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過具体的教学实践,详细介绍了“阅读材料”在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阅读材料”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希能为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七年级;阅读材料;地理课堂;教材资源
义教阶段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我们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怎样最大限度的挖掘教材资源?……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思考,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根据本人有限的教学经验,浅显地谈谈“阅读材料”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
一、将“阅读材料”作为新课的导入
把“阅读材料”内容放在导入部分教学,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求知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如《印度》一节中,把材料中“印度舞蹈”和“泰姬陵”的照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同时配上印度的音乐和材料中的文字,同学们马上就会被这个拥有灿烂文化﹑黄金遍地﹑点着朱砂痣披着面纱穿着莎丽的国家给吸引住了,强烈地想知道印度的其他情况。我会说:大家想了解一下印度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人文等其他情况吗?这节课就带大家去一下印度。效果极好。
如在学习“亚洲自然环境”时,把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作为新课导入,根据教材内容首先提出:你知道世界陆地最高点和最低点在哪吗,有多高?有多低?世界最大和最深的湖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导他们在地图上一一找出。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于直观生动的东西更感兴趣。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同学们找到了珠峰是一个黑色小三角形,旁边有8844.43的数字,贝加尔湖和死海都是陆地中一片封闭的浅蓝色,这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现知识点的联系,是促进知识理解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
二、将“阅读材料”内容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将“阅读材料”内容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如在讲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一节中“发达的交通”时,把阅读材料“五海通航”引入到课堂中去,加强对本节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更加了解:伏尔加河的水文状况,航运价值,通过运河连起了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进而提出发达的交通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三、将“阅读材料”内容作为课堂小结
把“阅读材料”内容作为课堂小结,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深化﹑总结﹑检查﹑巩固的功能。在讲世界人种时把“阅读材料”内容“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作为总结,学生不仅明白三大人种的分布,更明白人的体格特征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回味无穷。七年级《地理》下册最后一节“极地地区”的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这类材料,既对课文内容起到巩固作用,又可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四、将“阅读材料”内容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
在研究“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来寻找哪些可以称为“文化遗产”,中国有哪些文化遗产。学生归纳出文化遗产指的是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文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学生明确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使世界遗产遭到日益严重的毁坏。然后由学生得出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通过这样的研究学习,既让学生把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有用”的地理。
五、将“阅读材料”内容作为社会实践的素材
通过一系列活动,能让学生把书本内容和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学到“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在讲“气温”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气温的观测,让学生走进蚌埠气象台。发现气象台观测和记录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来完成的。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14时﹑8时﹑20时和2时。而且明白观测的时刻可以不完全一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六、把阅读材料作为展示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新教材中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为学生发展个性留有充分的空间,“阅读材料”可以成为学生展示个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义教阶段《地理》﹙人教版﹚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多彩,是充实地理课堂的重要教材资源,值得好好利用。
关键词:七年级;阅读材料;地理课堂;教材资源
义教阶段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我们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怎样最大限度的挖掘教材资源?……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思考,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根据本人有限的教学经验,浅显地谈谈“阅读材料”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
一、将“阅读材料”作为新课的导入
把“阅读材料”内容放在导入部分教学,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求知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如《印度》一节中,把材料中“印度舞蹈”和“泰姬陵”的照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同时配上印度的音乐和材料中的文字,同学们马上就会被这个拥有灿烂文化﹑黄金遍地﹑点着朱砂痣披着面纱穿着莎丽的国家给吸引住了,强烈地想知道印度的其他情况。我会说:大家想了解一下印度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人文等其他情况吗?这节课就带大家去一下印度。效果极好。
如在学习“亚洲自然环境”时,把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作为新课导入,根据教材内容首先提出:你知道世界陆地最高点和最低点在哪吗,有多高?有多低?世界最大和最深的湖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导他们在地图上一一找出。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于直观生动的东西更感兴趣。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同学们找到了珠峰是一个黑色小三角形,旁边有8844.43的数字,贝加尔湖和死海都是陆地中一片封闭的浅蓝色,这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现知识点的联系,是促进知识理解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
二、将“阅读材料”内容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将“阅读材料”内容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如在讲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一节中“发达的交通”时,把阅读材料“五海通航”引入到课堂中去,加强对本节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更加了解:伏尔加河的水文状况,航运价值,通过运河连起了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进而提出发达的交通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三、将“阅读材料”内容作为课堂小结
把“阅读材料”内容作为课堂小结,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深化﹑总结﹑检查﹑巩固的功能。在讲世界人种时把“阅读材料”内容“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作为总结,学生不仅明白三大人种的分布,更明白人的体格特征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回味无穷。七年级《地理》下册最后一节“极地地区”的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这类材料,既对课文内容起到巩固作用,又可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四、将“阅读材料”内容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
在研究“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来寻找哪些可以称为“文化遗产”,中国有哪些文化遗产。学生归纳出文化遗产指的是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文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学生明确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使世界遗产遭到日益严重的毁坏。然后由学生得出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通过这样的研究学习,既让学生把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有用”的地理。
五、将“阅读材料”内容作为社会实践的素材
通过一系列活动,能让学生把书本内容和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学到“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在讲“气温”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气温的观测,让学生走进蚌埠气象台。发现气象台观测和记录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来完成的。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14时﹑8时﹑20时和2时。而且明白观测的时刻可以不完全一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六、把阅读材料作为展示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新教材中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为学生发展个性留有充分的空间,“阅读材料”可以成为学生展示个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义教阶段《地理》﹙人教版﹚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多彩,是充实地理课堂的重要教材资源,值得好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