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引领学校发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i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颁布,提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三个方面、六个素养、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探索、建构中国特色的立德树人模式,成为课程改革与育人模式变革的航标。2016年,我校正在筹备创建中,9月正式对外招生。学校以核心素养引领发展,积极开展了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和培育的探索。
  一、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
  教育部在关于立德树人的意见里非常明确:以“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为基本原则……统筹各教育力量,统筹各种阵地,“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以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目标。为此,学校领导深入了解附近村庄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谦虚听取当地人对学校的寄望和建议,聘请专家团队,进行顶层设计并组织老师进行论证,探索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学校还参与中国自主教育联盟,把特色定位为“自主教育”,通过学生的自主教育,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便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学校细化了育人目标:即一流好品格,一身健体魄,一种好思维,一生好习惯,一项好兴趣,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旨在实现核心素养对学科教育和养成教育的引领。
  二、核心素养培育的前提:教师具有培育核心素养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如何实现从学科知识获得向学科能力发展转化,从而促进学科素养的养成?教师具有核心素养意识和学科能力的发展是关键。为此,学校做了如下工作:第一,邀请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博士开讲“从核心知识到核心素养”的讲座。每星期二组织教师参加自主教育线上网络学习,线下组织交流探讨,分享心得。此外,还参加“中国自主教育高峰论坛暨聚焦核心素养,提升专业能力”等培训,使大家对培育“自主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找到了有效途径。第二,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各类学科素养的培训学习。第三,开展“如何落实学科素养”的大讨论,明确自己所教学科的素养是什么,探索学科素养的实现途径。第四,开展“学科关键能力”的小课题研究,旨在以学科关键能力为突破点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核心素养的培育重点:课程建构与课堂改革
  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和融通性决定了课程实施必然是整合的。为此,学校提出了“1+X课程”结构,要求高质量的完成国家基础“1”的课程,又实施学生个性化发展的“X”课程,通过两类课程交融贯通,相互促进、补充、融合,为学生生成并养成未来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落实基础性课程,开展课堂改革,培育核心素养
  当今中国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中国学生所受的知识教育、规范教育过多过强,因而自主意识、学习品质、思维方式、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等是比较薄弱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是从这些特点与需求出发,寻找、明晰“核心”素养,以引导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方向、特点,形成中国风格。为此,学校一开办便明确提出坚定走课堂改革的道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知识转化为能力,要突出的是探究学习方式;能力内化为素养必须致力于营造具有价值、态度、情感的文化关怀环境。因此,学校通过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第一,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合理组建小组。第二,通过创设组名、形成组训、绘制组微、制定目标、明确职责等方式,加强小组文化建设,培育学生对小组的归属感。第三,通过小组培训及习惯的强化,促进自主合作探究技能的养成。
  (二)开展拓展性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核心素养,学校在高质量完成国家基础性课程“1”的同时,在每周三还开设了拓展性“X”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参与。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同时又要主动积极回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召唤,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具有中国文化底蘊又具有时代特点,两者融合、互动、支撑。所以在开设的“X”课程中,大致分为传统文化课程和信息时代课程两类。目前开设有粤剧社、古筝社、书法社、棋艺协会;信息时代课程有:机器人、动漫社、飞机航空社、科幻协会、电子爱好者组织等。
  学校还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契合点,大力开展节日文化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开展时政教育,引领学生培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和世界视野,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时政课程。每年的“读书文化节”,引领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阅读意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为学科素养的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每年开展“创客文化节”,旨在引领学生关注时代发展,科技前沿。在未来的学校发展中,将把这四大课程打造成凸显核心素养的精品课程。
  对核心素养的校本化的理解、转化和表达,不是另搞一套本校的核心素養,而是寻求一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本校落地的途径。核心素养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培育核心素养任重道远,只有每所学校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赢得先机。
其他文献
无论是哪个国家,都将国民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教育在国民思考中的地位也只增不减,而关于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话题也是只多不少,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当中,中国也是如此。中国的文言文在先秦的口语基础上形成,經过不断地发展,在清末逐渐出现了白话文,所以中国宝贵的历史材料几乎都是用文言文记载的,因此,掌握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语文能力的体现,同样也是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怕读文言文。首先我们距
期刊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从事小学英语的教育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老师,犹记得刚走进班级时学生对这一新学科的惊讶、羡慕的表情;犹记得走在路上听到背后的窃窃私语声:“这是我们的英语老师,我们今天都上英语课了。”;犹记得学生上课时充满好奇的大眼睛……在边实践边摸索的道路上风雨兼程,笑过,恼过,气过,欣慰过。回顾自己十五年来的教学工作,有一点是我一直以来的坚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做到寓情于教,寓情于学,
期刊
终身教育自产生以来对世界教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世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所倡导的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的思想,加强了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可和重视,也为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个从教28年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从最初慢慢地摸索到现也积累了一定的幼儿教育教学经验,更深刻体会到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那就是“会认知、会做事、会共同生活、会生存”,从幼儿就要开始“四个支柱”的
期刊
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朝气,最具创造性和生命活力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在学校生活中却不时发生学生自杀或侵害他人的事件,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反映出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或成年人,在认识自身生命意义和价值上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这也折射出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忽视。重视和倡导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意味着对他们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更意味着对他们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从生命德育的
期刊
一、“黄梅挑花”校外课程开发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树立系统培养的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多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
期刊
教学目标:  1.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  2.寻找我们身边的“雷锋”。  3.唱出歌颂“雷锋”的赞歌。  4.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  课时:6课时。(一个月的时间)  一、导入  同学们,一首熟悉的旋律,被人们倾情传唱了五十年;一个普通的名字,被人们深深铭记了五十年;雷锋,一个温暖了几代中国人的小伙子,虽说他的人生短暂,但却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雖说他做的一
期刊
阅读是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它要求學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拓展创新题材,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教学因素,在阅读感知、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训练,加强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联系,使它们融为一体。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是我们每个
期刊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大,而且学生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变换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一直都是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汉字从字形结构以及读音方面就有着很多差异,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每天都要认读将近十个左右的生字,的确存在着难度。作为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师,我通过
期刊
不少人这样认为,考场作文要高分就只要有好的开头,好的标题,整洁的卷面等等元素,因为改卷老师要30秒阅一卷,都只看这些!而我以为,结尾比开头更重要,因為结尾的表现功能比开头强得多,一篇好文章即使开头有多美妙,若作者不能善始善终,收尾无力或败笔,则恰如“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相反若起句平平,而结尾精彩则能产生一种余音未了的魅力。  想起读过这样的一首诗:东边一棵柳/西边一棵柳/北边一棵柳/南边一棵柳/
期刊
环境保护是一个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每天都生活在环境当中。作为环境中的一员,幼儿应当关注和了解它,并学会如何改造它,将来才能肩负起更多重要的责任。  一、优化环境 美化心灵  美好的环境造就的是美好的心灵,不良的环境造就的是不健康的心理,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为此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在环境创设中,始终紧紧抓住“以幼儿为本”这一原则,时时处处注重环境的育人性,为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