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移植的一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j8880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育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德育是树,文化是土壤,不同的文化环境产生不同的德育。了解了德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可以得出德育不能简单地移植的结论,而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关键词: 德育移植 德育 文化 关系分析
  一、德育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劳动,不断地积累、传递劳动知识,也不断地传授劳动组织规则要求、劳动产品分配原则等,并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共同心理、信仰、习俗、行为方式、情感、性格等方面的一致要求,这种知识、经验、思维、能力、行为习惯、制度等的综合习得与传授活动,是一种文化传递活动,也是最宽泛意义上的德育的体现。
  德育与文化的这种“天然”的联系,彰显了德育的历史文化印记。
  1.德育应该是一种文化的浸润。
  道德是人类的文化创造,道德的发展必然伴随和促进文化的发展。道德作为文化的核心组成,对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先进文化作为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人类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离开了文化背景,德育将成为空洞的说教。德育是树,而文化就是土壤。
  德育的实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教育。从“以文化人”的意义上讲,德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教人“学会做人”为目的的文化教育。这种教育是引导人们明确生命的意义,即培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的信仰和信念的文化教育。
  优秀文化是德育之“根”。优秀传统文化中内含社会的永恒价值,使其成为宝贵的德育资源;优秀现代文化标志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使得与其紧密相连的德育具有时代气息和生命力。文化构成了德育的“发展生态圈”,德育从其中汲取营养,丰富自身内涵,强化自身生命力。脱离文化的德育必然是苍白贫乏、缺乏生命力的。“以文载道”,丰富多彩的文化是德育的最佳载体。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等都要并可以通过相应文化形式表现出来。
  2.德育具有使社会文化改变其内容与结构,并使其不断发展的功能。
  在当代社会中,教育,其中特别是德育在文化动力机制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德育之文化变异功能之所以重要,首先是由文化自身的结构决定的。从文化变迁的观点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改变尚不足以引起一种文化的结构性的变化,即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全局性的、整体性的变化,而只有由发端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变迁而深入于思想文化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基本价值观念变化时,文化变迁才得以完成。实践证明,德育在这种文化深层变迁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巨大。
  文化变迁的基本动因还在于人自身。人是文化的主体,既是传统文化的承受者,又是新文化的创造者,一定的文化塑造了具有一定特征的人格,而一定的人格又形成一定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与人因果循环的链条中,教育是一个可以发生突破的环节。
  二、德育不能简单地移植
  了解了德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国(各地区)间的德育,包括德育目标、内容、形式、途径和方法等都不能进行简单移植。这是因为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现代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乃至文化主体的个性化等都不尽相同,简单地进行移植必然会引起本土文化的不适,要么导致移植失败,要么导致文化的缺失。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形成都是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才得以定型,如果所移植的德育把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割断了,而含有新文化的德育没有移植成功,那么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陷入完全的混乱之中,甚至连正常的社会秩序都难以维系。例如:在西方,《灰姑娘》故事蕴涵很多哲理和德育观念,但在中国,《灰姑娘》这一故事给人们的普遍启示仅仅是“善有善报”。文化像一支无形的手,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或许感受不到,但这股力量真实地存在着。异文化中可行的德育方式放置到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势必会发生种种偏差。两国在文化的大环境大背景的不同下,简单地进行德育移植是不行的。
  三、择其“善”者而“从”之
  这里的“善”,应该定位为合适,“从”应该定位为适当改变后的融入本国文化。
  一切人类文明,只有在相互借鉴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我国应当借鉴、吸收和改造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学习各国(各地区)德育的精髓,抛开单纯表面的形式模仿。
  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越来越明显。全球化不仅有助于促进本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将推动全球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发展和提高,使中国和西方传统道德中两种不同道德价值观开始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并在相互吸收中西方传统道德合理因素基础上,不断建立适应现存社会需要的道德体系。在全球化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中,学校德育应在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大胆吸收其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对各民族文化积极吸收的这一前提下,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大胆碰撞、融合,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之,要提高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放眼世界,借鉴先进的科学的经验,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校德育方法,使我国学校德育迅速而健康地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辛慧丽.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及对中国的启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张建桥.美国教师教育之“品性”标准探微[J].比较教育研究,2011(2):36-39.
  [3]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伍正翔,柳海民.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谬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0).
  [5]胡金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4).
  [6]朱炜.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高等教育研究所,2006.
  [7][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8]路琳,吴晶.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文化应答[J].教育科学研究,2007(10).
  [9]王学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2005(6).
其他文献
摘 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对高层次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者经过对历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认真比对后发现,高校及任课教师都不够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直接影响了大学英语实用价值的发挥。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一门课程,促使我们对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翻译教学进行了再思考。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历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做出进一步思考,我
摘 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前进路上的指明灯,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对孩子有很强的感染力。作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应具有的几种心态。  关键词: 教师工作 平实心 平等心 平常心  教师于我,不外乎三颗心的事情:以平实心行踏实事,持平等心对各等人,守平常心对无常道。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一届届的学生,这几点从来没变过。细数与学生相处的滴滴点点,于自己是兢兢业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听课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但不同的听课行为产生的效果大相径庭。如果想借听课之机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就不能把听课看做一个孤立事件,而应将其放在教学活动的全程中把握,带着“研究”的心态去听去看去想。本学期我听了本校梁志伟老师的一堂课,对我的启发很大,引起我持续的思考。  梁志伟老师,三十多岁,是一位有十余年教学经验的朝气蓬勃的帅哥,因长期兼任学校办公室干事而没有任教一流的班级,然而,这并不妨碍
摘 要: 我校学生大多是中考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生源质量不是很高,尤其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入校时都是未成年人,存在贪玩、纪律性不强、没有责任心、集体荣誉感淡薄等问题,在班级管理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有效的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 个性发展 集体观念 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当前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卫生类职业学校的教育是重中之重,
摘 要: 新课程引导下的教师理念和行为,也随着实践效果的呈现而不断改进。但无论怎样改进,最终我们都是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有效性 体育课堂教学  “目标引领内容”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重,以学生的个体可持续发展计划为中心。新课标还指出,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确立教学目标,能使围绕其展开的教
摘 要: 本文主要以三棵银杏树为例,从激发学生兴趣、化解课文难点、培养聋生学习习惯三方面对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特殊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应当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帮助教学,特别是聋校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因为聋生由于生理缺陷导致抽象思维差,不能完整地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聋校语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使其提高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握规律,注意充分挖掘语言训练点,引领学生赏析、感悟、体味。通过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语感培养、语言表达和语文积累。下面结合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惊弓之鸟》这篇课文的教学,谈谈笔者在强化语言训练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一、巧用文本“留白”,加强
摘 要: 走进职校课堂,深入师生中间,教育教学的高投入与低产出让人触目惊心。“教师教得很投入、学生学得很苍白”是当前中职课堂真实的写照。在“重质提效,人人成才,技能和高考并举”的大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在何方?作者认为构建“快乐课堂”是出路之一,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围绕如何构建“快乐课堂”,从构建的必要性、构建的策略及构建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中职教改 机械识图 快乐课堂
摘 要: 长期在低年段教学,发现班里的孩子差距很大,有的孩子学前教育非常丰富,有的孩子学前教育少得可怜,所以在课堂中最常见的状态就是:学前教育丰富的孩子为展示自己的本领,不断插嘴,而学前教育少的孩子就直接不发言或者走神。久而久之,孩子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课堂就变成了几个好孩子的“天下”。为改变这种状况,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学情,再根据学情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作者就《认识乘法》这一案例谈谈
摘 要: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联一直有独特的魅力与个性,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别具一格的表达形式获得了很多人的青睐,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渐渐被人“冷落”。本文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为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将对联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高段教学 对联 教学策略  现在的小学高段语文课堂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如生词的理解、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