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除考前焦虑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1986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每临考试,尤其面临关乎人生重大转折的考试时,难免要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与焦虑。对此,家长一筹莫展,教师们也束手无策。其实,关于解除考前焦虑,不乏心理学研究者的理论著述,但多因远离学生实际,未能给学生们答疑解惑,未能给教师和家长“充饥解渴”而被束之高阁。
  一位长期从事学生心理咨询的中学教师王常春,根据多年来丰富的咨询经验,以及自己辅导孩子从备受高考煎熬到战胜焦虑的体会,本着帮助众多考生同样摆脱考试磨难的目的,写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教你应对考试焦虑:考出最好的自己》(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一书。该书收集了数以千计的学生个案咨询材料,是各种类型考生经验的汇聚,也是作者数年来上百场考前讲座、师生互动的宝贵心得。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教你应对考试焦虑:考出最好的自己》一书的案例都由第一手资料整理而成,内容贴近考生、生动有趣,所以无论学生和家长将书置于案头,忙里偷闲地随手翻翻,还是专门去听作者的讲座,往往顿觉醍醐灌顶、获益匪浅。作者在重点学校做考前讲座时,珍惜时间的学生常常怀抱各种课本和复习资料,准备边听讲座边复习。但在阵阵开心的笑声中听完讲座时,学生们却发现,手中准备阅读的复习资料根本没有翻过页去,自己已完全被幽默、生动的讲座吸引,心里获得了难得的轻松和应考信心。
  考前焦虑虽有多种,但各类考生焦虑却有共性。作者根据在诸多省份讲座的经验和对考生准确的了解,提出了关于焦虑的几条见解。
  一、焦虑只需弱控制,不必强排除
  多数考生都深受考前焦虑所扰,不得化解招数,常为此遭受了至少10%以上的分数损失。家长和教师们一般会千方百计地帮助考生控制焦虑,但该书另辟蹊径,阐述了“焦虑只需弱控制”的根本原因。作者通过讲析汉字结构与相关的心理原理启发读者,深入浅出地为考生开出了立竿见影地消除焦虑的“药方”。作者在解释“焦虑”二字时,用传统的五行学说,结合与中医对应的相关理论分析“焦虑”的来源。“焦”为“火”,与“心”相对应;“虑(慮)”为思虑过多,心思过重;二字合为“焦虑”一词,即心火过盛。所以,欲消除焦虑,作者不主张“扬汤止沸”,而主张“釜底抽薪”。作者在“目标与焦虑”一节中给出了具体的解招:“明确目标除焦虑”“确定目标分数降焦虑”。
  其后,作者还专门谈了易产生焦虑的根源是“过度追求完美”。第二章的第四节讲了减少焦虑的办法之一是“抓住时间少焦虑”。作者从“时(時)”字解析,以具体案例加以说明,教会读者学会“排除打扰法”“使用闹钟法”“时间运筹法”及“整理学具法”等简便易行的破解之招,让读者一学就会,一试就灵。
  减少焦虑的办法之二是“学法得当免焦虑”。作者从“学(學)”字解析中提倡学生多动手,从“左右”两字构成揭秘脑功能,从“看”“听(聽)”“读(讀)”字所藏的玄机启发学生什么是真正正确的学法。
  二、紧张不必强对抗,适度紧张反有益
  作者主张紧张不必强对抗,紧张是本能,放松须锻炼。该书既对“紧张”二字本义进行了解说,也科学地阐明了适度紧张的益处,提出了应对之策。
  三、担忧过度寻烦恼,消除恐惧是根本
  考生的担忧多数来自于对既有考试失利经历的耿耿于怀,但失败阴影的挥之不去会直接影响考试。消除烦扰的根本办法,就是将易产生负面影响的“过去”与“曾经”彻底放下,专心致志地正视眼下与未来,以积极的心态驱除“曾经”的不快,学会接受存在。对此,作者结合直接收集的案例,详加阐释。
  四、压力适度不可怕,过大过小皆不宜
  作者在该书第五章提出,“学会以柔克刚,学会与之维持平衡状态”是正确的压力观。关于如何合理释放压力,作者主张可以采用“写出来”“说出来”或者“喊出来”“唱出来”,甚至“哭出来”的办法,利用一些游戏手段,将压力驱逐出心境,让学生轻装上阵,告别烦恼。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李奇志)
其他文献
前不久,我山东老家来了几位朋友,他们的孩子在北京工作,孩子又有了孩子。于是,退休后,他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时不时地到北京来照看孩子。当他们从过去的家走进儿子、儿媳妇或女儿、女婿这个新家时,遇到了新的挑战,这促使我们坐在一起讨论这样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  一位朋友特别感慨,他借用我国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话说,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儿子18岁以前是你的儿子,18岁到结婚这段时间是
十年之前,走进遥感,遇到了您,一段旅程、几番拼搏,挥洒青春,是我人生中最难忘、充实和快乐的一段时光;因为您,一个迷茫不安的孩子有了信仰和方向,学会了坚定和执着。  甲午年岁末,一位影响我最深、帮助我最多的人,我的导师李小文先生,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也离开了他钟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遥感事业。直至今日,仍希望这一切只是梦境,梦醒后,仍然能够拨通老师的电话,收到他的邮件,听到他再问一句,你有没有长胖点儿
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本文未标注的引言均出自此书。    凝视着封面上那纯净的绿色草坪、一缕缕灿烂的阳光、远处的参天大树,我不禁会想,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多么的神圣,千年前的圣人孔子从事的就是这个行业;但是这个工作做起来又是那么的琐碎,琐碎到一个孩子的一次迟到、一次作业。时时会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他们明知道你是为他们好,也不会
在孩童时期,最重要的是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而非赢在起跑线上的百米冲刺。让孩子上学是为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准备,而非争得第一。  北欧人认为,教育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儿童充分的自由。在北欧,我们会看到他们在幼儿园的教室摆有新鲜的水果和从外面捡来的石头、树枝,这里的教师会用这些自然物品让孩子学习数学、科学以及语言等,了解大自然。他们认为,“用这种从自然中收集来的物品取代教学具和纸笔,会将孩子
国家语委重大课题“面向基础教育的阅读行动研究”课题组将与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中国教师》杂志社、《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举办“教师阅读与基础教育”研讨会。研讨会将于2017年4月22日在北京師范大学召开。  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教师阅读与基础教育”,下设四个分论题:“教师阅读与教师素养”“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教师阅读与语文教育”“教师阅读与立德树人”。
俞正强,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浙江省金华市金师附小校长。  “对数学这门学科,很多人并不喜欢,这种不喜欢经常是从小学数学就已开始。我们总认为是数学本身不讨人喜欢,觉得小朋友不会做数学题,慢慢地会发现,其实不是小朋友不喜欢数学,也不是数学不让小朋友喜欢,而是教师把数学教得让他们不喜欢了。”这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俞正强的教学智慧。  他自1986
2012年,联合国在大数据白皮书“Big Data for Development: Challenges
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关于作业量的规定引发争议,焦点汇聚在无作业或者减少作业量上。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新课改倡导的是个性化培养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扮演鼓励、引导和启发的角色,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不能只考虑作业量的问题,笔者认为,研究视角应转移到做什么和怎么做,以改变目前靠作业数量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粗浅做法
本刊讯 为响应《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切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2017年8月,安徽省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协助国家在安徽省安庆市所辖的岳西、望江、宿松、太湖、潜山等贫困县开展教育扶贫活动。  针对安庆市贫困县的师资状况和需求,本次活动确定主要的教育扶贫方式为专题培训、名师送教等。目前,在安庆市师资培训中心协助下,安徽省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已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活动是品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课堂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感受、体会、领悟、交流的时空,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精心设计的有效课堂活动能实现生活课堂的有效构建和认知有效内化的目标,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分解目标,以细化促深入  合理分解总目标,对每一个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定位就会更为准确。在学生交流体验、分享感悟时,教师更为清晰到位的点拨与引导会让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认识提升也水到渠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