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级历史教学的任务十分繁重,除了要学习世界历史两本书的内容外,还要复习七八年级中国历史四本书的内容。对学生和教师来说,中外历史的教学内容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加上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周末和假期期间还要帮家里干些农活,巩固复习的时间不够充分。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往往会“走捷径”,直奔历史考试范围,而忽略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基础历史知识点教学应兼顾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1.基础历史知识点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中学九年级的世界史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为考试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容易过多地关注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直奔历史知识点,让学生读读背背往往比有系统地讲授历史知识效果要好得多,实惠得多。通过读和背,学生记住了知识,考试成绩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长此以往,历史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应付得了平时的考试,应付不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关注历史知识点的背诵,忽略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忽略学生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
对“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是课程改革以来的重要理念突破。沿着“感知历史现象—形成历史概念—理解和判断历史事实—探究、分析、评价历史—交流历史研究的心得”的思路进行,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基本原则,充分反映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的发展过程。如在教学《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一课时,我打乱这一课的学习顺序:先让学生说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学生很容易找出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然后探究、分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很多学生都一脸茫然,但当我提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地位时,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说出它们实力的变化,追根溯源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不同表现,从而得出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主要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反思初三历史课堂教学,每一节历史课上我都做到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否定的原因在于我没有树立这种教育意识。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理应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但是,《凡尔赛和约》却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使学生感到愤慨,明白“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从而树立要热爱祖国、建设一个富强新中国的愿望。
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用价值引领服务学生的人生。历史教学中最有利于学生形成价值观教育的是有关历史人物的教学部分。在世界历史知识的教学中,杰出的历史人物灿若群星,比比皆是。如美国总统罗斯福身残志坚,颇有远见,对遭受1929-1933年大经济危机沉重打击的美国,他勇于担当责任,实行新政,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范例,领导美国参加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等等。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提高自身素质修养。要让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历史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刻画历史人物形象,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使学生感动,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
二、历史课堂教学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一堂历史课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学重点并不是一个,而是几个的情况,而且几乎每个知识点都会有要求学生掌握的情况。这时,历史教学就会像流水账一样,每个大问题所用的时间差不多,分不出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加上农村中学历史教师的课务比较重,基本上都是担任五六个班级的历史科目教学,有些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仔细研究与精心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没有精彩之处,整堂课下来平铺直叙,没有跌宕起伏的美感。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用心备课。一堂课应该是一个整体,教师备课时,心中便要有一个总体布局。45分钟绝不能匀速前进。重点与难点务必要详略有致,错落有致,呈现出课堂结构中的节奏感与韵律美。一堂课只能有一两处重点或高潮,都是重点就没有了重点。
以《中古时代的欧洲》一课为例,教学重点有: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难点是:西欧城市的兴起。这一课一共四个大标题: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西欧城市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败落。重难点就有三个标题的内容。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采用不同的学习活动展现层次感。封建等级制度这一目,可以出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1)这种制度最先形成于哪个国家?(2)这一制度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形成的?这种制度以什么为纽带?分为哪几个等级?(3)西欧封建社会初期,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谁?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是什么?第二目教会的统治,则可以情景激疑,以矮子丕平人物图像引入,小组学习教皇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再通过“迁移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历史课堂教学应达到有效性。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在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真正用来学习历史知识的时间主要是课堂45分钟,所以,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着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教学行为和教学技能及恰当的教学策略实现的。历史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是认真备课,只有认真备课才能上出高质量的历史课,历史课堂教学才会实现有效性。教师课背得好,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有所成。历史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要了解学生,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适合所任教学生发展的备课模式和教学模式。“深入才能浅出”。
一堂历史课的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教师讲述历史知识,条理清晰,形象生动,又要有学生充分活动,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探究问题,还要有学生对当堂课适当的知识抢答,练习巩固。如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军事等方面有条理地分析。教师展示相关原始资料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培养他们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再通过习题的强化,理解明治维新各项政策的作用。
每一节历史课都可以是精彩纷呈的,这需要历史教师真正用心备课,研读教材,研读学生;每一节历史课都可以是三维目标的完美呈现,这需要历史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堂历史课都可以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这需要历史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每一点成长。
一、基础历史知识点教学应兼顾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1.基础历史知识点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中学九年级的世界史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为考试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容易过多地关注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直奔历史知识点,让学生读读背背往往比有系统地讲授历史知识效果要好得多,实惠得多。通过读和背,学生记住了知识,考试成绩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长此以往,历史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应付得了平时的考试,应付不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关注历史知识点的背诵,忽略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忽略学生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
对“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是课程改革以来的重要理念突破。沿着“感知历史现象—形成历史概念—理解和判断历史事实—探究、分析、评价历史—交流历史研究的心得”的思路进行,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基本原则,充分反映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的发展过程。如在教学《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一课时,我打乱这一课的学习顺序:先让学生说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学生很容易找出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然后探究、分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很多学生都一脸茫然,但当我提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地位时,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说出它们实力的变化,追根溯源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不同表现,从而得出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主要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反思初三历史课堂教学,每一节历史课上我都做到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否定的原因在于我没有树立这种教育意识。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理应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但是,《凡尔赛和约》却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使学生感到愤慨,明白“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从而树立要热爱祖国、建设一个富强新中国的愿望。
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用价值引领服务学生的人生。历史教学中最有利于学生形成价值观教育的是有关历史人物的教学部分。在世界历史知识的教学中,杰出的历史人物灿若群星,比比皆是。如美国总统罗斯福身残志坚,颇有远见,对遭受1929-1933年大经济危机沉重打击的美国,他勇于担当责任,实行新政,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范例,领导美国参加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等等。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提高自身素质修养。要让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历史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刻画历史人物形象,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使学生感动,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
二、历史课堂教学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一堂历史课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学重点并不是一个,而是几个的情况,而且几乎每个知识点都会有要求学生掌握的情况。这时,历史教学就会像流水账一样,每个大问题所用的时间差不多,分不出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加上农村中学历史教师的课务比较重,基本上都是担任五六个班级的历史科目教学,有些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仔细研究与精心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没有精彩之处,整堂课下来平铺直叙,没有跌宕起伏的美感。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用心备课。一堂课应该是一个整体,教师备课时,心中便要有一个总体布局。45分钟绝不能匀速前进。重点与难点务必要详略有致,错落有致,呈现出课堂结构中的节奏感与韵律美。一堂课只能有一两处重点或高潮,都是重点就没有了重点。
以《中古时代的欧洲》一课为例,教学重点有: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难点是:西欧城市的兴起。这一课一共四个大标题: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西欧城市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败落。重难点就有三个标题的内容。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采用不同的学习活动展现层次感。封建等级制度这一目,可以出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1)这种制度最先形成于哪个国家?(2)这一制度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形成的?这种制度以什么为纽带?分为哪几个等级?(3)西欧封建社会初期,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谁?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是什么?第二目教会的统治,则可以情景激疑,以矮子丕平人物图像引入,小组学习教皇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再通过“迁移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历史课堂教学应达到有效性。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在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真正用来学习历史知识的时间主要是课堂45分钟,所以,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着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教学行为和教学技能及恰当的教学策略实现的。历史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是认真备课,只有认真备课才能上出高质量的历史课,历史课堂教学才会实现有效性。教师课背得好,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有所成。历史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要了解学生,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适合所任教学生发展的备课模式和教学模式。“深入才能浅出”。
一堂历史课的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教师讲述历史知识,条理清晰,形象生动,又要有学生充分活动,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探究问题,还要有学生对当堂课适当的知识抢答,练习巩固。如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军事等方面有条理地分析。教师展示相关原始资料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培养他们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再通过习题的强化,理解明治维新各项政策的作用。
每一节历史课都可以是精彩纷呈的,这需要历史教师真正用心备课,研读教材,研读学生;每一节历史课都可以是三维目标的完美呈现,这需要历史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堂历史课都可以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这需要历史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每一点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