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生活中有趣味、有价值的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生活化的方法途径出发,探索生活化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教学 小学数学 生活实际 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一、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待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正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贴近“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道题:“154-98=154-100+2”,学生对154-100时还要加上2难以理解,于是我让学生表演买东西找零钱:妈妈带了154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一盒98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100元的钞票一张(应把154元减去100元),再找回2元(应加上2元)。 在生活实践的教学中,抽象的运算得到了实践经验的支持,具体的实践经验也经过了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使学生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愉快地训练、发展了思维。
二、应用题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
数学的应用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民众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践问题,还要求能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或者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情境领域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数学处理的初步能力和迁移的初步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百合花4支20元,菊花3支12元,玫瑰花5支60元”。问:老师想买7支花,可只带了25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
三、实际生活联系数学,深化学生学习成果
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理解。
四、关注生活材料,捕捉兴趣点
新课标明确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 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 其 应用价值。我们应让小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生活体验,通过生活问题解决,达到解决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从生活中寻求数学问题,揣摩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拓展数学认识,发现数学空间,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所以,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的数学热身运动,往往能在课堂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全方位捕捉到生活中学生极感兴趣的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摘录生活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资料摘录”——把在生活实际过程中,所观察到、所发现到、所体验到、所应用到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记录下来,形成日积月累的一种资料。如:学习连减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可从左到右逐步减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可把所有的减数加起来,然后再用被减数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商店里的收银员,他们在收银时,总是善于用第二种方法,快捷简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鼓励学生努力去发现数学、观察数学、體验数学。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新课标也这样要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出有价值的思考与练习,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求解决方案。”教师给学生讲例题,安排练习,一定要引进与此相关的生活问题,达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样,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得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把生活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来弥补书本中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就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总之,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充分体现数学价值,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 小学数学 生活实际 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一、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待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正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贴近“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道题:“154-98=154-100+2”,学生对154-100时还要加上2难以理解,于是我让学生表演买东西找零钱:妈妈带了154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一盒98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100元的钞票一张(应把154元减去100元),再找回2元(应加上2元)。 在生活实践的教学中,抽象的运算得到了实践经验的支持,具体的实践经验也经过了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使学生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愉快地训练、发展了思维。
二、应用题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
数学的应用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民众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践问题,还要求能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或者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情境领域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数学处理的初步能力和迁移的初步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百合花4支20元,菊花3支12元,玫瑰花5支60元”。问:老师想买7支花,可只带了25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
三、实际生活联系数学,深化学生学习成果
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理解。
四、关注生活材料,捕捉兴趣点
新课标明确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 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 其 应用价值。我们应让小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生活体验,通过生活问题解决,达到解决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从生活中寻求数学问题,揣摩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拓展数学认识,发现数学空间,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所以,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的数学热身运动,往往能在课堂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全方位捕捉到生活中学生极感兴趣的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摘录生活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资料摘录”——把在生活实际过程中,所观察到、所发现到、所体验到、所应用到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记录下来,形成日积月累的一种资料。如:学习连减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可从左到右逐步减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可把所有的减数加起来,然后再用被减数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商店里的收银员,他们在收银时,总是善于用第二种方法,快捷简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鼓励学生努力去发现数学、观察数学、體验数学。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新课标也这样要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出有价值的思考与练习,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求解决方案。”教师给学生讲例题,安排练习,一定要引进与此相关的生活问题,达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样,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得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把生活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来弥补书本中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就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总之,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充分体现数学价值,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