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重点问题、疑难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答案,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通过探究的体验,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从备课和上课两个方面来谈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运用探究方法开展教学。
一、认真准备,有效备课
1 备课应从整体出发。
备一节思品课,不应该只看到这节课本身的内容,而应该从整体出发,将这节课融入到整个学段、整个单元中进行备课。融入学段中备课,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的度。如:同一个内容或相似内容的教学在不同的学段中难易程度不同,讲述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只有了解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才会更好地把握本课教学的度。融入单元中备课,可以在整体把握本单元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细化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之后,搞清楚本节课中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考虑怎样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如果一节课有多个探究活动,那么搞清楚哪一个探究活动是需要重点探究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就应该更合理巧妙一些。比如七年级思品和八年级思品都讲到了生命问题,那么备课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上适当进行调整。
2 要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主体,成功的教学建立在对学生充分而正确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设计和实施教学,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应当是全面的,例如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原有的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兴趣特点,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加以研究的。同时,教师应当从多渠道获得有关信息,除了平常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日常的作业和考试成绩之外,还应当注意了解学生在课外的情况,尽可能使得对学生的了解全面可靠。
二、开展探究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 明确教学目的,在探究活动中落实三维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思品的一种方式,课程标准给思品探究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学会探究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发展探究兴趣,提高探究能力,获得生活基本常识,学习运用思品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实施探究活动时,一定要整合各项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探究目的,以追求最大的教学效益。
2 情境教学,增强活动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在思品课程中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是让学生在类似科学家的科研活动中去探索发现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实施探究活动要努力使活动富有探究性和实践性。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主动探究;也可以采用各种合适的探究手段,如观察、调查、实验、查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时,可让学生展开对家乡土地资源利用现实状况的调查,不仅可以让他们真切了解自己的家乡,还可以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当前各自家乡土地资源利用当中所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出关注家乡、变革家乡的美好情感来。
三、实事求是,明确探究活动的可行性
实施科学探究活动,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要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智能水平相适应,探究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活动难度应突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第二,探究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必须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无论是观察测量、调查实验,还是提出假设、外出考察等,都应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教学工具、实验经费、活动空间,以及学校管理水平和家长的支持等因素。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两方面的问题,探究活动就可能无法正常开展。
总之,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形势在发展,客观世界在不断变化,这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我将与各位同行一起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一、认真准备,有效备课
1 备课应从整体出发。
备一节思品课,不应该只看到这节课本身的内容,而应该从整体出发,将这节课融入到整个学段、整个单元中进行备课。融入学段中备课,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的度。如:同一个内容或相似内容的教学在不同的学段中难易程度不同,讲述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只有了解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才会更好地把握本课教学的度。融入单元中备课,可以在整体把握本单元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细化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之后,搞清楚本节课中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考虑怎样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如果一节课有多个探究活动,那么搞清楚哪一个探究活动是需要重点探究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就应该更合理巧妙一些。比如七年级思品和八年级思品都讲到了生命问题,那么备课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上适当进行调整。
2 要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主体,成功的教学建立在对学生充分而正确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设计和实施教学,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应当是全面的,例如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原有的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兴趣特点,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加以研究的。同时,教师应当从多渠道获得有关信息,除了平常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日常的作业和考试成绩之外,还应当注意了解学生在课外的情况,尽可能使得对学生的了解全面可靠。
二、开展探究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 明确教学目的,在探究活动中落实三维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思品的一种方式,课程标准给思品探究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学会探究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发展探究兴趣,提高探究能力,获得生活基本常识,学习运用思品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实施探究活动时,一定要整合各项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探究目的,以追求最大的教学效益。
2 情境教学,增强活动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在思品课程中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是让学生在类似科学家的科研活动中去探索发现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实施探究活动要努力使活动富有探究性和实践性。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主动探究;也可以采用各种合适的探究手段,如观察、调查、实验、查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时,可让学生展开对家乡土地资源利用现实状况的调查,不仅可以让他们真切了解自己的家乡,还可以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当前各自家乡土地资源利用当中所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出关注家乡、变革家乡的美好情感来。
三、实事求是,明确探究活动的可行性
实施科学探究活动,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要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智能水平相适应,探究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活动难度应突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第二,探究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必须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无论是观察测量、调查实验,还是提出假设、外出考察等,都应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教学工具、实验经费、活动空间,以及学校管理水平和家长的支持等因素。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两方面的问题,探究活动就可能无法正常开展。
总之,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形势在发展,客观世界在不断变化,这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我将与各位同行一起不断学习、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