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曾经说过:“真则朝日夕月,伪则朝花夕槿;真则精金美玉,伪则瓦砾粪土。”意思很简单,写文章贵在真情实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与日月共存,虚伪的文章犹如开了就败、绿了就枯的花和树。但是,现在我们的学生普遍对作文不感兴趣,部分同学为了应付了事,就东拼西凑,百度现成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态度实际上是把作文当作一种负担、一种任务,他们没有意识到作文是一种需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挚的感情,怎样才能写好真挚的感情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首先要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抒写对人生独特的感受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真情实感是写作的原动力。
真实情感从何而来?源于生活。
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了生活就无所谓情感,因为“真情”只能是从“实感”中产生的。因此,要用饱含感情的双眼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就要求对生活要全面细心观察,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把握富于表现力的细节,筛选出独具特色的东西,表达出自己的心情。这样每个人的感情历程、人生经历、思维过程无疑就是宝贵的材料。从这个角度说:“我口话我思,我手写我心”,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然进入文中,就不无道理了。
高一学生练习的是记叙文的写作,有的学生对于生活观察得很是详细,所以下笔如有神,文章一气呵成。文章中尽管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却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有一位同学写自己考试失败以后的感受,我在批阅的时候可以充分感受到他失败后的郁闷烦躁以及见父母伤心可自己却力不从心这一无奈的情绪。读着它,我似乎看到作者受伤的眼神与无助的表情以及由此而萌生的强烈自责,我的心也顿时陷入了悲凉之境,我想安慰,可又不知语从何起……类似于这样的事,大多数学生也遇到过也感受过,但是好多人就没能抓住那份郁结与困惑。
当我在班上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好多学生都说,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但我写不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缺少了一颗敏锐的心。
可见我们应该有一颗敏锐的心,与生活、与世界一起跳动,用心去感受,去同喜同忧,去同呼吸共命运。这样,一旦我们的心被撩拨,就会触景生情,情丝牵动,动则辞发,倾诉我们的衷肠。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一定要迅速地记下来,否则时过境迁,再想回味却只能空叹。
二、老师和学生同写同批,让作文真正成为和同学们交流的平台
教师应该多写下水文,其实老师的带动作用是很大的。一次作文公开课,授课老师在最后几分钟展示了自己写的文章,那饱含深情的文字、低沉的语调把我带回了自己的亲人身边。听完之后,很多同学都泪流满面,纷纷拿出自己的作文进行交流,课堂气氛一下推到了最高峰。原汁原味没有多少修饰却能表达出自己最真实情感的作文是那样使人迷恋。古人都说:“文,心学也。”“心”之博大莫测,必有“文”之丰富多彩。
同样,我们的批改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甚至于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做过的。那就是在交作文的时候,很多同学把自己的作文使劲往下放。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这样一句话:你自己都不喜欢看的东西,为什么要拿给别人看?
他们认为他们的作文仅仅是交给老师看的,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哪管质量好坏。我想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批阅的方式,把老师批阅改为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批阅,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推荐出好的文字在课堂上交流,当然老师和同学要即时点评,或针对全篇,或针对一个片段,说出它的优点和缺点,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激励。
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性情,批阅时不可忽视“文字”背后活生生的生命。批阅的过程应视作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学生们流露出的愉悦、焦虑、幸福、痛苦、兴奋、迷茫、悲哀,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能够动情地写下自己的话语,或慰藉,或理解,或劝导,或激励。我认为这是作文批阅应有的人文关怀!学生更关注的是教师对其作文的认可,而非一个简单的分数。我想,当学生视作文是一种精神的需求、是一种交流表达的渴望,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我们固然需要以强力称雄的人,但更需要有心灵的人。”作文教学自然肩负着塑造学生心灵的重任,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趴着写”、“跪着写”,成为精神上的侏儒,而要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求真理。正如教育学家叶圣陶所言:“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期待学生的作文能够真正做到以情感人。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挚的感情,怎样才能写好真挚的感情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首先要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抒写对人生独特的感受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真情实感是写作的原动力。
真实情感从何而来?源于生活。
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了生活就无所谓情感,因为“真情”只能是从“实感”中产生的。因此,要用饱含感情的双眼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就要求对生活要全面细心观察,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把握富于表现力的细节,筛选出独具特色的东西,表达出自己的心情。这样每个人的感情历程、人生经历、思维过程无疑就是宝贵的材料。从这个角度说:“我口话我思,我手写我心”,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然进入文中,就不无道理了。
高一学生练习的是记叙文的写作,有的学生对于生活观察得很是详细,所以下笔如有神,文章一气呵成。文章中尽管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却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有一位同学写自己考试失败以后的感受,我在批阅的时候可以充分感受到他失败后的郁闷烦躁以及见父母伤心可自己却力不从心这一无奈的情绪。读着它,我似乎看到作者受伤的眼神与无助的表情以及由此而萌生的强烈自责,我的心也顿时陷入了悲凉之境,我想安慰,可又不知语从何起……类似于这样的事,大多数学生也遇到过也感受过,但是好多人就没能抓住那份郁结与困惑。
当我在班上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好多学生都说,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但我写不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缺少了一颗敏锐的心。
可见我们应该有一颗敏锐的心,与生活、与世界一起跳动,用心去感受,去同喜同忧,去同呼吸共命运。这样,一旦我们的心被撩拨,就会触景生情,情丝牵动,动则辞发,倾诉我们的衷肠。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一定要迅速地记下来,否则时过境迁,再想回味却只能空叹。
二、老师和学生同写同批,让作文真正成为和同学们交流的平台
教师应该多写下水文,其实老师的带动作用是很大的。一次作文公开课,授课老师在最后几分钟展示了自己写的文章,那饱含深情的文字、低沉的语调把我带回了自己的亲人身边。听完之后,很多同学都泪流满面,纷纷拿出自己的作文进行交流,课堂气氛一下推到了最高峰。原汁原味没有多少修饰却能表达出自己最真实情感的作文是那样使人迷恋。古人都说:“文,心学也。”“心”之博大莫测,必有“文”之丰富多彩。
同样,我们的批改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甚至于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做过的。那就是在交作文的时候,很多同学把自己的作文使劲往下放。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这样一句话:你自己都不喜欢看的东西,为什么要拿给别人看?
他们认为他们的作文仅仅是交给老师看的,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哪管质量好坏。我想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批阅的方式,把老师批阅改为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批阅,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推荐出好的文字在课堂上交流,当然老师和同学要即时点评,或针对全篇,或针对一个片段,说出它的优点和缺点,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激励。
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性情,批阅时不可忽视“文字”背后活生生的生命。批阅的过程应视作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学生们流露出的愉悦、焦虑、幸福、痛苦、兴奋、迷茫、悲哀,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能够动情地写下自己的话语,或慰藉,或理解,或劝导,或激励。我认为这是作文批阅应有的人文关怀!学生更关注的是教师对其作文的认可,而非一个简单的分数。我想,当学生视作文是一种精神的需求、是一种交流表达的渴望,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我们固然需要以强力称雄的人,但更需要有心灵的人。”作文教学自然肩负着塑造学生心灵的重任,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趴着写”、“跪着写”,成为精神上的侏儒,而要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求真理。正如教育学家叶圣陶所言:“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期待学生的作文能够真正做到以情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