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记者的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身边的科技知识、世界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诸多的科技趣闻。如人类的健康、医药的发展、生命研究的进展、环境的保护、宇宙的探索、考古新发现、科学新发明、新创造、国家科技政策,等等。
由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入人心,各种新闻媒体中科技新闻的比重日渐增加,这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科技成果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是国家的瑰宝。科技成果报道是科技新闻的核心。无论从什么角度对科技领域内发生的人和事进行报道,都离不开科技成果这项基本内容。搞好科技成果报道,向读者源源不断地传递科技成果信息,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尤其是科技类报刊的重要任务。
科技新闻、科技新信息的传播,必须符合自然科学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科技新闻的科学性是它的灵魂和生命。失去科学性的“科技新闻”将失去它的根本新闻价值,甚至会污染舆论阵地,影响报刊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那么,什么是科技新闻的科学性?它是指科技新闻的内容要符合科技事实的客观规律性。具体说来,它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科技新闻的主要内容应是科技。科技新闻不仅要报道科技成果,而且要说明科学原理与意义。就是报道科技会议、科技展览的新闻,也要侧重从科学的发展和动向上去写。报道科技人物,也要着重介绍其科技活动和所取得的成就。
科技新闻应具有科学价值。科技新闻所报道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在科技领域里没有专业限制,宇宙之大,无所不包,如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重大新理论的提出、证实或否定;某项技术的重大突破或进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界里的新发现,生物和环境的保护、自然趣闻;对未来的预测;国内外科研成果与经验,以及有关科技界的人和事的介绍,等等。从科学上来说,数理化、天地生,新兴的前沿科学;从范围上来讲,大至全国全世界的科技动向、趋势,小至日常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科技知识,都可以成为科技新闻涉猎的题材。但是,并非所有科技内容都可以成为新闻,而是只有那些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才能成为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应有科学依据。科技新闻起着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和推广科技成果的作用。它报道的科技事实,必须有科学依据和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科技新闻所报道的人和事,必须确有其人其事,新闻的要素都应齐全无误,而且从新闻事实的现象、本质到细节,都要真实,一丝一毫来不得半点虚假。
总之,科技新闻的科学性,是新闻学中所强调的实事求是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它又是区别于非科技类新闻的一个重要的个性。这一特性决定了科技新闻具有许多自然科学的特性。坚持科学性,是维护科学尊严的需要。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报道的科技成果是反科学、假科学的,则是对科学的亵渎。坚持科学性,是维护新闻严肃性和新闻单位及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的需要,也是维护读者利益的需要。
为保证科技新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准确性,美国新闻学教授迈可·莱恩·詹姆士·坦卡德曾提出过五点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五点要求是:
1.记者应当充分利用发表过的文章和报道来检验自己采写的内容,使其更为准确;2.记者不要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故意在导语中使用夸张或简化的手法,造成对科学发表的歪曲报道;3.准确地引用被采访科学家的言论,在发表前要请科学家审阅;4.记者不要自作主张地解释科学家的技术结论;5.除非得到科学家的同意,不要轻意使用绝对化的字眼,如“突破”、“治愈”、“关键性的成就”、“填补空白”等。
然而,近些年来,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中不科学的东西屡见不鲜,主要是个别新闻工作者文风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作风不正,某些科技人员学风不正等造成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科学的尊严,损害了新闻的形象。
前两年,不少报刊争相宣传一种所谓的“超大穗小麦”,这个“新闻”的传播使种子商发了大财,而最终受害的是农民。还有“牛肉西红柿”、“人体增高器”、“懒棉花”等,都足以骇人听闻,教训也是深刻的。有时报道失误,张冠李戴,以致搅乱技术市场秩序,引起技术交易中的纠纷。
其实,这些失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遵守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在采访中虚心向采访对象仔细询问,注意听取不同的意见,便会得出客观判断,作出较为准确公正的结论。
科技稿件的采编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树立为读者负责的科学态度和高度责任感;要养成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要提倡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要敢于维护科学尊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和一切伪科学的行为作斗争。
时代在迅速前进,科学技术正在加速度地向前发展。这就给科技成果报道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这就要求科技报道的采编人员不仅要像其他采编人员一样具备过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高度的新闻敏感性,而且还要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还要学习和熟悉相关行业的有关政策,这样采访过程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得出客观判断,报道也更加有的放矢,作出较为准确公正的结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不及时学习,不去充实自己,就很难承担起科技报道的重任。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身边的科技知识、世界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诸多的科技趣闻。如人类的健康、医药的发展、生命研究的进展、环境的保护、宇宙的探索、考古新发现、科学新发明、新创造、国家科技政策,等等。
由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入人心,各种新闻媒体中科技新闻的比重日渐增加,这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科技成果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是国家的瑰宝。科技成果报道是科技新闻的核心。无论从什么角度对科技领域内发生的人和事进行报道,都离不开科技成果这项基本内容。搞好科技成果报道,向读者源源不断地传递科技成果信息,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尤其是科技类报刊的重要任务。
科技新闻、科技新信息的传播,必须符合自然科学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科技新闻的科学性是它的灵魂和生命。失去科学性的“科技新闻”将失去它的根本新闻价值,甚至会污染舆论阵地,影响报刊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那么,什么是科技新闻的科学性?它是指科技新闻的内容要符合科技事实的客观规律性。具体说来,它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科技新闻的主要内容应是科技。科技新闻不仅要报道科技成果,而且要说明科学原理与意义。就是报道科技会议、科技展览的新闻,也要侧重从科学的发展和动向上去写。报道科技人物,也要着重介绍其科技活动和所取得的成就。
科技新闻应具有科学价值。科技新闻所报道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在科技领域里没有专业限制,宇宙之大,无所不包,如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重大新理论的提出、证实或否定;某项技术的重大突破或进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界里的新发现,生物和环境的保护、自然趣闻;对未来的预测;国内外科研成果与经验,以及有关科技界的人和事的介绍,等等。从科学上来说,数理化、天地生,新兴的前沿科学;从范围上来讲,大至全国全世界的科技动向、趋势,小至日常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科技知识,都可以成为科技新闻涉猎的题材。但是,并非所有科技内容都可以成为新闻,而是只有那些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才能成为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应有科学依据。科技新闻起着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和推广科技成果的作用。它报道的科技事实,必须有科学依据和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科技新闻所报道的人和事,必须确有其人其事,新闻的要素都应齐全无误,而且从新闻事实的现象、本质到细节,都要真实,一丝一毫来不得半点虚假。
总之,科技新闻的科学性,是新闻学中所强调的实事求是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它又是区别于非科技类新闻的一个重要的个性。这一特性决定了科技新闻具有许多自然科学的特性。坚持科学性,是维护科学尊严的需要。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报道的科技成果是反科学、假科学的,则是对科学的亵渎。坚持科学性,是维护新闻严肃性和新闻单位及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的需要,也是维护读者利益的需要。
为保证科技新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准确性,美国新闻学教授迈可·莱恩·詹姆士·坦卡德曾提出过五点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五点要求是:
1.记者应当充分利用发表过的文章和报道来检验自己采写的内容,使其更为准确;2.记者不要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故意在导语中使用夸张或简化的手法,造成对科学发表的歪曲报道;3.准确地引用被采访科学家的言论,在发表前要请科学家审阅;4.记者不要自作主张地解释科学家的技术结论;5.除非得到科学家的同意,不要轻意使用绝对化的字眼,如“突破”、“治愈”、“关键性的成就”、“填补空白”等。
然而,近些年来,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中不科学的东西屡见不鲜,主要是个别新闻工作者文风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作风不正,某些科技人员学风不正等造成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科学的尊严,损害了新闻的形象。
前两年,不少报刊争相宣传一种所谓的“超大穗小麦”,这个“新闻”的传播使种子商发了大财,而最终受害的是农民。还有“牛肉西红柿”、“人体增高器”、“懒棉花”等,都足以骇人听闻,教训也是深刻的。有时报道失误,张冠李戴,以致搅乱技术市场秩序,引起技术交易中的纠纷。
其实,这些失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遵守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在采访中虚心向采访对象仔细询问,注意听取不同的意见,便会得出客观判断,作出较为准确公正的结论。
科技稿件的采编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树立为读者负责的科学态度和高度责任感;要养成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要提倡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要敢于维护科学尊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和一切伪科学的行为作斗争。
时代在迅速前进,科学技术正在加速度地向前发展。这就给科技成果报道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这就要求科技报道的采编人员不仅要像其他采编人员一样具备过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高度的新闻敏感性,而且还要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还要学习和熟悉相关行业的有关政策,这样采访过程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得出客观判断,报道也更加有的放矢,作出较为准确公正的结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不及时学习,不去充实自己,就很难承担起科技报道的重任。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