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和推进,和谐高效型课堂的建设已经成为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主要是引导发挥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促使受教育者由他发到自发、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我们不断地思考,怎样通过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的终生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作为第一线的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利用新课程,适应新角色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领会新课标下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终目的和核心理念。这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激情地投入学习。师生应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角色转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每一名通过自由分组,自行结合。学生的这种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无疑是新课堂的学习主题。学生以多种方式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大胆质疑教材观点,在分析、讨论中充分体现了交互主体性——“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学生在探究中合作学习,在课堂展示中表明观点、在合作中沟通反思,不仅使知识更加牢固,举一反三,更能使课堂更加精彩。
(2)调整教学行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标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地位,为学生创设了探究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的创设,要求老师从课堂“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的作用。教师应适时转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使师生在交往、互动中平等对话、合作建构,在互动协作中分享知识建构的意义和乐趣。为体现这一角色意识,教师要洞察学科教学发展的最新信息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大胆灵活设计各种课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广泛运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潜质,使其富有人文色彩的全方位发展。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创新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以提升学生素质。
(1)引导学生确立“我要学”变“我会学”的学习态度。引入新的学习理念。首先,要积极诱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动机,特别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体验自主、解读合作,并参与学习评价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究、小组的合作探究,遇到问题请教有关“专家学者”,通过不同形式探究,加深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将自己探究成果公布于众,各抒已见,表现了强烈的主动学习意识,展示学生独立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2)培养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当前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学中,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我始终坚持“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時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变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形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思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借助这样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有了很大发挥,不仅在互动中学到了知识、并具备了大胆质疑的“创新”精神,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协调能力、合作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转变教学评价观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和提高。”评价目的意义: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使学生保持和强化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为此,改革课堂学习评价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视点上去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反应,关注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不是过分重视结果,而是突出其过程的参与和发展。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起自信,提升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掌握,灵活运用评价的多元化。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以学生人格培养为中心,立足于学生多样化个性,放飞学生的才情和灵思,让学生由求知到求法,由学好到好学,由能学到会学,这才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真正负责,真正发挥教育教学的育人作用。课堂评价的艺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能时刻关注孩子的感受,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把握评价的艺术。课堂教学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每位数学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探究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课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课堂而自信”,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
一、领会新课标下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终目的和核心理念。这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激情地投入学习。师生应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角色转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每一名通过自由分组,自行结合。学生的这种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无疑是新课堂的学习主题。学生以多种方式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大胆质疑教材观点,在分析、讨论中充分体现了交互主体性——“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学生在探究中合作学习,在课堂展示中表明观点、在合作中沟通反思,不仅使知识更加牢固,举一反三,更能使课堂更加精彩。
(2)调整教学行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标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地位,为学生创设了探究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的创设,要求老师从课堂“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的作用。教师应适时转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使师生在交往、互动中平等对话、合作建构,在互动协作中分享知识建构的意义和乐趣。为体现这一角色意识,教师要洞察学科教学发展的最新信息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大胆灵活设计各种课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广泛运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潜质,使其富有人文色彩的全方位发展。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创新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以提升学生素质。
(1)引导学生确立“我要学”变“我会学”的学习态度。引入新的学习理念。首先,要积极诱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动机,特别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体验自主、解读合作,并参与学习评价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究、小组的合作探究,遇到问题请教有关“专家学者”,通过不同形式探究,加深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将自己探究成果公布于众,各抒已见,表现了强烈的主动学习意识,展示学生独立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2)培养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当前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学中,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我始终坚持“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時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变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形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思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借助这样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有了很大发挥,不仅在互动中学到了知识、并具备了大胆质疑的“创新”精神,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协调能力、合作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转变教学评价观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和提高。”评价目的意义: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使学生保持和强化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为此,改革课堂学习评价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视点上去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反应,关注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不是过分重视结果,而是突出其过程的参与和发展。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起自信,提升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掌握,灵活运用评价的多元化。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以学生人格培养为中心,立足于学生多样化个性,放飞学生的才情和灵思,让学生由求知到求法,由学好到好学,由能学到会学,这才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真正负责,真正发挥教育教学的育人作用。课堂评价的艺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能时刻关注孩子的感受,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把握评价的艺术。课堂教学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每位数学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探究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课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课堂而自信”,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