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差异就是一种特点,就是个性,而这种个性文化正是学生兴趣所在,合理的利用跨文化交际中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西方文化与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课堂。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激发学生兴趣 听力教学 词汇教学
一、听力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
例如我在让学生听一段母女对话时,母亲对女儿的帮忙说谢谢,学生比较纳闷,因为在中国女儿帮母亲干活是理所当然,然而西方文化追求的是平等,张扬个性,自由,因此不分长辈体现的是平等。我国是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另外在让学生看视频时西方人表达爱的方式比较直接譬如一对情侣男的对着女的眼睛说I love you,女的即可心动。在中国那是比较含蓄的。中国文化含蓄内敛,西方文化直接。心口一致。中国人是曲线思维立体式,西方人直线型。然后我让学生表演句中对话学生兴趣盎然。
二、利用教材文化角加强跨文化渗透,激发学习兴趣
现行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每一模块文化角,如外研版Module5, the Man Who Made Spelling Simple .. Street Music Brave New World. Clapping.等等。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
外研高中教材第必修5。Module4. ,讲的是狂欢节的来历,借助节日的来历发展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中所携带的民族血泪史。在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里,狂欢节节期从主显节直至四旬斋开始那天。巴西的狂欢节节期则是指四旬斋开始前的三天。里约热内卢最早的狂欢节游行并无音乐节奏亦无旋律,而只是狂喊和狂笑,以及疯狂地互相投掷液体和物品。有一年狂欢节,一些葡萄牙人把大鼓和几个小鼓带到大街上敲得震耳欲聋,把大群人吸引到街上。这大概可以说是狂欢节的起始。后来渐渐形成了一些装束、化妆雷同的团体上街狂欢游行,其中也有不少是黑人。这些黑人团体把非洲音乐舞蹈开始引入狂欢节,文章中讲到狂欢节由黑人的压迫娱乐逐渐成为白人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了解黑人的凄惨历史一文化渊源。同时介绍中国和英语在节日方面的文化差异。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处,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在讲解高一外研版孔子时着重分析中西文化思维差异。中西方人格观念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从而产生差异。中国文化传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客体对象的融合,从而达到无我无对象的水平;西方文化传统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分析,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为我所用。
三、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不相同。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更是尊崇有加。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的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又如,英美人忌讳莫深的fat一词,见人说fat会令人沮丧不快而且反感。说到fat meat(肥肉)多半会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该扔掉的废物。而中国人见了小孩子说“胖嘟嘟”“胖乎乎”,表示对孩子的喜爱,对成年男子说fat有“发福”之义,对成年女子讲fat有“丰满”之义,都有赞美恭维之意。日常生活工作中,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种东西是块“肥肉”或某差使是个“肥缺”的话语,言下之意是不可多得的东西或是求之不得的位置。中国人不但不讨厌fat,而且对其赞美有加。
四、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有一篇文章是关于西方人的年龄跨度问题,其中有一句:Alice said :“It makes me angry when people say: Granny, you look younger for your age”有关问题是:The reason why Alice got angry was that _____.正确答案是:She hates being thought old.有些同学不理解。其实这里有两个错误,一个是不能称西方老太太为“granny ”,而应直呼其名“Alice ”;第二个错误,西方女人对年龄问题很敏感,即使60、70岁的老人也不认为自己老,自然不喜欢别人称她老。可见,影响阅读能力不仅仅在于语言知识和做题技巧,文化因素的干扰也十分明显,因为文化包含着很多历史、宗教等知识。因此,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他们讲解一些外国历史、风俗、最新科技等文化知识,使他们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匮乏所带来的理解障碍。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在英语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的教育,有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激发学生兴趣 听力教学 词汇教学
一、听力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
例如我在让学生听一段母女对话时,母亲对女儿的帮忙说谢谢,学生比较纳闷,因为在中国女儿帮母亲干活是理所当然,然而西方文化追求的是平等,张扬个性,自由,因此不分长辈体现的是平等。我国是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另外在让学生看视频时西方人表达爱的方式比较直接譬如一对情侣男的对着女的眼睛说I love you,女的即可心动。在中国那是比较含蓄的。中国文化含蓄内敛,西方文化直接。心口一致。中国人是曲线思维立体式,西方人直线型。然后我让学生表演句中对话学生兴趣盎然。
二、利用教材文化角加强跨文化渗透,激发学习兴趣
现行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每一模块文化角,如外研版Module5, the Man Who Made Spelling Simple .. Street Music Brave New World. Clapping.等等。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
外研高中教材第必修5。Module4. ,讲的是狂欢节的来历,借助节日的来历发展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中所携带的民族血泪史。在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里,狂欢节节期从主显节直至四旬斋开始那天。巴西的狂欢节节期则是指四旬斋开始前的三天。里约热内卢最早的狂欢节游行并无音乐节奏亦无旋律,而只是狂喊和狂笑,以及疯狂地互相投掷液体和物品。有一年狂欢节,一些葡萄牙人把大鼓和几个小鼓带到大街上敲得震耳欲聋,把大群人吸引到街上。这大概可以说是狂欢节的起始。后来渐渐形成了一些装束、化妆雷同的团体上街狂欢游行,其中也有不少是黑人。这些黑人团体把非洲音乐舞蹈开始引入狂欢节,文章中讲到狂欢节由黑人的压迫娱乐逐渐成为白人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了解黑人的凄惨历史一文化渊源。同时介绍中国和英语在节日方面的文化差异。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处,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在讲解高一外研版孔子时着重分析中西文化思维差异。中西方人格观念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从而产生差异。中国文化传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客体对象的融合,从而达到无我无对象的水平;西方文化传统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分析,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为我所用。
三、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不相同。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更是尊崇有加。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的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又如,英美人忌讳莫深的fat一词,见人说fat会令人沮丧不快而且反感。说到fat meat(肥肉)多半会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该扔掉的废物。而中国人见了小孩子说“胖嘟嘟”“胖乎乎”,表示对孩子的喜爱,对成年男子说fat有“发福”之义,对成年女子讲fat有“丰满”之义,都有赞美恭维之意。日常生活工作中,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种东西是块“肥肉”或某差使是个“肥缺”的话语,言下之意是不可多得的东西或是求之不得的位置。中国人不但不讨厌fat,而且对其赞美有加。
四、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有一篇文章是关于西方人的年龄跨度问题,其中有一句:Alice said :“It makes me angry when people say: Granny, you look younger for your age”有关问题是:The reason why Alice got angry was that _____.正确答案是:She hates being thought old.有些同学不理解。其实这里有两个错误,一个是不能称西方老太太为“granny ”,而应直呼其名“Alice ”;第二个错误,西方女人对年龄问题很敏感,即使60、70岁的老人也不认为自己老,自然不喜欢别人称她老。可见,影响阅读能力不仅仅在于语言知识和做题技巧,文化因素的干扰也十分明显,因为文化包含着很多历史、宗教等知识。因此,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他们讲解一些外国历史、风俗、最新科技等文化知识,使他们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匮乏所带来的理解障碍。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在英语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的教育,有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