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百科形态 启蒙湿地知识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5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肯定《中国湿地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形态上的创新,特别是对边栏的灵活运用,使百科全书面目一新。评论还指出《中国湿地百科全书》编纂和出版的重要知识启蒙意义。同时,文章也指出该书的某些缺陷和不足。
  关键词 百科全书 边栏 条目分类目录 湿地
  
  传统百科全书的面孔总是不免有点严肃,这可能是百科全书的性格使然。少儿百科全书则可以编得活泼生动,但提供给孩子的是浅近的知识,那是“小儿科”的百科全书。成人百科全书,特别是专业性的学术百科全书,不能与之相比。多媒体交互式百科全书,可能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但从目前来看,似乎还不能完全取代纸质百科全书。
  2009年1月16日,配合世界湿地日(每年2月2日),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编纂的《中国湿地百科全书》举行首发式。这部学术性很强的专业百科全书,使我改变了上述看法。
  
  突破老传统创造新形态
  
  首先,这部百科全书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它的编纂效率。180万字、上千幅插图,从框架设计、选条、组稿、配图、编辑加工、版式设计到出书,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本文想谈的还不是该书的编纂效率,也不是获得这样效率的编辑经验,而是使人眼目为之一亮的百科全书新形态。
  这里不妨引该书前言中的一句话:“《全书》强调版面设计的视觉效果,力图以一种全新的百科全书的版式风格,给读者提供一部内容丰富的高水平的湿地学科工具书。”令笔者钦佩的是,编纂者和装帧版式设计者,确确实实做到了这一点。把一部专业性很强的百科全书,编得生动、活泼、精美、别致,而又不失百科全书固有的庄重性格,一反传统百科全书的呆板面孔。没有突破老传统、创造新形态的精神和创意,是做不到的。
  首先令读者眼目一新的是,全书大小插图与正文的巧妙配合。彩色插图精美清晰,而且根据正文需要,采取满栏、跨栏、破栏伴文、出栏(不出血)、边栏(版心外)小幅图的灵活处理,图题安排别具匠心,跨页的插图对接精确,这些都是难能可贵之处。
  《中国湿地百科全书》最突出的创新,在于版心外边栏的灵活利用,为读者检索正文和获取更多知识信息增加许多方便,同时还美化和活泼了百科全书的版面。笔者曾著文评论新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和德国《杜登百科词典》,赞许前者利用边栏提供内容题引;后者利用边栏配置小图。与之相比,《中国湿地百科全书》对于边栏的运用则充分得多,有趣得多。全书706页,共收1018个条目。仅在边栏就配置精美小幅图片200幅,还有与条目相关的“知识链接"30处,全国34个省市区(包括港澳台)的“湿地目录”和“湿地类型统计图”、“主要生物资源”表47处,各湿地“位置示意图"146幅,各湿地“动物种类分类统计表”和“植物种类分类统计表”86处。此外,还有个别种类植物、动物概况表,相关术语表等。每个对页都设有条目Index(索引),附以条目标题的英文对译和拉丁文学名,并按英文字顺排列,可以视为每个对页的条目英文索引。各种“微型”图表均以不同形式和颜色显示。在全书前面编有生动的“使用说明”。
  《中国湿地百科全书》共配有1000多幅彩色插图,可以说是一本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摄影图集,在形象地提供湿地知识的同时,还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如页152通栏的“湿地驼铃”图片,曾被评为2008年“世界湿地日”图片展获奖作品。其他如页50标题为“保护区内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页110标题为“洞庭湖——八百里秀丽风景”、页201标题为“夕阳下的红树林”、页297标题为“红海滩”、页430标题为“湿地水鸟”等的通栏图片,都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精彩摄影作品。
  “湿地文化”是全书框架七大分支之一。“湿地文化”条目(页453—454)说得好:“湿地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共同构成物质和精神上支撑人类的自然财富。”可以说,湿地文化的表现,也贯穿于全书的编纂和设计之中。
  如果说,传统的第一代百科全书是以彩图插页加正文中黑白插图为标志,第二代百科全书以全书彩印为标志,不妨说,《中国湿地百科全书》在形态上是新一代的专业百科全书。
  
  新鲜知识启蒙 生态家园建设
  
  翻开该书“中国湿地保护大事记”,第一项记载的大事是1978年“我国开始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国际湿地公约》的相关信息传人中国”。在地球上,湿地存在了亿万年,但是关于湿地和湿地保护的知识,在我国还十分新鲜。试查检皇皇74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还没有收入“湿地”这一条目。即便与湿地密切有关的“环境科学”卷和“地理学”卷,甚至在内容分析索引中,均不见这一名词。再查与湿地有关的4卷本《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也不见“湿地”条目。不过,综合型词典性质的1999年版《辞海》先进一步,收有“湿地”词条。世界最权威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收有“湿地”条目。但在这两部重要的百科工具书中,“湿地”条目的地位,仅不过五六行罢了,而且解说的概念仅限于沼泽和滩涂。但是,查阅和学习《中国湿地百科全书》后可知,湿地除沼泽和滩涂外,还包括河流、湖泊和6米以下的浅海。
  《中国湿地百科全书》的编纂和出版,应该说是一种新鲜知识的启蒙,也是生态家园建设的一大重要贡献。湿地为人类提供了生命之水,是陆地上的天然水库。我国湿地保有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若干年前,向湿地抢夺土地的做法,如围湖造田,不正是缺乏湿地保护知识的结果?
  普通读者欲获湿地的启蒙知识,应该先读本书署名陈克林的概观性文章《湿地与人类》。文章开宗明义:“‘湿地’是地球上的土壤、水体和生命过程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生态家园,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从生命起源到社会发展,湿地无时无刻不在为人类做出贡献。”这篇文章包括“遍布世界的‘生态家园’”、“生命之水的源泉”、“自然资源的宝库”、“气候的调节与指示器”、“人类文明的摇篮”、“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和“为了湿地的明天”7个部分。当然,“湿地”也是首先必读的条目(页439—442)。这里首先以百科全书固有的“博采众家之说”的体例,介绍了多家(国)对湿地的不同定义,然后以“湿地分类”、“湿地功能”、“湿地研究”等标题,解说湿地的全面知识。
  边栏中的“知识链接”,还向读者提供不少与条目内容相关的补充知识。如“生物多样性”、“鱼类洄游”、“鸥与燕鸥的区别”、“伏季休渔制度”、“云贵高原黑颈鹤调查”等。
  “中国湿地保护大事记”记载了自1978年至2009年我国有关湿地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活动,而最后一项就是2009年《中国湿地百科全书》的出版发行。
  《中国湿地百科全书》不仅是环境科学专家们的重要工具书,更是广大普通读者新鲜知识的启蒙教科书。
  
  白璧不免微瑕 美中犹有不足   
  北京科技出版社首次编纂出版百科全书,便推出这样一部精美的启蒙新知识的百科全书,实令人不胜惊喜!笔者评论过中外多部百科全书,但尚未见过完美无瑕、一无缺陷之作。作为百科全书的编纂者,笔者深深理解,编这样一部内容复杂、资料丰富的工具书,实难做到天衣无缝、无可挑剔。《中国湿地百科全书》存在某些小缺陷,是不足为奇的。美中不足,可能也是所有百科全书编纂者永远的遗憾!
  简言之,《中国湿地百科全书》的美中不足有三。
  一是未给读者提供一个检索知识和系统学习的工具——条目分类目录。参加编纂百科全书的专家学者,常有一种误解,认为百科全书中的条目分类目录,必是精准无误的科学分类定论。其实,专家学者们对于知识的科学分类法,永远存在无休的争论。对于百科全书的编纂者来说,条目正文前的“条目分类目录”,不过是一种方便读者分类查检知识的工具而已。既然《中国湿地百科全书》的前言提到,全书内容框架是以“湿地科学”、“省市湿地”、“重要湿地”、“湿地保护区”、“湿地生物”、“湿地文化”和“湿地保护”7个分支构建的,那么,就有条件在此基础上编就“条目分类目录”,即便某些条目的归属可能存在争议,在“条目分类目录”中完全可以两见或多见于不同的类属。
  二是本书中未设相关知名学者的人物条目。百科全书的编纂者都知道人物选条和平衡的难度所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每个学科卷的编辑都有过这种感受。突破难关,知难而进,可能是百科全书编纂者应有的勇气。退而言之,如果设置人物条目办不到,起码也应该让上述人物的大名,在“条目内容分析索引”中露面,让读者能够查得到他们,查得到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中国湿地百科全书》未能向读者提供这种方便,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三是本书的编辑和校对功夫还有不到之处。如该书页407边栏的“动物种类统计图”,图题竟误为“湿地位置示意图”。再如,“鄱阳湖”条的“知识链接”(页372),对湖名由来的解释有“……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波阳县附近,因而易名为鄱阳湖。”“波”与“鄱”是两字两音,这一解释就难以为读者理解。笔者认为,应在“波阳”后加括号注以旧县名“鄱阳”方好。还有,在“湿地”条目释文中,把“长久”(页439右栏)一词笔误或排误为“常久”,虽然是文字上的小毛病,但在权威性的百科全书中还是颇刺眼的。
  《中国湿地百科全书》的编纂和出版,毕竟是创新百科形态、启蒙湿地新知识之举,推出如此精美的新知识工具书,诚是令人赞叹之事,微瑕并不掩瑜,人们当然会为这一巨大出版工程的成功,向编纂者和出版者表示衷心的祝贺。
  
  (责任编辑 王慧敏)
其他文献
第八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于20u年9月17-18日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语文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协办。会议以“汉语词汇研究与语文辞书编纂”为主要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辞书理论研究者和辞书编纂出版工作者7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9篇,采取了大会发言和分组讨
期刊
中国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第三届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颁奖大会于2011年7月29日到8月1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主办,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中国辞书学会年会,二是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颁奖活动。其中年会又分为三项内容:一是总结工作;二是专家学术报告;三是分组学术交流。  会上,江蓝生会长致开
期刊
摘要 方言词的理据研究具有三方面的意义。刘瑞明先生在方言词谐音语理据研究方面有一系列研究成果,从中可以归纳出方言词谐音语理据研究的三种方法,也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关键词 方言词 谐音语 理据 刘瑞明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一种语言中与标准语有区别的、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方言词的理据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研究方向。  一、方言词理据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任何一项新的研究的兴起都不是偶然的,
期刊
摘要 在汉英词典编纂过程中,词典编者把握语言单位“无标记”和“有标记”的特性,充分考虑词典词目翻译和例证翻译所适用的不同“语境”,并将其体现在词典的微观结构中,这对提高汉英词典编纂质量有着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就“标记性理论”对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词典编纂的启示以及词典编者应当注意和把握的几个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 平行语料库 标记理论 词目翻译 恃景语境
期刊
关于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性著作,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说到:  唐宋以后,研究《说文》的非常多,清代极盛,最受推重的有四大家:即著《说文解字注》的段玉裁、著《说文解字义疏》的桂馥、著《说文句读》的王筠、著《说文通训定声》的朱骏声。  按桂馥的著作《说文解字义疏》,一般情况下提及时总是称为《说文解字义证》(或简称为《说文义证》),是不是桂馥除了《说文解字义证》外还有一部《说文解字义疏》?
期刊
摘 要 语音造词法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下出现了新的发展,即由于外来语的音译借用、方言土语词的移用或记音,网络语境的技术特点、交际原则,文学作品、广告作品对特定修辞效果的追求等影响,使汉字原有字形产生新义,包括音译、谐音、记音、合音等。  关键词 语音造词 网络语言 关联性    一、改革开放以来语音造词法的活跃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词新语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通过语音造词法产生的一批词语。
期刊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对于“儿化词”的处理是值得肯定的。“凡例”中说得很明白:在词形(书写形式)上,“书面上有时儿化有时不儿化,口语里必须儿化的词,自成条目,如[今儿]、[小孩儿]”;在注音上,“对于儿化音的注法,只在基本形式后面加‘r’,如[今儿]jinr,不标语音上的实际变化”。应该说,这些规定对《现汉》的科学性、规范性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我们发现,个别音译词条与儿化
期刊
摘 要 《现代汉语新词语计量研究与应用》以基于大规模语料库建构的《现代汉语新词语信息电子词典》为依托,对新词语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不仅提出了新词语的界定原则、方法,对新词语的语法特征、构词法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精细描写,还进一步提出了新词语发现与识别的方法。该书具有研究基础的坚实性、研究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新颖性三大特点。无论是对汉语本体研究,还是语言信息处理,都具有前瞻和应用价值。  关
期刊
一    2007年8月20日的《北京青年报》(A3版)在报道湖南省凤凰县“8·13”堤溪大桥垮塌事故时,有一篇报道的小标题是这样写的:政府向死者家属预支5万元赔偿  正文中的表述也与此类似(主要差别只在介词“向’’替换成了“对”):  (1)事故发生后,凤凰县政府对那些认领遗体的死者亲属预支5万元,并承诺待确定赔偿标准后补足。凭语感,笔者觉得这里用“预支”有点别扭,甚至让人困惑。在  该语境中,
期刊
一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以下简称《现汉》)将“正义”、“道义”的“义”与“语义”、“词义”的“义”处理为同形词关系。将前者标为“义”’,下列六个义项:①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②合乎正义或公益的;③情谊;④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后者标为“义”,下列一个义项。意义;道理。“意”有四个义项:①意思。②心愿;愿望。③意料;料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