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铮铮舞蹁跹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以其和谐优美的构图画面,深刻隽永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突出的中国特色在整个敦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与中西古代绘画的对比三个方面,对《反弹琵琶》画面与“反弹琵琶”形象进行浅析,进一步向大众展现“反弹琵琶”以及其背后整个敦煌文化的不朽诗篇。
  【关键词】:反弹琵琶;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对比
  引言
  舞蹈是转瞬即逝的时空艺术,在没有古代舞蹈动态资料的情况下,那些凝固在敦煌石窟壁面的历代舞蹈形象,就成为了十分罕见、珍贵的舞蹈史料。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其壁画中的舞蹈形象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富丽多彩的的多元舞蹈文化世界,不仅体现了中国的民族风格,而且也吸取了印度、希腊、伊朗等国古代文化之长,堪称是东西方舞蹈与绘画艺术的结晶。敦煌壁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并为今人创作、表演舞蹈提供了最具体、生动的参照形象。
  琵琶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乐器,至唐宋时期,琵琶在众多乐器中已占有了独特地位,是既能独奏,又能伴奏的重要乐器。在敦煌壁画天宫乐舞的场景中,出现了许多执琵琶而舞的形象。虽然琵琶作为舞具,其奏乐功能就大大削弱了。然而,舞者“反弹琵琶”的舞姿,既是一种独特的舞蹈创造,又可显示出舞者高超的技艺,别有一番风韵。在敦煌众多绘有琵琶舞图的窟龛中,莫高窟112窟中的反弹琵琶图可谓其中翘楚。
  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反弹琵琶”是将高超的弹奏技艺与绝妙的舞蹈本领结合的既奏乐又跳舞的一个形象,它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同时,“反弹琵琶”是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反弹琵琶”的形象浓缩了大唐的万千气象,有着杰出的艺术价值与浓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方代表,它以独特的东方浪漫美学区别于西方的写实艺术,成为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笔者在下文中将从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反弹琵琶》画面与“反弹琵琶”形象进行浅析。
  朱颜类神仙,香带氛氲气
  “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它劲健而舒展,风疾而和谐。“反弹琵琶”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与优雅迷人的形象集为一体,是敦煌飞天的杰作,呈现出别样的风格和特点。
  伎乐天是古代的吉祥图案,持乐器的飞天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飞天纹样随着时代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前期脸型圆胖,有女性还有男性,飘带较短;东西魏、北齐时期面向趋于“秀骨清像”,这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飘带渐长,凌空之感增加,至盛唐时期,飞天都是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更长,凌空飘荡的质感非常自然流畅。佛教中的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养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混合,男女不分,只能合为一体,变为飞天。现在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
  “反弹琵琶”中的伎乐天,手持琵琶,反弹奏乐,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在仙乐声中,翩翩翻飞,天衣裙踞如游龙惊风,摇曳身姿,项饰臂训则在飞动中叮当作响,别绕清韵。人物造型丰腴饱满,线描写实明快,流畅飞动,一气呵成,天衣飘飓,有“吴带当风”的韵致,体现了唐代佛教绘画民族化的特點,敷彩以石绿、赭黄、铅白为主,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典雅、妩媚,令人赏心悦目。“反弹琵琶”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角度,还是从绘画技法的角度,所取得的成就是引人注目的,是敦煌壁画的经典形象。
  “反弹琵琶”是敦煌壁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形象,其特有的艺术性决定了它在敦煌壁画中的地位。“反弹琵琶”的艺术形象是“五胡”文化、西域文化、中亚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它与中国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整体画面表现“西方净土”极乐世界的欢乐场面,变幻生动,在技法上融合东西方文化中的多重因子,于整体画面而言,其中飞天神情悠然自得,姿态优美,线条灵动,五彩天衣,超越了其物质意义上的媒介,宛如注入了鲜活的灵魂,是一种多元文化复合体的艺术形象。
  敦煌壁画伎乐天舞伎将琵琶置于肩上反弹,弹者以左腿作为重心支撑全身,右腿提起呈“金鸡独立”之势,小腿与脚腕微向里弯曲,五趾有力的张开,左手持琵琶于脑后,右手弹拨,体现出了优雅的美学风格。其创作巧妙的运用对称的艺术手法,竭力追求不对称的形式美,在整体效果上形成了一种气象万千、形式完美、心神合一的和谐场景,信仰与审美,理想与现实在此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成为和谐美的典范。
  时人皆顾盼,痴爱染心意
  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产物,它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相关方面的总和。从此意义出发,敦煌壁画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化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敦煌“反弹琵琶”艺术形象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民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所传承的喜好、风尚、习惯等。”民俗文化源自人民,同时也依附于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很多人认为人类最早的视觉艺术形式就是绘画。不论是距今万年以上的非洲岩画,还是我国敦煌的莫高窟壁画,都佐证了此点。作为一种以再现为手段、以世间万物为对象的艺术创作形式,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绘画早已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中国古代的壁画作为一种深深扎根民间的、分布极为广泛的艺术形式,无疑体现着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
  壁画作为一种反映生活的创作形式,无疑也含有许多宗教的文化内涵在其中。“反弹琵琶”的宗教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 “反弹琵琶”的内容是宗教题材。通过分析《伎乐图》可以看出,人物形象和场景都是在宗教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佛教、道教的相关内容在壁画中更是屡见不鲜,我们看到的伎乐天的舞蹈姿势与佛教里面的菩萨雕像很相似。“反弹琵琶”是宗教表达的一种手段,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宗教思想意识。劳动者在创作“反弹琵琶”的时候,之所以将伎乐天形象与宗教人物描绘得相似,一方面是受统治者的影响,当时统治者很崇尚宗教,故画师手下的壁画也会有宗教的影子;另一方面,“反弹琵琶”也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水平,隋唐是个昌盛繁荣的朝代,壁画中显示的也多是繁华、享乐的场景。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流传下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默默地流淌于古代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中。作为壁画师,头脑中天生就印刻了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在其中,而这些思想也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反弹琵琶”的古代哲学思想内涵主要表现在: 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了“反弹琵琶”的内容。除了审美装饰之外,还具有教化作用。因此,壁画的大多数题材和内容都体现了传统的忠、孝、礼、义等道德观的文化内涵。而儒、释、道诸家的思想、伦理、观念等在壁画中也通过丰富的隐喻形式体现得淋漓尽致。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了“反弹琵琶”的形式。除了内容,壁画的形式也非常重要,以前对此研究不多。壁画的形式同内容一样也受到了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从色彩上,我们也感受到中国五行思想对其的影响,壁画中大多用五种颜色——强烈的红、黄、青三原色加上黑与白。
  结语
  “反弹琵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形象艺术,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来源于一个时代,又反映出了这个时代,它为我们今天研究大唐盛世与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不可比拟的物质材料,不愧为敦煌壁画中的中华佛教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杰出典范。
  参考文献:
  [1]王克芬.天上人间舞蹁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易存国.敦煌艺术美学——以壁画艺术为中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3]史敏.试论敦煌飞天的动感与艺术形象[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3):61-64.
其他文献
【摘要】:林风眠是现当代中国唯一一位不受政治气候所左右,一直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进行创作,一生致力于探索中西融合之道的艺术大师。他所达到的现代艺术的孤独的高峰,很难被人超越。他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精神融为一体,将两者的美感糅合得天衣无缝,其作品处于似与不似,虚而非虚之间,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与抒情性。本文主要从林风眠的苦难的童年生活开始谈起,进而对林风眠进行创作心理本源分析。  【关键词】:林风眠;创作心
期刊
【摘要】:乱弹是花部中的一种唱腔,随着乱弹腔与各地融合发展演变,逐渐成为独特的地方剧种,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美誉。临清乱弹在清乾隆年间随京杭运河南下,至今已有270多年历史。临清乱弹中,男女声腔均为真声咬字和假声拖腔。特别是旦角唱腔,都是‘咦’出来的,除了音调比较高外,假声时常‘吼’出的喉音,慷慨激越。” “临清乱弹原以弦锁伴奏为主,后来在舞台演出时,由于弦锁声小,故改为管乐加锣鼓伴奏,才有乱弹
期刊
【摘要】:戏曲打击乐在我国历史悠久,通过历代艺人和戏曲艺术工作者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打击乐结构。戏曲打击乐又称“武场”,与“文场”相对,共同组成“场面”。戏曲打击乐是戏曲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戏曲艺术,具有极为重要的辅佐作用。  【关键词】: 打击乐;戏曲;重要性  戏曲打击乐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传统音乐美学方面还是从现在戏曲的演出
期刊
【摘要】:陈洪绶是晚明画家,擅长人物画创作,他的画风细腻,功力精到,在人物画的发展史上是重要的人物。与陈洪绶同时期的人物画家有很多,以吴彬,丁云鹏,崔子忠等人为代表。后人总结他们的绘画作品,发现的一种大致的,统一的趣味,故而将这种产生于明代晚期的风格称为——变形主义。本位重点介绍晚明背景下陈洪绶独特的人物画风格,并将陈洪绶的风格与晚明诸位变形主义画家的风格形成对比,让读者对晚明画坛人物画的概况有所
期刊
【摘要】:舞蹈表演是动态的时空艺术,是通过人体律动来展现内心深层的精神世界,了解舞蹈表演的内在特点,将会引领着舞蹈编导与舞蹈演员。创作、演绎出充满生气的舞蹈作品,并与观众产生共鸣。  【关键词】:舞蹈表演;特点  舞蹈表演可谓是动态的时空艺术,英国曾有位著名舞蹈学家说过,“舞蹈表演不仅是一切艺术之母,而且还是一切语言之母”。在情感的抒发方面,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通过人体的律动来展现出内心深处
期刊
【摘要】:我们常说,过年是中国人的信仰。我们可以诉说不尽回家过年的美好,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我们在春节里找寻与过去的连结,却似乎怎么都无法证明旧日子里的“年味”了。随着社会的转变,乡村沦陷,年味真的变淡了么?本文以散文的方式重新解读“年味”,旨在强调构建中国传统节日中对传统民俗的重视。  【关键词】:春节;年味;传承  热闹的街道,爆竹与烟火的味道还未散尽,春节的余温透过残雪穿梭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佛教美术的产生、传入及美术形式的梳理和分析,以及以新疆龟兹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佛教石窟壁画绘画特点的探讨,论证了佛教美术对于中国画色彩的三方面影响。即蓝绿色调的传入丰富了重彩中国画的色彩体系;色彩晕染立体感的画法完善了重彩中国画晕染的绘画技法:空灵淡泊的审美情趣为文人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美学基础。  【关键词】:画色彩;佛教美术  一 佛教美术的兴起、传入及形式  1 佛教
期刊
【摘要】:黄梅戏产生于安庆地区,是最具乡土气息、最原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之一,在大众娱乐方式多元化、戏曲普遍日益势微的大环境下,如何来传承与发展黄梅戏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问题,文章提出走多元化的道路、传统与现代结合、与时俱进的原则,并主张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传承模式、培育黄梅戏艺术产业平台以及强化政策引导、加大经费投入是新形势下推进黄梅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黄梅戏;传承;发展  戏曲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关键词】:文化强国;本土音乐文化;外来音乐文化;民族音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各个民族拥有着自己操用熟练的语言、表达自己民族内涵的图腾以及这些图腾装饰的服装和建筑、举办着纪念本族先人或始祖的特色活动、有着本族人喜爱并愿意给更多外来人提供的美食……本文以民族图片分类展示平台的设计为视角,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研究手段,来实现民族图片有效分类,以方便今后学习者和世界各地人浏览中国特色民族图片。  【关键词】:民族图片;分类;平台设计;平台实现  就目前国内的搜索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