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xue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学的生命和灵魂,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认识活动,还是情感活动,是作者、教师、学生三者情感相互沟通融会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借助语言魅力,关注人文,驱遣学生联想想象力,创设情境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情感步入课堂,让情感在课堂流淌。学生在学到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受到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陶冶了情操,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激发;情感;共鸣;陶冶
  “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学的生命和灵魂,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认识活动,还是情感活动,是作者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会的过程。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学才会产生最佳效果。这三者中,教师是主导,是连接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学生是主体,一切的手段和方法只为学生入情入境。《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在培养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把握知识,陶冶情操。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一、借助语言,激发情感
  “语言就是力量”,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能使师生达到心心相印、彼此相容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文学的兴趣,在愉悦中得到情感的陶冶。
  1.生“美读”以娱情
  指导学生“美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所谓“美读”,就是指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读,能运用贴近文章情感的语音、语调、语速真实准确地再现文章的情感。把无声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变为有声的可感知的情感,使学生出之于口,闻之于耳,感之于心,进而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如教臧克家的《有的人》时,在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之后,我先让学生齐读第一段,然后男生读每节的前两句,女生读每节的后两句。接着,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朗读,一个读每节的前两句,一个读每节的后两句,并适当地做动作,读出不同的情感、语调。这样,在朗读中,学生体会到诗中强烈又鲜明的对比,使作品所突出的两种人的形象——崇高与卑下,伟大与渺小便不言而喻。
  当然,“文章不厌百回读”,指导学生朗读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学会透过语言理解深意,借助形象理解深情,要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要有愈读愈感动,愈读愈愉悦的情感体验。
  2.师“美教”以激情
  “美教”就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贴切的语言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情感的催化下,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也就是在教学时,教师的情感要伴随内容或激烈、或平淡、或高亢、或沉郁。语言要饱含深情,抑扬顿挫,或激情慷慨,或柔和亲切。讲课的语音、语速、语调要随文而变,高声快讲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低声慢吟如“窃窃私语诉衷肠”,惟其如此,才能令学生感受到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怅惘,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愤慨;才能了解《春》的热烈优美,《乡愁》中流露出的无尽愁思……这样,通过语言这只巧妙的手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通过老师对文章情感的演绎来体味作者的情感,同时学会欣赏文章的方法。
  二、关注人文,激发情感
  关注人文,即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创设一种与被感知对象相似的熟知的教学环境,以唤醒知觉表象,从而过渡到认知对象的体验上。《怀念母亲》是季羡林的一篇散文。学习课文之前,我让学生结合“我”最受感动的一个情景片断或一件事,谈一谈自己的妈妈。学生谈出来的多是生病时,母亲的精心照顾,下雨时为“我”送伞,但在谈感受时脸上表情竟是嘻嘻哈哈的,给人的感觉是,他谈的是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對此,我没有给予过多评价,不动声色地过渡到课堂教学上。我用缓慢低沉的声音范读了全文,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之后我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再读一遍,整个教室的气氛变得严肃而凝重;我又让学生选读,勾画自己最感动的片段。当学生认真地阅读了第二段以及11月18号的日记时,他们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我不失时机地问:“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低下头,有的眼眶开始发红了,我知道是时候了!在接下来的口头作文里,讲述的同学饱含深情,聆听的同学为之情……
  三、驱遣联想,激发情感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作为“观文者”,应“披文而入情”。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学生在异曲同工之美更能感悟作品所营造的美的境界,美的氛围,从而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如教学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时,有一学生说他觉得“放鞭炮”“穿新衣”“守岁”等都写得很真实很有春节的味道,可不知道为什么北京的春节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我觉得这“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无论是从物象还是意蕴都可以感受到北京过春节那浓浓的韵味。可要让地处南方的小学六年级学生理解这与本地不同的节日风俗习惯确实有些困难。这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慢慢朗读文段,边听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物,由景物联想起哪些景象?学生听后纷纷举手回答,这时我便提出质疑:“景相似,但有没有差别?”这样,学生在联想的享受中便能体会作者书写文章时的情感,从而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四、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境主要是指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造成能产生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它对人的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对阅读文体纳入阅读主题起到了同化作用,从而形成心理定势。
  1.利用现代化手段创设情境。
  鲁迅先生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要好。”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创设情境提供了音画结合的新境界。有了这些设备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这远非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述可以比拟。
  如教《十六年前的回忆》我借助电化手段投影“建党伟业”中的剧照,再播放其中有关李大钊同志的片段,他团结奋战,共渡难关的场面,这豪气干云的革命豪情,学生又怎能不受到感染,以致心驰神往?教《藏戏》时,我播放“文成公主”和“诺桑王子”。这样,何愁学生不能把握文章?
  2.让学生参与创设情境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以己之情动之他心,披文之情以情激学的重要手段。参与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多种,如在讲古典诗词中可以进行诗词改文练习,让学生把驱遣想象所得的图画描绘下来,把自己独特的体验描述下来,从而达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有一些文章可让学生上台演讲或编演课本剧。如根据《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情节性强的特点设计,让学生进行故事表演,看哪一个小组演得最准确生动。这样一来学生兴致很高,全身心投入研读课文,再通过表演对鲁滨孙的形象留下深刻的认识,这种效果是传统的教学形式所永远无法比及的。
  在语文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情感步入课堂,让情感在课堂流淌,语文课就会成为师生互相的学习过程,共度的情感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等微生活方式不断兴起和快速发展。现代高中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使得传统下的课堂效率越来越受到质疑,高中教师和学生急切呼吁一种简单、便捷、有趣、高效的学习载体。而网络技术的普及,不断为新的学习方式创造着新空间。于是微课就应运而生,使得高中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学习和思考,从而使学生充分利用了宝贵的时间资源,减少了教师课堂的教学压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健康成长,体现办学特色,促进学校优质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东昌小学在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积极构架“雅善”主题校园文化,以学习国粹京剧文化、传承国学经典《弟子规》为着眼点,精心构建校园“文化场”,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点”,积极培育校本“文化根”,开启了一扇独特的校园文化之门。  关键词:
【摘要】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英语教育要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英语生活化的能力,用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更好的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的结合现实生活,从实际出发,精准的设定学习内容和教学计划,使小学英语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增强使用价值,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得到进步。  【关键词】小学英语;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如何将这个理念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做到“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  一、以学论教的本质  “以学论教”,从关注“教”到关注“学”。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教师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要以学论教,关注
【摘要】本文对小学音乐教材中插图应用于教学的策略展开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探索音乐教材插图利用的新视点。基于小学音乐教学领域,通过调查分析、课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出插图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材插图;运用策略  音乐教材对于插图的需求比其他任何学科要强,对插图的标准也比任何一门学科都要高,这是由美术和音乐两门学科之间的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具有指引教育功能的人文学科,如何利用思想品德知识发挥育人功能?这是每位思品科教师都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源头活水”、必要前提。在教学气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四方面下功夫,想点子,能展现一幅新型的政治教学彩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收获硕果,学生也能在知识和品行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
摘 要:积极探索校本英语教材建设,不仅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还能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本文分析了校本英语教材编写的特点和使用情况,总结了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和使用体会。  关键词: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研究;使用  我校自1994年创办以来,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口语课,期间我们使用了多套英语口语教材,有简单的,有难度较大的,也有集学校科组力量编写的,每一套教材都给我们不同
【摘要】在新课程教改环境下,面对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和教学条件薄弱的农村学校,要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诱导他们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巧设情景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竞争比赛,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运用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学生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怎样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较思维、分析思维、演绎思维、想象思维和批判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不仅传递给学生知识技能,同时为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能动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每个实验从意念产生,设计过程到分析结果,都包含着各种思维的相互协作与配合。思维能力是我们
【摘要】要积极建构、经营和谐的学校德育环境,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传统的家校互动渠道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应构建新型的家校互动模式,利用网络促进家校互动,实现学生的全面教育。  【關键词】网络环境;和谐家校互动模式;和谐德育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出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作了全面、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