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7例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在应用阿米替林、阿普唑仑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中药,观察治疗1个月,并对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僵痛、压痛点、睡眠障碍、心理障碍和疲劳感方面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 原发性;中西医结合;僵痛;压痛点;睡眠障碍;心理障碍;疲劳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发病率高,患者痛苦大,尚未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东省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对收治的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57例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患者男10例,女47例,男女之比约14.7;年龄23~56岁; 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10年。57例患者中以精神情感因素为诱因者占73.68%,无明显诱因者占26.32%,57例患者实验室及免疫检查均未见异常。
1.2 诊断标准 依据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标准诊断[1]。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57例患者予阿米替林口服,每晚12.5~25 mg;阿普唑仑口服,每晚睡前0.4 mg;非甾体类抗炎药洛索洛芬钠片口服,每次60 mg,每天3次;年龄较大或有胃溃疡等胃病史者,服用塞来昔布。中药以从肝论治为主,药用柴胡、夜交藤、合欢皮、丹参、透骨草、伸筋草、酸枣仁、远志、郁金、白芍、石菖蒲、牡蛎等辨证加减,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
2.2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在僵痛、压痛点、睡眠障碍、心理障碍和疲劳感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2.3 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相关资料输入计算机,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广泛性僵痛 57例患者均诉有身体广泛性僵痛,其中颈背肩者51例,腰臀者28例。治疗后有身体广泛性僵痛18例,颈背肩者13例,腰臀者9例。治疗前后僵痛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见表1。
3.2 压痛点 患者治疗后压痛点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3 睡眠障碍 在就寝后入睡困难、多梦,醒后疲劳感等方面,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3.4 心理障碍 在抑郁、焦虑和易激动等方面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4。
3.5 其他症状 在疲劳、头痛、怕冷、麻木感方面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5。
4 讨 论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 自70年代Smythe首次提出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标准以来,相继有许多诊断标准问世。但这些标准在方法学上、内容上都不尽相同,从而给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带来一些困难。为此,国外学者通过多中心协作,在以往标准的基础上,研究了大量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压痛点,从中筛选出最有鉴别意义的一个临床症状及18个压痛点,提出了1990年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分类标准,在排除继发病后才能诊断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与情感等因素相关。临床特点是慢性广泛性僵痛,身体特定部位有多处显著压痛点和睡眠障碍,伴有多种非特异性症状,无特异的实验室或病理学所见能帮助诊断[2]。僵痛主要出现在颈背肩和腰臀,压痛点80%以上在颈椎旁 、岗下肌、斜方肌 、腰椎旁 、胸骨角和膝关节,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多梦为主,心理障碍中焦虑占97.46%,100%的患者有疲劳感。患者多以自己为中心,过度关注自己的病情,就诊时交流困难。
由于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僵痛,很少有客观的临床特征性体征,基本的病理生理异常及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认为,造成纤维肌痛的原因是患者感觉疼痛的能力(痛阈)发生问题,将常人不会感觉到的刺激感受成痛觉,所以现在的药物治疗都立足于提高这种痛阈。三环类抗抑郁药是迄今为止治疗本病最有效的药物,能改善患者的睡眠和疲劳[3],阿米替林属非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可升高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而发挥止痛、催眠和抗抑郁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症状,目前已作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一线用药。另一种是对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有效的新一代二环类抗抑郁药文拉法辛(Venlafaxine),既能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也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它们在突触间隙中浓度和活性,其特点是起效时间早,有较明显的镇静作用,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和焦虑症状。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60%~90%有睡眠障碍[4],夜间睡眠差可增加患者白天的疼痛和疲劳,故对于伴有焦虑和睡眠障碍的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应给予阿普唑仑镇静催眠。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伴有的关节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间接缓解原有的疼痛和其他症状有协调作用,对难以缓解的中、重度疼痛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
中药方中的柴胡疏肝解郁;夜交藤、合欢皮补气安神;丹参活血通络;透骨草、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对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筋骨挛缩有伸筋透骨之效;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远志安神益智,祛痰開窍,消散痈肿;郁金行气解郁,凉血破瘀;白芍疏肝理
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牡蛎收敛固涩,清热益阴、软坚化痰、敛阴潜阳、强肝解毒。现代研究证明,牡蛎中含有的氨基酸可提高肝脏的机能、抑制乳酸的积蓄,帮助加快患者恢复疲劳和增强体力的速度,牡蛎中的牛磺酸与肝糖元不仅可以帮助解除患者肌体上的疲劳,还有益于精神上的疲劳的恢复,且对内因性抑郁症有改善作用。以上药物联用,疏肝理气,舒筋活络,解郁止痛,醒神益智,解除疲劳。有报道认为[5],手法推拿对本病有调和阴阳、平和气血、解肌镇痛的功效,针罐药结合对缓解抑郁、疼痛和减少压痛点数目有较好的疗效[6]。
总之,运用阿米替林、阿普唑仑和非甾体类药物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同时,配以中医中药,以从肝论治为主,疏肝解郁、活血通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僵痛、压痛点、睡眠障碍和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8):559-561.
[2] Bartlett SJ.风湿病综合治疗[M].叶志中,高诚 译.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8-99.
[3] 熊源胤,李建武,李勇.柴胡桂枝汤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43-44.
[4]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00-401.
[5] 王军,高利权,潘军英,等.通督推拿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50-51.
[6] 蒋振亚,李常度,邱玲,等.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4):265-269.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 原发性;中西医结合;僵痛;压痛点;睡眠障碍;心理障碍;疲劳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发病率高,患者痛苦大,尚未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东省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对收治的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57例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患者男10例,女47例,男女之比约14.7;年龄23~56岁; 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10年。57例患者中以精神情感因素为诱因者占73.68%,无明显诱因者占26.32%,57例患者实验室及免疫检查均未见异常。
1.2 诊断标准 依据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标准诊断[1]。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57例患者予阿米替林口服,每晚12.5~25 mg;阿普唑仑口服,每晚睡前0.4 mg;非甾体类抗炎药洛索洛芬钠片口服,每次60 mg,每天3次;年龄较大或有胃溃疡等胃病史者,服用塞来昔布。中药以从肝论治为主,药用柴胡、夜交藤、合欢皮、丹参、透骨草、伸筋草、酸枣仁、远志、郁金、白芍、石菖蒲、牡蛎等辨证加减,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
2.2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在僵痛、压痛点、睡眠障碍、心理障碍和疲劳感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2.3 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相关资料输入计算机,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广泛性僵痛 57例患者均诉有身体广泛性僵痛,其中颈背肩者51例,腰臀者28例。治疗后有身体广泛性僵痛18例,颈背肩者13例,腰臀者9例。治疗前后僵痛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见表1。
3.2 压痛点 患者治疗后压痛点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3 睡眠障碍 在就寝后入睡困难、多梦,醒后疲劳感等方面,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3.4 心理障碍 在抑郁、焦虑和易激动等方面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4。
3.5 其他症状 在疲劳、头痛、怕冷、麻木感方面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5。
4 讨 论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 自70年代Smythe首次提出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标准以来,相继有许多诊断标准问世。但这些标准在方法学上、内容上都不尽相同,从而给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带来一些困难。为此,国外学者通过多中心协作,在以往标准的基础上,研究了大量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压痛点,从中筛选出最有鉴别意义的一个临床症状及18个压痛点,提出了1990年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分类标准,在排除继发病后才能诊断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与情感等因素相关。临床特点是慢性广泛性僵痛,身体特定部位有多处显著压痛点和睡眠障碍,伴有多种非特异性症状,无特异的实验室或病理学所见能帮助诊断[2]。僵痛主要出现在颈背肩和腰臀,压痛点80%以上在颈椎旁 、岗下肌、斜方肌 、腰椎旁 、胸骨角和膝关节,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多梦为主,心理障碍中焦虑占97.46%,100%的患者有疲劳感。患者多以自己为中心,过度关注自己的病情,就诊时交流困难。
由于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僵痛,很少有客观的临床特征性体征,基本的病理生理异常及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认为,造成纤维肌痛的原因是患者感觉疼痛的能力(痛阈)发生问题,将常人不会感觉到的刺激感受成痛觉,所以现在的药物治疗都立足于提高这种痛阈。三环类抗抑郁药是迄今为止治疗本病最有效的药物,能改善患者的睡眠和疲劳[3],阿米替林属非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可升高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而发挥止痛、催眠和抗抑郁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症状,目前已作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一线用药。另一种是对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有效的新一代二环类抗抑郁药文拉法辛(Venlafaxine),既能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也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它们在突触间隙中浓度和活性,其特点是起效时间早,有较明显的镇静作用,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和焦虑症状。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60%~90%有睡眠障碍[4],夜间睡眠差可增加患者白天的疼痛和疲劳,故对于伴有焦虑和睡眠障碍的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应给予阿普唑仑镇静催眠。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伴有的关节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间接缓解原有的疼痛和其他症状有协调作用,对难以缓解的中、重度疼痛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
中药方中的柴胡疏肝解郁;夜交藤、合欢皮补气安神;丹参活血通络;透骨草、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对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筋骨挛缩有伸筋透骨之效;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远志安神益智,祛痰開窍,消散痈肿;郁金行气解郁,凉血破瘀;白芍疏肝理
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牡蛎收敛固涩,清热益阴、软坚化痰、敛阴潜阳、强肝解毒。现代研究证明,牡蛎中含有的氨基酸可提高肝脏的机能、抑制乳酸的积蓄,帮助加快患者恢复疲劳和增强体力的速度,牡蛎中的牛磺酸与肝糖元不仅可以帮助解除患者肌体上的疲劳,还有益于精神上的疲劳的恢复,且对内因性抑郁症有改善作用。以上药物联用,疏肝理气,舒筋活络,解郁止痛,醒神益智,解除疲劳。有报道认为[5],手法推拿对本病有调和阴阳、平和气血、解肌镇痛的功效,针罐药结合对缓解抑郁、疼痛和减少压痛点数目有较好的疗效[6]。
总之,运用阿米替林、阿普唑仑和非甾体类药物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同时,配以中医中药,以从肝论治为主,疏肝解郁、活血通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僵痛、压痛点、睡眠障碍和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8):559-561.
[2] Bartlett SJ.风湿病综合治疗[M].叶志中,高诚 译.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8-99.
[3] 熊源胤,李建武,李勇.柴胡桂枝汤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43-44.
[4]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00-401.
[5] 王军,高利权,潘军英,等.通督推拿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50-51.
[6] 蒋振亚,李常度,邱玲,等.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4):2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