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力推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但可悲的是,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功能却更加偏向后者。创新意识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隐性智能,也是个体和社会梦寐以求的精神财富。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是张扬学生个性、彰显综合素质以及培育创新能力的理想天地,音乐教学应当更多地关注小学生的精神属性,时时为小学生创设一个个温馨的创新性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在这里尽情飞扬,让学生独特的智慧在这里汇集成金。
一、营造自学情境,让创新意识充盈课堂
实验表明:大多数学生在智商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先天性差异,只是他们在智能组合上存在较大的不同罢了,但正是因为这种点滴差异,才让个性得以存在,才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闪光点和创新思维。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照一定的模子掌握特定的音乐才能,更不可能将教师的期盼和要求强加给每个学生。如我们无法要求每个学生都具备高超的演唱天赋和表现,但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都存在无限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想法,关键是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散思维、自主互助学习的时空条件,才能让小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在此得到充分解放,也才能让小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在这里“肆无忌惮”地涌流。因此,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第一步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自学情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迸发出强大的创新欲望和潜能。
例如,在教学《丰收之歌》时,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对秋天的感觉,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秋天之物,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将它保存下来,可以是画画,也可以是制作标本,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摄影喜好留下一张美丽的照片等,并为它配上一首自己喜欢而且又合乎其特点的歌曲,最后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线索,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结构,教师只是学生的忠诚鉴赏者,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这里就有了充分展示的时空条件。
二、提供活动情境,让多彩氛围诱发灵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和活动参与是儿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儿童最乐意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当儿童沉浸其中时,能够发挥出他们最为积极的情感,产生出最为奇妙的灵感和想法。而创新是以独特的思维和灵感为起点的,需要的是学生独特个性的完整挥洒,再加上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愉悦身心的美好东西,它天然带有令人神往和倾慕的独特品质和吸引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为小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竞争情境、感悟情境等,让精彩的活动促使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紧张的运行状态,进而产生出更多创新所需要的灵感和想法。
例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设置了一个自由表演的小组合作活动,即当师生互动学习和练唱完这首歌曲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更多的想法和感想,教师让各个小组展开深入合作,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来尽情表现这首歌曲。结果,有的小组根据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情境,将合唱的方式用到了这里,小组成员有序地排成花形、心形等,尽情演唱、陶醉在这首歌曲中;还有的小组竟然学起划龙船的场面,利用教室里的道具,如扫把、椅子笔等,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歌舞剧。
三、引领审美实践,让创造之花植根生活
创新是一种超然的意识形态,它来源于实践,又以回归实践作为根本的落脚点和归宿,如果缺乏实践和生活这块坚实的土地,创新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教学不应当停留于说教和臆想上,应当引领学生更多地投入到审美实践中去,让学生在识谱、演唱、演奏等一系列实践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学习《我爱米兰》这一课时,教师紧紧结合本课曲目的感情基调,在引领学生利用“二部合唱”学会这首歌曲后,利用主题“师恩”和“教师节”情境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自主创作实践活动,即让每一个学生在熟练掌握这首歌曲的演唱后,选择自己认为最擅长、最能表现自身对教师的感恩和崇敬之情的方式,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开一场“感谢师恩”的联欢晚会,让每个学生都登台展示。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为这场实践演出精心准备,充分开动自己的脑筋,争取让自己的创新之作在舞台上绽放光彩。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应当仅仅为了满足前两个属性的需求,更应当将焦点放在学生的精神需求上。小学音乐是艺术鉴赏和审美享受的天然场所,它本身已经具备了创新教学的基本质料,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关键是要为这些质料的运用提供一个个美好的情境作为依托。
一、营造自学情境,让创新意识充盈课堂
实验表明:大多数学生在智商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先天性差异,只是他们在智能组合上存在较大的不同罢了,但正是因为这种点滴差异,才让个性得以存在,才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闪光点和创新思维。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照一定的模子掌握特定的音乐才能,更不可能将教师的期盼和要求强加给每个学生。如我们无法要求每个学生都具备高超的演唱天赋和表现,但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都存在无限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想法,关键是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散思维、自主互助学习的时空条件,才能让小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在此得到充分解放,也才能让小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在这里“肆无忌惮”地涌流。因此,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第一步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自学情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迸发出强大的创新欲望和潜能。
例如,在教学《丰收之歌》时,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对秋天的感觉,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秋天之物,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将它保存下来,可以是画画,也可以是制作标本,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摄影喜好留下一张美丽的照片等,并为它配上一首自己喜欢而且又合乎其特点的歌曲,最后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线索,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结构,教师只是学生的忠诚鉴赏者,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这里就有了充分展示的时空条件。
二、提供活动情境,让多彩氛围诱发灵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和活动参与是儿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儿童最乐意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当儿童沉浸其中时,能够发挥出他们最为积极的情感,产生出最为奇妙的灵感和想法。而创新是以独特的思维和灵感为起点的,需要的是学生独特个性的完整挥洒,再加上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愉悦身心的美好东西,它天然带有令人神往和倾慕的独特品质和吸引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为小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竞争情境、感悟情境等,让精彩的活动促使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紧张的运行状态,进而产生出更多创新所需要的灵感和想法。
例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设置了一个自由表演的小组合作活动,即当师生互动学习和练唱完这首歌曲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更多的想法和感想,教师让各个小组展开深入合作,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来尽情表现这首歌曲。结果,有的小组根据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情境,将合唱的方式用到了这里,小组成员有序地排成花形、心形等,尽情演唱、陶醉在这首歌曲中;还有的小组竟然学起划龙船的场面,利用教室里的道具,如扫把、椅子笔等,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歌舞剧。
三、引领审美实践,让创造之花植根生活
创新是一种超然的意识形态,它来源于实践,又以回归实践作为根本的落脚点和归宿,如果缺乏实践和生活这块坚实的土地,创新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教学不应当停留于说教和臆想上,应当引领学生更多地投入到审美实践中去,让学生在识谱、演唱、演奏等一系列实践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学习《我爱米兰》这一课时,教师紧紧结合本课曲目的感情基调,在引领学生利用“二部合唱”学会这首歌曲后,利用主题“师恩”和“教师节”情境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自主创作实践活动,即让每一个学生在熟练掌握这首歌曲的演唱后,选择自己认为最擅长、最能表现自身对教师的感恩和崇敬之情的方式,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开一场“感谢师恩”的联欢晚会,让每个学生都登台展示。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为这场实践演出精心准备,充分开动自己的脑筋,争取让自己的创新之作在舞台上绽放光彩。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应当仅仅为了满足前两个属性的需求,更应当将焦点放在学生的精神需求上。小学音乐是艺术鉴赏和审美享受的天然场所,它本身已经具备了创新教学的基本质料,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关键是要为这些质料的运用提供一个个美好的情境作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