的分裂与变形,后转向音型式的走句至结束终止。这里的调性比较活跃,开始在D小调和F大调,后结束在C大调,明显的具有展开性陈述特征。而后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乐曲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记谱简略为D.C---Fine。
  四、咏叹调
  此乐章为单三部曲式,G小调,行板,3/4拍子。
  A段(呈示部)由四个乐句构成,前三个乐句均为两个乐节的组合(2+2),第四个乐句缩减了一小节(3小节),形成非方整性乐段。乐段最后通过离调结束在属和弦上。
  B段(展开部)的调性转到了降B大调(平行大调),句法结构比较自由,旋律富于变化。首先展开的是呈示段的第一乐句,接下来通过引申、摸进、重复等创作手法将音乐发展变化并引入高潮,最后通过终止四六——属七——主的和声进行,完成结束终止。因为音乐还要继续发展,所以节奏并没有在终止的主和弦上站稳,通过五个八分音符的均分节奏,把音乐直接带入了连接部。   连接部的第一小节既是延续重复前面主和弦的节奏。和声是前调的VII级六和弦、后调的II级六和弦的共通和弦。连接部的调性为G小调,其材料同时兼有AB两段的某些特点(无论旋律线条还是节奏),体现了连接承上启下的功能特性。这里通过重复、摸进、紧缩、分裂等手法将主导动机不断发展变化,最后音乐停顿在属和弦上,随即进入带有调式变音的音型走句,而这个以下方辅助音位为特点的音型恰好是再现段的主导伴奏音型。
  再现段进入得非常自然,是带有稍许变化的完全再现。前两个乐句只是将旋律移低八度转到中音区,第三个乐句有两小节的扩充,最后的结束句移高了四度,将原呈示部结束在属音上变为结束在主音上,获得G小调的完满终止。
  五、里戈东舞曲
  第五乐章《里戈东舞曲》为复三部曲式,G大调,2/2拍子。呈示部一共40小节,是由单二部曲式结构,并加入尾声,中间出现了主题的展开和分裂形式,体现出活泼、俏皮、明朗、喜悦的心情;展开部共35小节,由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组成,并有三小节对音乐进行补充,旋律对比强烈,加入了十六分音符的不断模进,增强渲染力。随后出现带有歌唱性、抒情性以及郁抑心情的元素,与之形成对比;D第三部分是对呈示部的准确再现,由D.C开始演奏到Fine结束。
  该舞曲的呈示部为并置式两段体结构。A段是由两個材料各异的乐句构成的对比乐段(1—8小节)。虽然两个乐句都是4小节的常规乐句,但两个乐句的微观结构有所不同:第一乐句是(2+1+1);第二乐句是(1+1+2),形成鲜明对比,而乐段的终止离调到属和弦,形成了开发性终止,随后重复演奏一遍。接下来是A段的主题开展与分裂(9—18小节),这里采用模仿复调是的织体(五度卡农)形式,旋律不断地向下方二度模进,也是对主题的分裂和展开,调性主要在D大调上。B段包含四个乐句:首句四小节与尾句六小节的音乐材料相同,是以附点节奏为主建立在属音上的颇具动感与活力的音调;第二句与第三句音乐材料也相同,右手是连音与断音相同的不断上行的活泼音调,左手是依附主持续音分解和弦式下行音调,(注:主持续音在弱势节拍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高八度演奏并且伴有加花装饰。由于终止的需要,第四乐句在主和弦上扩充了两小节,这里用不和谐的大小七和旋缓解乐段结束终止的完满性,以达到继续扩张乐段的目的。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那个极富个性的尾声结束句。
  该舞曲的中部B采用了三声中部的形式,这在复三部曲式中是非常典型的。中部的调性转到了同住音小调G小调上,结构为单一主题的单三段曲体。A段呈示段(41—48)是两个材料各异的乐句构成的对比乐段,收束在属和弦上形成开放性终止。B段对比段第一乐句完全采用A段第一句的材料,只是将旋律移高三度,调性转到关系大调上,第二乐句是新材料,收束在降B大调主和弦上构成收拢性终止。再现段的结构规模有着大幅度的扩充。由于同时再现了A、B的材料,属于综合再现。首先再现的是A段的全部,三小节的扩充后是B段的第二乐句,有所不同的是将旋律移低三度,调性转到关系小调上,目的是回到主调上,达到调性的统一。结束终止后有一个乐句的补充,使得该段落的终止感更加稳固。补充的手法很简洁,只是把最后的结束句移低八度而已。
  再现部A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从开头一直演奏到40小节的fine处结束,唯一不同是,对于之间存在的反复记号,可忽略不计,在欢快的旋律和情绪中结束全曲。
  参考文献:
  [1]《和声学教程》伊·杜波夫斯基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4月
  [2]《复调音乐》段平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9月
  [3]《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
其他文献
摘 要:《变形计》是湖南电视台2006年推出的一档节目,它借鉴了欧美真人秀《交换配偶》、《交换妻子》的节目创意,进行本土化改变,形成“新生态纪录片”。“节目理念是‘寻求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播出’。”[1]节目采用“纪录片+真人秀”的模式,强调对于互换双方的真实反应的纪录,节目逐渐发展完善,逐渐成为一档关注青少年,关注人文的节目。
期刊
摘 要:对县图书馆参考咨工作的类型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如何深入开展该项工作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县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2  图书馆界有的专家指出:图书馆重心正经历3个转移:即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业务重心从第二线向第一线转移、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参考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已成为衡量
期刊
摘 要:本文总结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维护措施。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初探;  中图分类号:G22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当前,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已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娱乐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广播电视也被很多不法分子不断的攻击着,通
期刊
摘 要:建立并运用高校教学管理的法律文化的法律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法律观念的认识,还可以规范教学管理日常行为逐渐步入法律化轨道。因此,想要实现制度性的法律文化与观念性的法律文化协调发展,就需要创立新型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即文化管理模式以促进推动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法律文化;制度;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变迁的加速,社会转型的加剧,独立学院高校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事件时有发生,且随着新媒体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迅速普及,群体事件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不仅会影响独立学院高校稳定还会引发社会各方关注。因此,充分认识新媒体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探讨利用新媒体做好独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的有效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方式方式也日渐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关系到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基层文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群众文化的概念着手,简要分析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重点讨论活动的组织开展。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  中图分类号:J123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
期刊
摘 要:创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和强力措施,先进的校园安全文化也是校园和谐的重要标志。建设先进的校园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纳入校园文化整体创建中,必须坚持教育为纲,必须坚持全民参与,共同创建。  关键词:和谐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一、引言  和谐是中华民族五千
期刊
摘 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图说新闻”这一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设计,重新梳理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思考。  关键词:图说新闻;实践;教学;活动;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2  为加强《概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小学数学学具就抓住了儿童形象思维的特點和好动的天性,物化了那些抽象、概括的数学概念、公式,学生通过自己动眼、动手、动口、动脑来利用学具,
期刊
摘 要: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班主任;后进生;转化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从教这些年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