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石化企业中的应用探析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 北京 102500)
  [摘 要]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作为无损检测领域里的新兴技术,能快速准确的检查出仪器故障,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本文通过参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报道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属磁记忆检测 无损检测 发展现状 企业应用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G115.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8-005-02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大型设备被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生产中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和不可预测性。基于这一问题,国内外的很多研发人员在金属磁记忆检测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究,逐步的将该技术应用到了企业的日常生产检测中并起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比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可以更快速和准确的诊断故障。而且,该技术没有电磁和化学污染,完全符合我国目前正在构建中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1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铁磁性金属构件在生产和运转的过程中,在工作载荷和地磁场双重作用下,机器设备应力和变形集中的区域会有磁致伸缩性质的磁畴区域定向和不可逆转的重新取向的现象发生,产生的这种磁性状态在工作所承受载荷消除后不仅不会消失,还和最大作用应力有一定关系。有着微观缺陷或者应力集中的区域就会磁场“记忆”,就是所说的磁记忆效应[1]。
  当处在地磁场环境中的铁磁性构件受到外部载荷作用的情况下,在应力集中区域会产生漏磁现象,该漏磁部位有固定的结点,进而产生磁极,形成退磁场,此处铁磁金属的导磁率变得最小,在金属表面形成了漏磁场。该漏磁场强度的切向分量Hp(x)具有最大值,而法向分量Hp(y)改变方向并具有零值。如图1所示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就是对该漏磁场进行检测便可准确、快速、高效地确定生产设备中易产生故障的区段和位置,进而进行使用强度和寿命的诊断。所以说金属磁性记忆检测技术对检测铁磁性材料的安全使用意义深远[2]。
  2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金属磁记忆检测试验研究现状
  自从俄罗斯Doubov教授提出磁记忆现象理论以来,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一直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当前,对金属磁记忆检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机理的探索以及仪器设备的研制两个领域[2]。
  在机理研究方面,不同学者对磁记忆理论分析角度不同,我国的任吉林等从能量平衡角度解释了铁磁体内部磁畴的畴壁发生不可逆的重新取向排列[4];仲维畅提出了电磁感应学说,认为铁磁性材料在地磁场作用下发生应变,产生感应电流并激励出感应磁场使材料磁化[5];而周俊华等从唯象理论角度,利用近似的分子场解释了铁磁性材料在应力集中处的漏磁场的切向分量出现最大值,同时法向分量为零的现象[6]。陈玉玲等以双侧U形凹口的应力集中试样实验得出磁场分布状况和应力集中的状况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了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应力集中,为生产实际中应力检测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7]。河北大学高广兴等人对金属磁记忆在特殊设备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性的研究[8]。
  2.2 检测仪器发展现状
  在检测仪器发展方面,国外相对较早,例如检测仪器TSCM-2FM,TSC-1M-4型应力集中磁指示仪和EMIC一1型裂纹电磁指示仪都是由俄罗斯动力诊断公司最先开发出来的。金属磁记忆技术引入我国以后,基于霍尔元件和基于磁敏电阻的磁记忆传感器国内已相继推出,厦门爱德森电子有限公司在2000年开发出国内首台金属磁记忆检测仪EMS-2000,此后该公司还研制出改进型EMS-2003智能磁记忆/涡流检测仪,近年西安永安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亦开发出ZWJ-A型智能微磁检测仪。此外,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开发出了不同用途的磁记忆检测设备。
  3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在石化企业中进行了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如贾延刚等人使用金属磁记忆诊断仪分两次对某原油中转站两座储油罐的罐体钢板的局部区域(如厚度检测中较薄区域、压坑区域等)进行检测。经过信号传导和结果分析检测厚度最后总结是因为存在罐体腐蚀现象,由此可见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能准确的测定应急力集中位置,并提前防范,保证设备构件安全运转[9]。余江鸿对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氢气压缩机组的断裂的气缸盖螺栓运用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在对强度和信号特征分析之后给出了断裂具体原因,为进一步防范提供了依据[10]。张志勤等人对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对六台空气压缩机的壳体等部件进行了金属磁记忆检测工作。了解壳体的基本应力分布,利用漏磁检测和渗透探伤进行检测验证,解决了利用常规无损检测对压缩机铸铁壳体检测的技术难题[11]。大庆石化公司一台氢气压缩机,2005年刚投产14天发生了二级气缸缸盖螺栓断裂事故。邢海燕等人运用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对其氢气压缩机组的气缸盖断裂螺栓进行了现场检测,并且从漏磁場角度分析了螺栓断裂的原因,并制定出断裂集中区域的信号变化分布特征。由此论证,应用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进行螺栓疲劳断裂及断口测定、探析事故发生原因的可行性[12]。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重复性而且具有高效快速和廉价的特点,其可以检测出应力集中区,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同时对于特殊性高危险设备有很好的预警作用。
  4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虽然目前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应用已经给我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方便,但是该技术尚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4.1 缺陷轮廓的重构   目前金属检测技术已经可以安全准确的确定应力集中的区域,但是对于缺陷轮廓的重塑,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4.2 优化材质,提高灵敏度
  金属磁检测技术能否顺利完成,传感器是检测流程的核心设备。由漏磁场形成原理可以看出,空间磁场强度有三个方向,现代科技中主要是测定法向分量的传感器,这样另外两个方向的信号就会漏测。因此,研制更加完善的传感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在现有科技材料的基础上应继续优化保持探头和传感器灵敏度,做到时刻防范,避免预警疲劳。
  4.3 信号模拟转换,自动采集系统的开发
  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仿真软件,制定一定的数值范围,通过信号转换,自动分析缺陷部位,随时自主检测。这是未来检测技术发展的目标,也为检测技术提供确实的数据。
  4.4 检测仍需多样化
  在现阶段,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管道和压力集中区域,对于凹凸方面的缺陷检测仍然在探索阶段,因此应更加深入研究,真正做到全面的無损检测技术。
  4.5 理论更加完善
  当前,金属磁记忆理论不论国外还是国内,不同学者分析角度不同,虽然金属磁记忆这一现象,有着很明确的物理基础,但在铁磁构件内部残余应力与表面漏磁场之间对应关系方面没有建立明确的理论,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探索[13]。
  5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重复性而且具有高效快速和廉价的特点,其可以检测出应力集中区,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同时对于特殊性高危险设备有很好的预警作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虽然目前该技术的应用已经给我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该技术尚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相信,随着该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将会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获得更加广阔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卫民,董韶平,张之敬. 金属磁记忆的现状与发展[J].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10):892-895.
  [2] 宋志平,李红梅.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发展调查[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1,1:4-56.
  [3] 汪滨波,廖昌荣,骆静,等.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 无损检测,2010,32(6):467-474.
  [4] 任吉林,鸟冠华,宋凯,等. 金属磁记忆检测机理的探讨[J]. 无损检测,2001,24(1):2-4.
  [5] 仲维畅. 铁磁性物体在地磁场中的自发运动磁化[J]. 无损检测,2004,27(1):36-39.
  [6] 周俊华,徐可北. 涡流检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 陈玉玲,葛森,吴淼等. 应力集中引起的金属磁记忆现象的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5(33):592-596.
  [8] 高广兴,沈功田,胡斌等. 金属磁记忆检测方法在特种设备检测中的研究及应用[J]. 测试技术学报,2009,23(增刊):144-148.
  [9] 贾延刚,袁崇福,范向红. 新型金属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 通用机械,2004(1):48-49.
  [10] 余江鸿. 氢压机缸盖断裂螺栓的磁记忆检测及强度失效分析[J]. 压缩机技术,2012,1:35-37.
  [11] 张志勤,廖民飞,张静等. 压缩机壳体的金属磁记忆检测[J]. 中国设备工程,2006,8:45-46.
  [12] 邢海燕,张嘉钟,孟照月等. 压缩机气缸盖螺栓疲劳断裂的磁记忆检测[J]. 振动与冲击,2006,8(25):485-487.
  [13] 冯蒙丽,蔡玉平,宋春荣等. 几种电磁无损检测技术比较及发展现状[J]. 四川兵工学报,2012,2(33):107-111.
  作者简介:
  董宇斌(1986.2-),男;最高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煤工作面往复式开采时,为实现综采工作面连续生产,需采用旋转180°的采煤方法。此法适合倾角为12°以下的煤层。本文主要阐述了旋转180°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等问题,并进行实例分析。  [关键词]采煤系统 工艺 研究  中图分类号:TD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8-014-01  煤矿开采生产工艺多种多样,一般都是依据煤矿规模、地质结构、煤炭赋存
期刊
[摘 要]东辛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油层水淹状况复杂,井况恶化,注采问题日益突出,开采难度加大。通过强化注水管理、完善注水工艺技术、配套工艺措施,实现减缓老油田产量递减、控制含水上升的目的。  [关键词]注水开发 工艺技术 细分注水 增产增注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8-015-01  前 言  注水是保持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和改善
期刊
[摘 要]抽油机是一种油田中很常用的采油的设备,由于其操作环境很复杂,长期在野外运转,因此对抽油机的使用和维护要求很高。本文作者结合长期的工作经验,对所在油田的抽油机井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类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油田 抽油机 故障类型 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E9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8-022-01  前 言  抽油机井是依靠抽
期刊
[摘 要]钻具一般是野外作业的主要工具,因为钻具工作历时长、工作环境是恶劣,所以钻具失效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频繁发生钻具失效事故导致工程的经济效益损失惨重。对钻具失效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此采取相应的钻具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制止钻具失效的事故发生,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钻具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8-0
期刊
[摘 要]当前,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为了优化能源结构,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LNG)产业,以达到充分高效地利用LNG的冷能,有利于节约能源,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当前的LNG冷能发电技术发电量较小,能量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据此,本文将对LNG 冷能集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更好地促进液化天然气冷能的回收利用。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
期刊
[摘 要]机采系统效率是评价机采系统用能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采油用能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机采系统效率是油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地面、地下、管理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影响机采系统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机采系统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油田 抽油机 系统效率 措施  中图分类号:TE3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8-032-01  1 机采效率影响因素  1.
期刊
[摘 要]控压钻井技术是一项应用于复杂地层的油气资源开采技术,并因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操作流程,缩短非生产时间和显著改善油井生产效率等优点,逐步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钻井新技术研发热点。本文阐述了控压钻井技术的概念及压力控制原理,介绍了控压钻井系统的组成,以及研究了控压钻井技术几个关键工艺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控压钻井,压力控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 要]目前采用压裂对地层进行改造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达到疏通地层,解除堵塞,增大过流截面,提高渗透率,提高油井产量。但在压裂施工中经常出现因各种原因造成管柱砂卡,分析压裂管柱砂卡原因,结合现场实际,采用组合解卡工艺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场生产难题,同时缩短修井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压裂管柱 砂卡 解卡 工艺技术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公路工程项目的软土地基施工方法作为研究对象,以公路软土地基的特点为出发点,对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大致的论述。针对不同的软土地基需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与此同时,施工方法的选择还要综合考虑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建设费用、施工条件、道路条件、地基条件、土质类型等因素,以便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当然,对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也可以使用复合式的处理方式,从而将每种方式的优势发挥出来,最终达到
期刊
[摘 要]在清香花生油生产实践中,介绍了作者针对蒸炒锅间接蒸汽加热存在弊端及原因分析,通过精心设计、科学论证,将蒸炒锅改为导热油代替间接蒸汽加热,经过使用并不断完善,节能降耗效果显著,节约燃煤35%,提高炒料温度,提升油品香味和品质,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花生油 蒸炒锅 导热油加热 间接蒸汽  中图分类号:TG3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