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云南有众多的少数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本民族母语使用频率越来越少,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虽然少数民族众多,因各种原因,让少数民族语言的母语使用出现了危机。而本文中的双语教学指的是纳西语和普通话的教学,而且是在汉语学习环境中学习纳西语言。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思考
引言:
双语现象甚至多语现象在云南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象中较为普遍,同时又是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全县世居民族就有十多种,纳西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6%,纳西族的语言为纳西语,随着社会文化的剧烈变迁,纳西母语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幼儿从入园开始就讲普通话,纳西孩子不讲纳西话,长久下来,纳西语变成了“外语”。作为一所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示范性幼儿园,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对本民族的文化包括语言进行传承是必须的。
一、重视幼儿园双语教学的物质环境创设。
首先,大环境中设计的玉龙雪山、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幼儿熟悉的环境,让它们成为学习纳西语的素材,我们很多景区都有多种语言标识,幼儿活动的场所均可设立有纳西、汉两种语言标识。
其次,区角布置中把我们建立的语言角、娃娃家、建构区、美工区等设置成具有纳西特色的环境,例如语言角里除了说普通话,也可让会说纳西话的小朋友当一回“小老師”,教其他小朋友说纳西话,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纳西歌曲或童谣跟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娃娃家”里布置成当地农家乐环境,制作当地米灌肠、凉粉、丽江粑粑等特色小吃,投放的洋娃娃换成纳西布偶,或制作一些纳西服饰给芭比娃娃穿上,成为民族设计师;表演区投放的器材换成纳西族特有的表演器材,或者模仿纳西古乐队的形式做一些尝试;美工区的投放材料与纳西文化相关,例如纳西族特有的服饰,最突出的就是披星戴月,特有的头饰和羊披围腰可以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制作等环节。具有纳西文化的角落,为幼儿学习纳西母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化环境。
二、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
开展活动时,在五大领域中为幼儿创设学习纳西语言的环境。
把汉语教材适量改编成纳西语内容的,例如在语言领域中,讲绘本故事时,把故事内容翻译成纳西语版本的;或者可以直接讲图腾崇拜遗留系列故事、白石神的故事、木老爷系列故事等纳西族优秀的民间故事;也可以融入纳西族童谣、歌谣的欣赏和学习活动,比如:纳西哄孩调,纳西数数歌,纳西问答歌,纳西谜语。
在艺术领域中组织对纳西族艺术、服饰、文化的欣赏和学习活动,比如:教耳熟能详的纳西歌曲;认识纳西族传统服饰,在社会领域中,讲述与纳西族传统文化与风俗,像纳西族的“三朵节”文化;在健康领域,组织一些纳西传统的体育游戏。而在幼儿课堂语言环境之外,也积极创设非正式语言环境,例如幼儿入园、离园时用纳西话打招呼,每天的固定时段纳西语言广播学习。也可引进资源,聘请本地区优秀的民间艺人来幼儿园授课,请当地出名的纳西歌曲艺人来幼儿园教简单纳西歌曲或者编园歌。
三、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没有纳西语背景的教材时,要进行双语教学,要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在编撰教材时要呈现的校本课程活动内容必须是丰富多彩的,而且内容从小班到大班进行整体规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难易程度要适中,小班可以以纳西语日常运用为主,比如在入园和接园时,用简单的纳西语打招呼,这是每个幼儿和老师都能做到的事,平时活动中教纳西礼貌用语,五官的学习,数数,辅以童谣、歌谣的欣赏;中班以纳西童谣、歌谣的欣赏、学习为主,童谣、歌谣在习得后,也可融入游戏活动中,辅以纳西族其他文化艺术的欣赏;大班以纳西东巴文字的认知作为主要内容,绘画、涂色、仿写等形式都可以,兼以纳西儿歌学习、纳西舞蹈学习、纳西民歌等方面的欣赏。
作为幼儿园早操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教师也可把纳西打跳、纳西舞蹈融入早操活动中,在才艺展示环节,让幼儿唱一些纳西歌曲或是说纳西童谣。教师也可以自己编纳西舞,把它放入校本课程的编撰活动中。
四、不断壮大教师队伍的力量。
首先,加强教师“教育责任感”教育,增强教师职业信仰。在校本课程的编撰中,让教师参与编撰,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强自豪感。其次,加强教师组织双语教学活动的能力。最后,面对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也要适量增加教师的数量,减轻教师的压力。
五、做好家园合作。
在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亲子活动过程中,加强宣传力度,让家长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家庭语言环境是幼儿园语言习得的延伸,家庭环境中的客观因素在幼儿接受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语言习得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让家长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配合幼儿园实施双语教育工作,加强双语教学的力度。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幼儿园阶段需要有效促进幼儿掌握母语口语,促进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发展,从而奠定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提高幼儿语言、思维、想象等综合能力,促进心智协调发展,语言不仅是增加幼儿的知识面,增长幼儿各方面见识的有效载体,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自我调试能力,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它们一生取之不尽的巨大财富,面对纳西母语出现危机的现状,幼儿园有责任为传承民族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尽管现阶段双语教学的步伐有些缓慢,但是仍需继续努力前进。
参考文献:
[1]吴芳,胡凤丽主编,跟我学说纳西话。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
[2]张明红著,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2015.3)
[4]郭大烈,杨一红主编,纳西族母语和东巴文化传承读本,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思考
引言:
双语现象甚至多语现象在云南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象中较为普遍,同时又是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全县世居民族就有十多种,纳西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6%,纳西族的语言为纳西语,随着社会文化的剧烈变迁,纳西母语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幼儿从入园开始就讲普通话,纳西孩子不讲纳西话,长久下来,纳西语变成了“外语”。作为一所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示范性幼儿园,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对本民族的文化包括语言进行传承是必须的。
一、重视幼儿园双语教学的物质环境创设。
首先,大环境中设计的玉龙雪山、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幼儿熟悉的环境,让它们成为学习纳西语的素材,我们很多景区都有多种语言标识,幼儿活动的场所均可设立有纳西、汉两种语言标识。
其次,区角布置中把我们建立的语言角、娃娃家、建构区、美工区等设置成具有纳西特色的环境,例如语言角里除了说普通话,也可让会说纳西话的小朋友当一回“小老師”,教其他小朋友说纳西话,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纳西歌曲或童谣跟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娃娃家”里布置成当地农家乐环境,制作当地米灌肠、凉粉、丽江粑粑等特色小吃,投放的洋娃娃换成纳西布偶,或制作一些纳西服饰给芭比娃娃穿上,成为民族设计师;表演区投放的器材换成纳西族特有的表演器材,或者模仿纳西古乐队的形式做一些尝试;美工区的投放材料与纳西文化相关,例如纳西族特有的服饰,最突出的就是披星戴月,特有的头饰和羊披围腰可以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制作等环节。具有纳西文化的角落,为幼儿学习纳西母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化环境。
二、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
开展活动时,在五大领域中为幼儿创设学习纳西语言的环境。
把汉语教材适量改编成纳西语内容的,例如在语言领域中,讲绘本故事时,把故事内容翻译成纳西语版本的;或者可以直接讲图腾崇拜遗留系列故事、白石神的故事、木老爷系列故事等纳西族优秀的民间故事;也可以融入纳西族童谣、歌谣的欣赏和学习活动,比如:纳西哄孩调,纳西数数歌,纳西问答歌,纳西谜语。
在艺术领域中组织对纳西族艺术、服饰、文化的欣赏和学习活动,比如:教耳熟能详的纳西歌曲;认识纳西族传统服饰,在社会领域中,讲述与纳西族传统文化与风俗,像纳西族的“三朵节”文化;在健康领域,组织一些纳西传统的体育游戏。而在幼儿课堂语言环境之外,也积极创设非正式语言环境,例如幼儿入园、离园时用纳西话打招呼,每天的固定时段纳西语言广播学习。也可引进资源,聘请本地区优秀的民间艺人来幼儿园授课,请当地出名的纳西歌曲艺人来幼儿园教简单纳西歌曲或者编园歌。
三、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没有纳西语背景的教材时,要进行双语教学,要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在编撰教材时要呈现的校本课程活动内容必须是丰富多彩的,而且内容从小班到大班进行整体规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难易程度要适中,小班可以以纳西语日常运用为主,比如在入园和接园时,用简单的纳西语打招呼,这是每个幼儿和老师都能做到的事,平时活动中教纳西礼貌用语,五官的学习,数数,辅以童谣、歌谣的欣赏;中班以纳西童谣、歌谣的欣赏、学习为主,童谣、歌谣在习得后,也可融入游戏活动中,辅以纳西族其他文化艺术的欣赏;大班以纳西东巴文字的认知作为主要内容,绘画、涂色、仿写等形式都可以,兼以纳西儿歌学习、纳西舞蹈学习、纳西民歌等方面的欣赏。
作为幼儿园早操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教师也可把纳西打跳、纳西舞蹈融入早操活动中,在才艺展示环节,让幼儿唱一些纳西歌曲或是说纳西童谣。教师也可以自己编纳西舞,把它放入校本课程的编撰活动中。
四、不断壮大教师队伍的力量。
首先,加强教师“教育责任感”教育,增强教师职业信仰。在校本课程的编撰中,让教师参与编撰,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强自豪感。其次,加强教师组织双语教学活动的能力。最后,面对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也要适量增加教师的数量,减轻教师的压力。
五、做好家园合作。
在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亲子活动过程中,加强宣传力度,让家长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家庭语言环境是幼儿园语言习得的延伸,家庭环境中的客观因素在幼儿接受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语言习得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让家长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配合幼儿园实施双语教育工作,加强双语教学的力度。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幼儿园阶段需要有效促进幼儿掌握母语口语,促进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发展,从而奠定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提高幼儿语言、思维、想象等综合能力,促进心智协调发展,语言不仅是增加幼儿的知识面,增长幼儿各方面见识的有效载体,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自我调试能力,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它们一生取之不尽的巨大财富,面对纳西母语出现危机的现状,幼儿园有责任为传承民族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尽管现阶段双语教学的步伐有些缓慢,但是仍需继续努力前进。
参考文献:
[1]吴芳,胡凤丽主编,跟我学说纳西话。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
[2]张明红著,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2015.3)
[4]郭大烈,杨一红主编,纳西族母语和东巴文化传承读本,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