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环境下,科技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的广泛普及下,教育行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各种新型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措施的运用,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相关教育人士必须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加大对微课的研究力度,将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有效解决。因此本文针对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途径展开详细分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學质量的有效提高以及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
引言: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时间影响,导致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无法产生兴趣,甚至在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下,对信息技术产生严重的抗拒情绪和抵触心理。为了积极响应新教改的要求与号召,实现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目标,在小学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模式,将微课形式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将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从而使小学生充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
一、构建微课课程体系
对于微课教学模式而言,是社会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将微课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能使学生具有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想要使微课教学模式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保证教学内容能够与微课教学模式相匹配。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表格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将微课模式结合其中,发挥微课辅助工具作用的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明确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从而构建一个具有较高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微课教学体系。老师要求学生将资料包打开,对资料包中的绘制斜线表头、拆分单元格、合并单元格这三个为视频进行观看,自主学习其中的内容,在学生观看结束后,老师要求学生完成每一个视频后设置的任务:根据教材内容独立完成合并单元格和拆分单元格,制作一个斜线表头并填上级次和日期,将科目名称输入表格并保存。通过视频的介绍,学生会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逐一浏览并动手操作,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资料包中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教学任务的驱动作用有效发挥,而且在视频操作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中。在此过程中,老师需注意对相关教学任务采取阶梯式设置,使问题由简到难,从而构建具有较高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科技素养的提高[1]。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比较小、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程度比较浅,因此对于具有科技化特点的学科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兴趣。因此老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独立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
比如,在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对汉字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学生能够认识到形式多元化的汉字字体,宋体、黑体、珊瑚体、琥珀体等。同时信息技术又是一门具有较高操作性的学科,因此老师应该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和设计字体的乐趣。由于在进行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求具体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求知欲望得到充分激发,所以在利用微课进行汉字处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微课中的指示逐步完成。在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处理汉字的方法后,老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情况为学生预留家庭作业。这样的方式,不仅小学生学习过程具有较高愉悦性,而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到轻松,能够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习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从而使所有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对微课的有效利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科技素养的有效提高[2]。
三、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接受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一对一进行指导,而传统教学方式中,一名老师面对多名学生,无法开展一对一指导,导致每个小学生具有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通过将微课模式结合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利用暂停、播放、快进、快退等按键的操作,使小学生对无法理解的环节进行反复多次研究,从而有效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在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绘画步骤的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此时一些反应较快、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根据微课视频中的内容轻松完成绘画任务,一些反应较慢、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根据对视频中的内容反复观看完成绘画任务。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具有的不同学习能力,制作难度不同的微课视频,由简单到困难逐个播放给学生观看,实现因材施教。要求能力较差的学生利用圆形与长方形画出一辆小汽车,要求能力中等的同学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画出一栋房子,要求能力较高的同学在画出小汽车与房子的基础上涂上喜欢的颜色。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速度,利用各项功能键对视频的片段进行反复观看、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小学生具有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从而为自身科技素养的全面提高提供保障[3]。
结束语:
通过上文针对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途径,展开的详细分析和系统性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明确的了解,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伴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小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不仅需要小学生对具体课程产生强烈兴趣,还需要小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措施和方法,将相关知识点转化成自身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继明.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5):112-114.
[2]虎啸.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融合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10):36-38.
[3]孙长智.“技术改变教学”,改变了什么———例谈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深层影响[J].数学教学通讯,2018(35):79-81.
[4]于非.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126+128.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
引言: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时间影响,导致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无法产生兴趣,甚至在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下,对信息技术产生严重的抗拒情绪和抵触心理。为了积极响应新教改的要求与号召,实现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目标,在小学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模式,将微课形式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将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从而使小学生充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
一、构建微课课程体系
对于微课教学模式而言,是社会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将微课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能使学生具有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想要使微课教学模式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保证教学内容能够与微课教学模式相匹配。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表格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将微课模式结合其中,发挥微课辅助工具作用的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明确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从而构建一个具有较高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微课教学体系。老师要求学生将资料包打开,对资料包中的绘制斜线表头、拆分单元格、合并单元格这三个为视频进行观看,自主学习其中的内容,在学生观看结束后,老师要求学生完成每一个视频后设置的任务:根据教材内容独立完成合并单元格和拆分单元格,制作一个斜线表头并填上级次和日期,将科目名称输入表格并保存。通过视频的介绍,学生会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逐一浏览并动手操作,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资料包中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教学任务的驱动作用有效发挥,而且在视频操作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中。在此过程中,老师需注意对相关教学任务采取阶梯式设置,使问题由简到难,从而构建具有较高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科技素养的提高[1]。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比较小、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程度比较浅,因此对于具有科技化特点的学科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兴趣。因此老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独立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
比如,在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对汉字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学生能够认识到形式多元化的汉字字体,宋体、黑体、珊瑚体、琥珀体等。同时信息技术又是一门具有较高操作性的学科,因此老师应该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和设计字体的乐趣。由于在进行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求具体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求知欲望得到充分激发,所以在利用微课进行汉字处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微课中的指示逐步完成。在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处理汉字的方法后,老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情况为学生预留家庭作业。这样的方式,不仅小学生学习过程具有较高愉悦性,而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到轻松,能够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习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从而使所有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对微课的有效利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科技素养的有效提高[2]。
三、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接受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一对一进行指导,而传统教学方式中,一名老师面对多名学生,无法开展一对一指导,导致每个小学生具有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通过将微课模式结合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利用暂停、播放、快进、快退等按键的操作,使小学生对无法理解的环节进行反复多次研究,从而有效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在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绘画步骤的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此时一些反应较快、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根据微课视频中的内容轻松完成绘画任务,一些反应较慢、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根据对视频中的内容反复观看完成绘画任务。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具有的不同学习能力,制作难度不同的微课视频,由简单到困难逐个播放给学生观看,实现因材施教。要求能力较差的学生利用圆形与长方形画出一辆小汽车,要求能力中等的同学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画出一栋房子,要求能力较高的同学在画出小汽车与房子的基础上涂上喜欢的颜色。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速度,利用各项功能键对视频的片段进行反复观看、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小学生具有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从而为自身科技素养的全面提高提供保障[3]。
结束语:
通过上文针对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途径,展开的详细分析和系统性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明确的了解,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伴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小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不仅需要小学生对具体课程产生强烈兴趣,还需要小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措施和方法,将相关知识点转化成自身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继明.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5):112-114.
[2]虎啸.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融合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10):36-38.
[3]孙长智.“技术改变教学”,改变了什么———例谈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深层影响[J].数学教学通讯,2018(35):79-81.
[4]于非.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