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9年12月,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2月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以及201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强调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资本理论作为解释当今社会管理问题的重要概念之一,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视角,扩大了的社会资本有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管理创新;社会诚信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6-0206-02
2009年12月,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1]。2011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2] 可见,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社会资本理论作为政府治理和善治的重要理论,为中国是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一个比较适宜的理论视角。
一、社会资本概念和特征
社会资本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自从皮埃尔·布迪厄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资本”概念以来,西方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者和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3] 。但是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还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D.帕特南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罗伯特·D.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 [4] “像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它使得某些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乏这些社会资本的情况下,上述目标就无法实现……例如,一个团体,如果其成员是可以信赖的,并且成员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互信,那么,它将能够比缺乏这些资本的相应团体取得更大的成就。”[4] 社会资本有几个显著特征,一是社会资本,如信任、规范和网络,一般来说都是公共用品,而常规资本一般则是私人用品。社会资本并非是任何从中获益者的私人财产,这是个人寄身期间的社会结构的一个特征。像所有的公共用品一样,社会资本也受到了私人当事者的低估,他们对社会资本的供应也是不足的。二是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信任长期以来是伦理道德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维持了经济发展的动力,确保了政府的绩效。在一个共同体中,信任水平越高,合作的可能性越大。而且,合作本身也会带来信任。社会资本的稳步发展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可靠保障。三是在现代的复杂社会里,社会信任能从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产生,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进步,正如罗伯特·D.帕特南所说的那样,强社会,强经济;强社会,强国家。
二、社会资本理论的启示
社会资本理论主要揭示的是保证社会组织正常运行需要的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重点阐述了社会资本对于保障社会组织正常运行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资本理论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所具有的启示意义。社会管理是对社会和共同体的管理,西塞罗曾经说过:“共同体就是人们的事务,但人民并不是以随便一种方式组织起来的随便的一群人,而是由在法律和权利问题上达成的共同意见与互利互惠的参与的愿望统一起来的相当数量的人的集合。”[4] 艾德蒙多·伯克认为,秩序良好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伙伴关系的社会,在一切科学领域是伙伴关系,在一切艺术事业里是伙伴关系,在一切美德里是伙伴关系,在一切领域中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具有着繁荣的社会资本的共同体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同时也是我们社会管理的目标,进而是我们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
社会资本视角的另一个启示在于对社会系统的关注。按照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的解释,整个社会是一个统一的大系统,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同时保证整个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而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分裂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解体。功能主义的集大成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在其《社会行动的结构》中是这样阐述的。它认为,每个社会都具有四种功能:一是适应,能够确保从环境获得系统所需要的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二是目标达成,能够制定该系统的目标和确定各种目标间的关系,并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三是整合,能够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整体;四是模式维系,能够维持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之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以及处理社会成员间的紧张关系。为了满足这四种功能,需要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文化系统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价值。要防止社会的分化,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就必须加强社会价值观、社会纪律和社会组织建设,明确文化建设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社会资本理论主要阐述的是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在社会组织运行中的作用,可以为中国的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一个值得参考的视角。
三、加强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的软实力
加强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的软实力是我们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探求社会管理创新得出的必然结论。同时也是我们党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就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1] 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硬实力建设,同时要注重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要更加注重软实力建设。
加强道德建设,首先要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基本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倡导爱国守法的传统道德、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互助友爱的家庭美德。发挥道德规范和道德舆论在遏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行为方面的作用,形成鼓励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乐于奉献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和机制。其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富有中国特色,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价值体系,有着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根本。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的整合在一起,集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之大成,鲜明的回答了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来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我们要提升社会管理软实力,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民主法治、和谐正义、共同富裕等方面的价值建设,更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完善与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相配合的道德秩序和行为规范。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诚信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重在建设。诚信也不是个别人、个别组织的事情,而是包括政府、企业和全体社会公民在内的共同责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首先要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体系建设,奠定打造社会诚信的思想基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诚信教育规划,使诚信教育有章可循;建立诚信教育网络,广泛开展诚信大讨论;加大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和宣传,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使诚信理念融入政府、企业和每个公民的灵魂深处,弘扬诚实守信光荣、见利忘义耻辱的良好风尚。其次要加强诚信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诚信信息收集和发散平台,建立诚信信息收集、整合、存储机制,完善诚信信息等级档案,力求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处机制,加大对缺失诚信的处罚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诚信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把诚信寓于全时空的监督视线之内,让“阳光”普照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一切政务性和事务性工作,防止各种失信行为的发生。最后要明确诚信管理的主客体和内容。政府、企业和公民是诚信建设的三大主体,同时也是诚信管理的三大客体。在内容上,党政机关、行政执法部门重点解决执法不公、弄虚作假、吃拿卡要、蛮横粗暴等失信于民的问题,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企业要重点解决违法经营、不守合同、偷工减料、制假售假、价格欺诈、恶意拖欠、偷税漏税、骗汇逃债等失信于用户的问题;个人主要解决见利忘义、言行不一、损人利己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搞好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EB/OL].新华网,2011-02-19.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6.
[3] 西方“社会资本”概念综述[J].理论界,2006,(7).
[4] 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34-196.
[责任编辑 王玉妹]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管理创新;社会诚信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6-0206-02
2009年12月,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1]。2011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2] 可见,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社会资本理论作为政府治理和善治的重要理论,为中国是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一个比较适宜的理论视角。
一、社会资本概念和特征
社会资本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自从皮埃尔·布迪厄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资本”概念以来,西方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者和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3] 。但是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还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D.帕特南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罗伯特·D.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 [4] “像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它使得某些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乏这些社会资本的情况下,上述目标就无法实现……例如,一个团体,如果其成员是可以信赖的,并且成员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互信,那么,它将能够比缺乏这些资本的相应团体取得更大的成就。”[4] 社会资本有几个显著特征,一是社会资本,如信任、规范和网络,一般来说都是公共用品,而常规资本一般则是私人用品。社会资本并非是任何从中获益者的私人财产,这是个人寄身期间的社会结构的一个特征。像所有的公共用品一样,社会资本也受到了私人当事者的低估,他们对社会资本的供应也是不足的。二是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信任长期以来是伦理道德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维持了经济发展的动力,确保了政府的绩效。在一个共同体中,信任水平越高,合作的可能性越大。而且,合作本身也会带来信任。社会资本的稳步发展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可靠保障。三是在现代的复杂社会里,社会信任能从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产生,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进步,正如罗伯特·D.帕特南所说的那样,强社会,强经济;强社会,强国家。
二、社会资本理论的启示
社会资本理论主要揭示的是保证社会组织正常运行需要的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重点阐述了社会资本对于保障社会组织正常运行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资本理论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所具有的启示意义。社会管理是对社会和共同体的管理,西塞罗曾经说过:“共同体就是人们的事务,但人民并不是以随便一种方式组织起来的随便的一群人,而是由在法律和权利问题上达成的共同意见与互利互惠的参与的愿望统一起来的相当数量的人的集合。”[4] 艾德蒙多·伯克认为,秩序良好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伙伴关系的社会,在一切科学领域是伙伴关系,在一切艺术事业里是伙伴关系,在一切美德里是伙伴关系,在一切领域中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具有着繁荣的社会资本的共同体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同时也是我们社会管理的目标,进而是我们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
社会资本视角的另一个启示在于对社会系统的关注。按照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的解释,整个社会是一个统一的大系统,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同时保证整个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而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分裂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解体。功能主义的集大成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在其《社会行动的结构》中是这样阐述的。它认为,每个社会都具有四种功能:一是适应,能够确保从环境获得系统所需要的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二是目标达成,能够制定该系统的目标和确定各种目标间的关系,并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三是整合,能够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整体;四是模式维系,能够维持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之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以及处理社会成员间的紧张关系。为了满足这四种功能,需要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文化系统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价值。要防止社会的分化,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就必须加强社会价值观、社会纪律和社会组织建设,明确文化建设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社会资本理论主要阐述的是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在社会组织运行中的作用,可以为中国的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一个值得参考的视角。
三、加强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的软实力
加强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的软实力是我们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探求社会管理创新得出的必然结论。同时也是我们党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就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1] 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硬实力建设,同时要注重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要更加注重软实力建设。
加强道德建设,首先要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基本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倡导爱国守法的传统道德、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互助友爱的家庭美德。发挥道德规范和道德舆论在遏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行为方面的作用,形成鼓励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乐于奉献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和机制。其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富有中国特色,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价值体系,有着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根本。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的整合在一起,集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之大成,鲜明的回答了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来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我们要提升社会管理软实力,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民主法治、和谐正义、共同富裕等方面的价值建设,更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完善与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相配合的道德秩序和行为规范。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诚信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重在建设。诚信也不是个别人、个别组织的事情,而是包括政府、企业和全体社会公民在内的共同责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首先要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体系建设,奠定打造社会诚信的思想基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诚信教育规划,使诚信教育有章可循;建立诚信教育网络,广泛开展诚信大讨论;加大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和宣传,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使诚信理念融入政府、企业和每个公民的灵魂深处,弘扬诚实守信光荣、见利忘义耻辱的良好风尚。其次要加强诚信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诚信信息收集和发散平台,建立诚信信息收集、整合、存储机制,完善诚信信息等级档案,力求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处机制,加大对缺失诚信的处罚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诚信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把诚信寓于全时空的监督视线之内,让“阳光”普照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一切政务性和事务性工作,防止各种失信行为的发生。最后要明确诚信管理的主客体和内容。政府、企业和公民是诚信建设的三大主体,同时也是诚信管理的三大客体。在内容上,党政机关、行政执法部门重点解决执法不公、弄虚作假、吃拿卡要、蛮横粗暴等失信于民的问题,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企业要重点解决违法经营、不守合同、偷工减料、制假售假、价格欺诈、恶意拖欠、偷税漏税、骗汇逃债等失信于用户的问题;个人主要解决见利忘义、言行不一、损人利己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搞好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EB/OL].新华网,2011-02-19.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6.
[3] 西方“社会资本”概念综述[J].理论界,2006,(7).
[4] 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34-196.
[责任编辑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