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呼救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读初二的小熙在一次活动中被发现手腕上有伤痕,经班主任和家长教育后仍未好转,所以转介来接受心理辅导。在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运用了心理剧里角色交换、镜观、空椅等技术,帮助小熙探索内心冲突,修复亲子关系,从而消除自伤行为。由此心理教师发现,将心理剧的技术运用到针对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咨询中,是很有成效的。
  〔关键词〕自伤行为;心理剧技术;家庭关系;初二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7-0031-04
  一、个案概况
  小熙(化名),女,初二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少语,乖巧懂事。小熙在家是长女,还有一个比她小一岁的妹妹,父亲经常在外打拼,回家时间不多,家里的事情主要由母亲打理。
  两个月前,在一次活动中,有女同学无意中发现小熙手腕上有伤痕,便告诉了班主任。据班主任了解,这是小熙用美工刀割伤自己留下的伤痕。事后,班主任马上联系家长,并对小熙进行教育。情况开始有所好转,但两周后自伤行为又陆续发生,班主任认为事态严重,所以转介到心理教师处。
  二、分析与评估
  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人类不会持续一种没有奖励的行为。痛楚有时候也可以是一种奖励,当外在的痛楚可以带来内在矛盾片刻的舒缓,身体适应了自伤的反应,大脑排出胺多酚,除了止痛之外,也会带来快感。此外,控制感也是一种奖励,因为自伤可以使内心不受控制的痛苦转移成为身体的痛楚,为自己带来控制感。
  据相关资料显示,自伤的形成与被内化的愤怒息息相关。假如一个人不能分清自己愤怒情绪的来源,愤怒长期不能得到释放,那么情绪便很容易压抑而内化,从而使人产生伤害自己的行为。
  在本个案中,来访者小熙的愤怒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生气,在她看来,作为姐姐,就应该起到榜样作用,要各方面都比妹妹优秀,才是一个好姐姐。可惜事与愿违,在学习上,小熙的成绩大不如妹妹;在交友方面,也不如妹妹出色。加上从小逐渐形成的消极观念,她不断地埋怨自己的无能,同时也不断地怨恨自己不如妹妹。二是他的愤怒是指向父母的,在小熙看来,父母总是偏爱妹妹而忽略自己,但因为没有与父母做有效沟通,所以她一直把这份愤怒埋藏在心底。久而久之,各种愤怒交织在一起,内化于心中,使得小熙更难以表达内心,故而借助自伤来寻求帮助,得到暂时的释放。所以,帮助小熙理清、宣泄自己的愤怒情绪,显得十分重要。
  三、咨詢过程
  第一次面谈 运用倾听、同理等技术建立关系,营造接纳和信任的气氛
  在第一次面谈时,小熙谨慎地走进咨询室。我请她坐下并向她打招呼,她扯了扯衣袖,然后坐在我对面的椅子上,低着头,紧握着双手。我拿了一杯温水,递给了她。她轻轻地喝了一口,小声地说,“老师,我觉得待在这里让我很紧张,我不太习惯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别人。曾经我把一件事情告诉一个好朋友,她宣扬出去了,结果我被父母、班主任责骂了一番。”我说:“小熙,这点请放心,我们在这空间中所谈到的东西,都只会留在这里。除非发生了一些对你或者对其他人有潜在危险的状况,我都会遵守保密的规定。”她似信非信地应答了一下。
  从小熙的言语和行为上看,她有警惕性,更不愿提起自己自伤的行为。所以,在建立咨询关系初期,我不打算直接问小熙有关她自伤的行为,而是从一些对于她而言安全的、简单的问题开始。“小熙,可以告诉我你现在每天的生活作息吗?”“现在初二了,我每天都待在学校,放学后便自己一个人回家,晚上会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吃饭,然后我会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每天都有超级多的作业。”小熙平淡地回复我。“听起来,现在的学习压力挺大的,每天有给自己安排一点放松的时间吗?”“嗯,我会在自己的房间一边听歌,一边唱歌!”小熙的音量突然变大了一些,一直低垂的头第一次稍稍昂起,也与我有了眼神交流。我鼓励她继续说,她与我分享了她喜欢的歌曲,在音乐课上被老师表扬的事情,以及她想作为班里的领唱去参加学校合唱节的想法。在这次面谈的最后,小熙对我说道:“老师,你很不一样,我以为你又是来批评我的……我下周还能再来吗?”我想,这句话代表了我们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个开端。
  第二次面谈 收集资料,确定问题
  一周之后,小熙按时前来。在寒暄这周的大致情况后,我说道:“可以和我说说,近段时间令你觉得最难受的事情吗?”小熙沉默了片刻,说:“我觉得自己被很多事情压着,有的时候感觉非常难过,快要崩溃了。我也觉得自己很变态,竟然用美工刀割自己,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但是我觉得当我割伤自己后,那种痛楚好像可以让我舒服点,我真是个变态!”小熙一边说,一边流泪,她的手握得紧紧的。我给她递去纸巾,轻轻地拍着她的背,说:“你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你觉得难过到快喘不过气了……”小熙不断地点头,我们也沉默了片刻。
  我拿出一块白板,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小人,背上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因为背上的书包太重了,所以她弯着腰,很吃力的样子。我指着画中的小人,问小熙:“这个小人像你吗?她背着很重的东西,好像快撑不住的样子。”小熙回答道:“嗯,她和我一样,很痛苦。”我接着说:“嗯,她和你很像,假如她就是你的话,你能告诉我,背包里有什么东西让你觉得很沉重吗?”小熙看着画,若有所思,慢慢地回答:“她学习不好,拿不到好成绩;她没有什么好朋友;她在家里没有妹妹优秀。”我将小熙的回答逐一写在白板上。“你能选出最让你觉得沉重的事情吗?”我接着说。小熙指向“没有妹妹优秀”这一条。接着,我们的谈话围绕小熙妹妹以及两姐妹的关系展开探讨,得知小熙是家里的长姐,她有一个比她小一岁的妹妹。小熙认为,妹妹的性格与她截然相反,妹妹活泼热情,在区里一所有名的重点中学读书,而且成绩优秀,学校里老师、同学都很喜欢她,家里贴满了妹妹的奖状。小熙与妹妹小时候的关系很好,但从小学开始,因为所读学校不一样,所以慢慢开始疏远。上了初中,由于妹妹在一所寄宿学校读书,所以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现在每当周末妹妹回家,小熙都会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避免听到父母一味地表扬妹妹,批评自己的不足。   本次面谈的最后,我给小熙留了一份家庭作业,希望她能准备一本记事本,记录她一天生活中最开心或伤心的事情,以及当时她的感觉。
  第三次面谈 探索自我内心的冲突
  在这次会谈的开始,小熙首先和我说:“这一周我过得很不开心。中段考的成绩发下来了,我排在班里倒数第三,妹妹的成绩也发下来了,第二!妈妈不断地在家里教育我要如何向妹妹学习。我很没用,我就是学不好,我就是什么都不好……所以,我忍不住又通过那种方式……如果我可以稍微有那么一丁点儿成绩,那该多好啊!”在小熙的话语中,我能理解,在她的内心中,除了自我厌恶外,也还存在着一股使她支持下去的勇气。所以,这次的面谈主要目标是和小熙共同探讨她内心的冲突。
  我拿出三把椅子,第一把代表现在和我在一起的完整的小熙,第二把代表内心当中讨厌自己的那个小熙,第三把代表内心中不愿放弃自己的小熙。首先,我请小熙与我一起把“完整的小熙”“我讨厌自己”和“我不愿放弃”三个标签分别贴到三把椅子的背后。接着,我请她把第一把贴着“完整的小熙”的椅子放在靠墙的地方。然后,我请她移动那把贴着“我讨厌自己”的椅子,并询问她会把这把椅子放在距离第一把代表“完整的小熙”的椅子多远的地方。同样地,依照相同的做法,我请她移动最后一把贴着“我不愿放弃”的椅子。小熙把“我讨厌自己”的椅子摆在一个很靠近“完整的小熙”的地方,而把“我不愿放弃”的椅子摆到几乎贴近咨询室另一端的墙壁边。小熙的座位安排暗示出,她几乎放弃了拯救自己的希望。我邀请小熙站到我身旁,一同观察三把椅子的摆设。我问小熙:“小熙,你看见了什么?”小熙回答:“我看见我正在放弃希望我讨厌我自己。”顺着小熙的话,我说道:“听起来,你对自己很生气!”她说:“嗯,我讨厌自己没有办法符合所有人的期望。”
  接着,我邀请她扮演远处那个标着“我不愿放弃”的小熙,对着“完整的小熙”说说,她现在代表的是“完整的小熙”的哪一个部分,以及想对她说的话。小熙对着远处“完整的小熙”说道:“我现在代表着你心中那个很微弱,但是不想放弃自己的声音……我一直告诉你事情会好转的,我要你撑下去,我叫你不要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那是没有用的!但你为什么总是不听我的?”我继续邀请她对“完整的小熙”表达平时“我不愿放弃”的小熙的声音。只见她低着头,低声说道:“完整的小熙,你听我说……”她刻意把音量压得很微弱,微弱到几乎听不清。我问道:“平时你在完整的小熙面前就是这么微小吗?”“对,有时候她根本听不到我的声音。”
  在倾听了“我不愿放弃”小熙的声音之后,我想继续探讨“我讨厌自己”这一部分对小熙的影响。我邀请她坐到“我讨厌自己”小熙的椅子上,并开始对“完整的小熙”介绍自己。她开始说道:“我是你最常听到的声音。你这个没用的人,你什么都办不好,你不如比你小的妹妹,爸爸妈妈所有的期望你都没有达到,真没用!你手上的伤痕都在说明你是个没用的东西!”我说:“让完整的小熙知道你平时的音量。”这时她用尽全力大吼:“你这么没用,快放弃自己吧!”
  在平复了小熙的情绪过后,我与她一同回顾刚刚进行的内容。我请她和我一起,坐在代表“完整的小熙”的椅子上。我说道:“小熙,请坐下,今天你听到了‘我不愿放弃’的小熙和‘我讨厌自己’的小熙与你说的话,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小熙回答道:“我不喜欢她(指着‘我讨厌自己’的小熙),因为她要控制我,让我觉得很害怕。我比较想听‘我不愿放弃’小熙的话。”我强调道:“你想听‘我不愿放弃’小熙的话。”小熙点头,说:“嗯,我必须开始听她的。”
  我们约定了下周见面的时间,同时我也继续给她布置一项作业,要求她把今天的感受写下来,并且每当那个不愿放弃、有希望的声音在脑海中出现时,就记下来。小熙离开的时候,我感觉她似乎变得轻松了,这是我们都期待的改变。
  第四次面谈 预演家庭会谈
  会谈的开始,我们共同讨论上周留下的家庭作业。小熙表示,原来多关注“不愿放弃”的声音,可以使自己变得轻松。她也决定去申请在合唱节中担任领唱,给自己一个机会。顺着话题的延伸,小熙提及家庭对她的影响,例如父母亲对待她和妹妹的不同方式,让她感受不到父母对她的支持和关怀。我建议邀请她的父母亲一同来会谈,但小熙拒绝了我的建议,原因是她觉得自己不敢面对。所以,在这次的会谈中,我打算运用心理剧中角色交换、替身、镜观等技术,与小熙一起预演一次家庭会谈。
  我请小熙告诉我一个她喜欢和父母亲聊天的场景,我们一边布置场景,一边谈论这些事物给小熙带来的感觉,目的是让小熙尽快把自己代入这一场景中。我让她拿出三把代表父母和自己的椅子,并按照自己喜欢的位置去摆放。接着,我邀请小熙分别坐到代表父母亲的椅子上,询问他们一些基本情况,如名字、年龄、职业,以及他们对小熙自伤问题的看法。
  随后,我请小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告诉她:“现在你需要告诉爸爸妈妈你的难处。让他们知道这些年来,你内心让你害怕的和让你觉得生气的事情。”小熙思考了许久,低声和我说:“老师,我开不了口,我不敢说!”我回答道:“小熙,告诉他们你内心的想法,这是很重要的。由于你从来都没有做过这件事情,所以我会放一把高一点的椅子在你的背后,椅子上坐着的那个人是充满力量的小熙,而且那个小熙会鼓起勇气,将心里所有的事情都说出来。她是可以做得到的,小熙。我们称她为你的替身,她其实就是你,她什么都不怕!”我繼续引导道:“小熙,过来老师身边,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个小熙,其中一个是很害怕的,另一个是无所畏惧的。我们先在这里想一想,看看她们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就站到第二把椅子的前面吧。”
  小熙慢慢地走到第二把象征着无所畏惧的替身的椅子前,面对着象征爸爸妈妈的两把椅子说:“我要你们两个听我说,你们总是怪我割伤自己,但你们却没有真正听我说话。我感觉自己过得好辛苦,我觉得自己很生气,但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生气。我知道我很差劲,有时候我也恨自己不争气。但是,你们也不能只爱妹妹一个,她做什么都是好的,而我做什么都不好。虽然妹妹对我也不坏,但是,因为你们的偏心,我越来越难面对妹妹了!”小熙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哽咽着。我让小熙与妈妈交换角色,并要求妈妈回应刚刚小熙的话。小熙坐到了象征妈妈的椅子上,扮演着妈妈的角色说:“在你面前表扬妹妹,也只是想激励你学得更好,我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会令你觉得我偏心。很抱歉,我没想到会变成这样。”接着,我要求小熙回到自己的角色上,她选择了高椅的替身小熙,说道:“我只是想知道你是在乎我的,像在乎妹妹一样,有这么难吗?”我继续让小熙与妈妈交换角色,化身为妈妈的小熙说:“我一直觉得你是个安静、懂事的孩子,很放心,所以并没有太多留意你。”小熙交换到她自己的角色,我指着代表妈妈的椅子,向小熙问道:“你可以给妈妈一些可以帮助到你的建议吗?”小熙回答道:“多给我一点鼓励,多给我一点表扬。”之后,我们又进行了小熙与爸爸角色交换的练习。由于小熙爸爸常年在外,与小熙相处机会较少,所以所谈的内容没有与妈妈谈的深入。   在小熙与父母之间多次角色交换后,我邀请小熙离开她的角色,站在我身边,让她与我一同看看这三把空椅子。我想她可以通过心理剧中镜观的技术,从一个客观的距离去检视自己,去反思刚刚发生的一切。我告诉小熙:“现在请你重新回想刚刚这三个人的对话,闭上眼睛,想想刚刚谈论的事情。現在,小熙,我要你深入到你的内在,拿出你的智慧,告诉他们每个人该做些什么。记住,你也在这面镜子中。”小熙想了许久,说道:“你们三个人可以试试忘记过去,重新开始,你(指着象征爸爸的椅子)可以多点时间回家,和我们多聊天;你(指着象征妈妈的椅子)不要经常拿小熙和妹妹比,她其实也有一些优点;你(指着象征自己的椅子)要勇敢一点,自信一点,虽然学习不如妹妹,但你可以像老师所说的那样,发展别的特长,爸爸妈妈总能看到你的好的!”我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一阵子,我告诉小熙:“小熙,我们现在要结束这个场景,你可以帮我把椅子放回原位吗?”小熙按照我的话放回椅子。
  在这次会谈的最后,我问小熙在刚刚的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她回答道:“我想我有点理解我爸妈在想些什么,他们并不想把事情变成这个样子,他们是在意我的。但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很懦弱,我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做一个勇敢、自信的人感觉真好!”
  这次面谈过后,我和小熙又一起通过空椅,练习了几次与父母亲对话,也邀请了小熙的爸爸妈妈一同前来,进行了一次家庭会谈。后来,据家长和班主任反馈,小熙的自伤行为没有再出现,她在校园合唱节中也表现出色。的确,一旦无声的呼救得到细心、耐心的解读,长久以来模糊不清的、被压抑的愤怒被分清、释放,小熙又何须再次通过自伤来表达!
  四、咨询反思
  大部分自伤的个案都是隐藏的,不会告诉别人,小熙就是一个例子。所以在咨询中,我们必须营造出接纳和信任的气氛。对这个个案,我并没有一开始就触碰自伤行为,而是从一些家常事或者小熙的兴趣爱好、优点入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建立咨询关系,另一方面,也不断给小熙灌输力量,让她敢于面对自己内心的伤痛。
  这个咨询案例的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应用了心理剧中的一些技术,如角色交换、镜观、空椅等。这也让我意识到,将心理剧的技术运用到针对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咨询中,也是很有成效的。
  注:本文获广东省广州市“学校心理咨询精品案例评比”一等奖。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东区中学,广州,5100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刘 芳
其他文献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问题;亲子关系;意象对话技术  一、一般资料  李云(化名),男,15岁,初三学生,身高一米六,生长发育正常,身材适中。家庭关系一般,父母亲都是公务员,姐姐大学刚毕业,在家备考公务员。家族中无先天性心脏病史,无精神疾病史。  李云小时候与爷爷奶奶一起在乡下居住,五岁时因为脚受伤,被父母带到城里一起生活至今,每年在节假日回爷爷家几次。小学学习成绩总是班级前三名,升初中开始变差。他
摘要: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扶贫工作不但没有松懈,反而走向更加扎实和理性方向。通过因地制宜、因农村人力资源情况而开展精准扶智,培育农民职业技能,提高农民从业本领,实现村民智力与财力致富,推动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职业技能;培育  智力扶贫的概念产生于1994年的广东省。2013年,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中强调“发挥职业教育脱贫的中坚力
〔摘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平时习惯用打人和哭泣来应对生活事件,通过搜集、整理其一般临床资料,依据“病与非病三原则”,以及有自知力、有求助意愿、异常行为事出有因等表现,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鉴于学生的困扰集中在对父母存有浓烈的埋怨情感和渴望多些父爱母爱方面,决定用完形疗法中的空椅技术帮助求助者排解积压多年的情绪,使其强烈的情感得以舒缓,使内心趋于平和。  〔关键词〕空椅技术;辅导个案;小学生  〔
〔关键词〕校园欺凌;家庭教育;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3-0076-02  前不久我看了电影《少年的你》,原以为这是一部轻松的校园爱情剧,看过才知是一部深刻的关于校园欺凌题材的高分影片。  这些年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我们国家从政府到社会,从学校到家庭,甚至每一个人,都做出了很多努力。校园欺凌,指在校园内外学
〔摘要〕一名高中生因隐私屡次遭受父母侵犯,而心生“起诉”父母侵权行为的念头。班主任灵活运用心理学中的谈话技巧,打开了该学生的“心结”,让他感受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重新树立了对生活与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亲子沟通;隐私;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2-0048-03  一、基本资料  小王,高二男生,性格活泼开朗,学习认真。他
〔摘要〕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有着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对美国马里兰州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简要介绍。马里兰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共有10个主题:交流,情绪/情感,健康的构成要素,决策的制定,人格特征,压力,冲突的解决,自我形象,个人目标,心理疾病、抑郁和自杀。每个主题都有具体的目标和各年级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以此指导马里兰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
〔关键词〕职业高中;心理测评;积极心态    一、背景分析    看待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人生。维克托·弗兰克尔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成就。  选择就读职业中学的学生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信心,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不理想。2.父母对他们不抱希望,学习不行,工作还小,到职中混混日子
〔摘要〕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提升高中心理活动课教学技能的探索为例,针对高中心理教师在心理活动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借用造房子的流程,通过“打地基——明确定位与要求”“搭构架——梳理理论与方法”“建墙体——分析逻辑与结构”“内装修——设计内容与活动”四步的学习与实践,使教师们对心理活动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切实提升了教学技能。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高中;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仅用抽象道理说教难以奏效。如果把审美教育介入德育过程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美具有社会性、情感性和形象性。它对人的思想情感的陶冶作用不可
〔摘要〕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是学生未来终身发展的基础,它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是高中学校开展走班选课的重要前提,是落实学生选择权的最可靠途径。做好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及早确立奋斗目标,更好地将高中学业与大学的发展相衔接,最终完成自我实现。本案例中的来访学生存在高三志愿填报矛盾与未来职业迷茫,我应用在生涯发展指导教师学习过程中的所学和所得,引导他认识自我,理性决策,对未来的规划有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