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i39602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行的科学课教学当中,科学概念教学往往更强调对具体的事实性知识的掌握和对科学概念的机械记忆,学生对科学概念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科学工作者概念教学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因而,更无法形成对科学概念的正确观念。本文拟对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目标的科学课教学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科学;概念教学
  一、现状分析:当前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小学教师科学课的实地观察,笔者发现,当前科学课教学中的两种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一种是围绕具体事实和主题来展开科学课教学,科学教学中更关注具体事实性知识的获得;另一种是关注科学概念,但是更强调科学概念的识记,没有真正关注到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和理解。下面我们将举例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关注具体事实性知识的科学教学
  从目前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科学教学中主要是以主题和相关事实为中心,侧重于学生的低水平认知。在这种教学中,课程内容就是大纲和教材中的大量具体学科知识,教学过程就是对这些内容的组织和呈现过程,教学活动围绕具体性知识的讲解而展开,因此注重具体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以笔者所观摩的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种子的传播”为例,其教学设计与实施方式就是: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认识种子四种传播方式”,教学过程中通过PPT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如苍耳、牵牛花、荷花等,由老师简单介绍它们的种子结构及传播方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一些实物标本并结合PPT所见讨论各种不同植物传播的方式 ,进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它们分别采用何种方式传播自己的种子:在此基础上,老师有选择地放映植物的图片或传播的动画,介绍多种不同的种子具体是怎样传播的:最后组织学生一起总结,形成结论:蒲公英、红皮柳、萝藦的种子靠风吹传播:苍耳、鬼针草、酸枣、石榴的种子靠人和动物传播:豌豆的种子靠弹射传播;椰子的种子靠水传播。
  这是一节以主题和相关事实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侧重于学习、记忆主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学生学习的结果是:知道植物的种子有四种传播方式,以及这四种传播方式中具体的代表性植物是什么。试想,如果在教学中老师将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具体化为学生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它自身的结构有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围绕此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种子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种子传播对植物系列生长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加深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并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科学概念教学中的偏差和主要问题
  在科学教育实践中,也有老师能够关注科学概念,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强调让学生记住、掌握教学内容中涉及的某个具体科学概念,毅然决然地教学重点放在讲解或阐述某个具体科学概念上,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学生的前期经验和前概念,因而无法真正实现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和理解。
  笔者曾经观摩过一节小学科学课“物体发声的秘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识“振动”这个概念上,活动活动主要表现为:老师先带领学生自己制作小鼓,然后请小组同学合作观察小鼓的哪个部分发声(老师总结出“鼓面发声”),继而让学生思考鼓面是怎么动的,并借助于其它材料(大米、小米、味精、纸屑等)观察鼓面,引导学生讨论并描述这些材料是运动方式(老师总结出“振动,反复上下弹跳”):老师给出概念“物体的反复运动称之为振动”,最后总结“鼓是靠鼓面振动发出声音”。
  从上面的活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几个环节都是老师牵引希望学生发现并描述出“振动”这个概念。这里面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老师潜意识里将科学概念教学理解为仅强调其中的单个概念,认为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学生就能够理解某一科学概念;第二,由于老师将重点放在“振动”这个概念上,而没有将“振动”放在“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中去理解,因此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可能产生的错误概念“声音通过敲击产生”(学生从头到尾还是回答:敲打小鼓,它就发声,不敲,就不发声)。按照美国国家教育标准中的观点,在涉及声音的产生这一问题时,小学生并不会依靠直觉把声音与声源的特征联系起来,因此可通过各种具体的调查研究建立起这一联系,如果老师在设计课程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声音是振动的物体产生的”,通过探究引领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原因联系起来,从而建立对概念的理解,那么教学设计和实施效果就大不一样。
  二、理论框架:促进概念性理解的科学课教学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一)基本内涵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其纷繁复杂的个人概念背后隐藏着认识方式这一上位因素。学生要达到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认识方式。因此,从认识方式的角度关注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理解力的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明确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基本科学概念理解力发展为重要目标的框架体系和理念。仔细分析这部代表目前科学教育最新理念与进展的标志性成果,我们就会发现,它按照“概念——过程”的体系编排,以主要概念、原则和基本原理为中心,把关键性的民主与主要概念以及概念性理解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我们从该标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对科学概念理解力的强调和重视:老师应该在幼儿园至12年级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连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那么,什么是以“促进概念性理解”的科学课教学呢?概括来说,是指科学课教学中围绕基本概念而进行的,以帮助学生进行超越事实的抽象思维,使学生获得主要概念和概念性观念从而发展学生理解力为目标的教学。具体说来,这种教学以科学主题和科学事实作为工具,以具体科学概念为核心,以帮助学生获得概念性理解发展学生的理解力为目标。
  “促进概念性理解”的科学课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设计理念与实践模式,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尝试与探索。这需要明确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和目标表述并通过认知线索、情境创设以及与此对应的问题设计来实现,更重要的是,需要科学课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反思:“我想让学生在具体主题和内容之上理解什么呢?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会使学生在概念的、可迁移的水平上收获了什么呢?”进行以促进学生的概念化理解为目标的科学课教学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认这也应该是科学课改革和发展的趋向。
其他文献
【摘要】立体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非常重要,与服装设计专业的联系十分密切。服装设计专业应根据专业需要,进行灵活的立体构成教学,发挥其在服装专业上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立体构成;点;线;面;体;服装;  一、服装中的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作为三大构成之一,是设计系学生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它是指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按照一定的原则、规律、力学原理所进行的立体构造。对学生的立体思维训练、空间感
期刊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一、现行的教育模式中师生关系的状况  1、单向性。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师生活动模式是传统教育
期刊
【摘要】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利用的方法很多,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的,本文中是我对现行高中美术鉴赏教法的一些浅见,尚有不足,希望同仁互相交流,不断完善。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
期刊
【摘要】对于许多小学教师而言,他们往往把问题当作是一种课堂总结性的工具,而没有看到问题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作用,自然在教学活动中对于问题的提问就欠缺独特的见解,提问缺乏成效性,没有把提问的课堂作用完全的发挥出来。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教学作用,然后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做出了一个深入研究,希望能够藉此启迪小学数学教师,发挥提问的教学作用,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方式下,素质教育作为课堂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同时也影响着教学实践,而且在新课程改革试验中,还要根据教师所教学科的特点来做教学设计,并把课改精神的主动、灵活等体现在自己的教学方式中。本文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方式的改变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式;转变  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发生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教学法观念、方式以及教学行为的改变上,而且
期刊
【摘要】高校网络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促进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网络德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方式相当一部分只是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仅仅将政治说教和宣教的材料挂到网页上,更新率慢,或只是扮演“行动者”的角色,采取了一些措施却没有进行有效地跟踪、反馈和应对,使网络思政工作“旁观”而已、流于形式。因此,如何有效地建设好、利用好和管理好网络,主导网络发言权,实现作为思政教育者的角色从
期刊
新课程标准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老师要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要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我们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我们语文老师更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创新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求知的地位上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
期刊
【摘要】一个团队的发展需要各成员之间进行很多的协作,而每一个成员也只有在协作中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在我们的教学中也需要这种协作性精神,本文就目前政治课教学中盛行的协作性教学的必要性、存在的误区及如何进行协作性教学做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协作必要性;存在的误区;协作性教学  一、协作性教学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要改革教学过
期刊
【摘要】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如何寻找到作文教学的捷径,让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提高写作欲望,激发写作兴趣,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是语文老师永远探寻的作文教学之路。高中生学业压力较大,作文学习时间有限,如何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尽管专家、学者孜孜以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显然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远落后于城市小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较低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新时代新农村必将对小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达到新时代新农村的要求呢?在此,我说说我的一点点看法。  一、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