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积累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作文,我们就会想到这样一个熟悉的镜头:学生咬着笔,冥思苦想,写一会儿,数一会儿字数:“101、102、103……”写了半天,数了半天,终于凑齐了教师规定的400个字。
  学生习作如此的吐字艰难、勉为其难,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疏于积累,腹中空空,经历贫乏,使得习作无从下手,导致兴趣受阻,产生了恐惧、讨厌的情绪。可见,积累是学生习作兴趣的“加油站”,也是让学生爱上作文的基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建立在引导学生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有米下锅”,才能体验成功,进而萌生强烈的习作兴趣和欲望,厚积而薄发。
  积累,即事物的聚集累积。积淀习作素材,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语文经典的诵读与背诵,而应呈现多元化、多角度,“积跬步”方能“至千里”。
  
  一、文本积累——厚实阅读积淀中熏陶
  
  (一)上好阅读教学课,打通“阅读习作”壁障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升,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引领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含义情感,还要指点学生领会表情达意的方法结构,引导学生阅读、欣赏课文中的典型段落,并熟读成诵,甚至抄录、听写。经典的片段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自然会悟到什么叫具体、什么叫形象、什么叫总分、什么叫对比,这些点点滴滴的写作知识往往是伴随着一个一个具体的段落,连同段落所描述的画面、情感,一起沉淀在学生的记忆里的,而学生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段落积累。
  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章都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就是学生习作的“典范”,教师要有效地利用教材,将写作知识的感悟贯穿于课文的阅读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和掌握写作的技巧,让学生知道该怎么组织材料。这样组织的精妙所在,远比集中起来大量地、单纯地讲作文指导的效果要强得多。
  
  (二)导好课外阅读,感悟“名家名作”魅力
  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在于教给学生方法,而发展能力、拓展知识则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推荐“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既注意方法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每接一个班时,我都要在班内举行课外阅读交流会,有意识地让学生读一些课外书,交流个人阅读心得。一部分学生不但读了文章,而且还自觉地做了摘抄,使得自己的交流更有深度和说服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更多的同学,使得摘抄和交流成了学生一种自觉的行为和需要。学生乐此不疲,课外阅读的劲头就大起来了。
  久而久之,每个学生都拥有一本厚厚的读书记录本。记录的内容刚开始阶段是好词佳句,后来是加上自己的感受,到了六年级谈感受部分成了“我想对作者说、对主人公说、对自己说”三部分。这样的课外积累,学生收获的不仅是阅读的充实与体验,也获得了一次情感的体验,感受到了名家名作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由读到思、由思到说的能力,无疑是为学生奉上了一道精神大餐,为他们文学素养的积淀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积累——丰实生活洞察中感悟
  
  学生的文章为什么会气色苍白、套话连篇,充满虚情假意,就是因为孩子们缺乏留心生活的洞察力和鲜活而富有个性的思想。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疏通学生作文材料积累的渠道,充分挖掘写作资源,甚至想办法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留心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为学生的作文引来源头活水。这体现的是新课程倡导的“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理念——要写,就写美好的东西;要表达,就要切乎生活实际:要有所感,就必须是不吐不快,发自内心的。这种注重学生生活体验的作文,是学生真实的生活与感悟,创造出丰富鲜活的习作资源,让儿童的情趣在习作教学中自然恣肆地得到表达,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习作的原动力,破解习作“言之无物”的瓶颈。
  
  三、技巧积累——且行且进实践中提高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也产生了浓厚的习作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抓住契机,教会学生习作的技巧,让学生“有法可依”。
  
  (一)模仿迁移学仿写
  仿写,是许多教师所习用的一种读写结合法。可是我们发现,有的仿写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段都可以作为练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教师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段,进行写作练习。换句话说,要在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的基础上,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或许。学生模仿的片段大同小异,甚至雷同。其实,这样干“篇”一律、干人一“面”的过程,是学生作文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正如学生刚开始学习走路,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步子,歪歪扭扭,但都会自己走了,甚至会跑了,那自然会是千姿百态,各显个性。
  
  (二)素描练习求真实
  无论是学国画还是学油画都得有素描的功夫,而作文也需要这样的素描功夫,即对现实生活中静态、动态的物体、场景、活动作细致的观察,而后作如实的描述,不求完整的篇章,只求具体的片段。如学生回家看到爸爸吃完晚饭就端着茶杯,坐在沙发上,边抽烟边看报纸。只要他把这个情景用自己的语言如实地描述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片段作文。为了帮助学生把这样的生活片断写得更生动些,我还常常按照学生的描述,组织学生表演,写的学生做导演。这样的表演过程,实际上是再现片段作文的内容,学生会在“好玩”的表演中发现一些缺失的细节,自然就会自觉地弥补、完善,从而逐渐提高片段作文的水平。大量的片段作文不但能练就学生的观察能力、描写能力,而且能培植学生的作文意识,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
  
  (三)自由命题拓思路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人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大胆放手。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再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有趣的、有益的、最熟悉的内容来写。
  在拓展思路、学生交流写作材料后,我一般不是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让他们在草稿本上列出想写的三个内容,然后考虑好哪个容易写生动。能充分围绕本次习作的要求写就打上五角星。我发现这个方法很实用,学生往往能进行认真地思考,选出真正会写的、能写好的内容,当然写起来也就顺手啦。
  以生为本、多元积累,有效地破解了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无话可讲”的瓶颈,丰盈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内蕴,回归生活,为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断地“加油”,注入新鲜的活力。
其他文献
“境界”一词由“境”与“界”合成,二者本属同义。《说文解字》释“界”为“竟也”,“竟”即是“境”。印度佛经来到中土,翻译中常用“境界”一词,将它从原来实指疆土界限的含义提升到精神层面,常指人生和宗教修养所达到的程度。  梁启超说:“人类从心界、物界两方面调和结合而成的生活叫做‘人生’。我们悬一种理想来完成这种生活叫做‘人生观’。”人们对宇宙人生的不同觉悟,构成不同的境界。  语文及语文的教学也有其
期刊
一、文学教学内容的无视与缺失    进入初三阶段,面临中考复习纷繁芜杂的种种事项,一线语文教师忙得焦头烂额,但苦干没有明确的复习目标、缺失鲜明的教学内容、缺少清晰的复习条块,使长达半学期之久的语文复习陷入无序、无味、无效状态。  对文学教学内容的漠视或无视,成为当前初三语文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缺失环节。而文学作品恰恰是初三语文教学与复习的重头内容,对其采取无视或不复习的态度,显然不能很好地达成新课程标
期刊
负责教科研工作有一些年头了,已习惯于把握教育教学的宏观走向。但近几年我回到中年级的教学实践中。一个微观的细节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排公开课课目时,不少教师对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九册《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均采取回避的态度。  这一下子引发了我探究的兴趣:是什么原因让老教师和新教师都对这篇情辞皆美的文章退避三舍?老教师说:这篇课文上好了不容易,学生的情感体验较肤浅,效果不好。年轻教师说:这篇文章字面简单,教起
期刊
音乐与文学是缪斯女神神殿里最为璀璨的明珠。自人类文明起始。它们就相依相存,推动人类从低级走向高级,从蒙昧走向文明。  当人类的先民面对自然不可测的威力而战栗,当我们的祖先要传承文明之时,音乐与文学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成为人类表达自己的重要选择。审视艺术发展的轨迹。我们会发现。所有种族艺术的初级阶段都会有一种歌、乐、舞合一的艺术形式。音乐与文学从来就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姊妹艺术,从西方的艺术发展中
期刊
在文化气息浓郁的南京长江路上,有一所70年历史的小学,这所1958年被确立为省级重点小学,1998年批准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的名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名优教师荟萃、办学特色鲜明,以20年的“和谐教育”受到众人关注。这,就是——南京市长江路小学。    一、20年和谐教育探索历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长小人就提出“和谐教育”的办学思想,1987年王兰老师领衔的“为了学生和谐发展的整体改革实
期刊
翻阅各类教育教学杂志,可以看到许多探讨作文创新的方法的论文或经验总结。  “作文创新”对于一般小学生习作而言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提法。小学生学习写作归根结底是学习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抒发自己的情感。正因如此,每个真诚地写作的小学生。他的每一次写作都是新的。即使是讲述自己的父母如何细心地照料病中的孩子这样老掉牙的故事,对于讲述者自己来说。也是真实而真诚的,也是新的。这个
期刊
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有一个被后生们称为“婆婆”的长者——大名鼎鼎的特级教师王兰。许多人见了都很难相信,她竟是86岁的人了:银发红衣,神采奕奕。    一、爱。在美的语文课堂中    毫无疑问,她爱她的语文教学。她常谦虚地说:“我学历不高,当老师的根基不厚。所以从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刻苦地学习,认真地教学。课堂上准备要讲的话我几乎是一字一句都写在教案里。反复琢磨:睡觉前背教案。早晨起来再回忆一遍,走
期刊
曾经早早地仰慕过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低年级语文教学艺术大家——王兰。她是玄武区乃至南京、江苏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长江路小学优秀语文教师团队的旗帜,几十年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徒名师,用亲身实践写下了师徒传承的动人佳话。  曾经远远地凝视过她——满头银发一丝不乱,映衬着时尚鲜亮的衣裙,淡妆轻扫的面庞,显得那样高贵得体、美丽雍容。眼神炯炯,体态轻盈,让人丝毫看不出她已是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  曾经领
期刊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创建于1947年,前身为南京市蓝家庄国民小学。解放后曾先后更名为南京市蓝家庄小学、南京市和平路小学、南京市要武小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1980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继而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卫生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全国首批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国现代化教育技
期刊
聆听严华银老师的讲话,拜读严华银老师的论著,有一个名词给笔者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语文人”。  依笔者理解。严老师所说的“语文人”应该是以身为语文老师而感到自豪的人。严老师多次说过:“做语文老师是一件幸运而幸福的事一从事语文教学,从事语文教学研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选择。”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快乐,莫过于做自己想做的事。”其次。他所说的“语文人”应该是对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研究有执著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