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能否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改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已成为课改的重要方向。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我尝试了预习式授课。对如何进行预习、如何进行后教等问题进行了三年多的深入研究,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感悟。
关键词:预习后教 成功体验 激发学习兴趣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能否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改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已成为课改的重要方向。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我尝试了预习式授课。对如何进行预习、如何进行后教等问题进行了三年多的深入研究,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感悟。
一、现状分析
(一)教师
全校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没有教师反对预习,但是有20%的教师不要求学生预习,有70%的教师认为预习后对学生有一点帮助,有30%的教师认为预习后学生会不听讲,40%的教师认为预习后学生容易开小差,这说明很多数学教师对于学生预习是有顾虑的。形成了明显的传统教学与新理念教学的矛盾。使老师想放手又放不开。
(二)学生
全体七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预习已经成为学习习惯的学生只有3%;60 %的学生表示偶尔会预习但次数不多,他们一般在新授课前或者是学习较多较难内容前预习;80%的学生是因为老师和家长有要求,70%的学生预习时只把课本看一遍或者在看完课本后做一些习题;70%的学生认为预习后对上课有一点帮助,最主要的帮助是知道学习内容;30 %的学生认为预习后对上课有一点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是容易开小差。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数学的习惯,也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
二、实践思考
作为一线工作的我已经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积极改变这种不良现状,我从七年级新授课开始,对是否需要预习、如何进行预习、如何进行后教等问题进行了尝试和深入研究。
(一)是否需要学生预习
目前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是否需要学生预习还是争执不下,但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张预习,我个人认为预习非常必要。《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预习就是一种应该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有效的、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浙江省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指出:课堂实施倡导先试后讲;课堂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适当穿插教师讲解、师生对话。“预习后教”就是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要学新知、独立思考问题、尝试解答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反馈交流得到的信息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调控教学进程和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显然,“预习后教”可以让数学教学更有效。虽然学生通过预习不一定能把教材全部弄懂,但是只要努力总能弄懂一些。对自己弄懂的东西,学生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对虽经努力仍未弄懂的东西,学生会产生更为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课,精力自然就会集中到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听课时目的会更明确、注意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主动。对于教师而言,预习后教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讲授的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开展交流互动,可以更好地解答学生的疑惑、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的信心、培养自学的能力、提升数学的素养。
(二)如何引导学生预习
预习的重心在学生,我认为方法应该尽可能简单、实用、有效,对于新授课的预习做到“四要”即可:一要把教材仔细看一看,了解学习的内容,包括课本中相应的练习和配套作业本中的习题,可采用“六字诀”阅读(查、划、写、记、练、思);二要把内容深入想一想,明白知识的联系,包括新旧知识、新知之间的联系,这个环节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进行了有效复习;三要把问题充分提一提,确定听课的重点,包括自己还没看懂的和还想了解的内容,建立问题发现单;四要把练习认真试一试,检验预习的效果,包括例题中没完成的部分和例题后面的做一做,通过这个环节可以继续深入查找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努力、进步、成功的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三)预习之后如何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学生通过预习后一定能读懂一部分,同时必然存在对一些内容的理解上比较肤浅、模糊、未知甚至错误。因此,后教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预习效果、集中讨论重难点、更有针对性地练习巩固。后教的重心在教师,我认为方法可以进行适当细分,但操作性和实用性一定要强,重点要抓好反馈交流和巩固提高两个环节。
三、感悟
(一)新课改下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已知、想知、能知、难知和怎知,尽可能准备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现实起点的估计和教学终点的把握,尽可能找到一条从起点通向终点的更为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学重难点进行调整与追问,尽可能深入开展多向的互动交流并努力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需要具备六大新基本功:(1)、学会有效备课(2)、学会有效上课:(3)、学会有效评课(4)、学会有效科研(5)、学会有效学习(6)、学会有效成长
(二)1,學生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思维转型 :由过去线性预习——结构化预习, 由过去感知预习——理解性预习,由过去被动预习——自主性预习, 由过去低期望预习——高质量预习。核心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结构预习 ,由课内指导预习——课后自觉预习。
2,学生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行动策略思维转型: 由过去等待学习——积极学习, 由过去被动学习——主动学习,由过去静态学习——动态学习,由过去低效学习——高效学习。核心问题: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和学习能力,由个体接受学习——合作发现学习。
总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要以全新的数学教育观念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大力开发自己的潜能。
关键词:预习后教 成功体验 激发学习兴趣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能否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改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已成为课改的重要方向。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我尝试了预习式授课。对如何进行预习、如何进行后教等问题进行了三年多的深入研究,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感悟。
一、现状分析
(一)教师
全校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没有教师反对预习,但是有20%的教师不要求学生预习,有70%的教师认为预习后对学生有一点帮助,有30%的教师认为预习后学生会不听讲,40%的教师认为预习后学生容易开小差,这说明很多数学教师对于学生预习是有顾虑的。形成了明显的传统教学与新理念教学的矛盾。使老师想放手又放不开。
(二)学生
全体七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预习已经成为学习习惯的学生只有3%;60 %的学生表示偶尔会预习但次数不多,他们一般在新授课前或者是学习较多较难内容前预习;80%的学生是因为老师和家长有要求,70%的学生预习时只把课本看一遍或者在看完课本后做一些习题;70%的学生认为预习后对上课有一点帮助,最主要的帮助是知道学习内容;30 %的学生认为预习后对上课有一点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是容易开小差。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数学的习惯,也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
二、实践思考
作为一线工作的我已经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积极改变这种不良现状,我从七年级新授课开始,对是否需要预习、如何进行预习、如何进行后教等问题进行了尝试和深入研究。
(一)是否需要学生预习
目前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是否需要学生预习还是争执不下,但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张预习,我个人认为预习非常必要。《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预习就是一种应该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有效的、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浙江省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指出:课堂实施倡导先试后讲;课堂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适当穿插教师讲解、师生对话。“预习后教”就是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要学新知、独立思考问题、尝试解答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反馈交流得到的信息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调控教学进程和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显然,“预习后教”可以让数学教学更有效。虽然学生通过预习不一定能把教材全部弄懂,但是只要努力总能弄懂一些。对自己弄懂的东西,学生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对虽经努力仍未弄懂的东西,学生会产生更为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课,精力自然就会集中到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听课时目的会更明确、注意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主动。对于教师而言,预习后教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讲授的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开展交流互动,可以更好地解答学生的疑惑、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的信心、培养自学的能力、提升数学的素养。
(二)如何引导学生预习
预习的重心在学生,我认为方法应该尽可能简单、实用、有效,对于新授课的预习做到“四要”即可:一要把教材仔细看一看,了解学习的内容,包括课本中相应的练习和配套作业本中的习题,可采用“六字诀”阅读(查、划、写、记、练、思);二要把内容深入想一想,明白知识的联系,包括新旧知识、新知之间的联系,这个环节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进行了有效复习;三要把问题充分提一提,确定听课的重点,包括自己还没看懂的和还想了解的内容,建立问题发现单;四要把练习认真试一试,检验预习的效果,包括例题中没完成的部分和例题后面的做一做,通过这个环节可以继续深入查找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努力、进步、成功的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三)预习之后如何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学生通过预习后一定能读懂一部分,同时必然存在对一些内容的理解上比较肤浅、模糊、未知甚至错误。因此,后教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预习效果、集中讨论重难点、更有针对性地练习巩固。后教的重心在教师,我认为方法可以进行适当细分,但操作性和实用性一定要强,重点要抓好反馈交流和巩固提高两个环节。
三、感悟
(一)新课改下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已知、想知、能知、难知和怎知,尽可能准备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现实起点的估计和教学终点的把握,尽可能找到一条从起点通向终点的更为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学重难点进行调整与追问,尽可能深入开展多向的互动交流并努力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需要具备六大新基本功:(1)、学会有效备课(2)、学会有效上课:(3)、学会有效评课(4)、学会有效科研(5)、学会有效学习(6)、学会有效成长
(二)1,學生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思维转型 :由过去线性预习——结构化预习, 由过去感知预习——理解性预习,由过去被动预习——自主性预习, 由过去低期望预习——高质量预习。核心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结构预习 ,由课内指导预习——课后自觉预习。
2,学生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行动策略思维转型: 由过去等待学习——积极学习, 由过去被动学习——主动学习,由过去静态学习——动态学习,由过去低效学习——高效学习。核心问题: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和学习能力,由个体接受学习——合作发现学习。
总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要以全新的数学教育观念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大力开发自己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