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到“花姑娘”人们马上会想到侵华日军,因为大家正是从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得到了日本兵满世界追赶“花姑娘”的印象。这几乎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定性思维”,并且这种思维已经影响到权威辞书的立项和释义。《汉语大词典》“花姑娘”条提供了两个义项:“①侵华日军称供他们侮弄的女子。②指妓女。”吉常宏主编《汉语称谓大词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花姑娘”条只提供了一个义项:“侵华日军称中国年轻妇女而生造的汉语词。”两部辞书都指明了该称呼与“侵华日军”的关系。照此解释,抗日战争及日寇侵华是“花姑娘”一词产生的背景和源头,其后才又派生出一个“妓女”义——这是不符合汉语实际和历史事实的。
这要从指妓女之“花姑娘”的使用年代辨起。《汉语大词典》“花姑娘”第二义项“指妓女”,书证为沈从文《主妇集·贵生》:“我们五爷花姑娘弄不了他的钱,花骨头可迷住了他。”此例“花姑娘”指妓女没问题,唯时间欠明确。实际上,“花姑娘”指妓女意义的明确年代是很早的,我们发现了民国初年即20世纪20年代的一条书证:
不料这天居然也有一位八太爷
光降下来。那位八太爷在船上找花
姑娘,北人称妓女为花姑娘。找了
半天,只找到了一个鸡皮鹤发的老
太婆。(蔡东藩、午虞父《民国演义》
第一五八回)例中所写为1924年直系军阀孙传芳部进入浙江时,乱兵祸害百姓的情形(“八太爷”即丘八)。《民国演义》共160回,前120回为蔡东藩所写,完成时间据蔡序为“中华民国十年”,为1921年;后40回为其好友许廑父所续,完成时间据许序为“民国十八年”,为1929年。斯足证“花姑娘”在民国初年就广为流行了,且书中已交代明白:“北人称妓女为花姑娘。”目前虽然没有发现更早的书证,但推测它产生在清末是不成问题的。清末北方妓女时兴称“姑娘”,而“花”字历来也跟妓女有关(清代妓女常取带“花”字的艺名),妓女多貌美如花且打扮得花枝招展,因此造出一个文雅的“花姑娘”称谓是很自然的。金庸作为熟谙历史的学者型作家,其演绎清代故事的小说《鹿鼎记》就有“花姑娘”指妓女的例证(例略),此差可为清代就使用妓女义之“花姑娘”的旁证。
《汉语大词典》“花姑娘”所引沈从文小说《贵生》,正是对妓女义的沿用;作者自署“一九三七年三月作,五月改作”,显系抗战全面爆发前夕的作品,与侵华日军无关。“花姑娘”指妓女的意义,即使抗战爆发后仍有应用:
大赤包变成全城的妓女的总干
娘。……她觉得日本人的占据北平
实在是为她打开一个天下。她以为
若没有她,日本驻北平的军队便无
从得到花姑娘,便无法防止花柳病
的传播。(老舍 胖菊子没有运动成妓女检查所
的所长。因为竞争的人太多。日本
人索性载撤了这个机关,而改由军
部直接管理花姑娘的事。(老舍《四
世同堂》76)上例反映了日军进驻北平后设立妓女检查所,搜罗全城妓女为其提供性服务的情况。那么此处“花姑娘”本为原北平妓院中的从业妓女,但日军一到,尤其后来“改由军部直接管理花姑娘的事”,其性质便发生了改变:由自由从业的身份,变为日军“专用品”。
其实,《汉语大词典》第一义项所用的两条书证,也隐含有“妓女”的意义。兹照录如下,以便分析: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七
回:“[伪联合村公所]村长就是‘二
日本’王怀当……每日便派村警,四
村催粮要款,抓民佚,派花姑娘。”茅
盾《劫后拾遣》:“日本人多么精明,
他们平时每到一个码头,妓女是自
己带去的。现在是战时,要花姑娘
自然征用。”上例写日本人平时自带妓女,战时应急只好“征用”。“花姑娘”与“妓女”并用,意义不难体会。所谓“派花姑娘”,是日本人通过伪政权向地方摊派妓女名额。
侵华日军征召妓女,与其军事慰安制度有关。二战研究资料表明,“慰安妇”是日文中特为战争创造的专用名词,其性质即军用妓女。日本人先是在本国和韩国征招慰安妇,但数量远远不够,后便在中国征召妓女和民女。词语本义决定其词义运动方向。“花姑娘”本义指妓女,自然受到日军青睐,成为慰安妇的代名词。然而真正的妓女能有多少?摊派和征用的结果,必然把范围扩大到良家妇女,日寇逼良为娼,妇女们纷纷逃亡和藏匿,日军便依仗武力抢良为娼。于是就出现了日本兵满世界搜寻和追捕“花姑娘”、肆意侮辱中国妇女的场景——妇女们只要被日军看上就是“花姑娘”。
综上所述,经过抗战,“花姑娘”成了多义词。既是多义词,各意义之间就有个产生先后问题,辞书编纂就有个义项结构和排列次序问题。若是面向现代的辞书,可以不管历史,而以常用义为首列对象;但《汉语大词典》作为大型的历史性语文词典,同时兼具词源词典性质,就不能不管义项和书证的历史先后。
我们认为,“花姑娘”的意义在时间上应该以“七七”抗战全面爆发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根据本文搜集的例证,现将“花姑娘”一词的释义修订如下:
妓女的雅称。蔡东藩、许廑
父《民国演义》第一五八回:“不料这
天居然也有一位八太爷光降下来。
那位八太爷在船上找花姑娘,北人
称妓女为花姑娘。找了半天,只找
到了一个鸡皮鹤发的老太婆。”沈
从文《主妇集·贵生》:“我们五爷花
姑娘弄不了他的钱,花骨头可迷住
了他。”侵华日军对可供其侮弄之
年轻女子的猥亵性称呼。巴金《寒
夜》一五;“这样不行,日本人来,会
到乡下找花姑娘的。你还是早走的
好。”杨沫《英华之歌》第十四章:“马
官营新来的鬼子班长外号‘大下
巴’,胆儿挺大,常跑出岗楼,跟附近
村子要花姑娘。
(责任编辑刘瑾)
这要从指妓女之“花姑娘”的使用年代辨起。《汉语大词典》“花姑娘”第二义项“指妓女”,书证为沈从文《主妇集·贵生》:“我们五爷花姑娘弄不了他的钱,花骨头可迷住了他。”此例“花姑娘”指妓女没问题,唯时间欠明确。实际上,“花姑娘”指妓女意义的明确年代是很早的,我们发现了民国初年即20世纪20年代的一条书证:
不料这天居然也有一位八太爷
光降下来。那位八太爷在船上找花
姑娘,北人称妓女为花姑娘。找了
半天,只找到了一个鸡皮鹤发的老
太婆。(蔡东藩、午虞父《民国演义》
第一五八回)例中所写为1924年直系军阀孙传芳部进入浙江时,乱兵祸害百姓的情形(“八太爷”即丘八)。《民国演义》共160回,前120回为蔡东藩所写,完成时间据蔡序为“中华民国十年”,为1921年;后40回为其好友许廑父所续,完成时间据许序为“民国十八年”,为1929年。斯足证“花姑娘”在民国初年就广为流行了,且书中已交代明白:“北人称妓女为花姑娘。”目前虽然没有发现更早的书证,但推测它产生在清末是不成问题的。清末北方妓女时兴称“姑娘”,而“花”字历来也跟妓女有关(清代妓女常取带“花”字的艺名),妓女多貌美如花且打扮得花枝招展,因此造出一个文雅的“花姑娘”称谓是很自然的。金庸作为熟谙历史的学者型作家,其演绎清代故事的小说《鹿鼎记》就有“花姑娘”指妓女的例证(例略),此差可为清代就使用妓女义之“花姑娘”的旁证。
《汉语大词典》“花姑娘”所引沈从文小说《贵生》,正是对妓女义的沿用;作者自署“一九三七年三月作,五月改作”,显系抗战全面爆发前夕的作品,与侵华日军无关。“花姑娘”指妓女的意义,即使抗战爆发后仍有应用:
大赤包变成全城的妓女的总干
娘。……她觉得日本人的占据北平
实在是为她打开一个天下。她以为
若没有她,日本驻北平的军队便无
从得到花姑娘,便无法防止花柳病
的传播。(老舍
的所长。因为竞争的人太多。日本
人索性载撤了这个机关,而改由军
部直接管理花姑娘的事。(老舍《四
世同堂》76)上例反映了日军进驻北平后设立妓女检查所,搜罗全城妓女为其提供性服务的情况。那么此处“花姑娘”本为原北平妓院中的从业妓女,但日军一到,尤其后来“改由军部直接管理花姑娘的事”,其性质便发生了改变:由自由从业的身份,变为日军“专用品”。
其实,《汉语大词典》第一义项所用的两条书证,也隐含有“妓女”的意义。兹照录如下,以便分析: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七
回:“[伪联合村公所]村长就是‘二
日本’王怀当……每日便派村警,四
村催粮要款,抓民佚,派花姑娘。”茅
盾《劫后拾遣》:“日本人多么精明,
他们平时每到一个码头,妓女是自
己带去的。现在是战时,要花姑娘
自然征用。”上例写日本人平时自带妓女,战时应急只好“征用”。“花姑娘”与“妓女”并用,意义不难体会。所谓“派花姑娘”,是日本人通过伪政权向地方摊派妓女名额。
侵华日军征召妓女,与其军事慰安制度有关。二战研究资料表明,“慰安妇”是日文中特为战争创造的专用名词,其性质即军用妓女。日本人先是在本国和韩国征招慰安妇,但数量远远不够,后便在中国征召妓女和民女。词语本义决定其词义运动方向。“花姑娘”本义指妓女,自然受到日军青睐,成为慰安妇的代名词。然而真正的妓女能有多少?摊派和征用的结果,必然把范围扩大到良家妇女,日寇逼良为娼,妇女们纷纷逃亡和藏匿,日军便依仗武力抢良为娼。于是就出现了日本兵满世界搜寻和追捕“花姑娘”、肆意侮辱中国妇女的场景——妇女们只要被日军看上就是“花姑娘”。
综上所述,经过抗战,“花姑娘”成了多义词。既是多义词,各意义之间就有个产生先后问题,辞书编纂就有个义项结构和排列次序问题。若是面向现代的辞书,可以不管历史,而以常用义为首列对象;但《汉语大词典》作为大型的历史性语文词典,同时兼具词源词典性质,就不能不管义项和书证的历史先后。
我们认为,“花姑娘”的意义在时间上应该以“七七”抗战全面爆发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根据本文搜集的例证,现将“花姑娘”一词的释义修订如下:
妓女的雅称。蔡东藩、许廑
父《民国演义》第一五八回:“不料这
天居然也有一位八太爷光降下来。
那位八太爷在船上找花姑娘,北人
称妓女为花姑娘。找了半天,只找
到了一个鸡皮鹤发的老太婆。”沈
从文《主妇集·贵生》:“我们五爷花
姑娘弄不了他的钱,花骨头可迷住
了他。”侵华日军对可供其侮弄之
年轻女子的猥亵性称呼。巴金《寒
夜》一五;“这样不行,日本人来,会
到乡下找花姑娘的。你还是早走的
好。”杨沫《英华之歌》第十四章:“马
官营新来的鬼子班长外号‘大下
巴’,胆儿挺大,常跑出岗楼,跟附近
村子要花姑娘。
(责任编辑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