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早读的现状
自古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非常重视读书,早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存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在设计课程时,都会把早读课排在第一节。因为早晨是记忆的黄金时段,大声地诵读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感官去去接触语文,从而更好的进入语文课堂学习。然而,早读课无论是形式还是质量上都还存在这诸多问题。这种状况,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表现尤为突出。
1.缺乏管理
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每天都安排有一节语文早读课,至于教师如何具体操作早读课,学校或者教学管理者不会硬性规定。现实情况普遍是,多数老师不把早读课当成一堂课,甚至于放任自流,要么教室中看不见教师的身影,少部分教师把早读当作正课来讲练习题,而不是读书训练朗读。
2.形式单一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受到语言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害怕开口读书。早读课一般都是齐读,要是没有老师在,就只有几个学生读,或者朗读直接变成了默读。
3.资源不足
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图书资源不足,学生没有课外书,只能读课本里的课文,也很难去查阅资料,学生不敢也不能很好的展示自己。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早读课的改进策略
(一)读什么
首先目标任务要明确,那么目标怎么确定呢?我们可以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学段目标与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得出各个年段读书能力的培养的目标。低年段读书能力的要求是: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默读。中年段读书能力的要求是: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初知文章大意。高年段读书能力的要求是: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资料。再经过对读书能力的内容标准进行跨学段的纵向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因为学段的不同,会有深浅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极为必要。我校每天设有一节25分钟的早读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学情,确定了低年段早读的内容为课内朗读20分钟,这20分钟里面10分钟读学过的课文,10分钟读准备要学的课文;课外朗读5分钟为古诗词诵读。中年段早读的内容为课内朗读20分钟,这20分钟里面10分钟读学过的课文,5分钟读准备要学的课文,5分钟读要背诵的课文。课外朗读为5分钟的口语交际讲故事。高年段的早读内容为课内朗读15分钟,这15分钟里面5分钟读学过的课文,5分钟读准备要学的课文,5分钟读要背诵的课文。课外朗读10分钟,其中5分钟的美文朗读,5分钟的口语交际新闻播报。这样的内容安排,让学生明确了读书任务和目标。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系统。
(二)怎么读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孩子受民族语言和方言的影响,能用普通话读好一篇文章的很少,大多数学生朗读结结巴巴,存在停顿不到位,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不分。因此低年段的早读课,学过的课文主要由老师范读学生再齐读;准备要学的课文一年级的由老师一句一句地领读,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学会停顿和轻读重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二年级的自己先拼读再齐读,培养学生独立识记字词能力;古诗词诵读由老师选好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音韵美。这样的安排能让老师发现学生普通话朗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纠正,也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培养语感。
一、二年级的早读课训练过后,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但还不能很好地结合文章情景有感情地去朗读。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孩子大多数比较害羞,比较沉默,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孩子们都有上进心都希望得到认可和表扬。因此中年段的早读课,学过的课文由学生每天轮流领读5分钟,给每个同学锻炼自己的机会;5分钟由老师组织创设一定的情景,根据读的不同内容,营造相应的气氛,或紧张激烈,或舒缓自然,或热闹活泼,条件允许还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准备要学的课文给学生自由默读,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要背诵的课文,分组进行比赛背诵,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口语交际部分,每天安排一位同学提前一天搜集好故事内容,早读课时与同学们分享,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而讲故事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早读课不仅能完成早读任务和目标,还是一顿精神的大餐,情感与心灵的洗礼,让学生回味无穷。
通过低中年段的早读课训练,孩子们逐步体会到表示欢快、赞美的情感的文章要读得高昂激动、响亮明快,表示悲壮的凄凉的情感的文章要读得深沉低缓。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扩充自己的知识,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资源比较少,但我们可以面向生活,积累语文素材。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因此高年段的早读课,学过的课文自由朗读,准备要学的课文要求学生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进行默读,要求背诵的课文指名背诵。美文诵读每天安排一名学生选课外收集的文段或者学过的课文配乐诵读,口语交际每天安排一名學生播报校内的新闻或者读报纸上的新闻。这样的搭配,让同学们觉得每一节早读课都参与到其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从而爱上语文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早读课应该是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的一座精神乐园。语文老师要能发挥自己的聪敏才智,合理的安排早读的内容和形式,构建趣味、高效的早读课堂。这样既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孩子克服羞怯心理,又可避免早读的盲目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高兴趣地进入语文课堂打好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早读课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学习语文一个重要阵地,在循序渐进的朗读过程中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自古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非常重视读书,早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存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在设计课程时,都会把早读课排在第一节。因为早晨是记忆的黄金时段,大声地诵读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感官去去接触语文,从而更好的进入语文课堂学习。然而,早读课无论是形式还是质量上都还存在这诸多问题。这种状况,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表现尤为突出。
1.缺乏管理
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每天都安排有一节语文早读课,至于教师如何具体操作早读课,学校或者教学管理者不会硬性规定。现实情况普遍是,多数老师不把早读课当成一堂课,甚至于放任自流,要么教室中看不见教师的身影,少部分教师把早读当作正课来讲练习题,而不是读书训练朗读。
2.形式单一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受到语言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害怕开口读书。早读课一般都是齐读,要是没有老师在,就只有几个学生读,或者朗读直接变成了默读。
3.资源不足
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图书资源不足,学生没有课外书,只能读课本里的课文,也很难去查阅资料,学生不敢也不能很好的展示自己。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早读课的改进策略
(一)读什么
首先目标任务要明确,那么目标怎么确定呢?我们可以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学段目标与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得出各个年段读书能力的培养的目标。低年段读书能力的要求是: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默读。中年段读书能力的要求是: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初知文章大意。高年段读书能力的要求是: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资料。再经过对读书能力的内容标准进行跨学段的纵向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因为学段的不同,会有深浅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极为必要。我校每天设有一节25分钟的早读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学情,确定了低年段早读的内容为课内朗读20分钟,这20分钟里面10分钟读学过的课文,10分钟读准备要学的课文;课外朗读5分钟为古诗词诵读。中年段早读的内容为课内朗读20分钟,这20分钟里面10分钟读学过的课文,5分钟读准备要学的课文,5分钟读要背诵的课文。课外朗读为5分钟的口语交际讲故事。高年段的早读内容为课内朗读15分钟,这15分钟里面5分钟读学过的课文,5分钟读准备要学的课文,5分钟读要背诵的课文。课外朗读10分钟,其中5分钟的美文朗读,5分钟的口语交际新闻播报。这样的内容安排,让学生明确了读书任务和目标。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系统。
(二)怎么读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孩子受民族语言和方言的影响,能用普通话读好一篇文章的很少,大多数学生朗读结结巴巴,存在停顿不到位,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不分。因此低年段的早读课,学过的课文主要由老师范读学生再齐读;准备要学的课文一年级的由老师一句一句地领读,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学会停顿和轻读重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二年级的自己先拼读再齐读,培养学生独立识记字词能力;古诗词诵读由老师选好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音韵美。这样的安排能让老师发现学生普通话朗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纠正,也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培养语感。
一、二年级的早读课训练过后,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但还不能很好地结合文章情景有感情地去朗读。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孩子大多数比较害羞,比较沉默,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孩子们都有上进心都希望得到认可和表扬。因此中年段的早读课,学过的课文由学生每天轮流领读5分钟,给每个同学锻炼自己的机会;5分钟由老师组织创设一定的情景,根据读的不同内容,营造相应的气氛,或紧张激烈,或舒缓自然,或热闹活泼,条件允许还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准备要学的课文给学生自由默读,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要背诵的课文,分组进行比赛背诵,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口语交际部分,每天安排一位同学提前一天搜集好故事内容,早读课时与同学们分享,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而讲故事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早读课不仅能完成早读任务和目标,还是一顿精神的大餐,情感与心灵的洗礼,让学生回味无穷。
通过低中年段的早读课训练,孩子们逐步体会到表示欢快、赞美的情感的文章要读得高昂激动、响亮明快,表示悲壮的凄凉的情感的文章要读得深沉低缓。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扩充自己的知识,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资源比较少,但我们可以面向生活,积累语文素材。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因此高年段的早读课,学过的课文自由朗读,准备要学的课文要求学生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进行默读,要求背诵的课文指名背诵。美文诵读每天安排一名学生选课外收集的文段或者学过的课文配乐诵读,口语交际每天安排一名學生播报校内的新闻或者读报纸上的新闻。这样的搭配,让同学们觉得每一节早读课都参与到其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从而爱上语文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早读课应该是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的一座精神乐园。语文老师要能发挥自己的聪敏才智,合理的安排早读的内容和形式,构建趣味、高效的早读课堂。这样既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孩子克服羞怯心理,又可避免早读的盲目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高兴趣地进入语文课堂打好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早读课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学习语文一个重要阵地,在循序渐进的朗读过程中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